「佛教科普」西方三聖除了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另一尊是誰?

2020-12-03 百家名寺錄

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並稱「彌陀三尊」或「西方三聖」,是大乘佛教淨土信仰體系中的一位重要菩薩。但在歷史傳統中,我們對大勢至菩薩多少還是有點陌生的。這位菩薩因何而得名?究竟長什麼樣子?其修行道路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啟示?今天與大家一同了解。

大勢至菩薩的名號由來

菩薩得名都不是隨便命名,一般來說都是與其修行或功德息息相關的。因此了解一位菩薩,可以先從他的得名因緣開始。大勢至菩薩的得名,是因為後一種原因,因功德殊勝而得名。《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悲華經》中記載,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中因為自己三業清淨,發願不生濁穢之土,而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待觀音菩薩成佛而法化滅盡後示現成佛。

當時的世尊名為寶藏如來,他聽了大勢至菩薩的願力後為他受記,並說:「以汝善男子取大處故,字汝名大勢至。」

由於大勢至菩薩這樣的願力,他也被稱為得大勢菩薩、無邊光菩薩或大精進菩薩。因此,大勢至菩薩的名號,代表了佛法智慧的力量在斷除煩惱,令眾生遠離三惡道的功用上勢不可擋,也代表了他成佛的願望是在殊勝的國土中完成,能得到極大威勢。

菩薩長啥樣?

在寺廟中,大勢至菩薩通常不會獨立供奉,而常與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一同供奉。而大勢至菩薩的形象,與觀音菩薩往往極為相似。

鑑別大勢至菩薩塑像的方法一般是看這尊菩薩手中所持物品與他頭上的裝飾。而在佛教雕塑繪畫藝術中,不同的細節,也有不同的象徵意味。

大勢至菩薩與觀音菩薩的身量大小一般無二,而在細節處有不同:「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諸餘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根據這些特點,大勢至菩薩的塑像與觀音菩薩其實是極為相似的,只是觀音菩薩頭上肉髻中有一尊佛像,而大勢至菩薩頭上則戴著一個寶瓶。

在手中所持法物方面,觀音菩薩持淨瓶,大勢至菩薩持蓮花。在淨土信仰中,極樂世界中的人是蓮花中化生,而大勢至菩薩所託蓮花,便是為了迎接化生的人們。

菩薩的修行啟示

在佛世的時候,有不少其他宗教的修行人,認為修行就是要修根,就是要不看不聽不聞,堵塞感官知覺。佛陀呵斥他們說,假如這樣的方式算是修行,那麼天生的盲人聾啞人等生下來就是成就者。

而當這些修行人問佛陀在佛教中怎麼看待攝持六根時,佛陀描述了三種不同層次的攝持方法。最上等的,對於眼見色耳聞聲等感官知覺發生時,能察覺自己對感官知覺產生或迷戀、或厭惡、或麻木等反應,心中正念不忘失,能從這些反應中自在出離;

次一等的,當感官知覺發生,覺察到上述迷戀、厭惡、麻木等反應時,能夠通過觀察緣起,了知這些反應是因緣而生,從而使內心不追逐這樣的反應;

最次一等的,當這些反應產生後,雖然不能自在出離,但是也不放逸,而能生起慚愧。這三個層次漸次修學,要點正是在面對感官時保持正念而不放逸,這是佛陀詳細開示的攝持六根的綱領。

相關焦點

  • 佛教:婆娑三聖、西方三聖、華嚴三聖、東方三聖,這次終於認全了
    要想弄清佛教不同諸佛菩薩的神像,就要從其緣起和代表意義開始說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婆娑三聖、西方三聖、華嚴三聖、東方三聖,這次記好了,拜錯便不虔誠了。02婆娑三聖婆娑三聖分別是指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 觀音菩薩「天冠」中的立佛是誰,與阿彌陀佛有關係嗎?
    關於觀音菩薩的身世,《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言,菩薩已於無量劫之前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菩薩以無量悲心慈航倒駕,應化娑婆度化有緣眾生,又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脅侍,在彌陀入滅後,將遞補佛位,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由此看來,觀音菩薩是佛門萬千菩薩中的「普通」一員。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阿彌陀佛」是佛經中所述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我們這些眾生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是由釋迦牟尼佛所主管和說法的。釋迦牟尼佛主管娑婆眾生,阿彌陀佛主管西方,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三者合稱「三寶佛」或「(橫)三世佛」。
  • 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底是誰?
    相信大家經常會在一些影視劇中或者寺院裡聽到看到這四個字——阿彌陀佛。許多不懂佛法的人就很是好奇,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它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嗎?為什麼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它佛菩薩名號?難道念「阿彌陀佛」比念其它佛菩薩名號功德更大?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是父子關係你知道嗎
    西方三聖大家都非常熟悉,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為什麼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伴彌陀左右,而不是其他的佛菩薩呢?這裡面隱藏著很深的淵源,或許有其他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悲華經》記載:往昔的時候有,一位無諍念王(即阿彌陀佛),無諍念王有一千位兒子,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就是如今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 同列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為什麼是觀音的繼承人?
    ——《思益經》大勢至菩薩,又稱大精進菩薩,與觀音並列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合稱「西方三聖」。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極樂淨土的佛主,觀音菩薩則是他的「法王子」,也就是繼承人,成佛只是時間問題。那麼,大勢至菩薩又將成何佛呢?從《思益經》中大勢至菩薩所言,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大勢至菩薩的價值與能力。大勢至之於阿彌陀佛,就如同目犍連之於釋迦牟尼一樣,他是佛的護法菩薩!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
    在佛教中,人們一提到菩薩,都會感覺到她們非常的慈悲。一般大乘佛教,供養的菩薩很多。就她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來說,就只有這四位大菩薩。她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
  • 「阿彌陀佛」究竟什麼樣子,《無量壽經》中記載這7種殊勝特徵!
    七、 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光明相。每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又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的眾生。漢傳佛教晚課、念佛法門修行儀軌中所念誦的「贊佛偈」,即是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描述所作:「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 佛教:阿彌陀佛是誰,許多人念了一輩子佛都沒弄明白
    清淨蓮花要介紹阿彌陀佛,有必要先說明一下「佛」的含義和佛教創立的緣由。佛、法、僧三寶具足,標誌著佛教的正式創立。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人類世界上第一個成佛的,是佛教的教主。佛教徒通常稱其為佛陀或世尊。我國民間多稱其為佛祖或如來佛。依據佛教說法,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範圍。我們人類世界所在的這個大千世界叫做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是教主。
  •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橫三世佛之一。(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曹立君) 2015年1月7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阿彌陀佛,佛名,阿彌陀為梵文音譯,意譯無量;另有梵名音譯阿彌多廋、阿彌多婆,意譯無量壽、無量光。 鳩摩羅什法師所譯《佛說阿彌陀經》記載:「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未正式學佛之前,可能只是接觸過一些民間傳說或神話小說,例如《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之類,更多的人還是聽老一輩或是街坊大媽講一講佛教故事。筆者年輕的時候對佛教故事很感興趣,曾經問過長輩們一個問題:阿彌陀佛是誰?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一定要知道!
    對於大多數信眾來說,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一定會非常熟悉。「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佛教專屬。佛教道場寺院裡各處也都貼著這樣的標識,僧眾與居士相互見面打招呼,也是這句佛號不離心。
  • 對阿彌陀佛了解多少,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是什麼關係,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對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都很熟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美名早早就飛入老百姓的家中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知道,沒有人是不知道的。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成為我國受信眾最多的佛菩薩之一。
  • 佛教: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何原因?
    在佛教之中「念佛」,可以說是最普遍的一件事,不管是修禪宗,還是密宗或別的宗派,皆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不就有師兄問了,為什麼每次看佛教類型的視頻、文章裡面評論最多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家想要見性成佛、想要離苦得樂。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出家日!願眾生同沾法喜、共沐佛恩!
    觀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大家可能不知道釋迦牟尼佛,但沒有人不知道觀音菩薩,為什麼呢?因為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有著「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慈悲心腸,我們感覺好像更親近一些。關於觀音菩薩的傳說,網上已有太多,末學就不再多說了,今天專門為大家分享一下觀音菩薩名號的意義。為什麼叫觀世音,而不是觀己音?
  • 在法界當中誰對我們的恩德最大?阿彌陀佛
    1.淨空法師:在法界當中誰對我們的恩德最大?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誰對我們的恩德最大?阿彌陀佛,誰知道阿彌陀的恩德?都忘掉了!三十五願是「一生補處」,三十六願是「隨意教化」。讀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給我們做的保證,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解,是本師給我們做保證,保證你一定證到『一生補處』。一生補處是什麼?實在講,就是圓滿成佛。一生補處的地位,觀世音是一生補處菩薩,大勢至也是的,文殊、普賢都是,彌勒菩薩也是的,我們在一生當中可以證到這樣的果位。
  • 誰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Amiti)是梵文音譯,又做阿彌多、阿彌鞟。「阿」字意為「無」;「彌陀」則是「量」,「阿彌陀」即是「無量」。這即是常說的阿彌陀佛十三個名號(即無量壽佛加上十二光佛)。除此之外,阿彌陀佛還有許多稱號,如無量法身、無量名號、無量世界、無量方便等等。阿彌陀佛譯為無量佛,也就是佛無量,也可說阿彌陀佛便是十方三世無量諸佛的代表,如《觀無量壽經》說:「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做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因此,古人說:「諸經所贊,盡在彌陀。」
  • 「科普篇」佛造像的分類 II
    菩薩束髮,袒上身,下著大裙,飾有項鍊、瓔珞、耳環、手鐲、腳鐲,肩上搭帔帛等,一般情況下,菩薩的身份是不能穿大衣的八大菩薩畫像軸(明)觀音菩薩:早期的觀音菩薩像多是蓄鬚的男性,觀音像的小鬍鬚一直保持到五代,到明代還有時可見。據《妙法蓮花經-觀世音普門品》說,觀音有三十二種應化,是非男非女的。觀音都可根據對方身形幻化,和他平等對話。
  • 農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千處祈求千處應,見者增福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