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噴灑農藥對於玉米和大豆作物的效益探討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無人機噴灑農藥對於玉米和大豆作物的效益探討

佚名 發表於 2020-11-23 11:18:58

無人機在農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新創公司紛紛推出無人機噴灑農藥方案。而以無人機噴灑農藥和除草劑,也引起農民的濃厚興趣,一來無人機體積小,適合葉面投喂,二來不太會破壞作物,對於小面積零碎的農地格外有利。無人機也比較不會影響周圍鄰居的生活。

然而,無人機仍有一些局限,例如無人機的農藥槽不夠大,無法噴灑到足夠的面積。馬裡蘭大豆協會(MarylSoybean Board)特地展開研究計劃,探討無人機噴灑農藥對於玉米和大豆作物的效益。

馬裡蘭大豆協會研究團隊在展開試驗前,先在林冠的低處、中處和高處放置感水紙,一旦水滴到感水紙,就會把紙張染成藍色,這時候以計算機軟體加以分析,即可得知噴灑覆蓋面積、霧滴密度和霧滴大小。

研究團隊發現,大豆作物礙於溼度高、林冠閉鎖和蒸散速率等因素,中處和低處幾乎都噴不到農藥。無論大豆或玉米,皆以林冠高處的噴灑覆蓋率最高,高處的霧滴密度也差不多,玉米是每平方公分18.9滴,大豆則為每平方公分22.0滴。

一般而言,農藥霧滴密度最好要介於每平方公分20~30滴之間,除草劑則要介於每平方公分20~40滴之間,殺菌劑則至少要每平方公分50滴。以無人機噴灑農藥和除草劑的話,玉米和大豆的林冠高處皆符合標準,但若要噴灑殺菌劑就明顯不夠了。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國時尚頻道》基因改造作物導致農藥的用量不減反增
    生技業者在推廣基因改造(GMO)時鼓吹的優點之一就是能減少使用農藥,然而發表在《歐洲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SciencesEurope)期刊的新研究卻指出,今日農民們使用的農藥比以往都要多,而且只要GMO存在食品供應鏈裡,農藥的使用量只會持續增加。
  • 美洲帝王蝶因轉基因作物數量減少
    美國中部玉米帶有「帝王蝶走廊」之稱,因為農夫種植基因改造抗農藥的玉米、黃豆,因此可以大規模噴灑除草劑,使馬筋草從1995年到2013年以來,數量減少了21%,也使帝王蝶幼蟲無草可食。 研究人員估計,未來帝王蝶數量還會減少14%,有5%的機會在這世紀之前遭遇滅絕危機。
  • 農業部:玉米大豆兩大作物良種攻關取得新進展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王子侯)10日,農業部在吉林省召開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等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進展情況調度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玉米、大豆兩大作物良種攻關取得了新進展。
  • 效益加持,爭議猶存:轉基因作物的「成熟秋天」來了嗎
    擴張與效益 「小小的棉鈴蟲除了電線桿子不吃,什麼都吃。」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初種植棉花,河北省高碑店市農民技術協會會長祖茂堂依然「談蟲色變」,「三代棉鈴蟲最厲害,怎麼噴(藥)都打不死,有的成蟲泡在農藥裡還會遊泳,雞吃了蟲子都被毒死了。」
  • 重茬種植的作物爛根死棵怎麼辦?哪些作物耐重茬,哪些不耐重茬?
    所謂耐重茬能力強的作物,並非是多年重茬種植,也沒有危害,一般比較耐重茬的作物,每3~5年輪換種植,就可以使作物的產量整體穩定,不耐重茬種植的農作物一般連續種植2~3年,輪換種植一次,也可以避免出現連作障礙。一般,禾本科作物耐重茬能力比較強,比如,穀物類作物,玉米,麥類(大麥,小麥,燕麥),穀子,水稻,高粱,南方的甘蔗等。
  • 三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十年來首次獲生物安全證書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三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十年來首次1月21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 批准清單,其中包括2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這是距2009年2個水稻、1個玉米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之後,又有主要農作物品種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 無人機噴灑除草劑灑偏了 結果……
    原本是給麥地噴灑除草劑,沒想到緊鄰麥地的大蒜遭受了無妄之災。,其子袁世某,為購買了小麥除草劑的農戶王某提供噴灑服務,由於操作不當,小麥除草劑噴灑到了麥地旁邊的大蒜上,造成長勢正好的大蒜大面積停止生長、乾枯,根部腐爛。
  • 拉尼娜陰影下 2021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玉米產量預測
    2020年下半年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引發了關於巴西和阿根廷兩種作物產量可能受到影響的大量討論。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析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和大豆在前幾年的拉尼娜事件的產量,以確定趨勢產量預期是否應該因當前的拉尼娜事件而改變。分析關於目前的拉尼娜現象對南美作物生長季節天氣的潛在影響以及由此對作物產量的影響,有相當多的討論。問題是:是否應該對潛在的趨勢產量偏差進行調整?
  • 轉基因(GM)作物對全球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影響(1996-2012)
    其它指抗病毒木瓜和西葫蘆以及抗除草劑甜菜。總計不包括「其它作物」(即四種主要作物---大豆、玉米、油菜以及棉花以外的其它作物)。農業收入計算是指考慮了對產量、作物質量以及生產成本的主要變量影響之後的農業淨收入變化(如種子的支付溢價和農作物保護支出的影響)。
  • 轉基因抗蟲玉米可增產量8%至16%,但仍難進市場
    視覺中國 圖文/吳楠儘管坊間對於生物育種新技術的爭議從未停止,但作為與「大飛機」同等重量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蟲玉米、大豆等相關農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仍在行進中。在此背景下,能否有新產品在「十三五」期間落地,已成為業界與坊間頗為關注的焦點。
  • 飛蛾來襲,轉基因玉米卻來不及種了
    除了成本高昂,傳統的作物大量施用農藥也引起了環境汙染。姜適實向我講起他小時候的生活,「像春夏秋這三季,外邊蜻蜓到處都是,有水就有魚,而現在不是這樣。」 他還說,之前因為打藥產生的耐藥性,棉鈴蟲泡到藥桶子裡都不死。他還懷疑,作物、蔬菜上大量噴灑的農藥,助長了癌症的蔓延。他說,他多少年的願望,其實是把轉基因技術用在蔬菜上——「蔬菜的農藥太高了。
  • 最新發布:2018年農藥使用量略有下降 預計2019年農藥需求形勢好於...
    但是部分地區水稻田二化螟抗性的加重、直播稻田雜草抗藥性加重以及果樹、馬鈴薯、蔬菜、大豆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藥用量增長。從具體農藥品種來看:殺蟲劑:總體用量減少相比新藥劑,有機磷類殺蟲劑因毒性較高,市場需求減少,銷售量逐漸下降。
  • 轉基因作物究竟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危害?
    早在1983年,世界首例轉基因植物——抗病毒轉基因菸草就在華盛頓大學培育成功;1994年美國Calgene公司培育出的延熟保鮮轉基因番茄,作為第一例被美國政府批准上市的轉基因作物;1996年,美國最早開始商業化生產和銷售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番茄,1997年開始大規模推廣種植,到現在已經有二十餘年!轉基因作物到底有什麼特點和優勢呢?
  • 自動駕駛飛機與農業化學應用的完美結合,美國無人機公司「Pyka」獲...
    現代農業規模在逐漸擴大,有效地噴灑農藥對於農業運營商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運營挑戰。在精準農業領域,智能技術包括使用傳感器,機器人,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無人機在管理農業生產過程中十分有用,農民可以通過無人機了解哪些作物需要緊急關注。「Pyka」公司主要生產用於噴灑農作物的無人機。
  • 自動駕駛飛機與農業化學應用的完美結合 美國無人機公司「Pyka」獲...
    現代農業規模在逐漸擴大,有效地噴灑農藥對於農業運營商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運營挑戰。在精準農業領域,智能技術包括使用傳感器,機器人,控制系統和自動駕駛車輛。無人機在管理農業生產過程中十分有用,農民可以通過無人機了解哪些作物需要緊急關注。「Pyka」公司主要生產用於噴灑農作物的無人機。
  • 氯苯嘧啶醇——蔬菜常用葉面噴灑農藥殺菌劑,具有預防、治療作用
    作用特點氯苯嘧啶醇是一種用於葉面噴灑的具有預防、治療作用的殺菌劑,通過幹擾病原菌內甾醇及麥角甾醇的形成,而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氯苯嘧啶醇不能抑制病原菌的萌發,但能抑制病原菌菌絲的生長、發育,致使不能浸染植物組織。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
  • 種植蔬菜噴灑小蘇打,能增產和清除蔬菜葉上的農藥殘留
    因為小蘇打溶液在分解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再加上陽光的照射,形成光合作用,使蔬菜在生長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營養物質,對蔬菜的質量、產量大幅度的上升。二、小蘇打可有效防治蔬菜作物病害小蘇打可以在蔬菜作物有效防治白粉病、炭疽病、霜黴病等病害,效果非常好,防治效率可以達到95%以上。
  •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節肥又節藥農業效益高(田間追蹤高質量·節約型農業)「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和農藥都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科學施用這些農業投入品,不僅能提升農業效益,也能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 我國玉米單產再破記錄 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
    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織專家,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的玉米密植高產示範田進行了實收測產。結果顯示,示範田玉米每畝8600穗,單穗粒重192克。綜合測算,單產達到1663.25公斤,再破我國玉米單產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