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權威指南:星艦與獵鷹9,有哪些新功能和改進之處?(一)

2020-11-08 21世紀安蘭德

原作:TIM DODD; 譯者:21世紀安蘭德

如讀者中大多數人所知,我們正在目睹南德克薩斯州出現的最大,最強,最雄心勃勃的火箭。 星艦在航空航天工程中提出了最大的挑戰:一款可完全且快速重複使用的超重型運載火箭,能夠將150噸重物送入低地球軌道。這比土星五號的負載更大,並且可以完全重複使用! 但是,星艦的目標遠遠超出了地球軌道。該火箭將是第一個將人類帶去火星並返回的系統。 為了實現使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的目標,SpaceX必須採用一系列新技術,開發新材料並建造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火箭發動機。 為了更好地把握這個項目的雄心壯志,本文介紹了這些新技術,並將它們與SpaceX現有的獵鷹9(F9)和獵鷹重型火箭進行了對比,以識別新技術和獵鷹系列應用的知識。像往常一樣,我們不會在這裡浮於表面。通過對火箭深度介紹,我們將用詳細遍歷每個零件,以便您可以學習儘可能多的東西並擁有確定的定義星艦指南。

簡介

觀看星際飛船的建造肯定會令人上癮。 感謝志願者們的辛勤工作,大眾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直接觀看過運載火箭的開發。 我喜歡每天看到Mary和NasaSpaceFlight機組人員,Spadre,Lab Padre,RGV天線和Austin Barnard的更新發布。 看看這些敬業的人們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精彩時刻!

通常,原型是從工廠出來的。 但是,SpaceX通過圍繞原型建造工廠來打破這一慣例,將Boca Chica變成了火箭的狂野西部。


令人困惑的是,星艦既是整個火箭的名稱,又是第二級的名稱,而「超級重型」是第一級的名稱

星艦系列

應該指出的是,星艦是一個系列,甚至可能是一個運載火箭家族 – 你甚至可以將其稱為星艦發射系統或SLS。我們會發現用於不同目的的不同版本,一般來說,本文將介紹渲染器中常見的通用乘員版本。


但是,也將有加油機的變型,攜帶額外的推進劑作為有效載荷,為在軌的其他飛船加油。 我們也許有一天會看到單向的簡化版星艦,僅為將有效載荷發射到外太陽系。

還將有一個帶有有效載荷託架的貨運版。 就像鱷魚一樣,這個巨大的貨運艙將張開嘴,釋放出巨大的有效載荷。

還有一個登月版,將僅停留在「地球-月亮」系統中。 該版本將不需要返回地球所需的大襟翼或擋熱板,還將在星艦上方放置著陸引擎,以使它們不會踢起太多月表風化層。

哪裡相同?

在深入探討差異之前,最好將獵鷹9和星艦的相似之處列出。

首先,它們都是SpaceX製造的火箭。 這兩款火箭都具有使用超冷液體燃料的兩級,並具有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該級具有腿和格柵鰭。 他們可能實際上具有相同的航空電子設備和軟體。但也就僅僅如此了。這也是為什麼它不再叫大獵鷹(BFR), 星艦實在是沒什麼獵鷹的遺傳。


哪裡不同:發動機和燃料

梅林 - 每個火箭的核心都是它的火箭發動機,或者在此處是它的火箭發動機組。 顧名思義,獵鷹9在其第一級具有9個Merlin 1D引擎,在第二階段具有單個真空優化的Merlin(MVac)。

獵鷹9上使用的Merlin發動機是開式循環的,這意味著它們包含一個稱為氣體發生器的小型火箭發動機。 然後從中排出的廢氣用於旋轉驅動主推進劑泵的渦輪機。


如果是海平面的梅林(Merlin),則將這些廢氣直接排放。 但是,第二級的真空發動機將氣體重新引導通過噴嘴,以提供一層較冷的氣體,以防止延伸的噴嘴熔化。

猛禽 - 但是,隨著星艦的發展,SpaceX已將所有東西都提高到了新一階段。為尋找有史以來最好的火箭發動機,他們開發了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發動機,稱為猛禽(Raptor)。


之所以如此複雜,是因為通常使渦輪旋轉後全部排到船外的所有廢氣被送入主燃燒室並用於產生推力。 不僅如此,還有兩個小型火箭發動機-每個都有自己的渦輪機和泵。 從中抽出的廢氣被泵入主燃燒室,其中一個富含燃料,而另一個則富含氧氣。

儘管極熱的氣態氧希望將發動機的每一部分變成湯,但是使燃料和氧以熱氣形式到達燃燒室,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發動機是封閉循環,我們將氣體發生器稱為預燃器,因為它只是預燃燃料或氧化劑,然後將其直接送入燃燒室。


作者與馬斯克交流

猛禽Raptor如此先進,以至於歷史上只有兩次嘗試構建相似的東西,但兩者都沒有離開測試臺。

在撰寫本文時,Raptor已支持了4次短距飛行。 儘管它們從未超過150m,但這是第一次使用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發動機執行真正的工作。 但是這些飛行相對簡單,只有一個引擎。 其中一些甚至偏置於原型SN5和SN6的底座 - 它們在能容納三個發動機的底座中僅偏置安裝了一個發動機。

發動機數量

但是,星艦接下來將有使用3個引擎進行的首次真實飛行,並計劃達到15公裡以練習瘋狂的著陸程序。 之後,猛禽星艦使用的發動機數量將繼續增加

星艦的軌道版本將有6個猛禽:3個海平面版和3個較大的真空優化發動機。 後者目前正在開發中,並已開始測試。

超級重型助推器最終將配備20多個引擎,最終有30多個引擎,有說法是可達40多個引擎!!! 由於它們相對較小的尺寸,SpaceX可以將其中許多擠在大型火箭的底部。

不用擔心,星艦不應該患有N-1火箭症候群。 有些人很快指出,在第一級使用如此多的引擎是愚蠢的,因為60年代開發的蘇聯N-1月球火箭在其四次發射嘗試中均告失敗。

首先,別忘了獵鷹重型完美的飛行記錄並使用了27臺發動機,因此很明顯,發動機的數量並沒有嚇到SpaceX,但是N-1卻由於許多其他原因而失敗了,所有這些都很少 與引擎的實際數量有關。

燃料

在談論引擎時,我們應該提及每個引擎運行所消耗的燃料。 獵鷹9號由液氧(LOX)和煤油RP-1作為燃料。 而星艦及其Raptor發動機則以液態甲烷和液態氧作為燃料。

液態甲烷的燃燒比RP-1清潔,幾乎沒有在發動機中留下積碳。 它也有可能變得更有效率,但它的密度不及RP-1,因此體積比RP-1大。


超冷推進劑

SpaceX的獨特之處在於對性能的不懈追求,他們於2015年開始在Falcon 9上使用超冷推進劑。隨著首次「全推力」版本的推出,他們開始對RP-1和LOX進行比其他在火箭役更多的冷卻。

SpaceX將RP-1從幾乎環境溫度降低大約30°C,通常使其低於0°C。 但這與液態氧一直被冷卻到 -207°C相比沒就什麼了,這一溫度距液態氧凍結成固體只有12度!

儘管他們尚未為Raptor投入超低溫推進劑投入太多努力,但已在進行中。 但默認情況下,液態甲烷的沸點為-161.5°C,在-182°C時變為固態,因此其溫度與液態氧非常接近。由於沸點很近,我們很可能會看到SpaceX將甲烷的溫度降低到-180攝氏度左右,因為它們會繼續激發其性能。

耗材

但是在這些火箭的每一級中,不僅有一個燃料箱和氧化劑箱,而且在這裡,獵鷹9號比星艦還要複雜,因為它在機艙中裝有3種更多的耗材。

氦氣 - 獵鷹9的每個燃料箱內都裝有一組複合式包裹壓力容器(COPV)。 這些黑色的圓柱體裝有壓縮氦氣-我們所說的這些瓶子中的壓力超過380 bar! 他們使用這些氦氣在推進劑箱中保持約3-4 bar的恆定壓力。 因此,當燃料耗盡時,他們放了氦氣。 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油箱內產生負壓並保持推進劑的流動。


自動加壓

星艦將完全替換這些。 畢竟,如果您要登上火星,就不能在那補充氦氣。 取而代之的是,SpaceX將使用甲烷,因為它可以通過現場資源利用在火星表面產生。

因此,星艦將自動對推進劑儲罐加壓。 意思是,當發動機運轉時,它們將在其各自的油箱中泵回一些氣態燃料和氧化劑。

他們將通過允許一些燃料沸騰並釋放任何多餘的壓力來保持壓力。 這也有助於保持其溫度,因為在炎熱的天氣中,蒸發物會像汗水蒸發一樣冷卻燃料。

頂部燃料罐

推進劑還儲存在較小的內部儲藏罐中。 由於推進劑將位於另一個儲藏罐中,因此推進劑幾乎不會受到太陽的熱量,因此不會沸騰。 頂部燃料箱用於著陸階段。 其時,星艦將進行一些非常激烈的運動,如果它試圖從一個部分空的主燃料罐上點燃引擎,它可能會吸進氣泡。 因此,無論火箭的方向或G載荷如何,這些頂部燃料箱都可以提供可靠的推進劑源。


點火液(TEA-TEB)

獵鷹9號有而星艦沒有的另一點是點火液。 Falcon 9使用所謂的TEA-TEB或三乙基鋁三乙基硼烷。 如果是發火混合物,則意味著與氧氣接觸時無需火花即可點燃。

當SpaceX在Falcon 9上使燃料泵旋轉時,它們將TEA-TEB注入燃燒室以初始化燃燒,同時開始排放燃料並使燃料進入穩定燃燒狀態。 這對於使用機載起動液重啟Merlin發動機的能力至關重要,這樣它們就可以在其重新進入過程中對某些發動機進行2到3次重新點火。 沒有TEA-TEB,引擎將無法重燃。

同樣,就像氦氣一樣,您無法在火星上裝滿TEA-TEB瓶,因此對於星艦和Raptor發動機,它們利用火花點火。 我認為這實際上就像是開始點火過程的巨型火花塞或電弧焊機。

氮氣

但是獵鷹 9上還有另外一種推進劑,那就是冷氣或壓縮氮氣。 由於氮氣是我們呼吸的空氣的78%,因此基本上只是壓縮空氣。

他們在獵鷹9的級間使用壓縮氮氣作為冷氣推進器。在增壓級的頂部有2包4個小推進器。 這些推進器用於一級助推器在重新進入大氣前滑行時翻轉並調整方向。

就像以前一樣,火星上的氮含量不高,但更重要的是,SpaceX不想攜帶主要推進劑以外的其他液體。 因此,Starship將使用由甲烷和氣態氧氣煮沸的熱氣推進器。我們對這些新型推進器了解不多,但它們很可能以鳥的名字命名,推力可能在2噸左右。

因此,總的來說,不同的燃料,不同的循環類型,不同的尺寸以及所有其他考慮因素會導致每枚火箭動力裝置的性能大大提高。

發動機性能


效率:SpaceX的梅林發動機在海平面上達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推力,在真空中達到86噸,在真空中達到100噸,但是猛禽Raptor發動機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在海平面上以大約168噸運轉,並且在真空中可以達到大約183噸。

但是他們已經在試驗臺上獲得了超過204噸的推力,這將是他們很快能實現的運行推力,並且還有另一個更強大的版本。 不久,將有固定推力的猛禽發動機安裝在助推器的外環上,他們的目標是在海平面上接近300噸的推力,而在真空中則更要達到325噸的推力。 哇!

還要考慮到,經過十多年的不斷開發,梅林發動機的性能已提高到極致,而猛禽才剛剛起步。

接下來,說效率。 這是通過比衝來衡量的。 數字越高,越好,例如汽車的油耗或燃油效率。

Merlin具有相當高的效率,在海平面上可獲得282秒的比衝,而在真空中則可達到311秒。 但是Raptor的效率更高,目前在海平面上達到325秒,在真空中接近350秒!

<未完待續>

歡迎關注頭條號:21世紀安蘭德

相關焦點

  • SpaceX星艦:大型獵鷹火箭的不停頓進化(二)
    真空版本將具有3,500 kN(357噸)的更高推力和382秒的比衝,這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碳氫化合物比衝發動機,這要歸功於非常大的200:1膨脹比噴嘴。作為對照,將ITS 助推器回收到發射地所需要的少量推進劑(7% 或469噸)就將超過早期獵鷹 9的重量(333噸)。 它消耗的燃料負載超過了自由女神像的三倍。 甚至其可重複使用的有效載荷也相當于波音777-300。
  • SpaceX星艦:大型獵鷹火箭的不停頓進化(一)
    我們下面將介紹七年來的設計變更,包括有關材料,內部思考和自NSF關於SpaceX的Big Falcon Rocket(BFR)的第一篇綜合文章於2018年8月9日發表以來星艦上級設計迭代的新信息。此外,我們還將報導最新的進展新聞。
  • Spacex星際飛船的變遷史,馬斯克的星艦是怎麼來的(一)?
    自2012年以來,Spacx一直致力於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家族,即現在的星際飛船(星艦),它最終目標是取代它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系列。它的設計已經演變成一種雄心壯志空前的火箭,甚至比久負盛名的土星五號火箭還要大,但用途要多得多。
  • SpaceX的星艦幾乎和獵鷹9號一樣大,怎麼送上天
    SpaceX的星艦正在快速的的迭代測試,它最新的原型樣機SN4在測試中由於甲烷洩漏而炸成碎片,但SpaceX並不是非常緊張,因為SN5已經基本完成建造,等待測試。星艦是SpaceX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馬斯克計劃使用它來將人類送入月球和火星。
  • 馬斯克今天可能連發三箭,獵鷹+獵鷹+星艦
    馬斯克曾雄心勃勃地說過,未來的目標是讓一艘星艦在一天內發射3次。也就是說太空旅行將成為常規活動,加油就飛,飛完就降,然後再加油再飛,就像現在的民航飛機一樣,中間只需要短暫的例行檢修就行了。雖然很多人都在懷疑馬斯克這一雄心實現的可能性,不過馬斯克實在太迫不及待了,今天就可能連發三箭,對未來星艦一天三射進行預演。來自SpaceX公司的消息稱,該公司將可能在周日連續進行三次發射,即兩枚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再加星艦原型版的測試飛行。
  • 星艦SN9和星艦SN10同時矗立在發射臺
    前兩天,由於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沒有批准星艦SN9 約10千米的飛行測試,星艦SN9就一直在發射臺等待,馬斯克為此還著急開罵了。SpaceX官網稱,星艦SN9預計最早在2月1日進行發射,這是星艦原型第二次亞軌道高空飛行測試,類似於星艦SN8的飛行測試,SN9將通過3臺猛禽發動機點火升空,在接近10千米的高空時,三臺猛禽發動機依次關閉。
  • 馬斯克今天可能連發三箭,獵鷹+獵鷹+星艦
    雖然很多人都在懷疑馬斯克這一雄心實現的可能性,不過馬斯克實在太迫不及待了,今天就可能連發三箭,對未來星艦一天三射進行預演。來自SpaceX公司的消息稱,該公司將可能在周日連續進行三次發射,即兩枚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再加星艦原型版的測試飛行。
  • 馬斯克今天可能連發三箭,獵鷹+獵鷹+星艦
    雖然很多人都在懷疑馬斯克這一雄心實現的可能性,不過馬斯克實在太迫不及待了,今天就可能連發三箭,對未來星艦一天三射進行預演。來自SpaceX公司的消息稱,該公司將可能在周日連續進行三次發射,即兩枚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再加星艦原型版的測試飛行。
  • 馬斯克「恭喜」SpaceX 星艦爆炸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火星火箭「星艦」(Starship)昨日進行試飛,起飛6分鐘後,星艦在落地時發生爆炸,價值2.16億美元的星艦原型瞬間燒成一團火球。作為馬斯克挑戰載人航天的重要基石,星艦自誕生以來,已經歷過多次試驗,甚至失敗,直至如今SN8爆炸。
  • Spacex星際飛船的變遷史,馬斯克的星艦是怎麼來的(五)?
    這些計劃後來被擱置,2018年9月17日,SpaceX宣布,前澤友作(Yusaku Maezawa)和一組6至8名藝術家將在2023年前乘坐「大獵鷹」火箭環繞月球。縱觀人類登月史,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繞月飛行是1972年12月。
  • [航天]SpaceX星艦驚躍150米 馬斯克:更多測試
    而這次載人龍任務的成功,應該會堅定NASA對SpaceX載人航天飛行的信心,會儘快定出發射時間表,其中Crew-1已初步定在了9月份,全新獵鷹9一級 B1061 號也已送達。馬斯克的最終目標實在太高遠,他的夢想在火星,所有外界的壓力和質疑 和失敗的打擊,根本比不過他火星之夢 在心中的分量。難能可貴的是,NASA也有星際開發的計劃,雖然路徑與方式不盡相同,但有許多共同之處,尤其是發射平臺與深空探索平臺上,SpaceX的產品目前仍然獨一無二,而且正在研發的星艦更將獲得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低成本,被NASA選中非常合理。
  • 載人龍後 星艦喜飛150米 馬斯克直言還要繼續
    ,全新獵鷹9一級 B1061 號也已送達。馬斯克的最終目標實在太高遠,他的夢想在火星,所有外界的壓力和質疑 和失敗的打擊,根本比不過他火星之夢 在心中的分量。難能可貴的是,NASA也有星際開發的計劃,雖然路徑與方式不盡相同,但有許多共同之處,尤其是發射平臺與深空探索平臺上,SpaceX的產品目前仍然獨一無二,而且正在研發的星艦更將獲得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低成本,被NASA選中非常合理。
  • 馬斯克的星艦「爆」了
    【文/觀察者網 龍玥】當地時間11月20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航天飛船——星艦(Starship)MK1原型機,在進行地面測試時發生機身破裂,並噴發出大量氣體,硬體四處飛射。SpaceX發言人稱,該測試沒有導致人員受傷,不是嚴重的挫折。
  • 傳說中的星艦即將全身亮相,馬斯克開玩笑:51區的51區
    (Tatooine塔圖因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盧克天行者的故鄉)當然這是開玩笑,幽一默。 每個鋼環高1.8米,直徑9米,星艦建成後超過55米。 馬斯克配文:51區的51區。(盡人皆知,51區是傳說中的美軍絕密禁區,總跟UFO、外星飛船扯上關係)同樣是玩笑話,一貫的馬一龍調皮風格。不過一定程度上說,SpaceX正在打造的下一代飛船:Starship星艦+Super Heavy超重鷹火箭,的的確確自帶科幻風。
  • spacex星艦再次試飛成功!有人稱星艦成功後已無需其他火箭
    Spacex公司今早使用星艦SN6再次成功進行150米跳躍飛行!spacex的星艦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超重型獵鷹火箭,也就是星艦的一級;第二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星艦,也就是星艦的第二級。第一級主要任務是將第二級送到地球軌道,第二級則是進行星際飛行及重返大氣層。
  • 星艦世界閱讀指南——星艦世界編年史
    最早的7艘星艦是用地球上的七大洲來命名的,從第8艘星艦開始,就用上古神話中虛構的神祗(通常為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也有其它神話的神祗)來命名了。5、其它人造星體:人造太陽(帶可控核聚變的衛星),每艘星艦上都有(阿斯特瑞亞星艦除外,它的人造太陽毀於聯盟內戰,而且最高科學院不願重建);星艦船塢,製造星艦的地方,是一團瀰漫的塵埃雲;飛船墳場,報廢飛船聚集成的人造星體;星際工廠,小行星大小的太空工廠,《龍喉海洋》的故事就發生在星際工廠。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星艦SN8的亞軌道飛行有哪些看點?
    被粉絲捧得很高的spacex星艦,其首個全尺寸原型機SN8即將進行15公裡亞軌道飛行。咱不糾結這個15公裡算不算亞軌道,就看看15公裡飛行到底有什麼看點?所以,很多人好奇星艦在這個高度測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星艦SN8的15公裡飛行有哪些看點?
    所以,很多人好奇星艦在這個高度測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相對於跳躍150米的星艦SN5、SN6原型機,SN8不但安裝了頭錐(鼻錐),也安裝了襟翼,這些都是測試空氣動力方面的,它們可以幫助星艦在飛行中更加穩定,降落控制更加容易。星艦隻有在大氣層飛行才會涉及到空氣動力方面,要麼降落火星,要麼重返大氣層,所以從該項測試可以看到星艦的目的必定是殖民其他行星以及重複使用。
  • 瘋狂馬斯克:星艦飛船明年就能發射入軌!
    新設計的星艦和未來月球基地的概念圖 | SpaceX9月28日,對SpaceX公司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來說,都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天。按照馬斯克的時間表,星艦將比NASA官方研製的SLS火箭更早入軌,月球、火星和更遙遠天體的探索,星艦將後發而先至。組裝完成的星艦Mk1(左)和11年前SpaceX首次入軌的同款獵鷹1號火箭(右)。
  • Spacex星艦終獲得世界航天界的認可,拿到NASA載人登月計劃合同
    星艦雖然相對阿波羅登月的傳統方式有很大的變革,具有更高的靈活性、低成本和重複利用。與阿波羅方式相比,只需要把星艦送到地球軌道,並在地球軌道上重新加滿燃料,就可以直接前往月球,不需要指揮艙、登月艙這些傳統的裝置,可以通過垂直起降的方式自主往返月球和軌道站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