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馬斯克:星艦飛船明年就能發射入軌!

2021-01-20 果殼

新設計的星艦和未來月球基地的概念圖 | SpaceX

9月28日,對SpaceX公司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來說,都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天。


11年前的這一天,SpaceX的獵鷹1號第4次發射終於首次成功入軌,不僅標誌著私營商業公司越過了航天發射的門檻,也讓瀕臨破產的SpaceX起死回生;11年後的這一天,馬斯克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小村博卡奇卡召開發布會,背後的星艦原型機讓他的太空殖民計劃無比接近現實。


按照馬斯克的時間表,星艦將比NASA官方研製的SLS火箭更早入軌,月球、火星和更遙遠天體的探索,星艦將後發而先至。

組裝完成的星艦Mk1(左)和11年前SpaceX首次入軌的同款獵鷹1號火箭(右)。注意,這可是實拍的照片 | Space

馬斯克一直有著火星殖民的夢想,他創立SpaceX公司志在圓夢。雖然公司發展相當成功,在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上佔據了大半江山,但他從未忘記火星才是終極目標。


2016年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辦的國際宇航大會上,他公布了行星際運輸系統(ITS)的概念——這將是一種起飛重量高達一萬噸級的超級火箭,如果成功的話,將使火星甚至更遠的行星際殖民成為可能!


2016年的ITS,只是一個初步想法。到了2017年的國際宇航大會上,火箭改名為大獵鷹(BFR)火箭,高度直徑體積和重量都大幅度降低,方案更為現實化。

從2016的ITS到2017的BFR,設計方案變得更加現實了 | Everyday Astronaut

2018年9月,馬斯克舉辦發布會,宣布日本富商前澤友作將付款乘坐BFR進行環月飛行。此時的BFR火箭又有了巨大的變化,馬斯克當時表示這是最終設計方案。不過,馬斯克的預言和時間表一向不算數。


不久後,飛船設計又一次經歷了不小的改進——原本打算用碳纖維複合材料來製造的垂直起降測試飛行器星蟲(Starhopper),改用301不鏽鋼來製造,而軌道發射系統也正式改名為星艦(Starship)。


2019年7月26日,星蟲試驗飛行器進行了150米高度垂直起落試飛,這也是星蟲的最後一次試飛。馬斯克當時表示不久後將召開發布會,公布星艦的最新動向。

垂直起降測試飛行器星蟲,完成了150米高度的飛行試驗 | Space

在這場發布會上,馬斯克透露了星艦運輸系統的最新設計方案。


星艦運輸系統將分為兩個部分:起飛級超重(SuperHeavy)和上面級星艦(Starship)。星艦Mk1已在博卡奇卡建成,Mk2則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附近的另一處工地建造,它們都是第一階段的試驗飛行器。這些早期的原型星艦將用於中高空亞軌道飛行,隨後SpaceX還將建造Mk3、Mk4和Mk5,其中一些將用於發射入軌!


根據發布會上的最新消息,上面級星艦長度約50米,直徑9米。它只有兩個大型控制翼面和兩個較小的控制前翼,外形上進一步向傳統空天飛行器靠攏,再入大氣層的方式也更接近太空梭,而不是早期的ITS/BFR系統。

上面級星艦可以攜帶1200噸的液氧甲烷推進劑,雖然馬斯克的幻燈片上還寫著乾重85噸,不過他很快口頭糾正了這個錯誤,表示85噸空重只是他的期望值。現在的星艦原型,空重接近200噸,未來將減重到120噸。


馬斯克提到了星艦的性能指標:星艦系統的超重助推器有6條著陸腿,加上著陸腿內的猛禽發動機,超重助推器將裝有最多37臺猛禽發動機,起飛推力約7500噸!整個星艦系統起飛重量約5000噸,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航天運載器

超重助推器的最新設計方案,請注意尾部的37臺猛禽發動機 | SpaceX

二級完全重複使用的星艦,將具備將150噸重的載荷送入地球軌道的能力,而下行貨運能力為50噸。這意味著,之前有人開玩笑說,星艦能把哈勃空間望遠鏡抓回地球來,可能真不是開玩笑的


他還進一步指出,最早的星艦運力只有約100噸,隨後會努力提高到150噸。毋庸置疑,星艦系統在未來要實現這樣的性能躍升,不僅需要SpaceX的工程師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從時間上看也還是很遙遠的事情。


在星艦進一步減重之前,馬斯克提過的30噸GTO軌道運力指標,現在的星艦仍力不從心。好在現在也沒什麼30噸的大型靜地軌道衛星要發射,早期的星艦用於發射6、7噸重的靜地軌道衛星完全不成問題。


至於更遙遠的月球和火星發射,就要使用太空加注燃料的技術了。馬斯克表示,星艦對接要比現在龍飛船對接國際空間站更簡單,不過超大規模的超低溫推進劑在軌轉移,難度可不小,還是不得不為老馬捏一把汗。

前往月球和火星的話,星艦需要在軌道上加注燃料 | SpaceX

馬斯克還再次解釋了舉世矚目的不鏽鋼結構問題。


星蟲、試驗版星艦和軌道發射的星艦,都使用301不鏽鋼製造。按照常識,鋼要比鋁合金重得多,更不要說跟碳纖維材料相比了。不過,按照馬斯克的說法,使用密度更大的不鏽鋼來製造星艦,反倒能夠減輕結構重量。

星艦Mk1通體用不鏽鋼打造,在陽光下顯得亮晶晶的 | Austin Barnard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解釋了原因。


首先,低溫下不鏽鋼的強度會提高到原來的幾乎兩倍,緩解了不鏽鋼密度大的問題。


其次,星艦的熱防護方式回歸到了太空梭式的防熱瓦設計,只不過採用的是新一代的TOFROC防熱材料。不鏽鋼熔點約1500度,要比鋁合金約400度高得多。這樣一來,星艦的背風面甚至無需專門的防熱處理,而在迎風面,由於不鏽鋼熔點高,也可以使用更薄的防熱瓦。相比之下,整個星艦的結構反倒比使用鋁合金更為輕便。


此外,不鏽鋼材料每噸才2500美元,而碳纖維每噸高達13萬美元,約50倍的採購成本差距意味著,使用不鏽鋼造星艦,可以大大節省製造成本


最後,不鏽鋼材料易於焊接加工,而獵鷹9號使用的鋁鋰合金或是更先進的碳纖維就太嬌貴了。它們強度的確很高,可萬一壞在了火星上,你要怎麼修它呢?火星開拓階段使用這些嬌貴的材料,實在不太現實。

星艦上面級的熱防護,回歸到了太空梭式的防熱瓦設計 | SpaceX

星艦系統作為SpaceX公司研製的、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航天運載器系統,其先進性、規模和複雜程度都是空前的。按照常理,這樣的大項目不僅花錢多,更是要認真研討、紮實預研和長期研製,才能保證項目的圓滿成功,但這一傳統思路受到了馬斯克的挑戰。


馬斯克的星艦研製大計,如果從2016年的ITS算起,那設計真可謂朝令夕改,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了——光是名字就換了好幾次,規模和方案也都屢屢推倒重來。如果說傳統火箭開發是瀑布開發模式,那麼星艦的研製已經使用快速迭代開發模式了。星艦研製起步階段,並沒有高瞻遠矚一覽無餘的頂層設計,而是輕鬆上陣先實現部分功能,快速迭代試錯逐步完善星艦的設計方案和工程實現。


舉例來說。直到2018年10月,也就是為前澤友作環月飛行的發布會開完、馬斯克金口玉言設計凍結之後,星艦系統才確定改用不鏽鋼材料。臨陣推翻設計改用全新材料,這在傳統火箭研製中是從未有過的瘋狂舉動

星艦系統的大小對比圖,從左往右分別是:人、星蟲試驗機、千年隼號飛船(咦?!)、星艦Mk1和星艦發射系統 | SpaceX

馬斯克毫不諱言星艦快速迭代的研製模式,以及他對研製進度的追求。在博卡奇卡發布會上,他明確表示:「如果時間表太長遠,那一定錯了;如果(時間表)很緊,那就對了。」換句話說,他認為妄談長遠大計只是閉門造車。星艦的研製也有效貫徹了這一方針,其研製進度時間表讓人瞋目結舌!


星艦Mk1和Mk2使用鋼板拼接而成,將在未來1到2個月內進行20公裡高度的試飛。星艦Mk3將在1個月後開始製造,使用卷制鋼環作為箭體,這樣無需將鋼板焊接為鋼環,製造箭體時只需要在一圈圈鋼環之間進行單縫焊接,不僅箭體將更薄更輕,而且將極大地提高製造速度。馬斯克表示,Mk3號星艦將在3個月內造出來,Mk4和Mk5需要4個月。他希望在半年內能夠使用Mk4或Mk5號星艦實現發射入軌!


你沒看錯,在馬斯克的時間線裡,半年內星艦就將進行首次軌道飛行!


2019年版星艦飛船的發射模擬動畫 | SpaceX

馬斯克時間表一貫不靠譜,比如星蟲首飛和150米高度懸停飛行,都推遲了一兩個月才得以進行。但是,對於馬斯克的這個瘋狂計劃,即使馬斯克時間×2,也是極為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這種起飛重量5000噸、起飛推力是土星五號火箭兩倍多的星艦系統,真的能夠在2020年發射入軌,它將成為土星五號火箭1973年退役後,美國第二種百噸級運力的空間運輸系統。


對比下,已經花了180億美元,2020財年預算還要再花25.86億美元的SLS火箭,即使波音號稱加班加點趕進度,2020年底能不能發射仍然是未知數,幾乎所有傳聞都指向SLS火箭2021年才能首飛。


如果星艦在2020年首飛成功的話,波音不知道還有什麼臉面繼續研製SLS火箭。

這次發布會的前一天,即9月27日,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推特發文含蓄表示了不滿。他認為,SpaceX高調研製星艦有些不務正業。SpaceX拿到了NASA的合同研製載人龍飛船,結果進度推遲好幾年了,他敦促SpaceX公司拿了納稅人的錢,要好好幹活,趕緊交工。

NASA局長對SpaceX高調研製星艦的表態 | 推特截圖

布裡登斯廷的表態,得到了大家的踴躍吐槽。哈佛大學教授麥克道爾的吐槽就很有代表性。他指出,擔憂SpaceX最好的工程師去搞星艦而不是載人龍,是可以理解的。換句話說,研製載人龍飛船缺乏挑戰性和工作激情,給你幹活慢是因為你太low。


作為第三方的麥克道爾可以百無禁忌,作為當事人的馬斯克在發布會上還是做了解釋。他表示SpaceX公司大部分資源投入在獵鷹火箭和龍飛船上,星艦隻投入了大約5%,並沒有因私忘公。

網友吐槽,局長大人是不是忘了NASA自家研製的SLS大火箭了?

事實上,作為航天愛好者,我覺得哪怕SpaceX公司為星艦投入更多資源,也是理所應當的。Mk1和Mk2號只是第一批原型,後續隨著箭體製造工藝的改進,從Mk3開始,星艦的製造速度會顯著加快。這時候,猛禽發動機的產能就成了關鍵制約性因素,不投入資源解決能行麼?


Mk1和Mk2都只有3臺猛禽發動機,Mk3開始將增加到6臺發動機。而現在猛禽發動機產能是8到10天一臺,光是準備Mk3和Mk4的12臺發動機就需要三四個月。至於第一級的超重助推器,少則24臺發動機,也可能是31臺發動機,最多可以裝37臺發動機。光是一枚第一級的發動機,就需要造多久?


好消息是,馬斯克表示,明年第一季度猛禽發動機有望實現日產一臺的產能,發動機產能瓶頸的解決,將為星艦的生產鋪平道路

按照現在的設計,星艦底部將安裝6臺猛禽火箭發動機 | SpaceX

馬斯克表示,由於無需製造新的超重一級和星艦二級,理論上超重助推器每天可以發射20次,星艦也可以飛4次,也就是說每天能進行至少3次發射。


完全可重複使用的星艦,帶來的發射運力是前所未有的。每天3次發射意味著每年1000次發射,即每年能向地球軌道上運送15萬噸物資。考慮到現在全世界每年入軌質量不過是2、300噸,星艦理論上帶來的發射能力太驚人了。


屆時布裡登斯廷局長也不用煩心美國人上太空的問題了,甚至月球門戶站也可以用星艦整體運過去,月球著陸器和月球基地同樣簡單廉價水到渠成。

星艦和未來人類火星殖民地的概念圖 | SpaceX

當然,馬斯克鼓吹的這串數據只是最理想的理論推算,現實世界暫時找不到那麼多需要發射入軌的載荷物資,但星艦無比強大的發射能力帶來了無限的暢想空間。


如果星艦能在未來數年內成為現實,並初步驗證它的復用能力,無論是進行近地軌道工業化,還是建立月球前進基地,開始建設火星殖民地,乃至於更遙遠的深空探索,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星艦的最終目標,是要載100人展開長期的星際航行 | SpaceX

馬斯克還在發布會上展示了月球基地,火星殖民地以及星艦飛近土星光環的畫面,期待這些場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裡成為現實!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歪了!


為啥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

掃碼發送【二維碼】告訴你原理~

喜歡就點個「在看」唄~↘

相關焦點

  • 瘋狂不?星艦今年就能發射入軌
    日前,SpaceX已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了其原型星艦SN1的發射申請,發射地點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Boca Chica)基地,飛行半徑2公裡,最大高度20公裡,並將嘗試著陸與回收,測試窗口在3月16日至9月16日之間。 這一日期快到超乎人們想像,看似瘋狂的星際徵服之路,要開始了嗎?
  • 馬斯克到底有多瘋狂?星際飛船一次可發射400顆衛星
    先是「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緊接著是星艦的試飛,這不得不讓人想到馬斯克的瘋狂。據了解,SpaceX公司正在開發下一代 「星際飛船 『火箭,希望有朝一日能將數十人送上太空,但執行長-馬斯克強調,該火箭在載人之前還有許多裡程碑。』
  • 第四艘星艦開造,SpaceX開外掛,高密度建造下一代飛船
    一號在發射,二號在測試,三號在組裝,四號在製造,五號在設計研製……每一枚火箭發射間隔最多半年。這樣才造就了短短8年美國就能登月的奇蹟。 儘管SpaceX建造星艦動用的資源無法跟當年登月相比,但在技術相對成型、資源有效配置的情況下,一家私營太空企業甚至可以做到更專注更高效。
  • 瘋狂的火箭項目,SpaceX將發射「星際飛船」至20千米高空
    星際飛船SN8將是第一個完全組裝的不鏽鋼星際飛船測試原型機,具有一個頂部錐狀部分和空氣動力翼,這使它看起來更加接近星艦飛船的原始設計。他說:「如果這能成功,這將是自獵鷹9號火箭自動著陸以來最瘋狂的火箭項目。
  • 馬斯克德州吹風:大約6個月後,超重鷹+星艦入軌首飛
    馬斯克表面上給出的答案:為了紀念SpaceX首次發射入軌。但更深意義在於:因為今天是SpaceX起死回生紀念日——要知道11年前的今天,SpaceX不是史詩般成功,就得是史詩般失敗!
  • Spacex星際飛船的變遷發展史,馬斯克去火星的星艦是怎麼來的(一)?
    自2012年以來,Spacx一直致力於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家族,即現在的星際飛船(星艦),它最終目標是取代它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系列。它的設計已經演變成一種雄心壯志空前的火箭,甚至比久負盛名的土星五號火箭還要大,但用途要多得多。
  • Spacex星際飛船的變遷史,馬斯克的星艦是怎麼來的(一)?
    自2012年以來,Spacx一直致力於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家族,即現在的星際飛船(星艦),它最終目標是取代它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系列。它的設計已經演變成一種雄心壯志空前的火箭,甚至比久負盛名的土星五號火箭還要大,但用途要多得多。
  • [航天]SpaceX星艦驚躍150米 馬斯克:更多測試
    發布會上,馬斯克仿佛幸運兒,上臺後非常興奮,被粉絲們逗得直接一頓嘿嘿瘋狂傻笑,,證明了SpaceX的能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自從5月30日載人實測發射與在軌對接成功後,NASA方面對SpaceX的非常認可,已經初步安排9月份開始啟動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甚至還允許SpaceX採用「二手」火箭與龍飛船執行第2次正式任務!
  • 星艦飛船SN8下周試飛,馬斯克:成功的概率有三分之一
    該計劃旨在通過向地球軌道發射不少於12000顆衛星,為全球尚未接入網際網路的人們提供高速低延遲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衛星網際網路業務並非新鮮事物,但是只有馬斯克將其從概念變成一個消費級產品,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星鏈計劃就是一個開天闢地的新事業,其深遠影響尚難預料。北京時間11月25日,馬斯克剛剛將最新一批60顆網際網路衛星送入太空,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接近1000顆網際網路衛星。
  • 未來已來:詳解馬斯克「星艦飛船」和近期太空計劃
    「這是我見過的最鼓舞人心的事情,」馬斯克站在星艦飛船Mk1原型宇宙飛船前說。「我要感謝SpaceX團隊、供應商以及博卡奇卡和布朗斯維爾的所有人。感謝你們的支持,感謝這麼棒的團隊做出這麼棒的工作,建造了這麼棒的太空飛行器。」9月28日也是SpaceX公司火箭首次進入軌道的11周年紀念日。在概述了SpaceX的歷史之後,黑色著裝的馬斯克介紹了星艦飛船的細節。
  • 馬斯克火星星艦剛剛遭遇重大挫折,MK1原型機測試時被炸飛!
    宇宙狂人馬斯克的火星夢可能要延遲一些了,在當地時間11月20日(北京時間今天早上)進行的壓力測試中,眾人寄予厚望的星艦(Starship)原型機MK1遭遇重挫,在極端低溫壓力測試中發生爆炸,部分組件被炸飛。
  • SPACEX將嘗試發射第一個完全組裝的星艦,計劃飛行20公裡
    每架飛機都離地面150米,並在由一臺以甲烷為燃料的猛禽發動機驅動的發射臺上垂直降落。星際飛船SN8將成為第一個看起來像太空飛船的試驗飛行器,嘗試進行大約20公裡(千米)的高空試驗飛行,相當於60,000英尺(英尺)!
  • SpaceX星艦原型機SN8,首次亞軌道高空飛行倒數1秒時卻終止了發射
    SpaceX星艦原型機SN8,在首次亞軌道高空飛行實驗中,倒數到最後1秒,突然終止了發射。從圖1可以看出,此時星艦底部的火箭已開始點火,並噴出濃濃尾煙(圖1),但突發的故障,導致星艦挑戰12.5公裡高空的計劃提前結束。
  • 載人龍後 星艦喜飛150米 馬斯克直言還要繼續
    ,無非就是因為,這一次巨大的成功,證明了SpaceX的能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自從5月30日載人實測發射與在軌對接成功後,NASA方面對SpaceX的非常認可,已經初步安排9月份開始啟動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甚至還允許SpaceX採用「二手」火箭與龍飛船執行第2次正式任務!
  • SpaceX展示並宣稱他們的巨型星艦將在幾個月內發射
    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在德克薩斯州的博卡奇卡村公布了他的星艦Mk1的原型,並宣布該飛船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做好飛行準備。馬斯克總喜歡以一種大膽的姿態開誠布公,這次他宣稱星艦最終會攜帶地球殖民者登錄火星。配備的超重增壓級將使220000磅載重量的火箭高達387英尺,據說可以在六個月內做好軌道飛行的準備。據《紐約時報》報導,馬斯克補充說SpaceX「可能會在明年實現載人飛行。」該報告指出,專家們認為除了商業用途之外,這艘飛船在任何領域都有立足之地,因為該火箭的體積對於大多數商業用途來說,都顯得過於巨大了。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在發射前,馬斯克也有意放話降低外界預期。他表示火箭有可能無法達到目標高度,如果最後爆炸,還需要大量時間清理現場。而此次發射的成功之處,在於SpaceX驗證了多項技術,拿到了珍貴的實驗數據,為今後星艦定型服役鋪路。
  • 馬斯克的星艦「爆」了
    SpaceX創始人、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透露,可能會放棄修復MK1原型機,此後直接進行MK3的設計,馬斯克還曾希望該星艦能搭載100人。20日,專注於報導SpaceX等航天新聞的Space.com稱,SpaceX的第一艘全尺寸星際飛船——星艦MK1原型機在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了一次低溫壓力測試,不鏽鋼機體的星艦MK-1出現異常,頂罩被崩飛。
  • 星艦飛船SN8飛行測試將現場直播,馬斯克:要有失敗的準備!
    世界正在矚目: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星艦飛船(Starship)原型測試機SN8即將進行15公裡高空飛行測試,作為星艦飛船正式建成之前一系列測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測試,15公裡高空飛行測試,將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為了回應各界對星艦飛船SN8高空飛行測試工作的高度關切,馬斯克日前發推確認:在即將舉行的SN8測試飛行中
  • 馬斯克火星星艦意外「發射」,但只「飛」了30米,之後猛烈爆炸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正在以瘋狂的速度建造火星星艦,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星艦原型版SN01,28日卻意外地被「發射」出去,然後猛烈爆炸,巨大的甲烷罐像子彈一樣被射出,落在了數百米外的地方。去年11月底,也是馬斯克寄予厚望的星艦原型MK1版,在極端低溫壓力測試中爆炸後,馬斯克就把原來競爭研發的兩個團隊合併,開始打造新的艦體,這就是星艦原型版SN01。為了加快進度,SpaceX公司甚至購買了石油液化氣儲罐的加工設備,可以用半自動化工藝,焊接星艦艦身,幾天之內就能造出星艦的主體。
  • 埃隆.馬斯克的巨大星艦模型——星際飛船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馬斯克發表了「『星際飛船』最終將把殖民者送上火星」這樣令人感到瘋狂的宣言。他說,一艘精妙的「星際飛船」搭載了一個超重型助推器,這個助推器能將火箭的高度提高到387英尺(約合180米) ,而且能夠攜帶22萬磅(約合120萬公斤) 重的東西。不僅如此,這個模型在六個月內便可以進行軌道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