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至煙臺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計劃花費2600億

2020-11-22 搜狐大連站

網絡配圖 

  目前,從大連到煙臺需要圍著渤海轉一個C字形的大圈,開車走高速,需要12個小時。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全長123公裡,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就能從大連到煙臺乘坐渡輪最快也需要6小時

  閱讀提示|165公裡,說起來很近,不到2小時的車程;165公裡,算起來又很遠,因為需要繞道1980公裡。165公裡,是大連到煙臺的直線距離,渤海海峽阻斷了兩座原本相距不遠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兩大發達的城市經濟圈。

  發改委1月29日公布的2014年交通發展改革工作重點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項目被再次提上日程,將結合「十三五」重大交通問題進行前期研究。據項目參與人士透露,經過前期實地調研,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報告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有望十年內正式建成通車。

  20多年的跨海夢想就要照進現實

  建設渤海灣海底隧道的念頭始於1992年。最早提出該設想並一直努力將其變成現實的,是煙臺市。當年,時任煙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柳新華和三位同事,提出了建設跨海通道的構想。這一構想,得到了煙臺市、山東省的大力支持。

  柳新華的基本構想是:首先,要修建煙臺到大連的鐵路輪渡,實現兩大半島「軟連接」;其次,修建從蓬萊至長島的試驗工程,以小通道帶動大通道;最後,修建蓬萊到旅順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

  1993年,一個由科技部、交通部、原鐵道部、山東省、遼寧省等相關各方組成的課題組成立,一個多部門、多層次的研究團隊就此組成。在此後的21年間,關於建設跨海通道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過。

  2013年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向媒體披露,他已與其他8名院士乘坐輪渡,在大連煙臺之間開展實地調研。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最終方案即將定稿,並上報國務院。消息一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再次引來各方關注。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已經完成,包括一個總報告、九個分報告,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王夢恕透露。

  全隧道方案入口設在旅順、蓬萊

  此前曾有專家提出「先隧後橋」的方案。2012年在實地考察和各種會議的研究討論後,跨海通道正式否決了之前的方案,定為深埋的全隧道方案。王夢恕認為深埋方案最大的好處就是抗風險。

  據王夢恕介紹,跨海通道全程123公裡,平均深度20米至30米,最深約70米,以火車為主流運輸方式,時速200公裡。隧道建成後將遠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約54公裡),成為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

  在即將上報的方案中,跨海通道兩端入口分別設在大連旅順和煙臺蓬萊。跨海通道先從大連旅順附近定一個入地點,蓬萊有一個登陸點,然後就到達了煙臺。設計為三條平行隧道,兩側為兩條上下行鐵路隧道,中間一條為服務隧道。

  王夢恕介紹,上下行都是單軌,按照現有技術,可以保證每6分鐘通行一趟列車。客運車輛時速在200公裡左右,半個多小時就能從大連到煙臺。貨運車輛速度會慢一點,不過時速也會保證在120公裡-140公裡。汽車可以搭載在平板貨車上,人也不用下車,通過隧道後,再把車開下來。

  「方案近期將會上報到國務院,並儘快立項,儘快施工。立項之後,前期主要是進行勘測,爭取在2到3年內結束。施工工期預計有6年的時間足夠了。」王夢恕介紹說,如果進程順利,渤海跨海通道9年左右的時間有望建成並投入使用。

  針對跨海通道的技術難度一直存在的爭議,魯東大學副校長、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課題組負責人柳新華解釋說,根據國內外已有的工程來看,技術已經不是問題。我國已完全具備和掌握獨立建設大型跨海工程的能力。

  渤海南北兩岸物流瓶頸將被打破

  由於渤海海峽的阻隔,往來於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公路只得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裡以上,增大了運輸成本。因此,兩地之間起支配作用的運輸方式為海上運輸,尤其是煙臺到大連的航線,更是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客貨運輸量。但海上運輸每年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因風浪影響不能通航,且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

  「如果真有這麼一條跨海隧道,煙臺到大連的城際往來要節省一半的費用和時間。」一位從事物流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山東到東北80%的物流,都是選擇陸路,費事價高。「一輛30噸的貨車,從煙臺到瀋陽,包車價格在8000元左右,如果走隧道,相關費用加在一起至少可以節約4000元。如果晚上出發,第二天晚上差不多就能到了。」

  盈利前景可觀,

  15年收回投資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整個渤海跨海通道的總投資在2000億左右,王夢恕表示這一說法並不準確,只是一個初步的估算。「具體投資金額要等待勘測初步設計方案出來了才能最終確定,不過預計的總投入不會少於2600億。」

  王夢恕認為,總投資2600億的跨海通道,貨運盈利前景非常可觀。按照每年返利8%來計算,12年就差不多會收回成本,之後就是純收益了。

  柳新華也認為,項目建成以後,即使保守測算,通行收費也能高達130億元,若加上各種管線收費、土地增值、旅遊開發、節約燃油與材料等綜合社會效益則會成倍增加。跨海公鐵通道2000多億元的投資,10年-15年即可收回成本,投資回報率大大高於一般的大型工業投資項目。

相關焦點

  • 斥資2600億!中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
    世界上第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位於日本,全長53.85公裡;世界上海底段最長的隧道英法海底隧道,耗資100億英鎊。隨著世界各國的科技和技術進步,好像都在努力建設海底隧道。當然我國也不例外,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斥資2600億,中國基建再次出手,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跨海連接大連、煙臺。
  • 渤海海峽擬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或花費逾2600億
    柳新華的基本構想是:首先,要修建煙臺到大連的鐵路輪渡,實現兩大半島「軟連接」;其次,修建從蓬萊至長島的試驗工程,以小通道帶動大通道;最後,修建蓬萊到旅順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1993年,一個由科技部、交通部、原鐵道部、山東省、遼寧省等相關各方組成的課題組成立,一個多部門、多層次的研究團隊就此組成。
  • 耗費2600億!中國打造一條很長海底隧道,你知道在哪嗎?
    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和日本就開始建造海底隧道,近年來,我國海底隧道的建設和規劃項目越來越多,海底隧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然而,由於投資巨大,技術要求高,世界各地只建造了幾十件,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位於日本境內,全長53.85公裡;世界上最長的上海海底隧道,英法海底隧道,造價100
  • 中國將再添世界之最,預計耗資26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
    很多金氏世界紀錄、世界之最、世界第一等等都是出自中國,特別是在基建方面,我國可是沒服過誰。一個個工程都是實力的證明,不僅僅造福國民帶來便利,還是經驗的積累,如今中國將再添世界之最,預計投資26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
  • 中國再添「世界之最」耗資2600億,打造「全球最長」海底隧道
    這不,中國又將建設一項超級工程——全球最長海底隧道,耗資堪比三峽大壩,其難度更是讓多國直呼不可能!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大家應該都知道,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可以說我國在海底隧道領域頗有經驗。而此次中國將要建設的海底隧道是大連煙臺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施工難度比港珠澳還要更大。
  • 渤海海峽有望10年內變通途 2600億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根據柳新華最初的設想,如果在渤海海峽建一條跨海通道,煙臺市就能成為一個連接南北、貫通亞歐的交通樞紐城市,這將促進煙臺跨越式的發展。那時的柳新華並沒想到,自己一個基於城市發展的提議,無意間觸發了那麼多人的「跨海夢」。
  • 大連和煙臺修海底隧道有利於帶動大連和煙臺的經濟發展嗎?看完你就...
    大連煙臺海底隧道,將花費2600億元左右,建成後從大連到煙臺最多只需要40分鐘。建設總工期需要10年。項目預期對兩地的房地產業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 首先,山東這個中國重要的北方省份,一直是北方經濟大省,北京和山東成為了北方經濟的橋頭堡。
  • 我國投資3000億,在建125公里海底隧道,連接山東東北
    我國投資3000億,在建125公里海底隧道,連接山東東北在中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一些地區因為中間隔著大海而發展不是想的好,兩地的人民出行還相當麻煩,需要繞很遠的路程。於是我國就決定解決這些阻礙人民出行,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
  • 煙臺大連海底隧道方案出爐 耗資堪比三峽工程
    煙大海底隧道  原標題:煙臺大連海底隧道方案出爐 耗資堪比三峽工程(圖)  近日,國務院正式審議2016年重點工程,其中煙臺到大連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爐。隧道開通後,從煙臺到大連最多只需要40分鐘。  煙臺到大連的海底隧道是指煙臺蓬萊至旅順之間的海底隧道,歸屬鐵路總公司管理,整條隧道全長123公裡,火車設計時速為250公裡,運行速度能達到220公裡/小時,屆時從煙臺到大連最多只需要40分鐘。  據了解,工程方案將採納全海底隧道方案,以火車載運汽車通行,南北兩端的接駁點、工程規模也已確定。
  • 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全隧道方案入口設在旅順蓬萊
    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全長123公裡,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就能從大連到煙臺  乘坐渡輪最快也需要6小時  閱讀提示:165公裡,說起來很近,不到2小時的車程﹔165公裡,算起來又很遠,因為需要繞道1980公裡。165公裡,是大連到煙臺的直線距離,渤海海峽阻斷了兩座塬本相距不遠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兩大發達的城市經濟圈。
  • 我國將再添世界之最丨計劃投資30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
    如今,旅遊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休閒方式,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許多著名的項目,從古老的長城到港珠澳大橋,中國已經成為了熱門的旅遊勝地,即使是因為建設水平高,我國也一直被稱為「基建狂人」,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項目,計劃投資3000億美元修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成為日本的「地下隧道
  • 我國煙大海底隧道工程終於敲定,投資高達2600億,預計2025年開工
    現今社會仍有很多人依舊處於沒有電的生活,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試圖解決這一問題,的確現在這部分人口數量有所下降,但仍有8.4億人口還處於無電生活,僅印度就有9900萬人。而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全民通電的國家,且在2018年就已經實現了。
  • 投資2600億,聯合國:逆天之舉
    而現在,中國又一超級工程開工在即了,其總投資高達2600億,對此聯合國都感嘆:一旦建成,這將又是一「逆天之舉」!該工程正是連接大連與煙臺的海底隧道,該隧道全長123公裡,屆時從大連到煙臺最多只需40分鐘,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隧道全程使用封閉式海底隧道
  • 投資2600億,聯合國:又一創舉
    而現在,中國又一超級工程開工在即了,其總投資高達2600億,對此聯合國都感嘆:一旦建成,這將又是一「逆天之舉」!,該隧道全長123公裡,屆時從大連到煙臺最多只需40分鐘,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隧道全程使用封閉式海底隧道,採用動車與火車並行的模式,據悉,該隧道平均深度為20-30米,最深處可達70米,而它的總投資也超過了京滬高鐵與三峽工程的總造價,該工程一旦完工,屆時,煙臺將作為連接東北內陸的第二大通道橋頭堡,從以往的交通死角成為交通樞紐
  • 中國有望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耗資3000億元,最快明年開工
    我們國家被稱為基建狂魔,沒有什麼工程難得了我們,上到航天事業,再到高鐵,創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我們知道, 修建高鐵由於地形的原因,修建難度很大,經常要挖山建隧道。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近有消息稱,我國有望開工建設一條海底隧道,而且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 預算3000億,中國修建世界第一海底隧道,受益最大的是煙臺
    今天要說的是山東斥資3000億修建世界第一海底隧道,這座城市收益最大,即將崛起。它就是煙臺,這些修建是海底隧道,全長大概是123公裡,每個小時的時速達到250公裡,預計在2025年開放。為了修建這條海底隧道,總共耗資的費用是3000億元,主要聯通的地方是煙臺蓬萊,抵達大連旅順的海底隧道,等到成功開通了之後,意味著從煙臺到大連原本要6個小時,後期只要40分鐘即可抵達。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它穿越日本本州島與北海道島之間的津輕海峽,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裡,全長53.85公裡。隧道於1971年9月28日動工,於1988年3月13日正式通車。2、[世界上海底段最長的隧道]英法海底隧道1990年12月1日,英法海底隧道開通,它是海底段世界最長,建設耗資約100億英鎊。
  • 清華教授羅永章:建議加快建設煙大海底隧道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蕊)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羅永章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加快建設煙臺至大連海底高速隧道的建議》。設計全長123公裡的海底隧道的兩端,分別是遼寧大連和山東煙臺。
  • 【兩會之聲】羅永章:建設煙臺至大連海底高速隧道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計劃」於1990年前後提出,受到廣泛關注。經過近30年反覆論證,形成了第一步汽車轉渡、第二步鐵路轉渡、第三步南橋北隧或直接隧道的方案。2006年,煙臺至大連鐵路輪渡項目建成,打通了兩地軟連接。2014年,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完成了煙臺至大連海底隧道的可行性論證,認為全隧道方案可以滿足建設條件。
  • 煙大海底隧道明年開工 煙到大連打造半小時生活圈
    煙大海底隧道、青榮城鐵、蓬萊國際機場、公路工程的的推進,未來煙臺在收穫快捷、完善、便利的交通配套的同時,帶來的必然是區域地產板塊的快速升值升溫。 而這一切,伴隨著青榮城鐵的即將貫通、蓬萊國際機場的即將開航,讓人們關注的焦點轉向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 眾所周知,共屬於環渤海經濟圈的煙臺、大連,是內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