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國首輛月球車——太陽能助力「嫦娥三號」

2020-11-26 索比光伏網
 嫦娥三號

探測器預計將於今年12月發射,其承擔月面巡視探測任務的中國第一輛

月球車

(月球巡視探測器)同樣備受矚目。這輛月球車究竟是什麼樣?它將怎麼進行它的「探月之旅」?又會完成哪些科學任務?25日,在北京舉行的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上,這些問題一一得到解答。


結構

設計質量為140千克,由移動、導航控制、電源、熱控、測控數傳等八個分系統組成

「月球車並不是一輛車,而是一臺長著輪子、能適應惡劣環境並開展科學探測的太空飛行器,一個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機器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說。

「嫦娥三號」月球車原車設計質量為140千克,由移動、結構與機構、導航控制、綜合電子、電源、熱控、測控數傳和有效載荷共八個分系統組成。以太陽能為能源,能夠耐受月表真空、強輻射和高溫差等極端環境。

 嫦娥三號

從已曝光的模型圖上看,月球車主體為長方形盒狀,車底安有六個輪狀的移動裝置,頂部兩片太陽翼可以打開,車尾部上有很多天線。右後側是導航相機和全景相機。腹部「武器」最多:包括紅外成像光譜儀、避障相機、機械臂、雷射點陣器等。

「到達月球軌道後,月球車將由著陸器背負,由變推力液體火箭發射器控制,通過各種光學、微波等敏感器測量,在月球表面百米高度上進行懸停和平移,以規避巖石和深坑等障礙,選擇最佳著陸點緩慢降落月球表面。」趙小津說。

著陸器實現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首先由著陸器為月球車充電,對月球車進行初始化;之後,月球車與地面建立通信鏈路,控制連接解鎖機構解鎖,走上移動機構;在此之後,著陸探測器將控制轉移機構運動到月面,月球車駛離轉移機構,開始3個月的月面巡視勘查。

在這個過程中,月球車將採取路徑優、燃料省、誤差小的模式,經過主動減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等階段實現安全著陸。

 性能

可耐受攝氏零下180度至零上150度的極限溫度,具有20度爬坡、20釐米越障的能力

月球表面白晝時溫度高達150度,黑夜時低至零下180度,溫差超過300度,尤其是月面上的晝、夜時間差分別長達約14天,必須保證月球車在長時間極端溫度條件下能夠正常工作。為了在極端環境下順利完成任務,月球車熱控分系統利用導熱流體迴路、隔熱組件、散熱面設計、電加熱器、同位素熱源,可耐受攝氏零下180度至零上150度的極限溫度。工作時的艙內溫度可以控制在攝氏零下20度至零上50度之間。

此外,月球重力是地球的1/6,月球表面的土壤非常鬆軟,而且崎嶇不平,石塊、隕石坑遍布。在這種情況下,月球車既不能打滑下陷,還要能爬坡越障。為了適應月球的這種地表情況,「嫦娥三號」月球車移動分系統採用輪式、搖臂懸架方案,由車輪、搖臂和差動機構等組成,具備前進、後退、原地轉向、行進間轉向、20度爬坡、20釐米越障的能力。

「月球車能夠對月面環境和障礙進行感知和識別,然後對巡視路徑進行規劃。月球車在月面巡視時採取自主導航和地面遙控的組合模式。」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李本正說。

  任務

對月表進行三維光學成像、紅外光譜分析,對月表物質主要元素進行現場分析

月球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7天多,月球晝夜間隔相當於地球上14天。

李本正說,月球車具備月球表面環境的生存能力,該休息的時候自動進入休眠狀態,並能自動喚醒重新工作。

由於月夜無法通過光能發電,「嫦娥三號」月球車電源分系統由兩個太陽電池陣、一組鋰離子電池組、休眠喚醒模塊、電源控制器組成,利用太陽能為車上儀器和設備提供電源,不僅可以保證月球車白天連續工作相當於地球的14天,在月球車進入休眠狀態14天後還必須能夠自動喚醒重新工作。

在月球表面巡視的3個月中,月球車將依靠各種先進設備對月表進行三維光學成像、紅外光譜分析,開展月壤厚度和結構的科學探測,對月表物質主要元素進行現場分析。它傳回來的數據,將幫助人們更直接、更準確地了解神秘的月亮。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揭秘嫦娥三號:我國首輛月球車究竟是啥樣?
    嫦娥三號探測器預計將於12月發射,其承擔月面巡視探測任務的中國第一輛月球車經過億萬新華網友的命名和推選投票,在今天公布的最終名單上,我國首輛月球車正式命名為「玉兔號」!這輛月球車究竟是什麼樣?它將怎麼進行它的「探月之旅」?又會完成哪些科學任務?本期揭秘將為網友一一揭曉答案。結構我國首輛月球車究竟啥模樣?
  • 揭秘我國首輛月球車 利用太陽能為設備提供電源
    揭秘我國首輛月球車 利用太陽能為設備提供電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嫦娥三號探測器預計將於今年12月發射,其承擔月面巡視探測任務的中國第一輛月球車(月球巡視探測器)同樣備受矚目。這輛月球車究竟是什麼樣?它將怎麼進行它的「探月之旅」?又會完成哪些科學任務?
  • 揭秘我國首輛月球車
    嫦娥三號探測器預計將於今年12月發射,其承擔月面巡視探測任務的中國第一輛月球車(月球巡視探測器)同樣備受矚目。這輛月球車究竟是什麼樣?它將怎麼進行它的「探月之旅」?又會完成哪些科學任務?25日,在北京舉行的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上,這些問題一一得到解答。
  • 嫦娥四號月球車叫什麼?你來定!
    嫦娥四號月球車叫什麼?你來定!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圖片由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提供本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陳海波)將於今年12月首次實現人類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月球車15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正式啟動,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的外觀設計構型也首次對外公布。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恰好等於公轉周期,且方向相同,因此月球有一面永遠朝向地球,而另一面總是背向地球,人類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看不到其背面。過去60年裡人類已經發射100多個月球探測器,但至今沒有一個能夠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65萬網友力薦「玉兔」我國第一輛月球車叫什麼名字?在26日發布會上,今天終於有了答案。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嫦娥三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2013年11月26日,在國防科工局召開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徵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 嫦娥三號再次月夜休眠,月球車玉兔壞掉了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完成第二月晝工作,再次迎來月夜。25日凌晨,月球車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此前,嫦娥三號著陸器於24日凌晨進入「夢鄉」。在自主喚醒後的第二個月晝期間,嫦娥三號上的科學載荷開機工作,開展既定的科學探測。
  • 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嫦娥三號」圓夢月球
    原標題: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嫦娥三號」圓夢月球  當看到中國第一輛月球車平穩踏上月面,開始它的第一次「月球漫步」時,哈工大鄧宗全教授的團隊終於放下了心。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月球車移動系統副總設計師單位,其研究團隊針對「嫦娥三號」所攻關的月球車移動系統及月面轉移等多項關鍵技術得到了充分認證。
  • 「嫦娥四號」月球車首亮相面向全球徵名 年底奔月
    原標題:「嫦娥四號」月球車首亮相 年底奔月  為我國繼「玉兔號」後第二輛月球車,12月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面向全球徵名  新京報訊 時隔5年,中國繼「玉兔號」之後的第二輛月球車今年12月將出徵。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昨天介紹,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總重量約140公斤,將是全球迄今重量最小的月球車。  嫦娥四號不論重量還是構造都與嫦娥三號類似,不同的是,由於嫦娥四號將著陸在人類探測器從未涉足的月球背面,這對月球車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中國月球車名為「中華」號 為太陽能運作
    中國月球車名為「中華」號 為太陽能運作發表於:2013-02-21 00:00:00     來源:中國日報索比光伏網訊:中華月球車由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主要負責研製,自重120公斤,可載重20公斤,壽命為3個月,可在月球上3公裡範圍內連續行走10公裡,具有自動避障等功能。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來源:光明日報星河燦爛,深空浩渺,「嫦娥」一詞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探月的嚮往。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正常工作,並發回了清晰的互拍圖像,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
  • 嫦娥三號的核電池:動力持久不怕凍還可取暖
    「嫦娥」探月的關鍵一步中國探月「三年一會」,在這個冬天如期而至。繼2007年嫦娥一號,2010年嫦娥二號完成奔月之旅後,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號攜帶中國第一輛登月車飛向月宮。天空就在那裡,我們需要夢想更需要理性,從嫦娥一號升空到實現載人登月的夢想,中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每一步的邁出都要依據中國的科技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而制定。寒冷的月宮即將迎來首位中國訪客。12月2日,承載國人探月夢想的嫦娥三號順利升空,並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了中國首個太空飛行器在地球外天體著陸的大幕。
  • 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嫦娥三號計劃12月發射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韓元俊)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25日在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上說,嫦娥三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和嫦娥一號、二號任務不同,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 [新華網]多媒體集成交互專題:嫦娥三號探月
    主創人員 張寶印、楊新華、孫彥新、劉娟、楊雷、 唐心怡 作品評介 按照中宣部、總裝備部直播報導的要求,新華網在北京飛控中心、西昌發射中心、新華網直播平面三地聯動,準確、及時、流暢地進行了15天、3場多媒體立體直播,並製作播發大型集成專題,模塊化和網格化的頁面設計形式開創了網際網路對於大型航天活動報導的先河
  • 中國首輛火星車徵名,網友們起的名字「亮了」
    消息公布之後,頓時點燃了網友們的極大熱情,而且很多人都腦洞大開,在活動第一日就想出了「敢探號」「祝融號」「朱雀」等名字,簡直就是要「上天」的節奏。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
  • 嫦娥4號的月球車,都有哪些黑科技?
    2號月球車,其實是嫦娥3號月球車玉兔號的備用車。沒錯,就是那個調戲嫦娥的二師兄八戒。不過最終。」逐夢、光明、玉兔二號、探索、徵途、精靈、無畏、望舒、行者、金兔」入圍,而玉兔二號成為了最終贏家。這種「包裹式睡眠」,有助於保護各種儀器不被凍壞,確保月球車有剩餘電力「自主醒來」,重新展開太陽能電池帆板迎接陽光。
  • 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嫦娥四號月背全球首秀 中國航天科工20餘項技術產品助力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護航嫦娥四號速度變化控制、γ關機敏感器讓嫦娥四號翩然著陸月背、連接解鎖機構保障嫦娥四號兩器分離、宇航特種電機助力玉兔二號月球車一展身手……  記者1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
  • 月球車玉兔號故障後自主喚醒 「病因」或為月塵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說,在「玉兔」登月之前,世界上僅有蘇聯成功開展過無人月球車的探測活動,人類對於輻射、月塵、溫差等月面環境因素的認知仍然非常有限。他表示:「嫦娥三號作為我國航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出現意外是正常的。」國外的探測活動表明,即使在成功登陸地外天體之後,嚴峻的環境仍然可能讓探測器陷入通信中斷、方向迷失、車體無法動彈等困境。
  • 「玉兔號」月球車
    「玉兔號」月球車中國玉兔號,中國首輛月球車的官方名稱,2013年11月26日上午9時,國防科工局新聞發布會宣布,肩負「落月」重擔的「嫦娥三號」任務,運載火箭和探測器已轉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現場。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定名為「玉兔號」。
  • 嫦娥四號進入第二十月晝 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來自國家航天局消息,今天(15日)5時48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7月14日12時53分喚醒。兩器順利喚醒標誌著「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20月晝工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