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多媒體集成交互專題:嫦娥三號探月

2020-12-04 人民網傳媒

主創人員 張寶印、楊新華、孫彥新、劉娟、楊雷、 唐心怡

作品評介 按照中宣部、總裝備部直播報導的要求,新華網在北京飛控中心、西昌發射中心、新華網直播平面三地聯動,準確、及時、流暢地進行了15天、3場多媒體立體直播,並製作播發大型集成專題,模塊化和網格化的頁面設計形式開創了網際網路對於大型航天活動報導的先河。專題共播發文圖稿件700餘篇,其中圖片100餘張。此次嫦娥三號任務報導採用了交互式多媒體報導的手段,專題、直播均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加入了交互功能,通過交互行為並以多種感官來呈現信息,受眾不僅可以看得到、聽得到還可以觸摸到、感覺到而且還可以與之相互作用,它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是一種嶄新的媒介形式。如專題、直播頁面中的網友揭秘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中國探月五大系統、嫦娥三號專題科普、長徵運載火箭、航天簡史等欄目,以數字動畫的形式立體展現了嫦娥三號的形態與基本數據,使受眾在輕鬆愉悅中接受了傳播信息。為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性,此次報導將權威與互動充分融合,推出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吸引了三百多萬名網友參與,提交了數十萬份作品,新華網友提出的「玉兔號」最終被採用為中國首輛月球車的名字。從全球徵名到現場直播,網民從信息的被動接受者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百萬網民利用新媒體主動生產內容,成為傳播與推廣的主力軍。

由於被中宣部、總裝備部指定為唯一直播網絡媒體,新華網的報導內容成為各大網站轉發的唯一來源。

採編過程 9月,新華網推出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專題,研發新型作品徵集提交系統,一個月內收到作品數十萬件;10月25日,新華網啟動網絡投票,10天內三百多萬網民參與投票,最終評選出「玉兔號」作為中國首輛月球車的名字;11月初,新華網開始著手嫦娥三號探月專題的製作,新華網技術部與軍方密切聯繫,預先製作大氣精美的多媒體集成專題;在嫦娥三號發射前5天,新華網14名記者奔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前2天,新華網相關編輯記者全部就位,並製作了詳細直播方案;11月30日18時,全體直播工作人員全部就位進入現場直播;在發射直播中,所有報導人員全神貫注,安全、準確、順利地完成了直播報導;新華網邀請網友參觀發射現場,利用新華微博進行圖文直播,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優勢進一步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力。中宣部、總裝備部在此前的協調會上要求,其它網站的直播內容均以新華網首發內容為準。為此,新華網發揮優勢,不斷推陳出新。整個直播、專題報導採取了實錄與解讀、視頻與圖片、論壇與微博等多手段的報導方式。

社會效果 報導中,《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三號發射目擊記》、《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 馬凱、範長龍、許其亮、楊晶觀看發射》、《中國「玉兔」踏上登月之旅》等文圖稿件在新華網、嫦娥三號探月專題、直播專題重點展示。被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騰訊網等各大網站爭相轉載。新華網的直播報導內容成為各大網站轉發的最重要的網絡來源。

相關焦點

  • 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嫦娥三號計劃12月發射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韓元俊)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25日在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上說,嫦娥三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和嫦娥一號、二號任務不同,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針對軌道變化帶來的難點和風險,嫦娥二號在設計和驗證環節主要採取了5方面措施:一是模飛驗證及星地無線聯試;二是軌道設計專題控制;三是軌道第三方覆核;四是系統充分協調溝通;五是飛行程序分階段安排4次評審。
  • 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三號"發射任務有4個主要環節
    12月2日1時30分,我國「嫦娥三號」探測器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在臨近發射之際,新華網專訪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吳偉仁介紹說,「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環節是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和兩器分離,其中軟著陸即「落月」是最重要的考驗。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自9月25日召開徵名活動新聞發布會開始,至10月25日徵名提交截止,騰訊網收到徵名作品146898件;新華網收到徵名作品46189件。
  • 嫦娥三號登月成功 五星紅旗在月球亮相
    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隨後宣布,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自中國月球車車身上的這一圖像,是由當天凌晨釋放它的著陸器拍攝的。23時許進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試驗中,著陸器和月球車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相拍照。照片顯示,在虹灣地區布滿礫石和塵埃的灰黑色月面上,著陸器被陽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車「胸前」的五星紅旗鮮豔奪目。約一分鐘時間的互拍,並非簡單的「留影」。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人類探月事業的又一裡程碑
    嫦娥四號正在飛向月球背面!2018年12月8日凌晨2點2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帶著全人類的好奇心將嫦娥四號送到了月球背面。嫦娥四號即將完成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無法通信的「真空地帶」1959年,蘇聯「月球」三號第一次傳回了月球背面的圖片,大面積環山的複雜地形讓人類望而卻步。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長三丙火箭將送嫦娥二號直飛月球,和嫦娥二號的飛行軌道有什麼不同。 看點二,捕獲。「嫦娥二號」和月球只有一次交互的機會,怎麼保證一次近月制動成功,被近月軌道捕獲。 看點三:變軌。「嫦娥二號」環月飛行時要進行多次軌道調整,特別是要從距離月面一百公裡高度降軌道15公裡進行探測,這一系列高難動作怎麼完成。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嫦娥三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2013年11月26日,在國防科工局召開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徵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 嫦娥三號著陸器超期服役14個月 嫦娥五號轉入正樣研製
    記者19日從國防科工局組織召開的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2月18日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28個月晝,工作正常。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嫦娥五號任務正式由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預計於2017年前後完成研製並擇機發射。 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分別肩負著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落月」和三期「採樣返回」的主任務。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按照我國探月工程規劃,到2020年前將實現「繞、落、回」三步走(三期)目標。最後「回」的標準,是以嫦娥五號到月球正面取樣回來作為標準,這次任務的完成將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三期)順利收官。作為我國首次月球表面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的落點位於月球正面西北方向,約為東經59度,北緯43度。
  •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發話了!「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徵名 11月正式公布最終命名
    新華社記者 馮琦 編制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羅沙 餘曉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25日在京宣布,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即日起面向全球徵名。    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嫦娥三號承擔「落月」任務,將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勘察。嫦娥三號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進行巡視探測。
  • 中國啟動嫦娥三號月球車徵名 車模型曝光(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上午,我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面向公眾啟動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徵名活動。計劃於今年年底發射的嫦娥三號,將在月球表面進行軟著陸,並釋放我國月球車,在月球表面進行巡視探測活動。  全球參與者提交的月球車徵名名稱,要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符合我國的探月理念和月球車的特點,文字簡練、便於記憶。名稱的方案,還要包括不多於300字的創意說明和背景闡述。參與者每人最多允許提交5個方案。  從今天開始到10月25日,是徵名提交、遴選入圍的第一階段。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解讀:為什麼是長徵三號系列火箭承擔探月任務
    事發於今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個群山環繞、綠影掩映之地。一枚近20層樓高的高個子火箭挺立在這片空地上,儘管四周一片漆黑,但他身上「中國探月」四個大字依稀可見,加之他頭上馱著嫦娥氏,可以確定,這就是長徵火箭家族的兄弟。   不過,當時這位兄弟還沒立刻動身的意思。等待,他在等待一個最佳時機的到來。
  • 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嫦娥七號提上日程,簡單回顧中國的探月之路
    此間的十三年,我國先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及嫦娥四號,完成了獲取清晰、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巡視和月背軟著陸等任務。根據我國「繞、落、回」三步的探月工程計劃,嫦娥五號邁向的正是第三步。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