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煮出最完美的雞蛋?量子物理學家給出公式,竟包括海拔!

2021-01-09 大狗說

煮雞蛋聽起來可謂世界上最簡單的一項烹飪任務。不過任何煮過雞蛋的人都知道,火候不同,煮出來的雞蛋狀態也會不同。

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我們每次煮雞蛋時所涉及的變量會有變化。如何才能煮出完美的雞蛋呢?量子物理學家米洛茲·潘菲爾提出了他的高招。

他設計了一個涵蓋所有參數的計算公式,其中甚至包括海拔高度!

顯然,每個人煮雞蛋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技巧。比如,在雞蛋下水之前,確保水沸騰;用針頭在雞蛋的大頭一端扎一個孔,這樣可以令內部的雞蛋膨脹,佔據那一小塊空間,避免雞蛋破裂;在水中加入醋,可以軟化蛋殼,使雞蛋更好剝一些。

不過,根據上面那位物理學家的意見,正確的時機才是關鍵。這其中主要有幾個參數變量:雞蛋的大小;雞蛋入水時的水溫;你煮雞蛋時的高度。

雞蛋本身其實是個複雜的東西。裡面的蛋黃和蛋白具有不同的脂肪和蛋白質,並且以不同的速度變熟。蛋白所需要的熱量比蛋黃要少。

這就是為什麼存在溏心蛋這種東西,蛋白是固體,而蛋黃還是流動的狀態。和完全煮熟的雞蛋相比,溏心蛋只需更低的溫度,或者更短的烹飪時間。

此外,較小的雞蛋需要較短的時間烹飪,而直接從冰箱取出的雞蛋,則需要更多水煮時間。

烹飪時的海拔高度想必是大多數人永遠不會想到的,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發布過關於它的信息表。大氣壓力在空氣變薄的高海拔區域會下降,水的沸點也隨之降低。

這是因為液體內部蒸氣壓等於大氣壓力時,才會沸騰。如果大氣壓力較低,那麼沸點也會變低。所以在高海拔地區,你的雞蛋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烹飪。

所以,你是不能在珠穆朗瑪峰上煮雞蛋的,因為水的沸點變成70度,太低了。另一個例子是,如果你不穿太空服而被拋入太空,你的血液和唾液就會開始沸騰!

至於傳說中的煮雞蛋公式,潘菲爾基於埃克塞特大學查爾斯·威廉士的研究了給出完美的煮雞蛋配方:

t = m * K * log(ywr *(Tegg-Twater)/(T-Twater))

其中,t代表時間,m代表質量,K代表蛋的熱導率,T代表蛋白和蛋黃之間的溫度,Tegg代表蛋的溫度,Twater代表水溫,ywr代表蛋黃蛋白比例。

公式需要保持恆定的溫度,這在爐灶上可能難以實現。對於溏心蛋來說,蛋白和蛋黃之間保持65攝氏度的最高溫度為宜,而完全煮熟的雞蛋,這一溫度最好設定為77攝氏度。

如果溫度更高,那麼蛋白中的硫化氫與蛋黃髮生反應形成硫化亞鐵,也就是蛋黃外面那一層青色的東西,這不太好吸收。

怎麼樣,如果能理解上面的公式,不妨按照這種辦法煮一次雞蛋?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在量子力學中發現圓周率π的計算公式
    經過數千年的努力,人類已經能夠計算出相當精確的圓周率數值。:沃利斯發現的計算圓周率公式而在2015年,物理學家發現,上述於17世紀發現的經典圓周率公式也隱藏在量子物理世界中這令物理學家興奮不已,因為它揭示了量子物理學和數學之間存在不可思議的特殊聯繫。物理學家完全沒有想到,早在360年前發現的純數學公式竟能描述一個現代物理系統。
  • 世界上最完美的那幾個數學公式,你能看懂幾個?
    數學方程式不僅有用,而且有的還非常完美。許多科學家承認,他們喜歡特定的公式,是因為不僅它們的功能強大,而且它們簡單形式裡所包含的富有詩意的真理。該理論講述了科學家如何用時空結構的扭曲來理解重力。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馬裡奧·利維奧說,「這樣的數學方程式簡直可以描述時空的全部內容,令人震驚。」 「愛因斯坦一生的成就都體現在這個方程式中了。」 人的一生能發明這樣一個偉大的公式足矣!
  • 普朗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者、兩大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
    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者、二十世紀兩大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普朗克在物理學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輻射公式,創立能量子概念。19世紀末,人們用經典物理學解釋黑體輻射實驗的時候,出現了著名的所謂「紫外災難」。雖然瑞利、金斯(1877-1946)和維恩(1864-1928)分別提出了兩個公式,企圖弄清黑體輻射的規律,但是和實驗相比,瑞利-金斯公式只在低頻範圍符合,而維恩公式只在高頻範圍符合。
  • 物理學家記錄「完美」流體之聲
    「完美流動」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人認為是森林中小溪的潺潺流動聲,也有人認為是水罐中叮咚作響的水聲。對物理學家來說,完美流體有更具體的定義,在量子力學定律範圍內,它是具有最小摩擦力(或粘度)的流體。這種完美流體行為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見的,研究人員認為,在中子星的核心和早期宇宙的液態等離子體中,或許能觀測到這種流體行為。phys.org網站近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家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了一種完美流體,並研究了聲波經由流體傳播的方式。這段錄音是費米子氣體發出的聲波的衰減產物。研究人員表示,能夠聽到的音高是特定頻率的氣體共振效果,與撥弦聲非常相似。
  • 「完美流動」的聲音是怎樣的?物理學家有了記錄
    「完美流動」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人認為是森林中小溪的潺潺流動聲,也有人認為是水罐中叮咚作響的水聲。對物理學家來說,完美流體有更具體的定義,在量子力學定律範圍內,它是具有最小摩擦力(或粘度)的流體。這種完美流體行為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見的,研究人員認為,在中子星的核心和早期宇宙的液態等離子體中,或許能觀測到這種流體行為。phys.org網站近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家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了一種完美流體,並研究了聲波經由流體傳播的方式。這段錄音是費米子氣體發出的聲波的衰減產物。研究人員表示,能夠聽到的音高是特定頻率的氣體共振效果,與撥弦聲非常相似。
  • 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 他說真正完美的世界是量子世界
    狄拉克和刻在他墓碑上的方程1928年,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作出驚人的預言:宇宙中每一個基本粒子必然有相對應的反粒子。幾年之後,正電子果然在宇宙射線中被發現,驗證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理論預言之一。當一個粒子遇上它的反粒子時,根據愛因斯坦E=mc的質能公式,它們會相互湮滅從而將所有質量釋放出成能量。
  • 義大利物理學家算出「完美披薩」熱力學公式
    圖片來源:Pixabay我們常說做飯要把握好「火候」,在物理學家的眼中,這體現了某種特定的熱力學過程。兩位義大利科學家最近算出了烤披薩的熱力學公式,教你如何烤出完美的披薩。你可以找一家地道的義大利餐廳,點上一張用傳統土磚爐烤出來的經典瑪格麗特披薩(Margherita pizza),或者參考物理學家們給出的熱力學公式,在自家的烤箱裡烤出「最科學」的披薩。
  •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
    文化名人普朗克與量子力學,將兩個半經驗公式組合成普朗克公式量子論這個概念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來的。普朗克少年時就酷愛科學和藝術,中學畢業後,對於本活道路的選擇舉棋不定,究竟是為物理學奮鬥終身呢,還是獻身於音樂王國?
  • 別走,波函數你還沒解釋清楚,物理學家費曼:我解釋完了,看公式
    雖然,如今大多數科學家都接受了量子力學的統計解釋,但是,在科學界依然對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保持著持續高漲的熱情,這視乎意味著量子力學依然沒有成熟。本文,就從量子力學最基礎的雙縫幹涉實驗談起,探討一下量子力學的科學性,以及物質波的詮釋究竟哪家強?
  • 物理學家如何開啟量子信息學?
    數學家說:物理學是如此重要,不能全留給物理學家。物理學家說:信息和計算是如此重要,不能全留給計算機科學家…… 事實上,正是物理學家協助開啟了分子生物學。 我們還可以說,信息和計算是如此重要,不能全留給計算機科學家。 本文回顧物理學家是如何開啟了量子信息學。在此道路上,物理學家也對經典的信息科學做出了貢獻。 當然,物理學對信息技術提供了硬體基礎。
  • 【物理公式】世界上最美麗的12個公式
    歐拉內心純粹,正如這個歐拉公式,也是用最簡明的方式,溝通了世界上幾乎全部的數學元素。無理數e,它是自然對數的底,隱藏於飛船的速度和蝸牛的螺線。無理數π,隱藏於世上最完美的平面對稱圖形,引爆數字狂熱。 質能方程 Mass–energy Equivalence1905年,史上最業餘的公務員愛因斯坦,提出了若干顛覆人類三觀的理論,想像力和膽量都比正常人高出一大截的愛因斯坦宣稱,能量和質量是可以轉換的,一個小小的水杯都能炸掉半個城市
  • 數學和物理的又一次相遇:量子力學導出300年前的圓周率公式
    「我們並沒有刻意尋找沃利斯關於圓周率的公式,它完全是個意外驚喜,」羅切斯特大學的粒子物理學家卡爾·哈根(Carl Hagen)表示。在注意到量子力學課堂上給學生布置的習題集的解法中的有趣規律之後,哈根找到數學家塔馬·弗裡德曼(Tamar Friedmann)研究了一下,發現這一規律是沃利斯圓周率公式的另一種形式。
  • 平底鍋煮雞蛋,竟煮出神奇的六角形東西來了,究竟是什麼東東?
    你要做的,就是把鍋裡加上水,等水差不多燒開的時候,把雞蛋打開,以煮荷包蛋的形式放進鍋裡,多放幾個雞蛋,慢慢加熱,然後就開始等待,見證奇蹟的時刻即將到來。鍋裡有幾個雞蛋,就可能出現幾個這種結構。你一定感覺很奇怪,雞蛋明明是圓形的,要出現這種結構也還是該圓形的啊,怎麼會是六角形的呢?
  • 什麼樣的粒子才是量子?與分子、原子、電子又有什麼關係?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維恩公式在短波長輻射上的計算是幾乎是完美的,而瑞利-金斯公式則在長波輻射上計算跟觀測完美匹配的。而頻率上升,在可見光趨向紫色光譜甚至紫外,這就是所謂的「紫外災變來歷」二、普朗克與他的能量子論普朗克注意到了這兩個經典公式之間的窘境,他從1894年開始研究黑體輻射,一直都想把兩個公式統一起來,推導出黑體輻射的全頻段普適公式。
  • 布里斯托物理學家或將量子密碼術植入手機
    ,眾所周知,不管我們如何堅信自己的密碼安全,手機通常還是很容易受到惡意攻擊。然而,如果我們採用基於物理定律而非數學公式的加密方式,情況又會如何呢?答案就在於量子密碼術或量子密鑰分配,該技術通過採用光子修改對數據進行編碼和傳輸。發送端和接收端都需要有這種光子源,設備必須完全匹配,該加密方式更容易受到噪音影響。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霍金又對了!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這使得物理學家可以確定:通過對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進行量子修正,這種輻射將如何改變。這個公式將能讓物理學家通過觀察黑洞來測試不同版本量子引力理論的準確性,並包括朝著長期尋求將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聯繫起來的「大統一理論」邁出了一步,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雖然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與引力波相對應。
  • 理察·費曼是如何革命量子理論的,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費曼對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路徑積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發展(包括他著名的費曼圖)、冷液氦超流態、量子計算和納米技術等方面。1965年,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之一。圖1: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2021-01-11 07:52:42 來源: 物理 舉報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 圓周率π的計算公式
    經過數千年的努力,人類已經能夠計算出相當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它的計算公式有很多種,可以用無窮級數來表示,比如數學家萊布尼茨發現的計算圓周率公式:再比如,數學家拉馬努金髮現的計算圓周率公式:此外,還有數學家沃利斯在1655年發現的沃利斯乘積:而在2015年,物理學家發現,上述於17世紀發現的經典圓周率公式也隱藏在量子物理世界中。
  • 物理學家提出了量子香農理論的第二層次量化
    信息理論是由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於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開發的,它處理的問題包括如何通過嘈雜的通信渠道快速發送信息。假設信息載體(例如,光子)和信道(例如,光纖電纜)都是經典系統,具有明確定義的,完全可區分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