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中國軟體業務收入超4.9萬億元 學界建言未來發展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圖為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軟體質量工程峰會現場。重慶軟體園供圖

中新網重慶10月23日電 (記者 鍾旖)以「軟體質量賦能智慧名城」為主題的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軟體質量工程峰會23日在重慶舉行。來自軟體質量保障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軟體質量保障的方法、技術和實踐展開交流互動,並探討中國軟體行業未來發展。

軟體被稱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到來,軟體在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關鍵核心作用逐步展現。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調研員傅永寶在致辭時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轉型,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的韌性和潛力進一步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實現軟體業務收入4998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實現利潤總額6020億元,同比增長5.9%;從業人員達到683萬,同比增長1.6%。

傅永寶表示,中國軟體產業目前具有創新性、融合性、集聚性等特點。中國的軟體著作權登記量增速連續五年保持在30%以上,5G核心網虛擬化、雲計算、第三方支付系統等形成了全球領先的解決方案。

當前,中國軟體業邁入第三個十年,下一步該走向何方?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與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教授金芝認為,當前中國軟體行業的發展重點是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軟體企業可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面向特定行業,走出軟體技術的細分之路。如傳統工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就迫切需要軟體企業的介入。

「通過數十年實踐發展,中國軟體業不僅僅是世界大家庭的參與者,還是重要貢獻者。」中國軟體工程專家、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居德華建議,軟體行業的下一步發展還是應立足本土,充分發揮國內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基礎較好的優勢。

國際軟體測試認證委員會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同濟大學軟體學院教授劉琴說,軟體的研究方法和應用是密不可分、相互引導的。應用廣泛、場景豐富、層次多元等要素可推動軟體技術成熟乃至領跑行業。她建議,在廣度上,軟體業與多行業開展融合;深度上,軟體開發應加入更多行業思辨與創新。

峰會由重慶市南岸區政府、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軟體測試認證委員會(CSTQB)、國際需求工程委員會中國分會(CREB)、TMMi基金中國分會(TMMiCN)主辦,重慶軟體園、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承辦。現場還揭牌成立了重慶軟體園測試人才基地。

相關焦點

  • 前4個月進口達4.3萬億!中國擴大進口跑出了加速度
    前4個月進口達4.3萬億!中國擴大進口跑出了加速度 原標題:   中國擴大進口跑出了加速度!據海關最新統計,今年1—4月,我國進口達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7%;貿易順差同比收窄近1/4,到5062.4億元。
  • 全市文化核心領域收入超萬億元 跨界融合重塑消費新動能
    回首過去一年的文化產業,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發展腳步,部分細分領域甚至一度出現停滯。隨著後續復工復產的工作持續進行,轉線上、謀跨界、耕內核,成為文化產業提速恢復至先前狀態,並為今後開闢出更大空間的有力武器。在此背景下,12月3日,第十二屆中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論壇正式舉辦,與會專家紛紛對文化產業後期如何重塑新生力量、促進文化消費建言獻策。
  • 12月25日:1-11月軟體業務收入73142億元,今年新增 58 萬 5G 基站
    ·趨勢洞察工信部:1-11月軟體業務收入73142億元 同比增長12.5%12月24日消息,據工信微報消息,1-11月,我國軟體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73142億元,同比增長12.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3.0個百分點,較1-10月提高0.8個百分點。利潤增速略有下降。
  • 2020年集合信託違約超1600億,未來3年還有9.2萬億信託到期
    業內預計,2021年信託行業日子依然不好過,信託產品2021年到期規模將有3.8萬億元。1月11日,中國信登數據顯示,2020全年新增辦理完成初始登記的信託募集金額為6.82萬億元,新增產品筆數為2.79萬筆,辦理完成終止登記的募集金額為6.73萬億元,清算產品筆數為1.74萬筆。同時,未來3年信託產品到期規模分別為3.8萬億元、3.37萬億元和2.01萬億元。
  • 工信部:2018年Q1-Q3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449...
    東部地區軟體業保持集聚和較快發展態勢,中部地區軟體業增長較快,主要軟體大省運行良好。一、總體運行情況軟體業務收入加快增長。前三季度,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44990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千億元市值軍團穩步擴大,2001年8月8日,中國石化上市成為A股市場首家千億市值公司。截至11月30日,A股總市值超千億公司已擴容至118家,較2019年末公司數增近三成。在全球市場中,A股上市公司市值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上市公司日益成為中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電信業務收入增速下滑,它遇到了什麼?
    當月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到835.1M,同比增長96.8%,月度戶均較8月提高36.6M.1-9月累計達62.1億G,同比增長122.7%.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55.6億G,保持翻倍增長態勢,佔移動網際網路總流量的89.4%.固定網際網路使用量保持較快增長,固定寬帶接入時長達42.7萬億分鐘。
  • 2022年,中國超高清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
    據了解,今年6月8日,全國第3個4K超高清頻道——廣州臺南國都市4K頻道正式開播。全省首個4K電視網絡應用示範社區(廣氮花園南區)和首個國家廣電標準(AVS2)應用示範社區(堅真花園),目前已建成18個4K社區,發展了300萬4K用戶。
  • 螞蟻能否撐得起超萬億市值?
    7月21日,螞蟻集團概念股在開盤後大面積漲停,截至9:31,匯鴻集團(600981,股吧)、海泰發展(600082,股吧)、湘郵科技(600476,股吧)等漲停,巨人網絡(002558,股吧)、健康元(600380,股吧)、浙大網新(600797,股吧)等也接近漲停。
  • 拆解螞蟻招股書:科技服務佔大頭 馬云為實控人 多業務中國第一
    招股文件還首次披露了螞蟻集團業績:2019年全年營收1206億元,淨利潤為180.7億元;今年1-6月,螞蟻營收725億元,其中數字金融科技服務收入佔比超六成。截至目前,支付寶APP服務超過10億用戶和超過8,000萬商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0家,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務/商業類APP。
  • 山寨AirPods出貨量遠超正品;螞蟻暫停上市1萬億估值憑空消失
    日消息,日本軟銀集團公布的2020財年半年度(4至9月)合併財報顯示,淨利潤為1.883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96億元),達到上年同期的約4.5倍。據多位業界分析師修正後的估計,螞蟻集團暫停上市事件令這家金融科技巨頭的估值縮水高達1萬億元。 【特斯拉回應「上海工廠明年計劃生產55萬輛汽車」:具體產能數字現在無法公布】11月9日消息,針對此前「上海工廠明年計劃生產55萬輛汽車」的報導,特斯拉回覆:感謝大家的關注,中國工廠進展順利,具體的產能等數字現在無法對外公布。
  • 中國gdp首次突破90萬億 中國90萬億元GDP的全球意義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多項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去年我國GDP90.0309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按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達到13.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66001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75億元,增長7.6%。
  • 螞蟻IPO登陸在即,這筆3萬億的帳怎麼算?
    現在看來,著名的晨星(Morningstar)早前給出的大膽估值2.45萬億港元已顯保守,而彭博於9月21日報導其IPO目標估值為2500億美元(即1.95萬億港元)。晨星分別給出了螞蟻2021年及2022年53倍和54倍的市盈率,並指出市盈率估值較高的原因為螞蟻正處於變現的早期階段。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貴州茅臺股價突破2000元大關,今年逐步推廣高鐵...
    中國2021年快遞業務量預計超1200億件  今日,全國郵政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預計2021年郵(快)件業務量完成1219億件,同比增長12%左右;全行業業務收入完成1.2萬億元,同比增長11%左右。其中,快遞業務量完成955億件,同比增長15%左右;業務收入完成9800億元,同比增長12%左右。
  • 光啟技術超材料業務,有望成未來增長新引擎
    受益於超材料訂單的持續釋放,以及超材料在我國尖端裝備領域的大規模全面啟用,光啟技術(002625,股吧)(002625.SZ)三季度營收、淨利繼續保持穩定性增長,而全年淨利潤則預計接近兩億元,增幅35%~75%!持續利好公告發布,未來業績有望呈爆發性增長今年,是光啟技術在超材料領域實現由源頭創新到科研成果轉化最為重要的歷史時期。
  • ...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同比轉正
    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從貿易規模看,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了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
  • 《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和《超高清視頻產業地圖...
    2018年9月26日,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政策研究工作組在北京發布了《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和《超高清視頻產業地圖》。這是我國第一份超高清視頻領域的綜合性發展報告和產業地圖,將為確立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重點、優化行業發展環境、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等提供有力支撐。
  • 不舍中國萬億市場!波音運人不如運貨:在華設下8條貨機生產線
    據悉,目前波音已將其8條737NG飛機客改貨生產線,全部部署在中國市場。此外,波音還再次表達了對中國航空市場的看好,指出中國航司將在接下來20年購買8600架新飛機,總價值將達1.4萬億美元,並且對民用航空服務的需求也將達1.7萬億美元。
  • 9個月100家14隻百元股!科創板改革「加速度」
    4月29日,隨著光雲科技的上市,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一百家。距離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僅過去9個月,在這裡誕生了14隻百元股、2家千億市值公司,總市值在A股中佔比超2%,科創板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新生力量。科創板的改革經驗也正在向市場其他板塊推廣。4月27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啟動,在註冊制制度安排方面,創業板基本以科創板為參照。
  • 北京經濟規模4年擴大1萬億,微觀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增強
    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經濟規模登上第1個萬億臺階用了58年時間;到2013年登上第2個萬億臺階,用了6年;到2018年登上第3個萬億臺階,用了5年時間。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十三五」期間,北京僅用4年就讓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