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行政決策必須公眾參與專家論證

2021-01-11 網易新聞

稿件

文化(文物)領域行政決策如何作出?省文化廳明確程序

「5月15日起,關係文化改革發展全局、社會涉及面廣或者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重大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行政決策,必須遵循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相結合的法定程序。」這是省文化廳日前出臺的《四川省文化廳重要行政決策工作程序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內容。

據了解,為進一步全面規範重要文化(文物)行政決策工作程序,以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四川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為主要依據,省文化廳出臺該《規定》。《規定》明確了重要行政決策事項範圍、主體與程序、執行與監督等事項。

哪些屬於重要行政決策?

《規定》提出了6個方面的重要行政決策事項範圍,包括:「貫徹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重要指示、決定以及辦理省政協重要建議需要決策的事項;制定文化改革發展重大政策措施;編制文化領域中長期規劃、重要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以文化廳(省文物局)名義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規範性文件;年度財務收支預決算方案、重大財務資金安排、重大國有資產處置;其他需要集體決策的重要事項。」這些都要實施重要行政決策目錄清單管理。

同時,考慮到擬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草案、人事任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決策事項已有《立法法》、《突發事件應對法》、《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範,《規定》將上述情況予以排除。

行政決策流程怎麼走?

《規定》梳理整合了分散在各項決策規定中的工作環節,明確了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審議等環節的組織方式、工作內容、時限要求和結果運用,確保依法科學民主精神貫穿重要行政決策過程始終。

《規定》還要求要強化重要行政決策評估反饋。決策執行主辦處室(單位)根據決策執行時限組織開展決策後評估並形成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作為決策繼續執行、停止執行、暫緩執行或者決策重新調整的重要依據。

此外還要落實重要行政決策責任追究。《規定》明確,對沒有履行決策程序造成決策嚴重失誤或者應當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要損失、惡劣影響的,以及對在決策起草、執行與監督工作中有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貪汙受賄行為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作者:蘭楠

(來源:蘭楠)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法制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天津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
    第四條 決策機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應當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原則,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決策機制。第十五條 決策承辦單位在擬訂決策草案過程中,對與重大行政決策相關的事項進行調查和協調,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支持和配合。第三章 公眾參與第十六條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採取座談會、聽證會、實地走訪、書面徵求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問卷調查、民意調查等便於公眾參與的多種方式,充分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
  • (受權發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第十三條 決策事項涉及決策機關所屬部門、下一級人民政府等單位的職責,或者與其關係緊密的,決策承辦單位應當與其充分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應當向決策機關說明爭議的主要問題,有關單位的意見,決策承辦單位的意見、理由和依據。  第二節 公眾參與  第十四條 決策承辦單位應當採取便於社會公眾參與的方式充分聽取意見,依法不予公開的決策事項除外。
  • ...權在陽光下運行——司法部相關負責人詳解《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列舉的事項包括:一是制定有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是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規劃;三是制定開發利用、保護重要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是決定在本行政區域實施的重大公共建設項目;五是決定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會公眾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項。
  • 浙江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為政府立「規矩」
    很重要的一個參考標準就是,政府的重大行政決策是否按決策程序「出牌」。昨天下午,省政府領導主持召開《浙江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草案)》立法座談會,進一步聽取各方意見建議,並積極討論規章制定中有關重要問題。   浙江在線杭州6月19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金林傑 編輯/馬麗紅)如何判斷政府行為合法還是違法?
  • 哪些算是「重大行政決策」尚需釐清
    ■ 社論  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法定,根本上還在於約束不羈的權力。而把「禁行線」劃得更清楚些,一體周知,本身就是一種約束。  據新華社報導,《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已經結束向社會徵求意見。
  • 我市全面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管理
    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蚌埠市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記錄和檔案管理辦法》,全面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管理,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全面建設。 今年,市政府辦公室印發《蚌埠市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將37項重大行政決策列入2020年市政府決策目錄,近日又出臺《蚌埠市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記錄和檔案管理辦法》,對決策目錄管理、決策程序、決策執行、評估監督等工作進行規範。 按照規定,市直單位開展重大行政決策,需經過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序。
  • 《江蘇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辦法》8月1日起施行
    文件以省政府規章形式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將行政權力約束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五類決策劃入「重大」範圍《辦法》共十章五十六條,包括總則、決策啟動、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策公布、執行和調整、法律責任、附則。其中,對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範圍、重大行政決策的作出和調整程序、重大行政決策責任追究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
  • 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法治化:好公民要把參與政治作為一種義務
    民主實質上是一種國家制度,必須藉助制度載體,並依賴於法治的保障。公眾參與政府決策作為中國式協商民主的一種創新模式,同樣需要法治的保障。公眾參與的法治化不應僅滿足於「政策導向、建章立制」的靜態層面,而應藉助權利確認、程序設定、責任追究等各項機制,保障公眾參與的實效。
  • 山東:重大行政決策要過「五關」 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將終身追責
    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絕對不能「拍腦袋」定了,須經過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五關」。本規定所稱重大行政決策事項(以下簡稱決策事項)包括:制定有關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制定有關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重要的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制定開發利用或者保護水、土地、能源、礦產、生物等重要自然資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 規範程序 依法決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  近年來,很多地方政府出臺了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的文件,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 決策論證過程中應處理好幾個關係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各級決策機關都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實行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防止決策的隨意性。這對於避免決策的失誤,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論證工作是決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科學決策的前提。當前,做好決策論證工作,應當正確處理以下幾個關係。
  • 市人大代表楊敏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各級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市人大代表、河南開物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敏華認為,今年,我市應繼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 專家談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治理
    決策者所掌握的巨大權力在決策目標確定過程中被轉化成為一種相對於其他行為人的策略優勢,從而影響到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效率性。公共決策方案形成環節中的利益衝突表現為決策者設計和選擇決策方案時背離公共利益最大化取向。缺乏質量約束和績效論證是導致當前決策方案形成環節利益衝突的重要原因。
  •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執政為民,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創新管理方式,增強管理透明度,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國務院關於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答: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一是明確要求制定行政法規、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二是規定製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制定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行政法規,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或者行政法規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 國務院關於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七、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三條,修改為:「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應當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涉及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突出矛盾,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對社會公眾有重要影響等重大利益調整事項的,應當進行論證諮詢。
  • 毛大春:充分調動公眾積極性參與社會治理
    其中,公眾參與是落實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應有之義。我們在實踐中感受到,通過「四變」提升「四度」,可以更好地把社會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力量調動、組織和發揮出來。變「少數言」為「眾人志」,提升聚合度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比較,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把「民主協商」作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公眾參與也是民主協商的重要體現。在社會治理中要從少數幹部的一家之言轉變為大多數群眾的集體意志,堅持發揚民主、充分尊重民意、最大限度集中民智。
  • 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中英文對照全文
    重要緊急情況必須由政府立即決策的,可以由政府行政首長或者分管副職按職權臨機決定,並及時在政府常務會議上通報或者向行政首長報告。  第三十六條決策承辦單位應當組織3名以上專家或者研究諮詢機構對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科學性論證。Article 36.
  • 廣東出臺規定強化公眾話語權 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
    公民可申請旁聽法規草案審議、公民可書面建議開立法聽證會、凡涉及行政許可的法規案應組織專家論證……省人大常委會昨日公布《立法論證工作規定》、《立法公開工作規定》、《立法聽證規則》、《立法諮詢專家工作規定》和《立法評估工作規定(試行)》等五項立法工作規定(以下簡稱「五項工作規定」),通過創新專家諮詢、立法論證、立法聽證和立法評估等立法程序,充分保障民主立法、公開立法。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市人民政府開放式決策程序規定的通知
    、民意表達的直接性、決策民主的有序性,不斷提高行政決策的公開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的通知》(杭政〔2007〕5號)精神,制定本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