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進補有利於趕走秋燥、調養由於疰夏而導致的身體虧虛,但是要「量體裁衣」,講究「三因制宜」。
能食補的先不用藥補,需要藥補的聽從專業醫生建議。
食補適合一般體質但沒有嚴重疾病的朋友,可以起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補的時候注意儘量選擇「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比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可以搭配成百合金瓜、桂圓蓮子羹、紅棗核桃露等。
秋季氣候宜人,經過炎熱夏日的炙烤後,我們的身體進入了涼爽舒適的恢復期,加上豐收的季節食物豐富,往往一不小心就吃多了,由夏季的「掉膘」環節進入了秋涼的「長肉」階段。
不注重合理的飲食調節而過多地攝入高脂肪、高糖類的食品,容易迅速發胖,並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隱患。
建議適當選擇一些低熱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蘿蔔、山楂、荷葉、竹筍、薏米、蘑菇、木耳、豆芽菜等,煮一碗赤小豆薏米水、來一杯山楂荷葉茶,未嘗不是健脾養胃、培補後天的良品。
秋季天氣由熱轉涼,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胃腸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秋季飲食調整要循序漸進,切勿突然進食大油大肉、暴飲暴食。
其次要嚴格把住「病從口入」關,做好食品的清潔保鮮工作,嚴防食品汙染,引發痢疾、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