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萬鬼節」,為啥叫「萬聖節」?

2021-02-15 盒子魚英語

明天是西方的傳統節日

萬聖節

很多歪果仁都會在家裡辦個趴

👇


為了在party中出彩也是絞盡腦汁凹造型

比如這位練習了20遍小丑妝的妹子

👇

家裡有小孩子的話

大人還會幫小朋友裝扮

👇

(太可愛了)

連寵物也不放過

👇

當然也有隨便打扮打扮就很嚇人的

比如這個不走心的史蒂芬科裡x電鋸驚魂

看了一圈下來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個

南瓜做的川普😂

相比外國人對萬聖節的重視和過節氣氛

我們對萬聖節的了解好像只有

小丑、南瓜燈、蝙蝠.

今天

小編就趕在萬聖節到來之前,

給大家科普一番!

萬聖節

All Saints Day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就是「聖徒」的意思。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這天是夏天正式結束、新年伊始的日子。

萬聖節原本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從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傳說那天晚上,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於是人們點起沖天的篝火嚴密監視這些惡鬼。到今天,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


萬聖節前夜

Halloween

萬聖節前夜(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又名萬聖夜,是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一天,也就是每年的10月31日。這一天的夜晚是整個節日最熱鬧的部分。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會裝扮成小孩混入人群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為了讓鬼怪們更融洽,小孩們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不給糖就搗亂

Trick or treat

「不給糖就搗亂」(Trick or treat)是萬聖夜的主要活動。孩子們裝扮成各種形象按響鄰居的門鈴,挨家挨戶索要糖果。

每年10月31日,孩子們通過「Trick or treat」能拿到很多糖果。對於他們來說,這些糖果不僅是節日的象徵,也是靠自己的付出賺取的一筆勞動成果。

對寶寶說

「我把你的萬聖節糖果吃完了!」

寶寶的反應


萬聖節服裝

halloween costume

萬聖節的服裝,萬人萬相,不只是單調的大鬼小鬼。製作最簡單就是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後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



南瓜燈

Jack-o'-lantern 

南瓜燈源於古代愛爾蘭。傳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在萬聖節當日,他設圈套將魔鬼困在一棵樹上。他不許魔鬼下來,直到魔鬼答應永遠不讓他住在地獄。Jack死後,因他不信神,所以不能進天堂,而魔鬼也不讓他入地獄,為了協助Jack找到回人間的路徑,魔鬼給了他一塊燃燒的炭讓他尋找回愛爾蘭的路,Jack將這燃燒的炭放在他以大紅蘿蔔雕刻成的一個燈籠內,這第一個「Jack的燈籠」。但他一直沒有找到,於是他永遠帶著燈籠流浪人間。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裡,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裡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演變到今天變成了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是因為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更勝一籌,於是就成了萬聖節的寵兒。


萬聖節相關詞彙

蝙蝠:bat 女巫:witch

貓頭鷹:owl 面具:mask

骨頭:bones 妖精:goblin

蠟燭:candle 魔鬼:demon

巫師:warlock 骨架:skeleton

南瓜:Pumpkin 狼人:werewolf

死神:Grim Reaper 蜘蛛網:spider web

最後,給大家看一部

萌萌的英文萬聖節兒歌

👏

「可愛的小怪物,超萌的小精靈,還有唱歌的骷髏和吸血鬼! 和笨拙可愛的怪物朋友們一起來唱歡快的萬聖節英語兒歌吧!」

以上,我們了解了

萬聖節的習俗和服裝

還有南瓜燈的由來

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啦!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加入BOXFiSH國際學校

了解更多國際文化😎


Think out of the box

改變上千萬所學校課堂 告別填鴨式教學

為改變中國英語教育而努力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BOXFiSH盒子魚

相關焦點

  • 萬聖節主題參考之:「屍囚之路」
    「屍囚之路」,一定會令你大跌眼鏡。領展樂富廣場以「屍囚之路」為主題的鬼屋,顧客可以自己設定角色,自選成為4種喪屍之一,並展開逃獄之旅。「屍囚之路」日期:2016 年9 月16 日至10 月31 日(逢星期五至日、公眾假期及萬聖節當日)時間:下午4 時至10 時地點:領展樂富廣場B區露天平臺
  • 萬聖節前夕,了解這五點會更有意思!
    「 萬聖節的時間 」萬聖節前夕,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許多亞洲地區的人將萬聖節前夕誤稱為萬聖節,所以會在10月31日慶祝萬聖節。萬聖節是每年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人們認為會"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萬聖節吃啥?」
  • 原創丨你對「保險套過敏」?好巧,我對「精液過敏」!
    前幾天,一個小女生跑到門診跟我說:「男票說他對保險套過敏,我該咋辦?」想我滴滴出道多年,經常聽說有對保險套過敏的,但從沒見過啊!終於等到一個實例,連忙問:「你男友來了嗎?來了的話叫他進來。」她男友進來後,低著頭,也不說話。我迫不及待地問:「一個大男人害羞啥,聽說你對保險套過敏?具體有什麼症狀啊?」她男友不說話,臉卻唰一下紅了。
  • 環球影城「萬聖驚魂夜」 試你膽量
    「萬聖節驚魂夜」(Halloween Horror Night)16日晚起在環球影城登場。當夜幕降臨後,人們進入今夏恐怖片「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The Purge: Election Year)中的場景,被滿街戴著恐怖面具的殺人狂追殺!「國定殺戮日」的故事中,每年會有一天「謀殺」將不是犯罪,於是人們將在這一天中經歷極度恐慌,為保命到處躲藏。
  • 【德國爸媽的教育哲學】不用到處「叫人」,但要懂得介紹「自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德國敗吧的觀點和立場) 「叫叔叔、說阿姨好…」在中國,「叫人」似乎已經成為每個小孩從小就必須學會的技能,要是不照做,可能就會遭到爸媽當場斥責「沒禮貌」,然而,在這樣半強迫的要求之下,孩子們真的有從這些口頭的形式中學到禮貌、學到該如何與他人互動嗎?
  • 萬聖節,孩子要知道的5件事
    作者丨喵小柒來源丨園長薈 (ID:qmhlianmeng)「 萬聖節的時間 」萬聖節前夕,在每年的10
  • 名字叫「噓噓」的日本女記者最近在日本火了
    新聞字幕給這位記者打上「中澤噓噓」這個名字,如此奇妙的名字立刻引發網友議論到底是打錯了呢?還是她真的叫這個名字?畢竟「噓噓」這個詞彙是小朋友講的「尿尿」的意思,大家都很好奇她的父母為什麼要如此取名啊!高級住宅區一片黑鴉鴉!
  • 【日語實用課堂】詞彙辨析:「案外」「意外」「存外」「思いの外」的區別
    「案外」「意外」「存外」「思いの外」都是表示預想的和實際情況不同的詞彙,但是有微妙的區別,在語法上也有不同。我們先來一組句子「案外寒かった」 沒想到還挺冷「存外寒かった」沒料到如此冷「思いの外寒かった」沒想到這麼冷這三句話翻譯出來看似比較接近,但還是有一些微妙的感情區別。
  • 評論|民進黨的萬靈丹叫「撒錢」?
    與此同時,經濟部長沈榮津宣布,近期國際油價雖然波動,但臺電有八百億元「電價穩定基金」,政府將透過基金運作將電價調漲機會壓到「幾乎沒有」。 遇到問題,就「撒錢」解決,似已成了民進黨執政的慣用模式。空氣汙染治不了,就撒錢讓民眾免費乘車;電力供應左支右絀,就撒錢抑低電價來平息民怨。這樣的東補西貼術,真是執政的理想手段嗎?又果真以臺灣前途為慮嗎?
  • 千祈唔好亂叫男仔做「傻瓜」!
    點擊上方 ↑↑ 即可關注「金句王」「傻瓜」呢個詞好神奇,明明系一個貶義詞嚟
  • 「萬聖節」的英文真的不是Halloween!(不要再搞錯了!)
    🍊2019年10月31日 這是我們今年和你分享的第304個句子萬聖節前夜到了!你們今晚有什麼安排?西方國家,在萬聖節前夜小朋友們會玩一個叫做「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用英語來說是trick or treat,他們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地要糖,還呼朋引伴:Aren't you going trick or treating?
  • 「萬聖節」最新「變裝」技能科普,單身狗勿入
    怎樣在萬聖節很有逼格的曬出「變裝」的照片,你以為非要置辦一套妖魔鬼怪的衣服?NO NO NO,這樣的變裝已經不流行了。
  • 李敖痛批蔡依林,「老公」「老娘」真叫不得?
    身兼作家與政治評論家、言詞向來犀利的李敖,近來對演藝圈相當「有感」,繼上個月底批評演藝圈太過虛榮、不擇手段後,攻擊目標深入到特定藝人身上,昨天他上微博撰文指名蔡依林,說她自稱「老娘」,是繼小S之後的另一個「奇觀」。
  • 中國流行「翻白眼」,印度卻是「拋媚眼」 |觀察
    「翻白眼專業教程」3月13日上午,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接受媒體訪問。一名穿紅外套的女記者發問將近一分鐘,其實只是一句話的問題,即「對海外資產推出哪些監管機制」,她竟然擴展長至百字,語調抑揚頓挫,情感充沛,如同朗誦表演。
  • 「這是職權騷擾」!「為什麼只限女性」?!
    「滴滴順風車回歸,女性乘客晚8點後不能乘車」?「那麼讓我看著很不美觀的禿頂肥宅上司,是不是也要禁止出現?」「從某種意味上來說,這不就是職權騷擾嗎!」「不美觀、不符合職場氛圍這種規則,主觀性太強了吧。」「允許男性卻只是不允許女性,呵呵。」「從健康上等理由來說,很多人不用隱形眼鏡」.
  • Chrome 「神器」擴展:「油猴」使用詳解
    各類實用的 Chrome 擴展是不少人選擇 Chrome 瀏覽器的重要原因,經過多年發展,Chrome 的擴展種類已經非常豐富,除了那些「即裝即用」的小工具之外,也有很多被譽為「神器」的強大擴展程序。少數派此前介紹過的 Stylish 就算一款「神器」,通過安裝各類 CSS 模板,它幾乎可以美化一切網頁。
  • 「一人一半」10分鐘滿額 泰網友傻眼
    ,134萬筆名額不到10分鐘即被申請一空,讓早起又沒搶到的網友抱怨連連。財政部研議「一人一半(คนละครึ่ง)」補助項目,旨在促進國內經濟消費。「一人一半」第二期項目的申請時間為20日上午6點至晚間11點,未料該次134萬筆名額在10分鐘內就被登記一空,全數註冊完畢。申請成功者可從25日起進行消費。財政部提醒,民眾可以上網站「www.คนละครึ่ง.com」,以了解計劃詳細內容與補助款使用方式。因為政策太受歡迎,許多人當天特別早起守在電腦前等待註冊,沒想到所有名額10分鐘內就被搶光,引發網友抱怨不斷。
  • 日語研究 | 「會う」前究竟是應該用「に」還是「と」呢?
    う」。那「會う」前究竟用「に」還是「と」呢?知道的小夥伴,請舉手回答!駅(えき)で昔(むかし)の友達に會った。駅で昔の友達と會った。這兩句的意思雖然都是「我在車站見到了過去的朋友」。那,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 加拿大首座「失智村」落成
    加拿大首個為失智症老人而設的安養院「The Village」,今年7月在溫哥華落成。專案負責人表示,老人村打破傳統安養院模式,將居住環境打造「家的感覺」,臨終前也像一般人在社區正常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非當病人看待。「The Village」位於大溫哥華蘭裡區(Langley),佔地6.96英畝(約2.8萬平方米)。
  • 網議政事「熱普城」圍爐「食菜」 傻根速割席
    「熱普城」敗選後的「清算行動」,近日追殺撐「本土民主前線」的「100毛」「偽人」、據稱原名為柯翠婷的「盤菜瑩子」,更號召「熱普城」支持者到其代言的一款飲品的facebook專頁留言臭罵之。「無待堂堂主」盧斯達昨日發帖指稱,是次「清算」是「城邦派國師」傻根(陳雲根)所策動的,「港大幫」、「中大幫」也號召支持者還擊,搞到七國咁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