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親朋好友間的聚餐漸漸多了起來。今天Yee君和大家聊一聊在外吃飯的一些事兒吧~
在外面吃飯,很多餐廳都會為客人提供兩雙筷子,也就是「公筷」和「私筷」。白色多為公筷,黑色多為私筷,一般來說,「公筷」會比「私筷」略長一些。
我們來說說「公筷」的英文表達。
可能有的小夥伴會想到public這個詞,雖然public有「公共的」之意,但把「公筷」直接拼湊起來翻譯為public chopsticks,其實是不地道的,老外可能也理解不了。
在英文中,關於「公勺」有一個很常用的表達:serving spoon。
「公勺」不僅可以為自己盛湯,也可以為他人盛湯,起一個「服務」的作用,所以用到了「serving」。同樣,「公筷」我們就可以翻譯為serving chopsticks.
例句:
She digs the serving spoon into the moussaka.
她把公勺伸進那盤碎肉茄子蛋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出去吃」是eat out還是eat outside?
out和outside是兩個超級簡單的詞彙,單從字面意思看,也都差不多,所有就有很多小夥伴經常將這兩個詞混用。
但其實這兩個看似差不多的詞,意思真的不一樣。
outside是一個比較具象的詞,一般指在建築物或空間附近的外面。而out就比較抽象。
比如:
這句話是說,他在房子或者辦公室外面,不在裡面,有可能是在外面打電話,抽菸或者聊天等等。
而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他出去辦事去了,不知道在哪,反正不在家裡,或者辦公室。
如果你打電話找XX,對面接電話的人告訴你:
He is outside. 在外面。(那說明他應該很快回電。)
He is out. 出去了,不知道會不會回來。(可能不會很快回電。)
我們經常所說的「出去吃;下館子」,正確的表達應該是「eat out」;如果你說「eat outside.」其實強調的是空間,在屋外(戶外)吃。
「堂食」或「打包」怎麼說?這三種表達都可以:
For here or to go?
Take it away or eat it here?
Is this dine-in or take-out?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裡,大家吃好喝好,別忘了用公筷噢。
來源:考拉翻譯公眾號;轉自:譯·世界
歷史文章
外刊精讀 | 外刊精讀 |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談談科技~(內附資源)
一周熱詞 | 春運開啟、海警法、醫美專業進大學、牛年紀念幣、新《動物防疫法》
小英的雜貨資源鋪子
外刊精讀 | 玩電子遊戲學英語,他還出了書(內附嘰源)
外刊精讀 | 要畢業了,非考研不可了嗎?(內附你懂的)
CATTI備考 | CATTI筆譯常用詞彙集錦
啥!?「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教育部答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