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炸小丸子的傳統老做法,加上點老豆腐,酥而不膩,比純肉的好吃多了!!
小時候,一年中也就過年才能吃上一次炸丸子。姥姥說:這個叫炸肉丸。長大後才知道,這哪有肉嘛,全是面做的,說肉丸是騙小孩呢,不過不能讓他們知道這裡沒肉,因為過年了……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我印象裡,進入臘月大門,年味已經四處飄散了。過年都在最冷的時節,也絲毫抵擋不住人們趕年集的熱情。買點年畫、香燭、春聯、炮仗……感覺過個年要準備好多好多東西。臘月後的大集肯定每次都是人擠人、人挨人,處處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到處都是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熱鬧的景象,在一條泥土路上蜿蜒曲折,隨風揚去好遠好遠。從一頭走到另一頭,沒有過硬的體力,是走不完的,並不是有多遠,而是人太多了。
過年置辦的這些年貨,本可以一次買全的,可是人們更習慣一集就買上一點,集集都在參與,一直到年根底下,才算徹底買完。那裡是節前年味最濃的地方。
到了臘月二十八,就開始炸些丸子,準備過年用。一年的時間,攢下的那點白面,也將會在這幾天揮霍一空。這點留著炸丸子,那點留著包白麵餃子。姥姥細心的給本就不多的麵粉,做最細緻的分工。
炸丸子當天,姥姥會早早動手,調餡、和面,至於裡面放沒放肉餡,我是根本不會注意,只是眼巴巴的瞅著灶臺,等灶坑裡升起火苗,那說明,丸子就快吃到嘴裡了。
這天,我肯定不會跑出去瘋玩,就老老實實的坐在灶臺邊,美名其曰給姥姥燒火。那時的我當然不會燒火,只是盼著能在丸子出鍋的第一時間吃到嘴裡,心裡也就踏實了。丸子出鍋以後,也就第一頓可以多吃幾口,剩下的丸子,還要等到家裡來客人時,才會拿出來,招待親戚使用,這個時候更不能肆無忌憚的朝著丸子使勁了。
從小愛吃炸丸子,不知道已經說過多少遍了。我常常想,這是那個年代落下的「病根」,感覺從沒有吃過癮的機會。後來才發覺,幸好沒機會一次吃夠,肚子裡長時間缺少油水,一次吃到撐,也肯定不是啥好事情。
都說過年時年味越來越淡,我看是日子越來越好的緣故。對過年,也沒了當年那種熱切的期盼,唯一盼望的,也許,就剩下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