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李子柒--隔離時期的田園「公主」(中英雙語)

2021-03-04 CambCC

來源:《紐約時報》4月22日刊文

作者:TEJAL RAO

翻譯:晉其角

截至2020年4月28日,李子柒的Youtube帳號有1000萬訂閱者。《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年度影響力人物頒獎典禮這樣介紹李子柒:她是一位現實中的造夢者,也是一位讓夢想成真的普通人。在鄉野山澗之間,在春風秋涼的輪替之中,她把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著的中國文化。她用一餐一飯讓四季流轉與時節更迭重新具備美學意義,她讓人看到「勞作」所帶給人的生機。

本文作者Tejal Rao是《紐約時報》的加利福利亞州美食評論家、專欄作者,常駐洛杉磯。她曾兩度因其食評贏得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獎。

The Reclusive Food Celebrity Li Ziqi Is My Quarantine Queen

李子柒的YouTube頻道擁有1000萬訂戶,這些撫慰人心的視頻展現了理想化的中國農村生活。

Like so many home cooks in quarantine, after I』ve used up the green tops of my scallions, I drop the white, hairy roots into a glass of water to regenerate, feeling pleased with my own sense of thrift and pragmatism.

和許多隔離中的家庭廚師一樣,蔥的綠色部分用完後,我會把長著根須的蔥白放進一杯水裡重新生長,為自己的節儉務實感到欣喜。

But last week, after the Chinese internet star Li Ziqi posted a new cooking video to YouTube called 「The Life of Garlic,」 I wished I could graduate from scallions on the windowsill.

但上周,中國網絡明星李子柒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名為《蒜的一生》(The Life of Garlic)的烹飪視頻後,我真希望自己能早點從窗臺上種蔥這個階段畢業。

(《蒜的一生,實在想不出有創意的名字了!下次你們幫我想!The life of garlic~》發布於2020年4月13日,截至4月28日,Youtube上有8,350,608次觀看)

In the 12-minute video, which already has over millions of views, Ms. Li pushes garlic cloves into a patch of earth outside her home. A time lapse shows the sprouts growing, reaching up toward the sky.

在這段12分鐘、瀏覽量已超過700萬次的視頻中,李子柒把蒜瓣鋪在她家外面的一塊土地上。隨著時間流逝,蒜苗開始生長,伸向天空。

Ms. Li sautées the young, fresh green garlic shoots with pork. When she harvests the bulbs, she plaits the stems, hanging them up to finish the drying process, pickling and preserving the rest, and using some to season chicken feet and dress salad.

李子柒用新鮮的青蒜苗炒豬肉。收穫蒜頭之後,她把莖稈編成辮子,掛起來晾乾,剩下的用來醃漬和保存,用其中一些給雞爪和拌菜調味。

Ms. Li, who lives in a village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rarely speaks to press, looks not unlike a Disney princess in her crown braids, wearing a silvery fur cape, trudging gracefully in the snow. At 29, she is famous for her mesmerizing videos of rural self-sufficiency, posted on Weibo and YouTube.

李子柒住在四川省的一個小村莊裡,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她梳著皇冠辮子,身穿銀色毛皮鬥篷,在雪地裡優雅行走,看上去就像迪士尼的公主。29歲的她因為在微博和YouTube上發布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的迷人視頻而出名。

For a worldwide audience in isolation, her D.I.Y. pastoral fantasies have become a reliable source of escape and comfort.

對於世界各地隔離中的觀眾來說,她這種一切自己動手的田園幻想,已經成為逃避和安慰的可靠來源。

I usually plan to watch one — just one — but then I let the algorithm guide me to another, and another, until, soothed by bird song and instrumentals, I’m convinced that I’m absorbing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Ms. Li about how to live off the land. If I’m ever stuck with two dozen sweet potatoes, I now have some idea how to extract the starch and use it to make noodles. This is what I tell myself. Leave me alone in a lotus pond, and I know how to harvest and prepare the roots.

我通常只打算看一個視頻——就看一個——但之後就放任算法指引我再看一個,然後再看一個,直到在鳥鳴和樂曲的撫慰下,確信自己從她那裡學到了不少如何靠土地為生的有用信息。

如果我曾經對著兩打紅薯不知所措,現在我已經知道應該如何用它們來提取澱粉並且做粉條了。我對自己這麼說。就算一個人在荷塘裡,我也知道該怎麼採獲和收拾蓮藕。

Ms. Li doesn’t explain anything as she goes. In fact, she tends to work in silence, without the use of any modern kitchen gadgets. Her sieve is a gourd. Her grater is a piece of metal that she punctures, at an angle, then attaches to two pieces of wood. Her basin is a stream, where she washes the dirt from vegetables.

李子柒的視頻裡不做任何解釋。事實上,她喜歡安靜地工作,不使用任何現代廚房設備。她的篩子是葫蘆做的。她的刨絲器是一塊金屬片,自己穿了一些斜孔,固定在兩塊木頭上。小溪就是她的盆子,她在那裡清洗蔬菜上的汙垢。

Her kitchen is nothing like mine, in Los Angeles. But watching Ms. Li on my laptop, while eating a bowl of buttered popcorn for dinner, I think maybe I could be happy living like that, too, soaking in the sheer natural beauty of the countryside, devoting myself to extremely traditional ways of cooking.

她的廚房跟我在洛杉磯的廚房完全不一樣。但是一邊用筆記本電腦看李子柒,一邊吃著奶油爆米花當晚餐,我想我或許也可以像她那樣快樂地生活,沉浸在鄉村純粹的自然之美當中,忠誠地使用極為傳統的烹飪方式。

Ms. Li makes peach blossom wine and cherry wine, preserves loquats and rose petals. She makes fresh tofu, and Lanzhou-style noodle soup with a perfectly clear broth, and ferments Sichuan broad bean paste from scratch. She butchers ducks and whole animals.

李子柒釀造桃花酒和櫻桃酒,保存枇杷和玫瑰花瓣。她製作新鮮豆腐和湯汁清澈的蘭州拉麵,還從零開始發酵四川豆瓣醬。她宰殺鴨子和整隻的動物。

She is not known for taking shortcuts. A video about matsutake mushrooms begins with her building the grill to cook them, laying the bricks down one at a time, scraping the mortar smooth, then hunting for mushrooms in the woods.

她的出名不是靠急功近利。在一段關於松茸的視頻裡,她先是搭起烤松茸的烤架,一塊一塊地把磚頭壘起來,刮平灰漿,然後在樹林裡搜尋蘑菇。

In a video about cooking fish, she first goes fishing, in the snow, patiently throwing back any catches that are too small, as snowflakes freeze into her hair.

在一段關於燜魚的視頻裡,她先是去釣魚,在雪中耐心地把太小的魚扔回去,雪花在她的頭髮裡凍結。

Like the main character in some kind of post-apocalyptic novel, Ms. Li is almost always alone, though she doesn’t seem lonely, riding her horse through fields of wildflowers, or carrying baskets of sweet potatoes under citrus trees. She seems tireless, focused, confident, independent.

就像某些末世後小說中的主人公一樣,李子柒幾乎總是一個人,不過她似乎並不孤獨,她騎馬穿過野花叢中,或者提著一籃一籃的紅薯站在橘花樹下。她似乎不知疲倦,專注,自信,獨立。

The videos are deeply soothing. But it’s not just that — they reveal the intricacy and intensity of labor that goes into every single component of every single dish, while also making the long, solitary processes of producing food seem meaningful and worthwhile.

這些視頻讓人深感慰藉。但是不僅如此——它們揭示了每道菜所有組成部分中傾注的複雜而密集的勞動,同時也讓漫長而孤獨的生產過程顯得有意義和有價值。

It’s the complete opposite of most cooking content, the kind that suggests that everything is so quick and easy that you can do it, too, and probably in less than 30 minutes.

這與大多數烹飪內容完全相反,那些內容暗示著一切都是那麼簡單快速,你也可以做到,而且可能用不了30分鐘。

But Ms. Li also romanticizes the struggles of farm life, and, as any savvy influencer would, monetizes that appeal. In her online shop, she sells a curved cleaver, similar to the ones she uses in her videos, as well as loose Hanfu-inspired linen clothing, Sichuan ginseng honey and chile sauces.

但是李子柒也浪漫化了農村生活的掙扎,而且像任何精明的網紅一樣,她也將這種魅力變現。她的網店裡出售一種彎刀,類似於她在視頻中使用的那種,還有以漢服為靈感設計的寬鬆亞麻服裝、四川參蜜和辣椒醬。

李子柒用紅薯提取澱粉做成麵糊,製作傳統粉條,然後在祖母幫助下過濾,放進沸水中。

Skeptics are suspicious of her access to YouTube in China, where the platform is blocked. And though it seems unlikely, some people have wondered in the comment sections if her videos are propaganda.

心存質疑的人覺得奇怪,她為什麼能在中國訪問YouTube,因為該平臺在那裡被屏蔽。雖然看起來不太可能,但評論區有些人懷疑她的視頻是不是政治宣傳。

Ms. Li’s story, as she tells it, is that she left home as a teenager to find work, but returned to the countryside to take care of her grandmother, then began documenting her life. Though she used to shoot her videos alone, on her phone, she now works with an assistant and a videographer.

按照李子柒自己的說法,她的故事是這樣的:她十幾歲時離家去找工作,後來又回到農村照顧祖母,然後開始記錄自己的生活。雖然以前都是一個人拍視頻,但現在她有了一個助手和一名攝像師。

I simply want people in the city to know where their food comes from,」 Ms. Li said, in a rare interview with Goldthread last fall. (She never responded to my requests.)

「我只想讓城裡的人知道,他們吃的食物是從哪裡來的,」去年秋天,李子柒在罕見地接受Goldthread採訪時說。(她始終沒有回應我的採訪請求。)

But most of the world’s food, whether in China or the United States, doesn’t come from anyone’s backyard, and isn’t made from scratch. Noodles are produced and packaged in factories. Chickens and pigs are gutted on fast, dangerous lines.

但是,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世界上的大部分食物都不是來自任何人的後院,也不是從零開始製作的。麵條是在工廠裡生產和包裝的。雞和豬在快速、危險的流水線上被宰殺。

The fragility of our industrial supply chains, and the immense risks for the people who work in commercial plants and slaughterhouses, have been laid bare in the last few weeks.

我們工業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在商業工廠和屠宰場工作的人們所面臨的巨大風險,在過去幾周中都暴露無遺。

Ms. Li sidesteps the existence of that broken system entirely. This is the powerful fantasy of her videos right now — people growing and cooking all of their own food, not wasting anything, and not needing anything more than what they already have around them.

李子柒完全迴避了這個殘缺體系的存在。這是她的視頻在當下提供的最有力的幻想——人們自己種植和烹飪食物,不浪費任何東西,不需要太多身外之物。

In isolation, watching Ms. Li gather rose petals and ripe tomatoes, I catch myself thinking, is this sequence set in the past, or the future? Are these videos a record of the collective food knowledge we』ve already lost, or an idealized vision of its recovery?

在隔離中,看著李子柒獨自採摘玫瑰花瓣和成熟的番茄的視頻,我不禁思忖,這一切的背景是過去還是未來?這些視頻是關於我們已失去的集體食物知識的記錄,還是對其復興的理想化願景?

劍橋中國中心重磅推出「新冠病毒之後的世界」名家講壇,4月20日至6月1日連續七周,每周一(北京時間20:00)邀請英美中加等國教授/學者/經濟學家做客Zoom直播,展望中國經濟未來趨勢,中美、中英關係走向,分析疫情之下的「危」與「機」,以大數據解讀網絡和新媒體的發展,探尋物質時代的精神成長及幸福的定義。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危」與「機」 

The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Chinese Economy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網絡和新媒體之變 

Evolving changes in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新冠病毒之後的「中美關係」 

『Sino-US Relations』 after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新冠病毒之後的「中英關係」

『Sino-UK Relations』 after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物質時代的心靈成長

Spiritual growth in the Material Age

Zoom Video Webinar;

ID: 858-9626-1738 , Password: 311558

或點擊「閱讀原文」註冊Webinar

公益免費講座;掃碼入群,第一時間獲得活動更新&資訊交流。

劍橋中國中心(Cambridge China Centre)是會員制的商務社交平臺,與中英500多所大學、上千家企業、來源豐富的投資基金以及中英各級政府建立了緊密聯繫,旨在為英國劍橋和中國的一流企業、大學和政府搭建深化理解、交流合作的平臺和機會,促進和培育機構之間、劍橋和中國之間繁榮、健康、持久的商業關係。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Lee Bollinger發起設立,目的是讓全校師生更深入地理解當今世界,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開展跨學科、跨地區的教學和研究。哥大認為,學校應積極在自身組織方式上做出重大改進,迎接21世紀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的網絡正是服務於這所全球性研究型大學的重要平臺。

哥倫比亞大學在世界範圍內共建有九所全球中心,其中哥大全球中心 | 北京成立於2009年3月,旨在加強哥大與中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催生新的學習和研究。

中年客Meet Soul是一家社會創新平臺,由哥倫比亞大學兩位訪問學者於2019年在紐約創立。兩位創辦人之前在網際網路、傳媒、教育、短視頻、心理學等領域有豐富從業和管理經驗。中年客聚焦中年人的立體生活,旨在搭建真誠的開放社區,助力中年人群的互助成長。

劍橋被譽為英國的「華人之都」。劍橋華人社區中心是一家非營利,非政治性的英國註冊慈善機構,為劍橋及周邊地區的華人和社會各界提供服務和支持,促進跨文化交流與融合。

歡迎聯繫劍橋中國中心獲取更多信息。

(Cambridge China Centre)

劍橋中國中心(Cambridge China Centre)是會員制的商務社交平臺,與中英500多所大學、上千家企業、來源豐富的投資基金以及中英各級政府建立了緊密聯繫,旨在為英國劍橋和中國的一流企業、大學和政府搭建深化理解、交流合作的平臺和機會,促進和培育機構之間、劍橋和中國之間繁榮、健康、持久的商業關係。

作為劍橋中國中心的年度論壇,劍橋中國論壇匯聚中英科研專家、行業領袖,通過觀點碰撞、經驗分享,實地參訪來推動中英之間的優勢互補與開放合作,促進兩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和人才領域的合作,發掘「中英黃金時代」賦予的國際機遇。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公眾號:

cambridgechinacentre

網址:

www.cambridgechinacentre.org

電話:

01223 852956

郵箱:

enquiry@cambridgechinacentre.org

地址:

Suite 1A, Sheraton House,

Castle Park, Cambridge, CB3 0AX

歡迎聯繫劍橋中國中心獲取更多信息。

(Cambridge China Centre)

劍橋中國中心(Cambridge China Centre)是會員制的商務社交平臺,與中英500多所大學、上千家企業、來源豐富的投資基金以及中英各級政府建立了緊密聯繫,旨在為英國劍橋和中國的一流企業、大學和政府搭建深化理解、交流合作的平臺和機會,促進和培育機構之間、劍橋和中國之間繁榮、健康、持久的商業關係。

作為劍橋中國中心的年度論壇,劍橋中國論壇匯聚中英科研專家、行業領袖,通過觀點碰撞、經驗分享,實地參訪來推動中英之間的優勢互補與開放合作,促進兩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和人才領域的合作,發掘「中英黃金時代」賦予的國際機遇。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公眾號:

cambridgechinacentre

網址:

www.cambridgechinacentre.org

電話:

01223 852956

郵箱:

enquiry@cambridgechinacentre.org

地址:

Suite 1A, Sheraton House,

Castle Park, Cambridge, CB3 0AX

相關焦點

  • 知名博主李子柒登上《紐約時報》:隔離時期的田園「公主」!
    李子柒住在四川省的一個小村莊裡,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她梳著皇冠辮子,身穿銀色毛皮鬥篷,在雪地裡優雅行走,看上去就像迪士尼的公主。29歲時,她在微博和YouTube上發布了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視頻,視頻非常吸引人,她繼而走紅。
  • 紐約時報 | 李子柒:隔離時期的田園「公主」
    和許多隔離中的家庭廚師一樣,蔥的綠色部分用完後,我會把長著根須的蔥白放進一杯水裡讓它重新生長,這時我為自己的節儉務實感到欣喜。但上周,中國網絡明星李子柒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名為《蒜的一生》(The Life of Garlic)的烹飪視頻後,我真希望自己能早點從窗臺上種蔥這個階段畢業。在這段12分鐘、瀏覽量已超過700萬次的視頻中,李子柒把蒜瓣種到她家外面的一塊土地上。
  • 紐約時報| 中國的田園「公主」
    —隔離時期的田園「公主」Like so many home cooks in quarantine, after I』ve used up the green tops of my scallions, I drop the white, hairy roots into a glass of water to regenerate, feeling pleased with my own
  • 李子柒登上《紐約時報》!全球粉絲過億,成為Youtube首個粉絲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
    李子柒用鮮嫩的青蒜苗來炒豬肉。當她把蒜頭收回來後,她就把莖稈編成辮子,將它們掛起來風乾,其餘的醃漬保存起來,並且用其中一些來拌雞爪和沙拉。Ms.李子柒生活在四川的農村,很少與媒體接觸。在她梳著皇冠髮辮,身穿銀色毛皮鬥篷,在雪地裡優雅行走的時候,看上去真像是個迪士尼公主。她今年29歲,因為在微博和油管發布一些反映自給自足的迷人農村生活的視頻而出名。
  • 雙語 | 李子柒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2017年,李子柒在YouTube發布第一支視頻「用葡萄皮做裙子」。之後,她用短視頻展現中國食物的烹製過程、製作刺繡等傳統中國手工藝品以及鄉村田園生活,在海外走紅。On July 16 last year, she had 11.4 million subscribers on YouTube, breaking the Guinness record at the time.
  • 紐約時報悄悄開微信了,默多克悄悄開微博了!
    默多克開微博,紐約時報開微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0日上午消息,新聞集團執行董事長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 李子柒打破李子柒紀錄!
    李子柒是來自中國四川綿陽的一位美食視頻博主。她的視頻沒有多少旁白,只有田園風景中的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2017年,李子柒第一次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內容是「用葡萄皮做裙子」。李子柒鏡頭中的原生態生活,是多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嚮往的生活」啊!
  • 雙語新聞:在紐約,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人感染病毒|《紐約時報》
    最近幾天,在無助的恐懼中,紐約市民看到新型冠狀病毒以令人眩暈的速度和烈度攻克這座城市。死亡人數超過了1500人,許多人失去了身邊的某個人,可能是同事、高中時的老朋友、孩子同學的家長,也可能是教區牧師、樓上年長的鄰居,或者一個母親、父親。
  • 李子柒做了次泡菜,結果評論區被韓國網友「圍攻」了:泡菜是我們的!
    這回,是因為李子柒的視頻……1月9日,名揚國內外的視頻博主李子柒在YouTube個人帳號發布了一段新視頻。這段近20分鐘的視頻是李子柒《一生系列》的最後一期,主題是《蘿蔔的一生》(The last episode of the 「Life Series」: The life of white radish!)。
  • 李子柒刷新世界紀錄
    簡單來講就是:李子柒打破了李子柒的紀錄!李子柒,來自中國四川綿陽的美食視頻博主。她的視頻,充滿了詩意的田園生活和中國傳統文化。2017年,李子柒第一次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內容是「用葡萄皮做裙子」。
  • 李子柒粉絲破紀錄,憑什麼?
    李子柒2017年在YouTube上發布了首個視頻「用葡萄皮做裙子」。視頻中充滿詩意的田園生活和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不少YouTube粉絲在她的視頻下留言讚嘆。這次吉尼斯官方發布的消息更是得到大量網民「花式點讚」 ↓「太棒了,這才是真正的女王,我好喜歡她!」「一直還在堅持自己做內容的人真的不多了,希望她能一直堅持下去。」
  • 李子柒疑遭越南美食博主抄襲,律師:維權難度較大
    一名越南博主在YouTube上的視頻激起了中國網友的憤怒,他們懷疑她嚴重抄襲李子柒。上圖越南美食博主視頻截圖,下圖為李子柒視頻截圖。「我並不反對人們分享自己田園生活的視頻,但這名用戶完全是抄襲李子柒。請尊重智慧財產權,」有網友如此評論道。如何維權?A lawyer says this is a very complicated situation.就此事,有媒體採訪北京某事務所的律師,該名律師表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情況。
  • 李子柒視頻被剽竊,外國人還以為她是越南人……
    近年來,一些越南博主將李子柒的美拍、抖音和Youtube視頻搬運至個人帳號,不註明作者來源,打上了越南語的字幕,一些視頻的點擊率近百萬,讓不少外國網友誤以為「李子柒是個越南人」……作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優秀美食短視頻創作者,四川女孩李子柒的田園生活不僅感染了眾多國人,其在海外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
  • 紐約時報雙語:家暴問題在全球範圍內這麼嚴重?| 外刊精讀
    今天公主號「高齋外刊雙語精讀」分享一篇紐約時報上關於家暴的文章,原文和譯文均摘自紐約時報。如金融時報例句:He said failure to act would exacerbate the recession.他表示,不採取行動將加劇衰退。它的同義詞是aggravate。6.
  • 【雙語時政專欄】—— 美媒驚掉下巴!《紐約時報》的中國問題專家居然服務於這家邪教小報……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紐約時報雙語:川普還有人性嗎?
    最近在《紐約時報》上很火的一篇文章,我看了這篇,今天發在公眾號給大家看看
  • 紐約時報:​定義了2020年的20個短語(雙語)
    作者:Tim Herrera,紐約時報,發布於2020年12月22日作者介紹:Tim Herrera是智慧生活(Smarter Living)欄目的創始編輯,他負責編輯和報導關於過上更美好、更充實生活的故事。他曾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和編輯。
  • 一年學費十五萬、教室裡只能說中文,西歐第一所中英雙語小學什麼樣?
    中文教師在國外成了炙手可熱的職業,然而,一直到今年9月之前,整個西歐地區卻連一所中英雙語的小學都沒有。 肯辛頓·韋德小學是西歐第一所中英雙語小學,為3至11歲的孩子提供雙語教育。任何背景的孩子都能來讀這所學校,也就是說,這所小學可能會成為附近的查爾斯·戴高樂小學的現代替代產物 (小編註:查爾斯·戴高樂小學是當地很受歡迎的英法雙語學校)。
  • 紐約時報:陳其鋼作品膚淺……
    潮流×人氣×談資=在茱莉亞音樂學校舉辦的焦點音樂節吸引到中國作曲界的集體關注,連《紐約時報繼配發整版報導外,時報第一時間跟進了一篇由James R. Oestreich撰寫的樂評。潮人談特派專員與此君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音樂節有過一面之交。但這篇樂評並不是潮人談寫的,作者也與潮人談沒有關係,紐約時報也不是潮人談所有的。如下部分會引用時報樂評的英文原文,如果有意見請直接向紐約時報反應,屎盆請不要往潮人談頭上扣,我們不接。
  • 紐約時報: 劉強東警局大頭照引發的網絡狂歡
    本文素材選自紐約時報,文末評論區置頂位置有獲得紐約時報該文章的雙語對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