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致富種植好項目:若家有1畝地,也別再去打工了,空地種這4種樹,來年畝收入3-5萬

2021-02-26 農村種植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白獼猴桃

花粉是紅色的,果子雪白,果肉碧綠,非常爽甜可口,單果重130克左右,VC的含量超過任何一種獼猴桃,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每100克的果肉裡含1200毫克左右,高於中華獼猴桃10倍左右,還富含鉀元素,是一種營養高度集中的水果。

主產於浙江及貴州地區,貴州主要以橢圓為主,浙江則圓柱形較多。種植後第二年就可以結果,在中秋是採果期,可以存儲到元旦春節上市,價格在30元左右一斤,採摘園的價格就更高了。                                                                                                                     

二、佛燈果

佛燈果又叫佛思果,因其長得很像牛飽含乳汁的乳頭,被歸為奇葩水果。主要產於熱帶美洲,果實很清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佛燈果富含活性物質,可以激活體內蘊藏的潛在能量,有利於乳房活性細胞的繁殖及活動,從而有效改善機體平衡。

佛燈果有較強的地域性,現在只分布在北半的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每年4-5月份開始售賣,價格在50-80元一斤左右,畝產達5千斤左右,其收益在30-40萬元左右。                                                                                                                     

.三、金星果

金星果屬於山欖科,原產地在熱帶美洲或者西印度群島。金星果在9-10開花,來年的5-6月成熟,其果肉質地很細滑,味道較甜,適合鮮食,也可製成蜜餞。金星果還可以和柑橘類、橙類混合成果汁飲料,別有一番風味,具有滋養與美白皮膚的效果。

一般每畝產量在2千斤左右,市場價格在30元一斤左右,每畝收益就可達6萬元左右,是一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水果。

四、釋迦果

釋迦果,又名番荔枝,原產地在熱帶美洲,在全球熱帶地區都有進行種植,是有名的熱帶地區水果之一。果實還沒成熟時,果表是深綠色,成熟時呈淺綠色或綠黃色,鮮甜可口,富含營養,還具有抗癌的功效和作用。

其畝產大約在500斤左右,市場價格在35元左右一斤,一畝收入可達近2萬元,種植該水果,有相當可觀的利潤。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喜歡三農的朋友可以點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種植:若家有幾畝地.別再出去打工.種這6種新型水果.來年畝收入3萬元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近年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一直往好的方面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對於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大,水果種植戶也越來越多,而在每年水果品種中都有很多新興水果,那麼2020年受歡迎的新興水果有哪些?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 一畝園種出十畝田的效益
    (圖文:杜建輝 王臨榮)「今年胡蘿蔔出地價格每公斤1元,我們家種的5畝已經全部訂出去了,這兩天正在僱工人趕時間挖呢。」10月15日,和碩縣蘇哈特鄉蘇哈特村村民劉先才和妻子正彎著腰快速拔胡蘿蔔,地裡整齊擺放著拔出來的胡蘿蔔。工人們正在進行分揀、裝袋。
  • 大叔種90畝韭菜,最多一天收入5萬多:拒絕出售韭菜花
    2020年9月8日,在安徽北部農村的田野裡,「草根影像」發現這裡種植著連片的韭菜,大片的韭菜花開得正旺。然而這一大片的韭菜花卻無人採摘,不知留著有什麼用途。顏大叔就是這片韭菜地的主人,他自初中畢業後就開始種韭菜,到今年已經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被問及為什麼一直種韭菜,大叔笑稱自己種了40多年的韭菜,已經全面掌握了韭菜的種植技術,而且韭菜的收益非常穩定,不會有大的起落,所以即使擴大種植面積,也不會有賠本的風險。
  • 南盛種植這東西 兩萬多元一畝 咩情況?去片…
    沙糖桔不能種,脫貧之路怎麼走?南盛鎮結合實際,靠山吃山,大力發展特色南藥、百香果等特色農業,力求解決這一難題。記者:董秋螢 實習記者:曾憲滔  「我現在就在南盛鎮梘嶺村委上六村這裡,我們見到,該鎮利用荒山開展的精準扶貧項目,首期600畝的南藥種植園已經開工。
  • 大明唐安:菊花種植面積已達100多畝
    唐安村有耕地面積2670畝,群眾還是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李星走訪中發現,並不是全村都只種小麥和玉米,也有部分村民種花椒,並且收入可觀。為此,李星做了大量調研,決定在此基礎上動員大家種植花椒。▲走訪貧困戶生活情況       通過幾年發展,唐安村的花椒種植面積由原來的800餘畝,發展到到1400多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 冬季「打邊爐」的好料,這個鎮種了上萬畝……
    清晨,當人們還流連在溫暖的被窩中時,在柳江區百朋鎮,三三兩兩的村民開著三輪車,套著長筒水鞋,戴著帽子、手套……全副武裝地穿梭于田連阡陌間,採挖、清洗、搬運茨菇,一派火熱場景,給冬季沉睡著的萬畝荷田添了一股生機。種了十幾年茨菇的五九村村民覃美嫩,當天和丈夫出門有點晚,來到自家茨菇田時,附近有些村民已採挖了好幾袋的茨菇。但茨菇的採挖期較長,所以他們也並不著急。
  • 小關鄉飛水村:200畝香蔥長勢喜人
    日前,在小關鄉飛水村500畝壩區基地裡,一排排綠油油的香蔥長勢喜人,生機勃勃,當地群眾正忙著翻地、施肥、覆膜等,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香蔥種植各道工序,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由於勞力不夠,家裡的地都閒置了,沒時間管理,地裡長滿了雜草,去年年底將土地全部流轉出來種植了香蔥,合作社帶著我們種很放心,不但有流轉費,還可以在家門口務工增加收入。」
  • 種植大根蘿蔔 收穫致富「理想」
    旁邊30多名婦女忙著用清水衝洗,洗好後直接綑紮,待清點完畢後,由旁邊的男同志直接上架晾曬。「我已經在這幹十來年了,把蘿蔔掛到架子上,風乾得差不多時再把蘿蔔和纓子切開,運到車間即可,一天百十塊錢,現在年輕人都出去了,在家的都是老年人,不過這活兒也不是很重,老闆給的工資不低,我們當然也保證質量。」前王莊村二組貧困戶73歲的王國祥一邊忙碌一邊說。
  • 黑果花楸 :農民致富的搖錢樹
    但是在朝陽市部分農村,許多農民已經開始栽種起了黑果花楸這一樹種。由於這一新品種果樹蘊含著較大的經濟效益,黑果花楸逐漸被農民和種植大戶認可,成了許多農民致富的搖錢樹。凌源市溝門子鎮二安溝村黑果花楸種植戶 劉昆:我裁了5畝黑果花楸,去年賣了7萬7千多元。今年賣了將近9萬多。種了這麼年地,沒見過這麼多錢。凌源市溝門子鎮二安溝村黑果花楸種植戶 胡榮慶:我2016年種的黑果花楸,當時我裁了12畝地,後來又擴裁了8畝地。
  • 自治區藥監局駐村工作隊發放中藥材香青蘭種植結算款375萬
    1月22日,自治區藥監局駐和田地區皮山縣桑株鎮庫木艾格勒村「訪惠聚」工作隊舉行中藥材香青蘭的種植結算款發放儀式,發放375萬餘元。    據了解,2020年,在自治區藥監局和多家藥品企業的引導幫扶下,桑株鎮包括庫木艾格勒村、喀爾墩村、墩恰喀村等4個村共種植香青蘭1800餘畝,其中庫木艾格勒村種植1270畝,收穫55噸多,收入375萬餘元。 村民努爾阿卜拉•吾麥熱是庫木艾格勒村種植香青蘭的大戶,去年種了39畝香青蘭,收入 117000餘元。
  • 寺灣鎮:一畝園勝過十畝田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淅川縣寺灣鎮屬於山區鎮,近年來充分發揮山區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培育發展綠色、有機特色農業,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真正實現「一畝園勝過十畝田」,有效改變了以往貧窮面貌,實現了群眾致富增收。  因地制宜,選準特色好品種。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作物也是如此。發展特色農業要立足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選擇。
  • 種下一棵搖錢樹,如何get「種樹」的福利?
    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據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6萬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幹克。
  • 郟縣冢頭鎮:種植理想大根蘿蔔 收穫致富「理想」
    進入11月份,冢頭鎮前王莊村、王寨村、花劉村一帶種植的1000多畝理想大根蘿蔔和高菜迎來收穫季。「我已經在這裡幹了十來年,工作內容主要是把蘿蔔掛到架子上,等風乾得差不多時再把蘿蔔和纓子切開,運到車間即可,一天百十塊錢。」前王莊村二組貧困戶王國祥一邊忙碌一邊說。
  • 黑龍江墾區絕產面積80多萬畝,罕見暴雪!秸稈拋撒還田水稻增產200斤?
    預計今天冷空氣前鋒將給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北部地區帶去雨雪天氣,其中像是青海東部、內蒙古北部等地會有降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興安盟北部可能會有大到暴雪出現,關注可能會對牧場造成的不利影響。1、下雪啦!黑龍江內蒙古多地降溫降雪,局地罕見暴雪!!
  • 仁化縣:8萬畝花生喜豐收 貧困戶笑開顏
    眼下正值花生豐收季,仁化縣丹霞街道車灣村、周田鎮麻洋村等地的8萬多畝花生喜獲豐收,處處呈現出一派忙碌的收穫景象。筆者日前走進周田鎮麻洋村的花生產業扶貧示範地裡,看到仁化縣農業農村局的幹部結合開展「一線兩聯」活動,正在熱火朝天的幫助貧困戶們拔花生。
  • 薛店鎮:綠蘆筍成致富「綠鑰匙」
    蘆筍地裡,到處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施肥,有的在採蘆筍……對於村民而言,綠蘆筍就是他們開啟致富之門的「綠鑰匙」。        「我們家去年種植蘆筍50多畝,除去地租、施肥、除草、採筍、理筍等支出,一畝地純收入6000元左右。在去年的基礎上,俺家今年又新發展蘆筍種植面積30畝。
  • 【高安人物】鄔書龍:百畝田地為我撐起一個家!
    我們一家五口人,上有患長期慢性病的70多歲的老母,下有2個兒子——大兒子20歲在南昌讀大三,小兒子14歲在讀初二。原本我們應該是一個不愁吃穿的幸福家庭,可是自從小兒子7歲那年患上腎病綜合症,我們這個家就一直被錢所困擾。為了看病,我們到南昌,下廣州,不停地在各大醫院奔跑。在用去了幾十萬元之後,前兩年,兒子的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 臨高皇桐美香村:探索產業入股新模式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臨高兩男子在橡膠地殺1人傷2人!破案了!今年,皇桐鎮美香村委會堅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探索出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的「4+4+2」產業入股模式,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共同種植鳳梨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的,守著一畝三分地,靠情懷嗎
    靠情懷嗎,別了,我們不想窮。道理人人懂,可又有誰真正在乎老百姓的生活呢?現在農民工,不管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是自謀出路,不能看著土地沒錢花啊,唉,別說了,抓緊搬磚去吧,搬上幾天磚就比種一年糧食強啊。不是嬌慣,也不是嫌累,種地虧本誰幹,我看以後是個大問題。為啥不種地,說實在的是被迫無奈。打工幹著最苦最累的活,背妻離子,為什麼,種地能養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