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若家有幾畝地.別再出去打工.種這6種新型水果.來年畝收入3萬元

2021-02-12 關注愛學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一直往好的方面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對於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大,水果種植戶也越來越多,而在每年水果品種中都有很多新興水果,那麼2020年受歡迎的新興水果有哪些?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1、金珠果

金珠果是一種美味高營養保健水果,其色澤赤金,似腰果又似鵝卵,肉質吃起來鮮嫩酥脆,水分比較多,有野杏子的酸,還有野生櫻桃的甜。平均單果重150-350克,果形美觀,香味獨特,還具有潤肺止咳,降低血脂,健腦益智等功效。金珠果畝產5000斤,市場的收購價也可以達到5元一斤左右,能收5萬元左右。並且種這種果樹也是非常省時省力省心,種植效益可觀。 

2、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現在已經被廣泛種植,該品種桃子口感很不錯,營養價值極高,桃子成熟時烏黑髮紫,果汁豐富,吃起來具有濃鬱的甜味。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果實沒有核,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其中的維生素C含量尤其高,是適應性強,抗寒、旱、澇、病蟲害能力也是相當強大。果實一般9月上旬成熟,產量高,是非常適合規模種植的品種,能夠給果農帶來豐富的經濟效益。

3、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也是比較罕見,它是一種很珍貴的蘋果樹種,紅肉蘋果在新疆栽培歷史悠久,近年來,因外來蘋果品種的大量引入,該優良樹種面臨消失的危險,如今僅在少量果園中可以見到其身影。為了發展發展我國特色林果業,我國農業工作者積極研究挖掘和大力發展這一珍貴優良樹種。

4、黑番茄

黑番茄是非常高檔的水果,它的果實成熟時為紅黑色,是番茄中的珍品,食之有濃鬱的果香,味道甜美,營養價值高,近些年來,種植的效益越來越高,市場尤受歡迎。黑番茄是從國外引進的無限型的雜交一代優良種子,具有口感佳,著色優良,糖度高,收穫整齊度好,抗病性強等優點。生產果實的適宜平均溫度在19-30℃之間,對於土壤的適應性很廣泛,一般耕地都可以栽培黑番茄。

5、藍寶石葡萄

藍寶石葡萄對應著它的外形,單個的葡萄很像一顆顆藍寶石一樣,因此被叫做藍寶石葡萄。藍寶石葡萄屬於葡萄的一種,由於目前種植的人較少,因此屬於一種稀罕貨,市場上面的價格也是不便宜,和平時我們常見到的葡萄價格要高一些,可以賣到三四十元一斤,貴的能賣到60元一斤,可以說是不輸給車釐子了。

6、蒲桃

蒲桃也叫鈴鐺果,圓圓的果實輕輕地一搖,跟果實脫離的果核在裡面哐當哐當地響,清脆又厚實。跟別的水果不一樣,蒲桃的果實只有很薄的一層,裡面是空心的。蒲桃果實的可食用率高達80%以上!並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及藥用功效!可以涼血、收斂、治腹瀉,市場價格賣到150元/斤。

以上就是小編介紹的六大新興水果了,如今市場上水果品種很多,現在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新興水果營養豐富,頗受消費者的歡迎,具有不錯的種植效益。

本文經供參考.投資有風險.種養需謹慎本文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或不實敬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農村致富種植好項目:若家有1畝地,也別再去打工了,空地種這4種樹,來年畝收入3-5萬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 一畝園種出十畝田的效益
    (圖文:杜建輝 王臨榮)「今年胡蘿蔔出地價格每公斤1元,我們家種的5畝已經全部訂出去了,這兩天正在僱工人趕時間挖呢。」10月15日,和碩縣蘇哈特鄉蘇哈特村村民劉先才和妻子正彎著腰快速拔胡蘿蔔,地裡整齊擺放著拔出來的胡蘿蔔。工人們正在進行分揀、裝袋。
  • 大叔種90畝韭菜,最多一天收入5萬多:拒絕出售韭菜花
    然而這一大片的韭菜花卻無人採摘,不知留著有什麼用途。顏大叔就是這片韭菜地的主人,他自初中畢業後就開始種韭菜,到今年已經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了。被問及為什麼一直種韭菜,大叔笑稱自己種了40多年的韭菜,已經全面掌握了韭菜的種植技術,而且韭菜的收益非常穩定,不會有大的起落,所以即使擴大種植面積,也不會有賠本的風險。
  • 村裡年輕人的逃離:種地是不可能種的,守著一畝三分地,靠情懷嗎
    靠情懷嗎,別了,我們不想窮。道理人人懂,可又有誰真正在乎老百姓的生活呢?現在農民工,不管年齡大的年齡小的都是自謀出路,不能看著土地沒錢花啊,唉,別說了,抓緊搬磚去吧,搬上幾天磚就比種一年糧食強啊。不是嬌慣,也不是嫌累,種地虧本誰幹,我看以後是個大問題。為啥不種地,說實在的是被迫無奈。打工幹著最苦最累的活,背妻離子,為什麼,種地能養家麼?
  • 怒江這個地方6000畝雲木香喜獲豐收!
    初冬瀘水市古登鄉俄奪羅村村民三羅益與其他村民一起趕往臨江公路邊的收購點出售雲木香現場稱重,現場結算三羅益家的12袋雲木香就地拿到8600元三羅益說:「要是種玉米,一年辛辛苦苦幹活,也就吃飽肚子,沒有什麼經濟收入。種雲木香,既保護環境,又有經濟收入,大家積極性很高。」
  • 小關鄉飛水村:200畝香蔥長勢喜人
    日前,在小關鄉飛水村500畝壩區基地裡,一排排綠油油的香蔥長勢喜人,生機勃勃,當地群眾正忙著翻地、施肥、覆膜等,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香蔥種植各道工序,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由於勞力不夠,家裡的地都閒置了,沒時間管理,地裡長滿了雜草,去年年底將土地全部流轉出來種植了香蔥,合作社帶著我們種很放心,不但有流轉費,還可以在家門口務工增加收入。」
  • 大明唐安:菊花種植面積已達100多畝
    唐安村有耕地面積2670畝,群眾還是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李星走訪中發現,並不是全村都只種小麥和玉米,也有部分村民種花椒,並且收入可觀。為此,李星做了大量調研,決定在此基礎上動員大家種植花椒。▲走訪貧困戶生活情況       通過幾年發展,唐安村的花椒種植面積由原來的800餘畝,發展到到1400多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 吳俊偉:「新型職業農民」的情懷
    在東大灘鄉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山鄉農民,他帶頭種植中藥材,並引領和帶動更多群眾走上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他就是東大灘鄉酸茨溝村的「新型職業農民
  • 冬季「打邊爐」的好料,這個鎮種了上萬畝……
    清晨,當人們還流連在溫暖的被窩中時,在柳江區百朋鎮,三三兩兩的村民開著三輪車,套著長筒水鞋,戴著帽子、手套……全副武裝地穿梭于田連阡陌間,採挖、清洗、搬運茨菇,一派火熱場景,給冬季沉睡著的萬畝荷田添了一股生機。種了十幾年茨菇的五九村村民覃美嫩,當天和丈夫出門有點晚,來到自家茨菇田時,附近有些村民已採挖了好幾袋的茨菇。但茨菇的採挖期較長,所以他們也並不著急。
  • 【高安人物】鄔書龍:百畝田地為我撐起一個家!
    現在,大兒子每年學費、生活費要3萬多元,小兒子吃中藥要3萬多元,加上家中其他開銷,七八萬元的沉重負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幫扶幹部對我們很關心,經常上門走訪慰問,和我們探討增收的辦法,想讓我們這個家早日擺脫貧困。由於政策好,看病報銷為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現在我們每個月藥費大概要3000多元,這都是一些不能報銷的中藥的費用。照說像我們這個年紀,外出打工完全可以賺更多的錢,可是因為孩子的病情我們不敢離開半步。我們也不敢從事有風險的創業,這個家已經經不起任何大挫折了。
  • 【水產致富】80後大學生嘗試泥鰍+生態稻,畝利過萬元
    卞國民興高採烈地對記者說:「今年,『泥鰍+生態稻』田畝產泥鰍750公斤。」    2004年,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後,22歲的卞國民與4名志同道合的同學相約回到卞家坪村,東湊西借籌集20萬元,流轉20畝水田,嘗試「泥鰍+生態稻」混合種養。然而,人工授精的泥鰍成活率不足10%,水稻產量和品質都達不到預期,20萬幾乎全打了水漂。
  • 【圖】水口農民種油甘子,每戶增收萬元以上!!
    信宜人也善於利用山地作文章,種植特色水果類經濟作物,取得很不錯的經濟效益。該市水口鎮農民就在山地上種植油甘子增收致富,每戶可增收萬元以上,令人刮目相看。  11月28日中午,記者慕名來到水口鎮飛馬村委會,在村幹部的帶領下,登上竹牙村邊一座山嶺的半腰,但見順著山勢開劈的一行行梯帶之上,生長著一株株油甘子樹,樹幹一般有碗口般粗,三四米高,樹冠約10平方米。
  • 種植大根蘿蔔 收穫致富「理想」
    央廣網平頂山11月11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張鴻雨)「我們是按件計費的,衝洗捆綁一個蘿蔔2毛錢,手快幹活麻利的一天能賺一百五六十元,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 農場視界:牛奶種番茄,一畝收益5萬
    近幾年,「牛奶西瓜」「牛奶蘋果」「牛奶XX」這樣的水果逐漸走向市場,且作為高端水果,賣價很高。這究竟是噱頭,還是真有其事?
  • 南盛種植這東西 兩萬多元一畝 咩情況?去片…
    沙糖桔不能種,脫貧之路怎麼走?南盛鎮結合實際,靠山吃山,大力發展特色南藥、百香果等特色農業,力求解決這一難題。記者:董秋螢 實習記者:曾憲滔  「我現在就在南盛鎮梘嶺村委上六村這裡,我們見到,該鎮利用荒山開展的精準扶貧項目,首期600畝的南藥種植園已經開工。
  • 納雍鄉:4000畝南瓜種植如火如荼
    走進納雍鄉六陰支村,映入眼帘的是已種植的連片皂角,從山腳一直到山上,站在制高點放眼望去,周邊可視範圍內一排排皂角錯落有致、吸人眼球。而皂角地裡,農民們正忙活著給地整地,有條不紊地勞作。據納雍鄉分管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領導陳昭介紹:「加入種值南瓜是為了以短養長,解決近期內群眾收入,該地土壤肥沃,地勢比較高,排水灌溉比較好,水分不易排除、易積水,年前種植皂角時土地已經進行深耕,皂角種植嚴格按照
  • 豐順縣湯西鎮新興村: 紫心番薯「種」出甜日子
    豐順縣湯西鎮新興村,曾是一個零產業、零集體經濟收入的「後進村」。2017年以來,該村卻靠著推廣種植紫心番薯,走上了致富路。該村的番薯種植面積從以前的近十畝發展到如今的上百畝,年銷量從2萬斤猛增至20多萬斤,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頭,就像地裡種出的紫心番薯一樣甜。
  • 錯過蔬菜種植農時!玉屏水田……
    微玉屏投稿郵箱:weiyuping1984@qq.com玉屏水田壩區:搶抓農時種百合11月10日清晨,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水田壩區,來自朱家場鎮水田村和周邊村寨的村民互相熱情地打了招呼後,便開始種起了百合。  今年,由於雨季長、降雨量多,水田壩區錯過了原規劃的蔬菜種植農時。為降低損失,朱家場鎮黨委政府引進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在水田壩區搶抓農時種植百合,不僅讓村民獲得了土地租金,還讓他們通過在壩區務工增加了收入。
  • 安鄉|三岔河鎮梅家洲村:​科學種田 越種越「甜」
    「俺家今年種了30畝優質稻,畝產平均達到1300多斤,每畝比往年多收100多公斤,有老科協專家指導,有新品種新技術幫忙,合作社及時收購,俺鈔票已經裝在口袋裡了
  • 郟縣冢頭鎮:種植理想大根蘿蔔 收穫致富「理想」
    「我們是按件計費的,衝洗捆綁一個蘿蔔2毛錢,幹活麻利的一天能賺一百五六十塊錢,比出去打工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