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災難」是官僚主義的極致惡果!

2021-02-23 厚德田力

《車諾比的悲鳴》中記錄的第一個採訪對象——露德米拉,也是《車諾比》中出現的人物。他的先生瓦西裡是第一批衝到核電站救火現場的,他們被告知只是一場普通的火災,沒有任何輻射防護措施,從救災現場下來,當天晚上立刻被轉移到莫斯科第六醫院。說到死亡,當天上午十點,攝影師許謝諾克就去世了,是第一個。還有一個人瓦列裡被留在碎片裡,後來被埋在混凝土裡。即使危險如此嚴重,現場醫生卻告知家屬們是瓦斯中毒,沒人提到和輻射有關的事。到了莫斯科,病人和家屬才得知是受到了過量的輻射。儘管努力搶救,十四天之後病人還是悲慘死亡。據她回憶,一同乘專機轉運到這家醫院的28人陸續死去,這些人中除了第一批參與救火的消防隊員,還有兩位當天在核電廠值班的女士。前蘇聯官方維持了很多年的官方統計——直接死亡人數31人,說的主要就是這批人。

官僚主義在事故發生時的第一反應是:廠領導不承認發生堆芯爆炸,向救援人員隱瞞真相,各級政府官員首先想到的是封鎖消息,導致居民疏散撤離嚴重延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地的「五一」大遊行照常進行,讓更多百姓暴露在核輻射之中。

官僚主義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不相信科學、不相信科學家、不準許科學家揭露核電站設計領域的缺陷,死不承認。動輒就以思想反動、覺悟不高、洩露國家機密、危害國家利益相威脅。更有甚者,對於持不同政見、甚至只是持不同技術觀點的人士,流放、關押、軟禁、殺害、殘酷迫害時有發生。

官僚主義的還一個表現,就是為了個人利益、為了職務晉升,不擇手段,無視生產安全規定,不懂裝懂,不許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更聽不進去反對意見,強行趕工期、瞎指揮、亂命令,還想方設法不下書面指令、不留籤名、不留痕跡、不想承擔任何責任。

官僚主義的思想根源是個人利益之上,一切對上司負責,眼裡沒有事實、心中沒有群眾。當危機和災難不可避免地來臨時,首先把嚴重危機輕描淡寫,自己內部再來補救,然後把危機政治化,方便控制與論與媒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瞞多少就瞞多少,能瞞多久就瞞多久,這種一貫的官僚主義事故處理模式,竟然屢屢得逞。

官僚主義的一個主要技巧是泛政治化,將科學問題、技術問題、工程問題乃至常識問題隨意上升到政治高度。電視劇裡,在這場事故發生後的第一次地方官員與電廠領導聯席會議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領導對參會者的訓示是:「誰知道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核電站。他今晚會為在場的你們自豪,你們關切人民,這不是我們成立政府的唯一目的嗎?人們有時候會忘記,有時候會恐懼,但是我們對蘇聯社會主義的信仰,必將得到回報。政府告訴我們這裡的情況並不危險,我們要有信心,政府告訴我們不要恐慌,當有人問到與己無關的問題時,我們應該告訴他們做好自己的工作,把國家的事留給國家解決。我們要封鎖這個城市,不要讓人出去,切斷電話線,以免傳遞出錯誤消息,我們要避免人民破壞自己的勞動成果」。

老領導的講話照例獲得滿堂掌聲,再也沒有任何其他不同意見和建議。不錯,這正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一言堂。領導說的,模豎都是對的。不聽的後果,可能比災難本身更嚴重。

無論如何,值得懷念和尊敬的,是戰鬥在一線的普通人,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一批消防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衝向事故現場;3名工作人員在輻射水中開閘放水;400名礦工頂著輻射與高溫作業;3828名軍人前往屋頂將石墨剷除。無論是否獲悉真情,他們並不是為了獎金而奉獻,而是為了保護更多的人而自願履行職責、不惜犧牲。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將這次災難的損失降至最低。由此避免了前蘇聯乃至歐洲大陸面臨更大更嚴重的災害。

相關焦點

  • 車諾比核災難背後:輻射量相當廣島的500倍,32年後仍有人在那裡工作
    500倍,引發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事故。儘管發生了這場災難,但是沒過多久就被重新啟動,在1986年10月和1987年12月之間,重新啟用了沒有發生事故的1號、2號、3號核反應堆,並繼續生產核電。令人驚訝的是,在災難發生32年後,仍然有大量員工仍然在車諾比工作,圖文一位工作人員在測試輻射量。
  • 車諾比(2019美劇)
    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普裡皮亞季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嚴重爆炸。瓦列裡·列加索夫,一位傑出的蘇聯核物理學家,成為處理事故的應急小組的成員,同時成為最早了解和組織處理事故的人之一。 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蘇聯能源局局長鮑裡斯·謝爾比娜被任命在事故發生幾小時後領導事故調查委員會,但政府尚未意識到反應堆爆炸了。
  • 美劇:​《車諾比》全五集
    ,講述了1986年的烏克蘭,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了車諾比事故,以及當年勇敢的眾人是如何犧牲自己拯救處於災難中的歐洲。歷史學家曾指出,車諾比核事故最終導致了前蘇聯的解體。影片真實呈現了80年代的蘇聯社會現狀以及高層之間的種種矛盾。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普裡皮亞季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嚴重的爆炸事故。瓦列裡·列加索夫(傑瑞德·哈裡斯飾),作為一個傑出的蘇聯核物理學家,成為了處理這場事故的應急小組的一員,同時也成為最先了解並著手組織處理這場事故的負責人之一。
  • 惡夢之後:30年後重返車諾比
    這是「使命召喚-4」中車諾比這一關的場景,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親身踏上這片土地。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反應堆爆炸,一些人當場死亡,很多人趕來救援,更多的人被撤離,烏克蘭和鄰近的白俄羅斯有成千上萬的人因高輻射而感染各種疾病,漫天隨風的輻射塵亦讓整個歐洲陷於恐慌。
  • 車諾比發生核災近30年 義大利仍檢測到銫137
    資料圖片:車諾比核電站。據「中央社」27日報導,車諾比電廠在1986年發生核災,當時的輻射雲飄移到歐洲大陸。經過多年追蹤記錄,義大利於2013年仍在北部山區的野豬身上測出銫137。  據報導,車諾比(Chernobyl)電廠的核子反應爐在1986年4月發生事故,爆發被評為第7級的核災害,輻射雲飄往歐洲,義大利也檢測到輻射值大幅攀升。  報導說,義大利自1960年開始監測環境和農產食品中的游離輻射值。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的衛生所在2013年陸續發現,野豬身上的銫137大幅超出平均值,20多具野豬遺體的舌頭、肌肉均含有輻射物。
  • 【The Economist】關閉日本的反應堆比福島核災難更致命嗎?
    關閉日本的反應堆比福島核災難更致命嗎?該論文是對日本應對福島核事故情況進行重新評估的一部分,福島核事故是自1986年車諾比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至少有2000人死於福島核事故後的疏散過程。一些人在事故帶來的混亂中喪生,還有更多人死於繼發性健康問題,例如壓力、自殺以及醫療中斷。與之相比,因遭到輻射而導致的死亡僅為個位數。該論文作者之一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修·奈德爾。
  • 《紐約時報》每日一練207: 車諾比核災給大自然帶來的意想不到好處
    車諾比(Chernobyl)已經成為災難的代名詞。這起發生在1986的核災難導致成千上萬民眾患癌,曾經人口稠密的地區變成了鬼城,隔離區面積達2600平方公裡(1000平方英裡)。最近,一部同名電視劇將這起災難重新帶回人們的視野。But Chernobyl’s exclusion zone isn’t devoid of life.
  • 車諾比新石棺接近完工,而且聽說那裡又建光伏電站了
    花費近110億人民幣,重達3.6萬噸,設計壽命100年,這個龐然大物就是車諾比4號機組的新石棺。
  • 俄羅斯人宣布拍攝電影版《車諾比》
    本周,HBO迷你劇《車諾比》完結。作為一部聚焦前蘇聯「車諾比核洩漏」事故的劇集,該劇在俄羅斯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 核洩漏:車諾比核電站的悲劇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基輔市以北135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的核洩漏是世界核電站史上最嚴重的事故,
  • 新書 | 車諾比 : 一部悲劇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 宋虹、崔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2020-7-15 哈佛大學烏克蘭史講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一書中,利用新近公開的政府檔案結合大量目擊者的訪談素材,詳盡而富有條理地敘述了車諾比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後續,及其對人類與自然、對國際社會所造成的深遠影響。
  • 關於車諾比的20個事實,細思恐極
    以下是一些歷史還原:雖然很難估計確切數字,但車諾比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大約在6-8萬(也有說9萬),超過13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瓦西裡·伊格納琴科是災難中首批出勤消防員之一(在美劇《車諾比》中也有登場)。他因輻射暴露而在兩周內緩慢死亡,不僅每天排出血液和粘液狀糞便超過25次,還咳出了自己的內臟器官。
  • 33年後的「人間地獄」車諾比 野生動物將這裡變成天堂
    通過觀察輻射的總分布情況,輻射範圍遍及整個歐洲,甚至波及美國,估計車諾比核事件累積輻射劑量大約1000萬雷姆,這將導致4000多人死於輻射引起的癌症。 2、最嚴重輻射出現在爆炸初期數周內 車諾比核電站最初爆炸威力巨大,輻射造成的居民傷害發生在爆炸初期的幾周內,你可以將輻射想像成為原子核爆炸時向外飛的碎片,就像炸彈的彈片一樣。 就像氣泡膜包裝材料一樣,每個原子核只能爆炸一次,釋放一次輻射。
  • 互動 |馬紹爾群島核輻射 超過車諾比10倍!
    互動:馬紹爾群島核輻射  超過車諾比
  • 車諾比核洩漏:隱藏著20世紀最大的謊言,更是蘇聯解體的導火索
    建造中的烏克蘭新石棺這座石棺將覆蓋在4號機廠房之上,保護烏克蘭100年內免受車諾比核輻射的威脅。這口石棺在防輻射的使命之外,還充滿了警示意味。 為防止放射性物質再次洩漏,蘇聯政府使用了約36.7萬立方米混凝土和7300噸鋼鐵建造一個巨大的掩體,將車諾比4號反應堆封閉起來。 工人們就像是在德國國會大廈插國旗的蘇聯紅軍一樣,他們在石棺上插上了蘇聯旗幟。
  • 人類史上十大人為災難 為什麼說人類面臨災難都是人導致的
    人類面臨的很多災難都是人類本身導致的,人類持有科學技術,有些科技人類很難駕馭,操作不當就會成為災難。在人類史上出現過很多的人為災難,後果都是不可逆的,也給人類留下了深刻教訓。一、魁北克大橋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發生在研究核能初期,這是人類面臨最大的人為災難,這次事故損失了將近兩千億美元,十五年的時間內死亡了八萬人。有十四萬人遭受這輻射的折磨。
  • 走進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
    這是11月12日在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拍攝的廢棄的劇院。    11月12日,在烏克蘭北部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前的紀念碑旁,記者用蓋革計數器測量輻射值。    11月12日,在烏克蘭北部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普裡皮亞季城,一張集體合影被擺放在廢棄的教室內。
  • 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初封住車諾比的石棺快頂不住了-4月26日-聊個今天
    4月26日是車諾比核電站洩漏的日子。事故導致2萬人死亡,20萬人致殘。前蘇聯因此耗費了180億美元。
  • 圖解科學史上的今天——3月28日,三裡島核事故
    提到核電站事故,人們想到最多的是1986年發生在蘇聯車諾比和2011年發生在日本福島的核事故,其實在這兩起著名的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前,美國也曾發生過一起嚴重的核電站事故
  • 漲姿勢丨車諾比:「死城」不死
    1986年,位於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事故,一聲巨響崩塌的不僅是一座核電站,更是將整個切爾諾比利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車諾比,一個令全世界膽戰心驚而又無限惋惜的名字,在這一場意外事故之後,整座城市的居民集體遷移,只留下一座空曠死寂的街道,整座城市淪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