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咖啡壺
一、伊芙利克壺的歷史
6~7世紀的時候,衣索比亞的蓋拉族開始嚼食咖啡果實與煮草葉來吃;9世紀之際,波斯人煮咖啡果將果汁當成藥;到15世紀中,葉門開始流行起把果實內的咖啡豆經過烘烤之後,與果肉一起磨碎後烹煮,被稱為「咖瓦」,並流傳到土耳其,土耳其天氣比葉門炎熱,咖啡果肉不易保存,於是便以將咖啡豆烘焙後磨粉方式來煮咖啡。土耳其咖啡堪稱是最古老的萃取方式之一。
烹煮土耳其咖啡所使用的器具稱為伊芙利克壺(IBRIK)和切紫薇壺(CEZVE)。嚴格來說,伊芙利克壺在土耳其語中,表示「盛水筒」的意思,是一種有蓋子,模樣接近長嘴壺的器具。切紫薇壺在希臘語中,是「燃燒的柴火/煤炭」的意思,是我們常見的純銅製造,附有長把手的小鍋。但國內在提到土耳其咖啡器具時,卻都統稱為伊芙利克壺。
二、伊芙利克小故事
最早中東一帶喝咖啡並不加糖,一直到16世紀中期後,土耳其人佔領了產糖的賽普勒斯島,貴族與有錢人才開始在咖啡裡加糖,除了砂糖,不同國家會混入各種不同的香料,像是肉桂、丁香等。現今各種花式咖啡的始祖,其鼻祖可是土耳其咖啡呢!
伊芙利克壺原本以導熱性佳的良質純銅製造,但後來,也出現了不鏽鋼或陶瓷等其他材質製造的產品。近來市面上更推出不只是材質,連造型設計都深具現代感的伊芙利克壺,熱源也從酒精燈擴展到瓦斯爐、黑晶爐等,甚至在土耳其還出現電熱水壺形態的伊芙利克壺,稱得上是一種以現代手法體現傳統精神的咖啡器具。
三、對話的橋梁·土耳其咖啡佔卜
土耳其咖啡通常會留下最後一口不喝,一般人也都對咖啡渣敬謝不敏,但土耳其人卻把咖啡渣升華成一種文化,當咖啡剩下最後一口的時候,就在心裡邊想著煩惱或想知道的事,一面慢慢搖晃咖啡杯,倒扣在咖啡盤上等杯子冷卻,接著再將杯子翻轉起來,觀察杯中所殘留的咖啡粉圖案,藉此佔卜。準不準是一回事,對重視人際關係的土耳其人來說,咖啡佔卜架起了一座很好的交際橋梁,提供了對話的主題。土耳其人有句諺語說:「喝你一杯土耳其咖啡,記你友誼四十年」。
〖將無糖土耳其咖啡,倒入放了土耳其軟糖(Turkish delight)的杯子裡喝,嘴裡又甜又苦,充滿異國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