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人到中老年,養生大不同:切記「男三冷、女三熱」,別落下病根

2021-02-22 東昌府交通執法

人到中年,你會感到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前了。腰酸腿痛,胃口也沒有年輕的時候好了。

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男人「火力壯」怕熱,女人則更怕冷。

因此,男要「冷」養,女要「熱」養,才不會留下病根。

一到秋冬季節,許多女性朋友手腳冰涼,這是體虛血虧的表現。尤其是晚上睡覺,即使穿厚厚的襪子,也感覺不到暖意。

這樣的女性朋友,最好在睡覺前用38~43℃左右的熱水泡腳15~30分鐘,這個溫度可以讓下肢血管擴張,溫暖全身。

泡腳的時候,可以放點生薑、陳皮、艾草等,養生效果會更好一些!

女性經常做家務,而做家務最好是溫水,冷水澡更是女性大忌,容易染上婦科病。因此,女性做家務,洗衣做飯等,在使用水的方面,一定要用溫水。

女人日常也可以多飲熱茶,女人日常多飲熱茶,女人如水,補充足夠的水分,會讓女人更加健康!

女性長期不運動,容易導致氣血不暢、脂肪堆積、新陳代謝緩慢等。

女性朋友平時要多進行運動,一方面可以燃燒脂肪和熱量,另一方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

經期也可以做些適宜的運動,這樣能改善盆腔內的血液循環,減輕充血等現象。

男性不要頻繁地洗熱水澡或是蒸桑拿。

每周1次,溫度以37℃-41℃為宜,每次15-20分鐘,每周累計不超過30分鐘。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最好半年內別泡熱水澡或蒸桑拿。

高熱、高脂、高蛋白的飲食習慣,是造成現代男性「富貴病」的主要兇手,很容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腎負擔重等。

男性應學會低熱量飲食,減少動物性油脂攝入。在飲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少吃這類的食物,能夠讓你更健康!

男人一過40歲,身體機能減退,脾氣卻日漸增長,容易發脾氣、上火、急躁等

其實這和生活壓力大、失眠、維生素B攝入不足有一定的關係,火氣上來時要善於調節,比如聽聽舒緩的歌曲、收拾一下辦公桌、去室外緩步走走,都有助於降低血壓和平穩心率。

最後,送大家一個穴位,常按此穴,男子精氣旺,女子氣血足!

關元穴是人體保健要穴之一,古今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經常按摩,可以幫助收斂人體陽氣,還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功效。

取穴位置:關元穴是小腸之募穴,又是任脈要穴,在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

按摩手法:用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脹的感覺。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揉穴位,先左後右,每次按揉1~3分鐘。

長按二維碼 識別關注

政治堅強 業務精通

作風嚴謹 紀律嚴明

相關焦點

  • 【養生】冬天非補不可?女熱補男溫補大不同
    根據《內經》所載:「秋失其養,冬不能藏,春必多病」,顯得冬季養生更為重要。冬令進補也是中醫用來調養虛弱體質者的方法,又可暖身應付寒冬,以及儲備隔年身體能量的好時機,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特別是進補男女大不同,除需依個人體質外,建議可掌握「女熱補、男溫補」原則進補。▲進補男女大不同,除依體質外,中醫建議可掌握「女熱補、男溫補」原則。
  • 小雪養生:吃三樣,喝三樣,健康就靠這三樣!
    小雪是冬天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天地閉塞、陰陽不交,氣溫逐步降低到0℃以下。因為天氣變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雖有降雪,但是雪量不大,所以稱之為小雪。俗話說:冬季進補,開春大虎。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養生得益,來年身體才能健康無憂。
  • 大寒養生:吃好三樣,喝好三樣,健康就靠這三樣!
    民間有大寒吃「三冬」的傳統,需要注意的是,「三冬」性涼,一次不要吃太多,不要生吃,可在做菜或煲湯時加入。1、白菜蘿蔔湯大寒多吃白菜,可幫助疏散、平衡體內的熱,3、燕麥粥大寒養生要注意養脾,燕麥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 冬至養生:一躲,二補,三忌鹹!
    冬至養生重點 「「躲」為上」冬季養生要藏陽氣冬藏要藏陽氣!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飲食鹹傷腎」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鹹,過鹹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冬季進補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溫熱的食物防「三九寒冷」。但不可過食,過食易上火。
  • 石菖蒲--中老年養生保健的第一良藥
    常服本品,能舒心氣、暢心腎、怡心情、益心志,令人耳目聰明,可防止因勞心過度而導致的記憶力減退,有抗老防衰之效,尤為中老年腦力勞動者養生保健良藥。《神農本草經》記載:「菖蒲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說明古人對菖蒲的養生保健作用早已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 【聖火營銷】不同體質的白領該如何養生
    「每逢佳節胖三斤」,養生話題熱潮並未隨著中秋假期的結束而退減,反而有引爆國慶假期的趨勢。
  • 冬至養生,「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冬至正是「陰陽大變身」的時候,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極容易受寒,也極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
  • 養生:健康過大年!
    那麼,春節如何養生?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1、春節養生: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節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2、春節養生:飲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
  • 冬至到!不同的餃子,養生功效居然不一樣!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中藥房主任劉麗琴說,餃子源於古代冬季強身健體的藥物,不同的餃子,養生功效也不一樣。如果你喜歡吃餃子,下面這些養生提示一定要了解↓↓脾胃差的人,儘量不要選擇加粗糧。餃子餡也儘量選擇好消化的食材,如蝦仁菜心餡、藕泥瘦肉餡、山藥香菇雞肉餡或西葫蘆雞蛋餡、胡蘿蔔雞蛋餡等雞蛋搭配蔬菜的餡料。
  • 【養生】2018相約健康,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新年新氣象養生走起來眼下正值數九寒天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2018,讓我們一起相約健康血管:遇冷易變脆冬天是心腦血管的「魔鬼季節」,寒冷刺激會使血管痙攣,血壓波動性增大,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增多。心臟:最怕溫差大冬季室內外溫差大,一進一出很容易引發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建議:外出要護好頭部和手腳,儘量佩戴手套、帽子和圍巾;睡前用熱水泡泡腳;洗澡時先放熱水,等水溫合適後再脫衣服。
  • 寒衣節前後,人們應如何養生?除了多穿衣保暖,吃的也別輕心!
    寒衣節是屬於傳統節日,只不過沒有那麼出名,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傳統的祭祀節日,而且這個節日的到來,說明嚴冬到了,也是警醒人們要開始保健養生。保健得好,身材素質才會高,才能讓身體適應寒冷的環境,避免生病。那麼寒衣節前後如何養生呢?建議人們來看一看,以便為嚴冬做準備,讓自己健康度過嚴冬。
  • 冬至 養生切記「躲」為上!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 立冬養生食譜
    走過一季歲月,秋風始老,我們一夜醒來,細雨未霜,今宵卻較昨宵寒,帶著一抹殘暖,冬天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冬養生1、睡眠:       冬季養生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冬季宜使情緒內藏,安靜自若,如有開心的事情也最好竊喜,即偷著樂吧,不要使情緒大起大落,別太苛求,也就可以少受外界幹擾,以達到精神內斂。4、飲食:        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少辛增酸,預防疾病。
  • 科學保健養生 享受健康生活
    萊陽新聞播出視頻        中醫認為,秋天是我們養生的好時節,這時候的氣溫開始轉涼,一天內的溫差變化大,身體健康容易出現問題。如何科學養生,保護身體,中醫專家給出建議。        提起秋季養生保健,《黃帝內經》提到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秋三月,早臥早起…收斂神氣…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逆之則傷肺。
  • 實用帖|「耳聰目明」你需要這三款養生保健法
    如果要用一個成語來形容耳朵和眼睛比較健康,那非「耳聰目明」這個成語莫屬了。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耳朵和眼睛不太靈光的問題。比如有的人會出現突發性耳聾,這與經常熬夜、工作壓力大、長期疲勞、睡眠不足都有關係。還有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高血糖,也會損傷聽力。下面為大家推薦兩個可以「耳聰」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
  • 運動養生:走路運動可舒緩下背痛
    康元之家是中老年人的第一健康生活園地。秉承「健康快樂,全面養生」的服務理念,分享專業、實用、全面的養生方法,為中國老人打造幸福快樂的健康生活。
  • 穴位養生|您別小瞧了手指穴位!
    經絡與穴位是我國中醫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具有道醫情結和武術情結的人對它都有極深的印象和好感。
  • 寒冬養生,「防三幹」、喝兩湯、吃兩肉,度過寒冬臘月
    天氣溫度的愈發降低,人們也已經步入了冬季,冬季天氣寒冷而且乾燥,對人們的生活也大有影響,而冬季養生也顯得尤為重要,今天就聊聊如何冬季養生,防「三幹」。防「三幹」顧名思義,指的是鼻子幹、喉嚨幹以及皮膚乾燥,這些部位都是人體跟空氣接觸的器官,而這幾個部位往往會因為外部環境因素影響而導致不適感。而對於鼻子幹以及喉嚨幹來說,我們首要的工作便是多喝水,或者自己通過攝入一些水量較高的水果來補充,其次可以根據自己條件進行,比如有的人還可以用加溼器這類物理手段來增加室內的空氣溼度。
  • 【養生】康佰教您幾招秋季養生之道
    秋季天氣乾燥,氣溫逐漸變冷,身體也更加容易疲倦乏力,這時候,掌握一些日常的養生保健常識將為你的健康加分。
  • 中醫養生保健學 中醫養生保健
    「養」指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生」指生命、生存、生長之意,「保健」即保持健康。簡單而言,「養生保健」就是保養生命、保持健康。養生保健活動貫穿於人的生、長、壯、老、已的全過程,是根據生命發展規律,通過調節飲食、活動形體、調養精神、調適環境等多種方法或手段以達到保養生命保持健康、減少疾病、延年益壽目的所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