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化栓子脫落是急性腦梗死的少見病因之一,這種栓子常起源於主動脈瓣、主動脈弓、二尖瓣環或頸動脈。一般說來鈣化斑塊是相對穩定的斑塊,但為何又會脫落導致腦梗死呢?
病例呈現
患者女性,84 歲,右利手,主因意識障礙、左側肢體癱瘓、構音障礙及偏側忽視入院,入院時 NIHSS 評分 35 分。心電圖未見明顯異常,頸動脈超聲未見雙側頸動脈狹窄及粥樣硬化斑塊,頭顱 MRI 示右側 ICA 供血區急性腦梗死。
發病 59 分鐘後患者接受靜脈溶栓治療,溶栓過程中行頸動脈超聲監測示右側頸動脈壁可見滾動的高回聲小結節。
經食道超聲示中度主動脈瓣返流,不伴主動脈瓣鈣化。
給予溶栓治療後,患者症狀緩解,NIHSS 評分 18 分。
發病約 9 小時後,患者症狀惡化,出現意識障礙及陣攣性癲癇。此時行頭顱 MRI 示右側大腦半球大片新發梗死。
此時行頸動脈超聲,右側頸動脈壁上的活動小結節消失。
次日頭 CT 示梗死區域內可見多發小鈣化栓子。
此時 T2*WI 示相應區域低信號灶(1-F),首次 T2*WI 則未見相應部位的病灶(1-G)。
弓上 CTA 示主動脈弓上多發鈣化斑塊,提示鈣化栓子來源於主動脈弓的鈣化斑塊,由此引出多發腦梗死。
隨訪可見,鈣化栓子持續超過 1 個月。
DAY 7
DAY22
DAY53
患者隨訪 1 年半後梗死未再發作。
病例討論
這一病例清楚顯示鈣化斑塊栓子脫落,沿頸動脈進入顱內循環。溶栓過程中的頸動脈超聲監測示小的鈣化栓子沿頸動脈壁滾動,這一徵象稱為滾石徵。
現有假說認為,鈣化的粥樣硬化斑塊上鈣化栓子脫落,隨即遷移至頸動脈遠端,部分因主動脈瓣返流導致的渦流而附著於血管壁上。
既往研究顯示,鈣化的粥樣硬化斑塊包括纖維蛋白、膠原蛋白、脂質以及小的鈣化顆粒。斑塊內膠原蛋白含量決定了斑塊對血管壁的依附強度。溶栓治療可溶解纖維蛋白,暴露斑塊內部的膠原蛋白,進而短暫依附於血管壁上。
推薦閱讀:
急診靈異事件:深夜鬼壓身
編輯 | 陳珂楠
責任編輯 | 黃蓓蓓
投稿及合作 | shenjingshijian@163.com
原文出處:
Ishiyama, H., Okazaki, S., Saito, K., Yamagami, H. & Ihara, M. Rolling stones sign as hard and fast evidence of calcified cerebral emboli. Neurology 91, 41-43,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573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