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臟,《素問·痿論》言:心主血脈。
包括心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血,血液,全身的血液。脈,血脈,血液運行的通道,與心臟相連,流於全身。心主血,指全身的血液依賴於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是血液運行的動力,人體的發動機。
如果心陰虛,會致心失所養,以致主血脈的功能不足,造成怠工,令全身的血液不足,後續便是病的劇集。
如果人體不僅心陰虛,還肝腎不足,由於肝主筋,腎主骨,缺血又虛弱的筋骨會搞出什麼劇情?
第一集筋縮不伸,第二集臥床呻吟,第三四五集:不能行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這是部爛劇還是揪心劇?
《辨證錄》養筋湯看不下去了,直接改寫劇本。內容如下:
白芍30克 熟地30克 麥冬30克 炒棗仁9克 巴戟天9克
可謂本年度精煉短小,卻意味深長,評分超高的好劇。下筆便抓住觀眾心。
白芍歸屬肝經 ,是治療筋骨病的良藥。在著名的治腿抽筋的芍藥甘草湯,它就曾大放異彩。既能養血斂陰,滋潤筋脈,又可柔肝緩急止痛,調肝和血。
熟地,無論是補陰的六味地黃丸、還是補陽的金匱腎氣丸,它都是要藥,是很多人再熟悉不過的既補肝又補腎的藥材,可利血脈,治虛損百病。而且白芍和熟地還同為補血祖方四物湯的要藥。血足脈充,它倆進入養筋湯這個團隊,可謂人盡其材,物盡其用。
麥冬,既治心陰不足。又清肺以制肝,肝主升發,肺主肅降,肝升肺降則氣機調暢,氣血上下貫通,緩遍身疼痛,筋縮不伸等。
棗仁即酸棗仁,養心補肝,寧心安神。炒棗仁則加強了此種功效。與熟地配,治心虛少血,煩躁不寐。與麥冬配,養陰安神,清心除煩。肝氣通百脈通,心情又是治病的良藥,故炒棗仁也愉快地加入了養筋湯的隊伍。
巴戟天為劇本的收官之作,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治筋骨痿軟,可謂點睛之筆。
好劇就是好劇,在觀眾意猶未意之際,《辨證錄》極具自信地宣布意義:一劑筋少舒,四劑筋大舒,十劑疼痛、酸麻之症盡除。
一個問題:養筋湯如何服用?
水煎服啊!一劑為一天的量。
一個提醒:各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愛好者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