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時節,湘漓鎮龍禾村委瓦窯頭村的農田裡依舊綠意盎然,記者看到村民們三五成群正在田裡護理著70多畝長勢喜人的萵筍。
眼下正是萵筍上市高峰期,等到醃製好臘肉的時候,一盤臘肉炒萵筍可是美味。據了解,這些苣筍是該村村民陳柱民租下村裡群眾田地種下的。
陳柱民告訴記者,他是第一次搞種植,到目前為止也算是滿意。「我現在32歲,之前一直在外面做生意,組了一個車隊,有幾臺車子。除了開車我還做工程,在外面年收入有30-40萬元。賺了些錢,就想著回來做點事,這麼大真的是第一次幹農活。」陳柱民的轉行讓村子裡很多人都覺得奇怪,「大家都以為我發神經,在外面做的好好的,跑回來做農民。其實我一直都有想回來搞種植,農業是一個大有前景的行業,我一個人富起來沒有什麼用,我希望帶動大家一起過上富裕的生活。」陳柱民說。
「種水稻一年只能種一到兩季稻子。村民都支持租地,像我這樣一年租地一畝100塊錢,夫妻兩個人來做工,一個月都有兩三千塊錢。平時可以去做其他副業。」陳柱民說。冬天的田閒著也是閒著,與其讓田地閒著,不如讓它產生收益。我把這裡團團轉轉的田地承包下來,這樣農民的冬閒田也有了收益。今年中秋節後,陳柱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向村子村民租賃田地70畝,請了村民來耕作。「我一共種了70畝的萵筍,大規模種植都是靠請周圍群眾,最多的時候請了40個人。」陳柱民說,他種植這麼多不僅是想賺錢,也想發動周圍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農忙的時候就在自己家裡做農活,這個時候基本沒什麼事可以做,發現村子裡有人大面積種萵筍,就過來打工。」正在除草的大姐高興的告訴記者,她在這裡連續做了一個月的事情。「從開始種菜,把地膜鋪起以後,每天基本上就是澆水、澆肥料、鋤草。」大姐說她們每天都是上八個小時班,60塊一天,比起出去打工她們更願意在這裡做事情。「很多都是機器操作,人不怎麼累。在家附近還可以照看家裡,錢也賺了,兩不誤。現在就希望他這個菜能賣出好價錢,老闆發財,我們就可以一直在這裡做事情。」
「到目前為止,一共投資了將近10萬元。現在市場上零售價大概是兩塊五到3塊一斤,我這個是直接來田裡收購的。一畝標準是4500株萵筍,種稀的話是4200-4300株左右。畝產量6000-7000斤左右,純收入可以達到3000塊錢一畝。」陳柱民是利用冬閒田來種植,「等農民收割以後,我就租來,等到來年清明節就把田還回去,採用這種方式一年循環一年,這樣不僅降低成本,農民也可以獲得收益。萵筍三個月就可以銷售,種了三批萵筍,等到賣了又開始種植包菜。」陳柱民說,他已經租了150畝山,等到把田還了以後,就開始種柑橘。
說起技術,陳柱民對記者說,湘漓鎮政府聯繫點幹部羅中華多次到基地進行指導服務,同時,鎮農業服務中心全程給予種植萵筍進行技術指導,科學管理。
據介紹, 近年來湘漓鎮大力發展土地流轉,蔬菜種植佔全鎮秋冬菜種植面積的30%,對促進農民就業和種養致富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通過積極引導和鼓勵,一批經濟能人、經紀人、種養大戶等,積極參與當地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蔬菜規模化、基地化、企業化種植經營。
⊙投稿信箱:xabpp@163.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新聞熱線:6225386
微信號:lqzx270715332
電話:6225386 QQ:27071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