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網、法制日報
上班族想吃可口的家常菜,而有時間又喜歡烹飪的愛好者,燒制好飯菜,正好還能就近送餐……近年來,一款款「家庭廚房」類外賣訂餐APP悄然走俏。然而,這樣的「家廚」類網絡訂餐是否合法?食品安全有保障嗎?
針對這種新型餐飲方式,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說,「家庭廚房」缺乏食品經營等相關資質,且商家良莠不齊,食品安全隱患風險大,消費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據統計,目前國內「家庭廚房」類外賣訂餐已發展上萬家。想要經營家庭廚房外賣,僅需提供健康證,商家工作人員上門查驗拍照即可完成註冊。食材來源、餐具消毒、送餐人員身體健康狀況、線上交易記錄保存等均無相關規範。大家在享受「家的味道」的同時,開始關注起這個產業背後的隱憂——
爭議:「家庭廚房」該堵還是該挺?
對於「家庭廚房」這一新生事物,有人認為,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對很多不方便做飯的人來說是個好事,也有人認為,「家庭廚房」太多難以監管,不如取締,對此,你是什麼態度呢?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熊曉輝
「家庭廚房外賣」存在的一些眾所周知問題,如,食材及其加工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烹飪人員的健康情況等,確實不容忽視,需要治理,但治理的思路是規範而不是堵塞。網際網路所帶來的餐飲行業新模式,需要監管部門積極應對,創新管理模式。「家庭廚房外賣」需要在政策層面上得到認可,而不是將其一棍子打死。同時,在政策認可的前提下,經營者要真正把「家庭廚房外賣」作為「良心」事業去運作。
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孫娟娟
誠然,這為個體創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但基於上述安全的考量,對「家庭廚房外賣」採取監管彰顯了安全保障優先的理念。退而言之,即便可以通過備案等簡化的監管方式將「家庭廚房外賣」納入監管體系,「家庭廚房外賣」所具有的「散戶」形式也會加劇監管的難度。在這方面,也需要通過風險交流,告知消費者有關「家庭廚房外賣」的安全隱患,使其更好地在美味、便捷、安全之間做出合理選擇。
食藥監局針對網絡食品出新規 查哪些?怎麼查?
本月1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頒布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辦法》將於2016年10月1日施行。其中明確規定:
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活動主頁面顯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
通過自建網站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其網站首頁顯著位置公示營業執照、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
餐飲服務提供者還應當同時公示其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信息。相關信息應當畫面清晰,容易辨識。
對於第三方平臺,也規定了相應的義務——
監製/唐怡 主編/李浙
編輯/文雅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