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等,列入最高風險的「1類致癌物」,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與砒霜、香菸、酒精及石棉同級。而新鮮紅肉如牛肉、羊肉等,也可能與罹患腸癌、胰臟癌或前列腺癌有關。有營養師建議應儘量以新鮮肉類代替,認為致癌因素多,大家也不必過於恐慌。報告由世衛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布。IARC邀請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22名專家,綜合逾800個關於進食肉類及患癌關係的研究報告,總結相關結論。報告指,香腸、火腿等加工肉類,或增加罹患腸癌風險;而進食新鮮的紅肉,如牛肉、羊肉亦有可能引起腸癌、胰臟癌或前列腺癌。在肉類加工過程中,會產生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香烴等;而烹煮肉類亦會產生雜環芳香胺等化合物,其中油煎、燒烤會產生最高含量的致癌物。
報告提醒,每天進食50克加工肉類,或增患癌風險達18%,而每天進食100克紅肉,也或增風險達17%,但專家小組對於紅肉可致癌的風險只有小量證據,並指出紅肉本身亦含有豐富維他命B、鐵質等。
英國註冊營養師餘思行指,不少加工肉類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硝酸鹽、氮化物等,其中氮化物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已有研究指紅肉可增加患大腸癌風險。她認為,進食時應以豆腐、雞蛋等高蛋白質食物為先,另每周兩次進食深海魚,而白肉(即如魚、雞肉)以及紅肉(即豬、牛)進食分量,比例應維持各50%。
另外,應儘量減少進食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等,每周應只進食兩至三次,每次一至兩片,並儘量以新鮮肉類、雞蛋等代替,即使無法避免外出用餐,也應選含新鮮肉類的菜式,如豬扒、雞肉等。
至於罐頭吞拿魚亦可替代肉類,但應選取水浸或礦泉水浸的;鮭魚亦是有益的魚類,但煙鮭魚經過加工,應減少食用。
乳腺篩查辦法的介紹,尤其乳腺磁振造影BMRI對於高危人群、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朋友,需要積極了解檢查與治療手段,旨在推廣乳腺健康需要早發現、早治療的概念。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最新出爐的乳腺癌科研報告顯示,上海乳腺癌專家最新發現,女性朋友孩子生得早,患乳腺癌的風險越小。通過大量流行病學調查,未生育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生育過的婦女高,而女性首胎正常妊娠年齡越小,患乳腺癌的危險也就越小。我國女性主動吸菸率雖然不高,卻是被動吸菸的主要人群。此次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在年輕女性中,如果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經常有人吸菸,其乳腺癌的發病風險高1.6倍。誤區五:如果自身患病機率大,就只能等待發病徵兆的出現。
乳房磁振造影BMRI的檢查主要針對症狀不明顯,但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群:首先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其次是乳房疼痛、乳房腫塊和乳房有異樣分泌物的人群,另外是乳房超音波和X光未能確診,最後是乳房植入術前評估和術後需要追蹤的人群。
想知道更多健康養生知識,那就周一至周五18:30及次日9:00和14:30,鎖定澳亞衛視,收看《三生有幸》哦!
請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彈出菜單後,再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