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氏大詞典最新的第三版(簡稱「韋氏三版」)也是個有償使用的在線詞典,作為有充分查閱權限的付費訂戶,我同樣把英文維基給皮蛋的9個英譯鍵入搜索,發現韋氏三版唯獨收了音譯的pidan,並在詞源指出,英文的pidan源自北京的漢語(Chinese [Pekingese]),字面的意思是「有覆蓋的蛋」(covered eggs)。韋氏三版只收pidan,未收OED的thousand-year(-old) egg(千年/歲蛋),在關鍵時刻,二者果然是彼此互補,有我就沒有你。
韋氏三版把皮蛋定義為「以鹽水醃製的鴨蛋,於鹽水中加入石灰、灰燼、和衝泡的茶葉,放置數月後再以米糠包裹」(duck eggs preserved in a brine to which lime, ashes, and an infusion of tea are added and after several months coated with rice hulls)。韋氏三版對皮蛋製作過程的描述與OED不盡相同,各有著重,然而不似OED把皮蛋視為中國的美味佳餚,韋氏三版定義下得不見褒貶,只是中性的陳述。OED對皮蛋的評價鮮明,讓人有所期待。韋氏三版予皮蛋以科學的超然,滋味如何留待自己品嘗。不同風格,各擅勝場。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原先以為pidan是韋氏三版近幾年的新增,經我查閱紙質詞典才赫然發現,早在1934年問世的韋氏二版,pidan居然就已經條列在案了。韋氏二版對pidan的定義較長,內容基本與韋氏三版的最新修訂相同,不過韋氏二版重點突出了皮蛋的中國傳統,認為皮蛋是「如中國人所醃製的那樣」的鴨蛋(as preserved by the Chinese)。韋氏二版的定義最後,提到了皮蛋「通體成黑色,可保存數年」(They are dark throughout and keep for years)。皮蛋在韋氏二版裡有關中國傳統、顏色特性的這兩個部分,到了韋氏三版已被刪除。
一個中國皮蛋,英文各自表述。OED的thousand-year(-old) egg(千年/歲蛋),韋氏三版的pidan(「皮蛋」音譯),英文維基的century egg(世紀蛋),還有其他的林林總總。語言有其時代性,翻譯也在流動,誰能保證下一個冒出頭的皮蛋英譯不會是接地氣的中式英語skin egg(「皮蛋」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