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中練習 002:成語俗語四字格,合適最重要

2021-02-20 大舟學習部

英譯中系列是我自己平時用來打磨中文的練習,在翻譯的種種限制下,嘗試把中文寫好。我練習時的思考過程,就成了這個系列文章。

*

今天句子:

People now can move more freely, but many still avoid large crowds. Shops and restaurants are quiet. Covid-19 has cut people’s incomes, so few seem willing to splurge yet on big-ticket items. (The Economist)

譯文:人們現在能更自由地走動了,但許多人仍會避開人群扎堆的地方。商店、餐館都門可羅雀。新冠病毒削減了人們的收入,所以也很少有人似乎還會願意在價格高昂的東西上一擲千金。

問題不少,你發現了幾處呢?

照例,逐一來看。

*

首先解決一處歧義:

move more freely——更自由地走動

move 真的是指「走動」本身嗎?這讀起來就像是說,人們連行走、移動的自由都沒有了,在家也不能遛彎了。顯然,不合實際,原文也不是這個意思。

那原文是什麼意思呢?從下文看,有商店有餐廳,move 明顯是指走出家門、四處逛的那種「移動」,並不僅僅是「走動」而已。

於是為了表述清楚,加個「四處」:

People now can move more freely
能更自由地四處走動了

*

接著看譯文本身:

人們現在能更自由地走動了,但許多人仍會避開人群扎堆的地方。商店、餐館都門可羅雀。新冠病毒削減了人們的收入,所以也很少有人似乎還會願意在價格高昂的東西上一擲千金。

乍一讀,四字格很亮眼:門可羅雀,一擲千金。

中文喜歡四字格,四字格帶來鏗鏘感,莊重感,高級感,大白話無法比擬。

好比如果有人說:

我命不太好啊,搬離西湖邊已經很久了,已經二十八年了。

聽不出什麼情緒,沒太多感覺。而這句話,其實是明清文學家張岱《西湖夢尋》開篇第一句,對,就是湖心亭看雪的那位張岱,是這麼說的:

餘生不辰,闊別西湖 二十八載。

十二個字中有三個四字,放在全書開篇第一句,離思深重,盡在此間。

這是四字格相對大白話的美處。

而我們的譯文也用四字格,尤其突出的是,quiet 和 splurge 的處理:

quiet——門可羅雀 

splurge——一擲千金

卻不太合適,為什麼呢?

先看門可羅雀,本意是門庭冷落車馬稀少。

而原文只有一個普普通通的詞 quiet,本意是「安靜」。

門庭冷落車馬稀少,能等同於「安靜」嗎?可以,但從原文到譯文,思路要繞個彎:

先看到門庭冷落車馬稀少,繼而想到沒有客人,繼而才想到 quiet 安靜。

門可羅雀和安靜,兩者本身並不等同,但卻可以繞個彎,引申為安靜。

因此不算錯譯。

但這種引申,有沒有必要呢?英文 quiet 詞性普通,中文門可羅雀,卻是正經成語,語氣遠更正式。除非中文沒有其他對應的說法,否則換個意思來表達,實無必要。

那中文有沒有對應的更平實的說法呢?還真有——就按 quiet 字面的意思,也能成四字格:

你想,安靜,就是聲音少了,那是什麼的聲音少了呢?人聲少了。

於是可得:

Shops and restaurants are quiet. 

商店、餐館都人聲稀少

比「門可羅雀」更貼合 quiet,卻也不減文意。

*

再是「一擲千金」,原文同樣還是一個詞:splurge

注意,這是個 informal

於是問題就很明顯了,將 informal 的詞譯成莊重大氣的「一擲千金」,於原文氣場不合,也沒必要。

解決辦法是,換個平實的說法,最好再口語些——

to splurge yet on big-ticket items 

在價格高昂的東西上大把花錢

*

順手再處理一個:價格高昂。

問題同 splurge 一樣,big-ticket 也是個 informal

可選的版本就多了:

- 賊貴?過於隨意,賊字不雅,不佳
- 死貴?詞典只說花很多錢,還沒到死這個地步,不佳
- 老貴?中性隨和,且就它吧

於是得:

to splurge yet on big-ticket items
在老貴的東西上大把花錢

*

解決了四字格,來看全句:

People now can move more freely, but many still avoid large crowds. Shops and restaurants are quiet. Covid-19 has cut people’s incomes, so few seem willing to splurge yet on big-ticket items.

新譯:人們現在能更自由地四處走動了,但許多人仍會避開人群扎堆的地方。商店、餐館都人聲稀少。新冠病毒削減了人們的收入,所以也很少有人似乎還會願意在在老貴的東西上大把花錢。

親切多了,準確多了。

但還有一大問題——冗餘。不妨逐個看,每個字是否非存在不可,如果沒有,大膽刪去。

*

還從 move 開始:

can move more freely
能更自由地四處走動了

一眼看到副詞「地」,插在句子中間,形成了個大肚子句,這個問題往期討論過,不多說。

怎麼改?當然是把「自由地」這類評述移到後面去。

趙元任先生有研究,中文句型結構,多是話題+評論——先出主題,再說這件事如何如何。

比如,我們會說:

己所不欲(的東西),勿施於人。

東西是話題,勿施於人是評論。

但我們不說:

勿施己所不欲於人。

這樣的中文節奏就太拖沓了。

回到原文:

能更自由地四處走動了

「四處走動」是話題,「更自由」是評論,於是改成:

四處走動能更自由了

*

but many still avoid large crowds
但許多人仍會避開人群扎堆的地方

這句堪稱全文最肥。瞧出問題了嗎?

避開人群扎堆,不就是避開人群扎堆「的地方」嗎?「的地方」冗餘,刪。句子變成:

但許多人仍會避開人群扎堆

可以了嗎?

再想,在原文語境下,「扎堆」除了指人,還可能指別的嗎?扎堆不就是「人群」的扎堆嗎?「人群」冗餘,刪。句子變成:

但許多人仍會避開扎堆

避開,換個更順暢的表達:避免。

but many still avoid large crowds 但許多人仍會避免扎堆

可過,下一句。

*

Covid-19 has cut people’s incomes 

新冠病毒削減了人們的收入

問題出在「人們」。不僅僅是因為這裡「人們」同開頭「人們走動」重複,還因為「們」字並不符合中文審美。

中文名詞沒有複數變化,余光中在《中文的常態與變態》一文中舉例:

舊小說的對話裡確有「爺們」、「娘們」、「丫頭們」等複數詞,但是在敘述的部分,仍用「諸姐妹」、「眾丫環」。
我們說「文武百官」,不說「官們」,也不說「文官們」、「武官們」。

替換「人們」,大有詞在:

人人、大家、大眾、眾人、世人…

這裡原文討論的是就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不妨就選個親和的「大家」:

Covid-19 has cut people’s incomes
新冠病毒削減了大家的收入

*

修改後全文:

人們現在四處走動能更自由了,但許多人仍會避免扎堆。商店、餐館都人聲稀少。新冠病毒削減了大家的收入,所以也很少有人似乎還會願意在老貴的東西上大把花錢。

就可以了嗎?

不行,還有個問題——

什麼叫「病毒削減收入」呢?原文真的說的是病毒本身嗎?有沒有發現,這裡說的其實是病毒傳播後造成的,疫情?

於是可將「病毒」改成「疫情」:

新冠疫情削減了大家的收入

對比原句:

People now can move more freely, but many still avoid large crowds. Shops and restaurants are quiet. Covid-19 has cut people’s incomes, so few seem willing to splurge yet on big-ticket items.

原:人們現在能更自由地走動了,但許多人仍會避開人群扎堆的地方。商店、餐館都門可羅雀。新冠病毒削減了人們的收入,所以也很少有人似乎還會願意在價格高昂的東西上一擲千金。

:人們現在四處走動能更自由了,但許多人仍會避免扎堆。商店、餐館都人聲稀少。新冠疫情削減了大家的收入,所以也很少有人似乎還會願意在老貴的東西上大把花錢。

是不是服帖多了、順眼多了呢?

*

思果在《翻譯研究》中講翻譯要點:

「翻譯切不可不守紀律,沒有尺寸,亂添亂減。雖然佳譯像鹽化在水裡,看不出痕跡,但鹽總在那裡,沒有添,沒有減。有的翻譯是「演義派」,補出很多情節,全是原文沒有的。有人隨意刪削,好像在編輯。(雙關語、俏皮話等有的確不可翻者例外。)

切不可抱定一個英文字只有一個中文譯文解釋,以不變應萬變。如果你譯一個英文字,把認定的一個意思寫下,再和上下文一同看,覺得不大像話,你可能錯解了那字的意思,趕快細查字典。」

結合這兩次練習,或許能得到啟示:

一是警惕「意譯」的想法,一旦動念,就問自己,原文要表達的意思,用地道中文是否真的無法直接表達了呢?我看似有文採的處理,當真忠實了原文嗎?

二是要查英英詞典,不偏信英漢詞典的中文釋義,那些中文只是個大意提示,好比 delight 和 pleasure,詞典釋義,都是「高興」,但兩者用法其實大有不同,看看英文釋義:

- pleasure: a state of feeling or being happy or satisfied
- delight: a feeling of great pleasure

光從中文,看不出來。

原文真意與風格,往往就藏在細節中,甚至 formal/informal 都會決定中譯選詞的不同。

譯文要忠要美,真要花功夫呢。

上篇:
英譯中練習 001:不要譯字,要譯句

相關焦點

  • 中譯英 | 「即」、「使得」、「是這樣」的翻譯思路
    今天選的這句話來自英語共學社10月群某日翻譯練習,筆記內容有刪減。
  • 趣味盤點:「表裡不一」的英語成語
    作為一名英語學習者,你掌握了多少英語成語呢?快來和麥田君看看下面這些「表裡不一」的英語成語吧。你能猜對這些成語的意思嗎?1.
  • 曾泰元語|「皮蛋」的繽紛英譯
    韋氏大詞典最新的第三版(簡稱「韋氏三版」)也是個有償使用的在線詞典,作為有充分查閱權限的付費訂戶,我同樣把英文維基給皮蛋的9個英譯鍵入搜索,發現韋氏三版唯獨收了音譯的pidan,並在詞源指出,英文的pidan源自北京的漢語(Chinese [Pekingese]),字面的意思是「有覆蓋的蛋」(covered eggs)。
  • 成語翻譯:需要掌握哪些翻譯技巧?
    實際上,在中譯英的學習中,除了古詩文翻譯,成語翻譯也是一大挑戰,需要有志從事翻譯的人認真對待,今天米姐就來說說成語的翻譯。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慣使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語。有些成語可從字面上理解,而有些成語必須知道其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思。也就是說,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使用成語時並不僅僅停留在表層含義,更多的是借用其深層意蘊。
  • 俗語:「好女三六九,好男二五八」,到底啥意思?
    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其實,這句俗語是沒有什麼依據的,人們也只是把它們當做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一個人命運如何不能因為這麼一句話就能確定出生日期的好壞,而且盲目把二五八、三六九套用到生日上,更是毫無根據的。為什麼沒有「一四七十」四個月份呢?
  • 俗語:「好男寧窮死,不要過牆妻」,啥意思?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好男寧窮死,不要過牆妻」,這句俗語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 猴年到了,有關猴的成語、典故和歇後語
    今年是猴年,關於猴的典故和民間俗語煞有趣味。  毛澤東生前對猴子頗有好感,他曾以猴自況「深山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自稱「有點猴氣,也有點虎氣」。他對孫悟空更是讚賞有加,主張對敵鬥爭要有「孫猴子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策略,並多次以詩詞謳歌孫悟空的鬥爭精神,其中「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 《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年度最快樂的文化節目
    一邊是年輕聰慧的高校學子,反應神速;一邊是粉絲擁躉的網絡作家,淡定從容。《中國成語大會》第二季每周五晚19:30 在CCTV-10播出,總導演關正文表示,「這將是2015中國電視最快樂的文化節目」,節目笑點密集,觀眾只需要放鬆自己,在笑聲中即可領略成語之美與古典智慧之美。相對2014年,本屆成語大會大幅簡化了比賽規則。
  • 醫學翻譯練習材料 2:審校練習參考答案
    醫學翻譯練習材料 2 :審校練習 參考答案: 1.於 2016 年診斷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心房纖顫病史。另一個錯誤是,原文裡並沒有說是第幾次診斷,原譯自己加了first,這是有違原文意思的。醫學翻譯必須要忠實原文!!! 2.無心悸、胸悶,無胸痛、咳嗽、發熱等伴隨症狀,納食可,夜眠欠佳,二便調。
  • 東瞧西望(11)|「打鐵還需自身硬」怎麼譯才過硬
    有趣的是,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並沒有照搬中方譯員的版本,此報引用這句俗語時給出的翻譯是「To forge iron,you need a strong hammer」,即「為了打鐵,你的鐵錘得硬」。
  • 2015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真題練習:地鐵報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5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真題練習:地鐵報 2015-07-13 19:08 來源
  • 智力猜成語:最後一個最考驗智商水平!高手快接招吧!
    3、一個字也能猜成語,你信不信?不信就自己看高手的答案吧!4、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大家需要注意,猜出成語給你忠告!5、這個字感覺不認識了吧,不認識就對了,因為它表達的是一個成語,你造嗎?讀懂了就送你四字成語哦!我們今天的分享倒是結束了,但是你有答案了嗎?各位學霸、學渣、高智商、牛人,誰有自信來秀一下唄!我們的目的是動腦,動腦,動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為了能讓大家先動腦,大家的答案我們將在留言區精選,如果大家有異議,那麼就加入討論吧。
  • 看圖猜成語:三支箭射中了三個一元?這個成語一般人還真不認得
    我生平最討厭這種欺負女人的渣男!一腳將那渣男踹翻在地,道:「你打女人算什麼東西,有本事跟我打!」這時,突然人群裡有人喊到:「這女賊的同夥來啦。」後面的事情我就不記得了。2.號稱絕不結婚的男同學,孩子都會打醬油了,我們都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姑娘降服了他。他回憶了當年求婚的場景:「當時女友過生日,她吃蛋糕時突然吃到一枚鑽戒,隨即害羞地對我說:『我願意嫁給你。』後來我們就結婚了。」
  • 翻譯思路拆解 | 2020年CATTI三級筆譯中譯英:access比你想像的要靈活
    複習一下>>翻譯思路拆解 | 2020年CATTI三級筆譯中譯英:如何將「大力推動」翻出花兒來今天的拆解原文:中國歡迎公平、開放、競爭的市場,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致力於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國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壁壘和貿易保護主義。我們希望建立開放、安全的數字經濟環境,確保網際網路為經濟發展和創新服務。我們主張網際網路接入應公平、普遍。
  • 俗語:鮮花屋中放,花旺人不旺,是什麼意思?屋子裡不能種花了?
    但是有一句農村俗語叫「鮮花屋中放,花旺人不旺」,卻給很多人在居室內擺放鮮花澆了一盆涼水。這明擺著是建議人們不要在居室中擺放鮮花呀。一旦擺了的話,花是旺人,可是人卻不旺了,這裡面到底有什麼道理呢?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居室內擺放鮮花,還真的有害無利。鮮花也是生命,它的生長主要也是靠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看圖猜成語:很可愛很有趣的圖片,每張圖都藏著一個成語
    話音未落,整個民政局的人,目光都落在了男人身上,男人趕緊解釋:「大家別聽她胡說,我只是一個婦科醫生」往期回顧:看圖猜成語:越簡單越難,仔細看圖最重要!看圖猜成語:大部分人能猜出3個,你能猜出幾個呢?看圖猜成語,8個成語,高難度等你來挑戰看圖猜成語:一個人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家,猜出的人少之又少史上最難看圖猜成語:最後一個難倒一大片,很燒腦!
  • 俗語:「男過三必打單,女過四必無嗣」,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中,大家說話總是會運用俗語,就拿男女找對象這件事來說就會被很多大人念叨,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晚婚晚育,甚至有的是不婚主義,於是家中的老人就會十分擔心。今天小編說的這句俗語,其實就是和男女有關,那就是「男過三必打單,女過四必無嗣「,古人說的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真的就如此絕對嗎?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