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復性熬夜是什麼心態?

2021-02-20 英語閱讀集中營

每日更新內容太簡單?你需要【進階版】經濟學人閱讀計劃

√難度更大       √知識點更豐富       √句子更優美    

√外籍母語原聲朗讀音頻    √Zoe全天候答疑,全年無休

▽這是一個什麼英語問題都可以提問的精讀學習群▽

△直接點擊圖片進入詳情頁△

The psychology behind 『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報復性熬夜是什麼心態?

 

procrastinate  /prə(ʊ)'kræstɪneɪt/ 不及物動詞,表示:耽擱,拖延(to delay doing something that you ought to do, usually because you do not want to do it)

同義詞:put off

People often procrastinate when it comes to paperwork.要處理文書工作的時候,人們常常會拖拖拉拉的。

名詞形式:procrastination

 

Emma Rao spent almost three years on China’s notorious 『996 schedule』: working from nine in the morning to nine in the evening, six days a week. 「I was deprived of all my personal life,」 says she.

在中國,「996」工作制臭名遠揚:工作時間早九點到晚九點,每周六天。Emma Rao過了三年這樣的日子。她說:「我所有的個人生活都被剝奪了。」

 

notorious /nə(ʊ)'tɔːrɪəs/ 表示:臭名昭著的,聲名狼藉的(famous or well-known for something bad)

同義詞:infamous

a notorious computer hacker聲名狼藉的計算機黑客

CNN:為什麼中國人愛吃螺螄粉

Just like the notorious durian fruit, this snail-based rice noodle soup dish has created a buzz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thanks to its infamous smell.

和「臭名遠揚」的水果榴槤一樣,這款用螺螄熬製湯底的米粉小吃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這也都要歸功於它「臭名昭著」的氣味。

 

deprive /dɪ'praɪv/ deprive sb of sth  表示:剝奪(to prevent someone from having something, especially something that they need or should have)

A lot of these children have been deprived of a normal home life.這些孩子中有許多被剝奪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注意】這個意義為「剝奪」的及物動詞,直接賓語不能是所剝奪的東西,而應該是被剝奪的人。所剝奪的東西應該在賓語之後用介詞of引入。要注意搭配方法同中文是不同的。

【例如】to deprive someone of his rights剝奪某人的權利,不能照中文的搭配說成*to deprive someone's rights。同樣,動詞rob(「掠奪」)的直接賓語也應該是人而不是物,物要用介詞of引入。

金融時報:鹹魚難翻身,川普還在折騰

Mr. Biden has said the holdup of the transition threatened national security by depriving his team of critical briefings.

拜登曾表示,此次延誤剝奪了他的團隊接收關鍵簡報的機會,因此對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Rao was doing what the Chinese have called 『bàofùxìng áoyè』 – or 『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The phrase spread rapidly on Twitter in June after a post by journalist Daphne K Lee. She described the phenomenon as when 「people who don’t have much control over their daytime life refuse to sleep early in order to regain some sense of freedom during late-night hours」.

Emma Rao一直在「報復性熬夜」,或者叫「報復性睡眠拖延」。今年六月,這個短語經記者達芙妮·李報導,在推特上迅速傳播開來。她這樣描述這種現象:那些對白天的生活沒有多少掌控權的人拒絕早睡,以求在深夜找回一些自由的感覺。

 

regain  /rɪˈɡeɪn/ 及物動詞,表示「重新獲得,復得,恢復(to get something back, especially an ability or quality, that you have lost)」

同義詞:recover

He somehow managed to regain his balance .  他總算恢復了平衡。

恢復平衡 regain balance

Government forces have regained control of the city.  政府軍已重新控制了這座城市。

重新控制 regain control

紐約時報:美國多名政要推特帳戶被黑

Twitter quickly removed many of the messages, but in some cases similar tweets were sent again from the same accounts, suggesting that Twitter was powerless to regain control.

推特快速移除了其中的很多消息,但其中一些帳號又再次發出了類似的推文,這意味著當時推特無計可施,難以奪回控制權。

 

The phrase might have been popularised in China, but the phenomenon it describes is likely widespread, with over-stretched workers all over the world putting off bedtime to claim some precious personal time – even though they know it’s not good for them.

或許,這個說法是在中國流行起來的,但它描述的現象可能卻是普遍的。全世界不堪重負的工作者都在通過晚睡來獲得寶貴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儘管他們也知道這對自己並無好處。

 

precious  /ˈpreʃəs/ 形容詞,表示「寶貴的」

precious seconds / minutes / hours / time

We cannot afford to waste precious time.我們浪費不起寶貴的時間。

 

Experts have long warned that insufficient sleep is an unheeded global public-health epidemic. A 2019 survey showed that 62% of adults worldwide feel they don’t get enough sleep. People cited various reasons for this shortfall, including stress and their sleeping environment, but 37% blamed their hectic work or school schedule. Long hours at the office aside, another 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modern working patterns mean people find it harder to draw boundaries between work and home. Emails and instant messaging mean employers can always be in touch.

長期以來,專家一直在告誡人們,睡眠不足是一個被忽視的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一項2019年的調查顯示,全世界有百分之六十二的成年人感覺自己睡眠不足。人們為睡眠不足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包括壓力太大和睡眠環境不佳。但是有百分之三十七的人認為罪魁禍首是他們繁重的工作或學業。除了上班時間長之外,問題的另外一個方面在於,現代的工作模式使人們更難把工作和生活分開。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設備的存在意味著僱主永遠能聯繫到你。

 

unheeded /ʌn'hiːdɪd/ 表示:被忽視的(noticed but not listened to, accepted, or believed)

Her warnings went unheeded .她的警告無人理會。

 

cite /saɪt/ 表示:引證,援引(to mention something as an example, especially one that supports, proves, or explains an idea or situation)

cite sth as sth

Several factors have been cited as the cause of the unrest.好幾個因素被引證為這次動亂的起因。

 

shortfall /'ʃɔːtfɔːl/ 表示:不足之數,差額(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mount you have and the amount you need or expect)

[+ in ]

Parents have been asked to pay £30 each to cover the shortfall in the budget.

 

hectic /'hektɪk/ 表示:繁忙的,忙亂的(very busy or full of activity)

I've had a pretty hectic day.我忙亂了一整天。

 

日更原創不易,需要你的鼓勵

轉發+贊+在看

給我們打氣,與我們一起堅持呀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陳其鋼作品膚淺……
    潮流×人氣×談資=在茱莉亞音樂學校舉辦的焦點音樂節吸引到中國作曲界的集體關注,連《紐約時報繼配發整版報導外,時報第一時間跟進了一篇由James R. Oestreich撰寫的樂評。潮人談特派專員與此君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音樂節有過一面之交。但這篇樂評並不是潮人談寫的,作者也與潮人談沒有關係,紐約時報也不是潮人談所有的。如下部分會引用時報樂評的英文原文,如果有意見請直接向紐約時報反應,屎盆請不要往潮人談頭上扣,我們不接。
  • 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么篇文章
    不甘寂寞的《紐約時報》立馬刊登了這樣一篇——接下來,《紐約時報》的迷之腦補又開始了.但是把華姐姐的回應形容成擁有「神一樣的致命魔法力」的「魔法師」,Emmmm.這樣清奇的比喻,倒是《紐約時報》自己強行加上去的。可能魔法故事看多了吧?
  • 資源:《紐約時報中文網》英漢對照文章1000篇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有時簡稱為「時報」(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 KLM是什麼鬼?荷蘭航空哭暈在《紐約時報》的廁所裡……
    在荷蘭大名鼎鼎的荷航KLM在美國竟然無人知曉,實實在在應了那句土話——是只什麼鳥?是個什麼鬼? KLM告知《紐約時報》說,我們是一家航空公司,而且是荷蘭的航空公司。荷航認為很有必要在美國進行提高知名度的宣傳。 調查表明,那些知道KLM是一家航空公司的人,感覺KLM是家高高在上、昂貴的公司。 而KLM自己卻想給人「友好」和「創新」的印象。KLM說,我們都和Facebook合作了啊!
  • 大波外刊資源:《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紐約客》《新科學人》
    自2020年5月起,本公眾號開始免費分享最新英文外刊資源,目前已收錄《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讀者文摘》《紐約客》《彭博商業周刊
  • 時報廣場立起巨型許願牆 | 紐約周末
    時報廣場巨型許願牆時報廣場的許願牆正在46街和47街之間的百老匯廣場上展示。 你可以在親臨現場,在心願便利貼上寫一個新年願望,也可以在線上進行許願。  線上許願時間暫定為即日起至12月25日的每天上午11點到晚上8點之間,線上許願截至時間則為12月29日。
  • 紐約時報撰文關注阿根廷「FERNET+COCA」文化
    日前,紐約時報專門撰文介紹FERNET消費量最大的阿根廷科爾多瓦省的這種「叛逆」產物。從歷史上來看,布宜諾斯艾利斯佔據著阿根廷全國近四分之一人口,已經主導了阿根廷的政治和文化生活方向。但是在科爾多瓦,一個擁有者130萬居民的城市,已經成為抗衡布市作為「文化旗艦」的象徵。
  • 紐約時報悄悄開微信了,默多克悄悄開微博了!
    默多克開微博,紐約時報開微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0日上午消息,新聞集團執行董事長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 外媒:為抹黑新疆,《紐約時報》找了個邪教小報的假專家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紐約時報丨早日康復,總統先生!
    在《紐約時報》做出相關報導後,白宮幕僚長在周五的媒體吹風會上證實,總統出現了「輕微症狀」。白宮直到媒體報導,才透露總統助手霍普·希克斯(Hope Hicks)的病情。希克斯於周三出現症狀,周四接獲陽性診斷。 這些都無法令人安心。危機時刻,公眾期待總統的寬慰和指導。當他處於危機的中心,會發生什麼?
  • 多位世衛專家評《紐約時報》涉華報導:斷章取義,「太無恥」!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媒近日刊文援引多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話稱,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的調查過程中,中國方面的某些行為嚴重阻礙了調查進程
  • 紐約時報:範冰冰消失逾三月,到底發生了什麼?
    📖本文選自《紐約時報》9月14日的報導,原文比較長,我選取了前三段進行分析,想要閱讀完整文章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0917,可收到完整的原文。
  • 《紐約時報》的中國問題專家居然服務於這家邪教小報……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紐約時報》發布抹黑中國疫情報導簡直太無恥
    當地時間2月12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了多名世衛組織專家所謂的「言論」,宣稱「中國阻撓調查」、「中國拒絕分享可能讓世界了解新冠病毒起源的數據」。這一做法讓中國網友們群起而攻之,紛紛表示憤怒:「應該改名叫《扭曲時報》」、「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紐約時報: 劉強東警局大頭照引發的網絡狂歡
    本文素材選自紐約時報,文末評論區置頂位置有獲得紐約時報該文章的雙語對照的方式。
  • 《紐約時報》出爐2015年必遊地榜單,成都入圍!
  • 紐約時報|BTS防彈少年團事件
    大家以後也可以在微博,小紅書,豆瓣,B站,喜馬拉雅FM搜索「冰糖外刊精讀社」找到我們啦~到底是什麼事情使得紅極一時的BTS防彈少年團遭各處碰壁,冰糖不站隊,不盲目表態,讓我們帶著英語學習的態度一起來看下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吧!
  • 紐約時報年度回顧:觸目驚心的2020
    大流行,種族動蕩席捲全球……我們精選來紐約時報刊登的觸目驚心的年度圖片,與您一同回顧一下動蕩不安的2020!Calla Kessler/The New York Times1月1日,紐約時代廣場狂歡的人們,那時候還沒人知道一場可怕的大流行即將到來,即將引發一場大衰退和一場爭奪恢復正常生活的疫苗競賽。
  • 外媒看中國 紐約時報:中美這七年
    導讀:最近《紐約時報》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所發「中美這七年」一文在微信圈出現,佯裝是G20後新作。
  • 【外媒報中國】紐約時報:澎湃推出英文版,把目光瞄向國際市場
    ·紐約時報在中國快速變化的新聞媒體市場,澎湃新聞的成長完全可以用成功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