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範冰冰消失逾三月,到底發生了什麼?

2021-02-15 獨霸上海的妖怪

📖本文選自《紐約時報》9月14日的報導,原文比較長,我選取了前三段進行分析,想要閱讀完整文章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0917,可收到完整的原文。

📖 建議大家自主閱讀原文,再學習精讀筆記,儘量不讀譯文,習慣純英文閱讀。

📖 關注本公眾號「獨霸上海的妖怪」,後臺回復「外刊」,可得2017年全年及2018年最新的經濟學人原版外刊及音頻的獲取方式。

What Happened to FanBingbing, China’s Most Famous Actress?


BEIJING — Fan Bingbing is arguably the most famous actress in China, a prolific star who has made the leap to international fame with roles in the 「Iron Man」 and 「X-Men」 franchises. She appeared in Cannes in May to promote a coming spy blockbuster with Jessica Chastain, Marion Cotillard, Penélope Cruz and Lupita Nyong』o.

arguably 一般用於形容詞比較級或最高級前,表示「可以說,可論證地」(used when giving your opinion to say that there are good reasons why something might be true)

prolific [prəˈlɪfɪk] adj. a prolific artist, writer etc poduces many works of art, books etc多產的,作品豐富的 這個詞一般用於形容作家、演員、畫家,a prolific star是說範冰冰是一個多產的明星。

make the leap to international fame leap本義是跳躍,make the leap to international fame可理解為「一躍成為國際明星」

類似表達「一舉成名」的詞組還有很多,例如:
1.go viral overnight 一夜爆紅 這是我在經濟學人中學到的一個短語,原文是Second, going 「viral」 overnight is a myth. Hits rely on a series of closely connected events: a celebrity picking up a tweet and sharing it with countless followers, for example.一夜爆紅是個神話。作品爆紅靠的是一系列緊密聯繫的事件,比方說某位名人發現一條推文,然後轉發跟無數粉絲分享。
2.rise to fame 一舉成名 ◇Mendoza rose to fame swiftly after a boxing match when he was only fourteen years old.門多撒在14歲時就參加了一場拳擊賽,然後一舉成名。(《新概念英語3》)
3.shoot to fame/stardom ◇In 1929 she shot to stardom on Broadway in a Noel Coward play.1929 年,她因出演諾埃爾·科沃德的一部劇而在百老匯一炮走紅。

the 「Iron Man」 and 「X-Men」 franchises《鋼鐵俠》和《X戰警》系列

 

北京——範冰冰可以說是中國最著名的女演員了,這位多產的影星憑藉在《鋼鐵俠》(Iron Man) 和《X戰警》(X-Men)系列中扮演的角色,一躍成為國際影星。今年5月,她曾出現在坎城電影節上,與傑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瑪麗昂·歌迪亞(MarionCotillard)、佩內洛普·克魯茲(Penelope Cruz)和露皮塔·尼永奧(LupitaNyong』o)一起,為一部即將上映的間諜大片做宣傳。

She has more than 62 million followers on China’s equivalent of Twitter, Weibo, and appears in ads for products around the world — from vitamins in Australia to lipstick by Guerlain, the watches of Montblanc and the diamonds of De Beers.

sb has … followers 某人有…關注者 注意微博粉絲的英文不是fans,而是followers,後者也是更加貼切的稱呼,關注你的人僅僅是關注你的人(followers),不一定是喜歡你的人(fans)。

sb’s equivalent of sth equivalent這個詞指「對應物,對等物」。原文在談到範冰冰的微博粉絲時,沒有直接說She has more than 62 million followers on Weibo,而是說 She has more than 62 million followers on China’s equivalent of Twitter, Weibo,這是因為作者考慮到《紐約時報》面對的讀者大部分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他們可能對新浪微博並沒有什麼概念,所以將其與Twitter聯繫起來,讀者就能立刻明白了。我們在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相關的事物時,也可以聯繫外國相對應的事物來幫助他們理解,比如人人網Renren, China’s equivalent of Facebook。反過來,我們將原文翻譯成中文時,面對的讀者是中國人,就不用多此一舉地說「她在中國類似Twitter的平臺微博上擁有逾6200萬粉絲」,而可以直接說「她在微博上擁有逾6200萬粉絲」

除了sb’s equivalent of sth還有哪些表達在我們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時可以派上用場呢?比如

1.sb's answer to sth answer在這裡不是指「答案」,而是「某地與…相似的東西,相當於…的東西」,含義和用法與equivalent類似,比如《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是這樣介紹小米的:But Xiaomi, an innovative electronics firm once seen as China's answer to Apple, is losing steam.然而,曾一度被視作中國版蘋果的創新電子企業小米則漸漸失去動力。

2.a local version of sth/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th 中國版的… 比如《經濟學人》一篇介紹金星的文章中提到:Yet Ms Jin, who is 49, is the country’s most popular television judge. Shebegan with a local version of 「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and hit the jackpot with 「The Jin Xing Show」, a variety and chat programme with an audience of around 100m. She has appeared with her husband 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Amazing Race」, in which couples race each other around the world. [寫作推薦]

 

她在微博上擁有逾6200萬粉絲,也常常出現在世界各地的產品廣告上——從澳大利亞的維生素到嬌蘭(Guerlain)的唇膏、萬寶龍(Montblanc)的手錶,以及戴比爾斯的(DeBeers)鑽石。

Now she is missing.

Ms. Fan, who turns 37 on Sunday, has dropped out of public view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 the victim of a sudden and precipitous fall from grace.

drop out of public view 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precipitous [prɪˈsɪpɪtəs] 來自於名詞precipice,precipice 指「懸崖,峭壁」,precipitous 即「險峻的,陡峭的」,引申為「突然的,驟然的,急劇的」,類似於abrupt。

fall from grace / favour If someone falls from grace, they suddenly stop being successful or popular. 突然失利;過氣;受冷落 ◇He fell from grace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he was convicted of drink-driving.他被判酒後駕車,第一次失去信任。

而現在,她失蹤了。

本周日即將滿37歲的範冰冰已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三個多月,名聲驟然大跌。


Her disappearance has been greeted with concern among fans and fear among her counterparts in the industry. It has fueled a flurry of rumors of personal rivalries and political intrigue, even at the pinnacles of power in Beijing, though few concrete facts. 

be greeted with concern among sb 引起了…的擔憂

be greeted with/by sth to react to sb / sth in a particular way(以某種方式)對…作出反應 ◇The changes were greeted with suspicion. 這些變革受到人們的懷疑。 ◇The team's win was greeted as a major triumph. 這個隊獲勝被看成是一個重大的勝利。

fuel a flurry of rumors of sth 引起了關於…的傳言

fuel作名詞指「燃料」,作動詞意味「刺激;加強」,相當於make sth stronger,常見的搭配是fuel speculation / rumours / fears 引起猜測 / 謠傳 / 恐懼[熟詞僻義]

a flurry of sth 一陣…( A flurry of something such as activity or excitement is a short intense period of it.)  一般跟某種心情或某個活動,比如◇The day started with a flurry of activity .這一天以一陣忙碌開始。◇Her arrival caused a flurry of excitement.她的到來引起了一陣鬨動。

political intrigue 政治陰謀 注意intrigue作名詞時重音在前,讀 [ˈɪntriːg]

pinnacle 既可以指實際意義上的「山峰,尖頂」,也可以指抽象意義上的「巔峰,鼎盛時期」,比如◇She is at the pinnacle of her profession.她處於自己事業的頂峰。at the pinnacles of power 即權力的巔峰,政府的高層。

concrete facts 具體事實 另一個常見的詞組是concrete evidence 具體證據;確鑿證據 concrete作名詞指「混凝土」,也許中文所說的「實錘」就可以譯為「concrete evidence」。

她的失蹤引起了粉絲的擔憂,也讓業內同行感到恐懼。這件事也引發了關於個人恩怨和政治陰謀的頻繁傳言,甚至涉及到北京的權力巔峰,但沒有多少具體的事實。

That so little is known about someone so famous in China — even whether she is in detention, or in hiding — says much about the murky intersection of politics and business, entertainment and celebrity.

「She’s like collateral damage,」Hung Huang, a critic and publisher, said.

be in detention 被扣押,被監禁

be in hiding 躲起來 (If someone is in hiding, they have secretly gone somewhere where they cannot be seen or found.)

murky [ˈmɜːki] adj.not clearly known and suspected of not being honest隱晦的;含糊的;曖昧可疑的 ◇He had a somewhat murky past. 他有一段不清白的過去。

collateral damage 本是軍事用語,指軍事行動造成的平民傷亡或非軍事設施的破壞(when non-military people are hurt or killed, or non-military property is damaged, as a result of actions in a war – used especially by the army, navy etc) 可理解為「無辜的人,犧牲品」。

人們對一個在中國如此有名的人目前的狀況——就連她是被拘押還是躲了起來——都知之甚少,這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政治、商業、娛樂和名人的模糊交集。
「她像是成了犧牲品,」評論人兼出版商洪晃說。

講解完畢~ 周一愉快!

歡迎關注

微信公眾號獨霸上海的妖怪

微博 @Lexie的英語窩 

經濟學人精讀社正在報名中,會有更多語法和寫作的講解

歡迎你的加入,讓優秀的人成就優秀的你。

經濟學人精讀社招新| 名額有限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悄悄開微信了,默多克悄悄開微博了!
    雖然已年逾八旬,但默多克一直對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他的Twitter認證帳號於2012年開通,目前已有近62萬粉絲。多年來,他都保持著和中國的密切聯繫,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就開始積極接觸中國市場。此次開通微博,則讓他與中國又近了一步。
  • 紐約時報:陳其鋼作品膚淺……
    潮流×人氣×談資=在茱莉亞音樂學校舉辦的焦點音樂節吸引到中國作曲界的集體關注,連《紐約時報繼配發整版報導外,時報第一時間跟進了一篇由James R. Oestreich撰寫的樂評。潮人談特派專員與此君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音樂節有過一面之交。但這篇樂評並不是潮人談寫的,作者也與潮人談沒有關係,紐約時報也不是潮人談所有的。如下部分會引用時報樂評的英文原文,如果有意見請直接向紐約時報反應,屎盆請不要往潮人談頭上扣,我們不接。
  • 範冰冰最新消息:名嘴許聖梅揭範冰冰逃稅案真相:範冰冰先被捕,與穆曉光等數人同時消失
    2017年9月16日,範冰冰36歲生日當天李晨求婚成功,據悉,兩人將於今年下半年完婚。但下半年已經到來,可範冰冰卻身陷逃稅風波,日前已傳出她與弟弟範丞丞被限制出境。後網友還爆出範冰冰與其經理人穆曉光被捕,而穆曉光還被控多一條毀滅證據罪,至此當事人都未有出面回應傳聞。
  • 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么篇文章
    不甘寂寞的《紐約時報》立馬刊登了這樣一篇——接下來,《紐約時報》的迷之腦補又開始了.但是把華姐姐的回應形容成擁有「神一樣的致命魔法力」的「魔法師」,Emmmm.這樣清奇的比喻,倒是《紐約時報》自己強行加上去的。可能魔法故事看多了吧?
  • 紐約時報|BTS防彈少年團事件
    大家以後也可以在微博,小紅書,豆瓣,B站,喜馬拉雅FM搜索「冰糖外刊精讀社」找到我們啦~到底是什麼事情使得紅極一時的BTS防彈少年團遭各處碰壁,冰糖不站隊,不盲目表態,讓我們帶著英語學習的態度一起來看下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吧!
  • 資源:《紐約時報中文網》英漢對照文章1000篇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有時簡稱為「時報」(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 KLM是什麼鬼?荷蘭航空哭暈在《紐約時報》的廁所裡……
    在荷蘭大名鼎鼎的荷航KLM在美國竟然無人知曉,實實在在應了那句土話——是只什麼鳥?是個什麼鬼? KLM告知《紐約時報》說,我們是一家航空公司,而且是荷蘭的航空公司。荷航認為很有必要在美國進行提高知名度的宣傳。 調查表明,那些知道KLM是一家航空公司的人,感覺KLM是家高高在上、昂貴的公司。 而KLM自己卻想給人「友好」和「創新」的印象。KLM說,我們都和Facebook合作了啊!
  • 紐約時報:報復性熬夜是什麼心態?
    √難度更大       √知識點更豐富       √句子更優美    √外籍母語原聲朗讀音頻    √Zoe全天候答疑,全年無休▽這是一個什麼英語問題都可以提問的精讀學習群▽△直接點擊圖片進入詳情頁△The psychology behind 『revenge
  • 紐約時報丨早日康復,總統先生!
    眼下距離選舉日只有一個月,發生混亂的可能性是指數級的。一段不確定的時日內,川普先生必須遠離選舉,這將導致一些集會和籌款活動被取消,令未來的幾場辯論陷入不確定狀態。 選民已對美國舉行一場自由公正的選舉的能力感到焦慮,川普先生加劇了這種焦慮,其核心競選策略是宣稱民主黨和「幕後勢力」正在操縱眼下的這場選舉。有關他健康狀況的猜測只會叫人神經緊張,進一步擾亂局勢。
  • 大波外刊資源:《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紐約客》《新科學人》
    自2020年5月起,本公眾號開始免費分享最新英文外刊資源,目前已收錄《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讀者文摘》《紐約客》《彭博商業周刊
  • 時報廣場立起巨型許願牆 | 紐約周末
    時報廣場巨型許願牆時報廣場的許願牆正在46街和47街之間的百老匯廣場上展示。 你可以在親臨現場,在心願便利貼上寫一個新年願望,也可以在線上進行許願。  線上許願時間暫定為即日起至12月25日的每天上午11點到晚上8點之間,線上許願截至時間則為12月29日。
  • 外媒:為抹黑新疆,《紐約時報》找了個邪教小報的假專家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5個coach錢包消失、lamer全被用完,到底發生了啥...
    前不久,一對中國夫婦坐美國航空來紐約探望兒子,卻因航空公司的安排不周險些喪命
  • 美國移民政策收緊,紐約人口逾10年來首度減少!
    隨著總統川普政府緊縮移民政策,聯邦政府最新統計顯示,全美最大城紐約市人口減少,為逾10
  • 紐約時報撰文關注阿根廷「FERNET+COCA」文化
    日前,紐約時報專門撰文介紹FERNET消費量最大的阿根廷科爾多瓦省的這種「叛逆」產物。從歷史上來看,布宜諾斯艾利斯佔據著阿根廷全國近四分之一人口,已經主導了阿根廷的政治和文化生活方向。但是在科爾多瓦,一個擁有者130萬居民的城市,已經成為抗衡布市作為「文化旗艦」的象徵。
  • 《紐約時報》的中國問題專家居然服務於這家邪教小報……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紐約時報年度回顧:觸目驚心的2020
    大流行,種族動蕩席捲全球……我們精選來紐約時報刊登的觸目驚心的年度圖片,與您一同回顧一下動蕩不安的2020!Calla Kessler/The New York Times1月1日,紐約時代廣場狂歡的人們,那時候還沒人知道一場可怕的大流行即將到來,即將引發一場大衰退和一場爭奪恢復正常生活的疫苗競賽。
  • 《紐約時報》頭版,滿屏黑點……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默哀
    當地時間21日《紐約時報》頭版刊發了大幅圖片:近50萬個黑點密密麻麻布滿報紙的一半版面
  • 紐約時報雙語:川普還有人性嗎?
    最近在《紐約時報》上很火的一篇文章,我看了這篇,今天發在公眾號給大家看看
  • 多位世衛專家評《紐約時報》涉華報導:斷章取義,「太無恥」!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媒近日刊文援引多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話稱,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的調查過程中,中國方面的某些行為嚴重阻礙了調查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