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童年用煤油爐子做的刀削麵!

2021-02-24 南湖微生活

煤油爐是以煤油為燃料的簡易炊具,存在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住校學生和剛剛踏上崗位的工作人員必備的生活用具。


煤油爐的大小跟現在的電飯煲差不多,它的構造很簡單:下面一個圓形的油箱,油箱上蓋通過三個卡口將油箱封閉。蓋上面是爐心,中間有雙層活動的鐵罩,夾著一圈放捻子的細鐵管,一股股棉線捻子穿過這些細管,下面浸在油箱裡,上面露出捻頭。用雙層網狀鐵罩將這些捻子圍在圈裡,既可以聚熱,使熱量不外散,也為了通風,讓火力更旺。在油箱蓋與爐心之間,裝有調節旋鈕,可根據火力大小需要隨意調節。爐心外有罩殼,頂面有三個可以收放的小爪子用來放置鍋。將捻子點燃,就可以燒水做飯了。


那時,學校一般沒有食堂,外面更沒有如今的小吃攤點,住校的學生要靠煤油爐來生火做飯。煤油爐做飯只能做簡單的飯。那時,每到周末,母親就會把孩子一周需要的乾糧準備好,一周怎麼回家帶米帶面帶乾糧,還是周末的必修課。
一代人,伴著小小的煤油爐,帶著濃濃的煤油味,吃著母親蒸的白饃饃,艱難而又快樂地度過了那段難忘時光。
往往一頓飯的功夫火捻子頭就燒焦了,就得把爐罩子取下來,用剪刀剪掉,這活我經常幹,也因此對煤油爐的結構很熟悉了。那時候拿下滿身孔眼的擋焰外罩,對著滿身孔眼的外罩,我曾一度很好奇,為什麼要扎那麼多眼呢?為此,我曾問過爸爸,他只是讓我自己想,現在想來,估計當時我爸也沒有用心去琢磨它,不過後來我竟然給找出答案來了,有一次我拿了一張紙在煤油爐點著的情況下,把那個外罩給圍了起來,發現裡面的火苗頓時少了精氣神一樣的,這才知道孔眼為了供氧,為此,我很得意,動輒就拿這個問題問小夥伴。

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我們微信:1083483769

相關焦點

  • 寒天裡的一碗羊肉湯刀削麵
    「這碗羊肉湯刀削麵真吃得過癮,營養又暖胃,溫情而入心」「是的,我們的食堂比自己家裡的飯菜還養人。」遂平克明食堂裡不時傳出員工們興奮的對話。近日小雪之後,持續降溫,員工食堂裡始終洋溢著一股服務的熱情,確保一日三餐的熱菜熱飯熱湯供應,一定要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溫馨。你看,這鍋驅寒、暖胃、營養的羊肉湯刀削麵推出後得到員工和公司領導的一致好評。
  • 「番仔火」柴,煤油燈……懷念舊時光~
    「番仔火」柴,煤油燈,我們都回不去了~~在我小的時候,村裡小小發電站,每夜8點30分就閃爍電燈提醒,然後9點就切斷電源熄燈!如果拿針把它挑大些,能增加點光的亮度。但是,燈芯的頂端就會冒出一縷縷黑黑的煙。倘若燈芯大,耗油量也就增加了,阿嬤總會把它轉呀轉低矮點… 我想,當時我和二哥與妹妹一定就在這昏暗得不能再昏暗的煤油燈下,完成著老師布置的作業。可是任由我如何努力地,用力地回憶都沒有這一幕的記憶!卻清楚地記得,阿嬤和阿母用她的巧手飛針走線,不是補衣服就是做衣服。
  • 少爺呷四方 之 三哥雜醬削麵
    說到這家的刀削麵,削好後撒點麵粉放在盒子裡,沒有現場削麵的表演,老闆也實話實說,就是用機子削出來的,我問為什麼不用手工削,老闆回答機子削出來的麵條更加均勻,煮起來不像以前生的生、熟的熟、粗的粗我想想也對,畢竟我們長沙人不同北方人一定要那么正宗的削麵方法,長沙人更在乎口味。
  • 優 童年裡的記憶點心:蜂蜜小蛋糕
    春節將至,記憶中的這個時候家裡的老人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年貨了,除了滷肉和蒸饅頭,記憶裡的春節總少不了甜甜的糕點,有自家炸的油果子和麻花,也有買來的糖饊子和酥皮點心
  • 火爐邊,兒時的記憶在重演
    當年我上小學的時候,上課的教室是用爐子和爐筒子取暖的。四年級之前,每天由學校的工友點爐子。四年級開始,就是由我們10歲出頭的孩子兩個一組輪流生爐子了。生爐子那天,自己要帶上引爐子的「木頭柈子」。當然,如果碰上了彌散著濃霧的陰天,他們也會找個寬敞的人家,圍在火爐邊繼續聊天,爐子傳遞的溫度不一會兒就烤暖了大伙兒冰涼的手腳。人能站住了,話也就多了,這天兒也聊得有勁頭兒了。那時候的冬天,還沒有如今這樣便利的條件,入冬前趁著蔬菜便宜,都會儲藏很多蔬菜,不外乎是土豆、白菜、蘿蔔,也被稱為「老三樣」,媽媽都是變著花樣做。
  • 瀏陽蒸菜:那一碗幹豆角蒸臘肉,埋藏著童年深深的記憶!
    童年是難以讓人忘懷的,哪怕耄耋老人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都會是記憶猶新的,仿佛那就發生在昨日。然真正算算時間,也可能過去已經多年。
  • 爐子火了,抖音上播放破百萬
    看一下評論,都在討論爐子,問爐子出灰口在哪?燒柴口有沒有煙?能不能燒炭?煤氣罐起什麼作用?爐子製作原理和圖紙?還有問爐子賣不賣?多少錢賣?也有專業懂行的網友,一看爐子就知道什麼原理,叫什麼爐子,評論說的相當專業。我給曹哥發微信說,你做的爐子火了,你打開抖音看下。曹哥說,你嫂子她同事早上刷到爐子的視頻了,你嫂子還問我了。
  • 單車洗鏈教學:鏈條可以用柴油、煤油、去漬油、WD40去洗去泡嗎?
    但先不管你是支持用柴油、煤油的一方,還是反對此類溶劑的一方,我非常建議各位,把鏈條原廠說明書看過一遍,再思考看看。  接下來我會告訴你Shimano, Campagnolo, SRAM, KMC這些有做鏈條的單車零件公司,他們的鏈條說明書了寫了什麼。
  • 煤油亮——照亮童年的光芒
    那時候電沒有普及,記憶中建南範圍還只有紅衛有一個電廠,建南中學旁邊塗家壩有一個小電廠,根本就不可能供應全建南鎮所有村莊生活用電,即使有電的村莊,時不時的還會停電,那時候沒有現在這樣信息發達,停電都沒有辦法及時通知,蠟燭由於成本稍微高一點
  • 一罐打火機煤油引來排爆專家!
    打開盒子後,排爆專家發現裡面是一瓶133毫升的打火機燃料煤油。經專家鑑定,這瓶煤油確實是易燃燒性物品。各類易燃燒性物品,包括液體、氣體和固體屬禁寄物品。如汽油、煤油、桐油、酒精、生漆、柴油、氣霧劑、氣體打火機、瓦斯氣瓶、磷、硫磺、火柴等禁止寄遞。因此,淘寶賣家、快遞公司都將受到處罰!
  • 那些烤在煤球爐子上的回憶!
    而在小時候,冬天取暖用的是燒煤的爐子,不知您還記得麼?每年大約到了深秋的時候,家裡就要買蜂窩煤了。家要是離著煤廠不遠,都是自己用推板車去買煤。買回家以後,一點一點從板車上把煤運下來,在院裡或者屋外的一角一排排的碼放整齊,剛買來的煤比較溼,要在外面晾一晾。
  • 童年記憶裡的成都茶鋪 | 歷史學家王笛
    童年的經歷,經常可能影響到一個人一生對世界的看法。我出生在1956年,直到1965年,都住在成都布后街2號的大院裡。門口一左一右兩座石獅子,兩扇黑漆的大門,高高的門檻,大門外的牆裡邊,還嵌著石頭的拴馬樁。那過去是世家大族的幾進套院,裡面有亭臺樓閣,長廊拱門,假山水榭,果樹花草,成為四川省文聯的機關所在地。
  • 家長們,別把煤油什麼的裝在飲料瓶裡了!
    4歲男童誤服飲料瓶中煤油,生命垂危;專家稱此種情況千萬不能進行催吐飲料瓶中裝的是煤油,4歲男孩軍軍誤服後
  • 論安全:爐子選巖谷?
    常常聽說一句話,巖谷的爐子
  • 小記者來告訴你「航空煤油」長啥樣!
    「這個長滿『刺』的鐵桿子是幹什麼用的?」首次探訪中國航油梧州供應站的小記者,對站內的各類設施十分好奇。小記者楊靖薇通過採訪得知,這個設施是一根「防撞杆」,用於防止不法分子對站內安全設施進行衝擊。按照講解員的要求,全體小記者在進站前都得先把手機交出來,臨時存放到指定的地方。原來,在站內使用手機等設備可能會產生火花,對站內用油安全產生威脅。
  • 能嵌肉丸的硬豆腐,能炸牛糞的雷管炮,是我童年的記憶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我的童年。 小時候,很多時間,我都在水頭鳳灣,這個平凡的小村莊裡,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更是如此。 母親是當地有名的裁縫,每年到了年邊,家裡的縫紉機都是整夜響個不停。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家生活雖說過得都並不富裕,但過年給自己及家人做件新衣服,卻是很多村民一年最大的心願。
  • 藍田厚鎮倆小夥用烤肉爐子室內取暖不幸身亡!冬天取暖一定要記得這些...
    小編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冬天燒爐子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風。室內不通風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缺少氧氣會頭暈窒息。藍田厚鎮的兩個小夥子就因為想取暖,用烤肉爐子生火,結果不幸身亡。」目擊者:「屋裡地上有一個烤肉的爐子。」記者了解到,兩個不幸的小夥子都是藍田厚鎮人,一個18歲,一個才剛剛16歲,兩人都在井上村附近一家飯店打工,這棟院子4層和5層基本上住的都是他們的同事,今天早上隔壁房間的同事夜班歸來,才發現兩人出事了。
  • 光明冰磚:至少擁有化解冰雪的童年|光明記憶
    年月變遷,花花綠綠的雪糕取代了當年純白的冰磚,最懷念的永遠是那些年的夏天,和記憶中童年的味道。5毛錢的巨資第一次在小賣鋪裡見到「光明冰磚」,它的售價是5毛,這著實讓小孩子猶豫了許久——那可是他一天的零花錢!終於,吃的欲望戰勝一切,咬咬牙,斥巨資買下一塊。
  • 孩童記憶 || 回不去的童年,但我們都好好的長大了
    02 跳房子最喜歡和隔壁跟我年紀相仿的鄰居一起玩,每次會挑出一個不大不小的石塊,用粉筆畫出幾個格子,每一個小格子相應標上數字,再寫上一個大大的天,還記得那個時候,沒有粉筆,就偷偷的在教室順走老師不要的粉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