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後,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困」。
驚蟄後的氣溫乍暖還寒、忽高忽低、變化大,為了抵禦漸退的寒氣,從衣著打扮上,應該注意保暖,實行「春捂」。應多喝點粥、湯,注意水分的補充。
剛剛過去的驚蟄,古稱「啟蟄」,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二月初一前後(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進入驚蟄就能聽到春雷的響聲了,春雷聲會叫醒蟄伏中的昆蟲,蟲蟲們醒來後,開始活動,四處覓食,有些農作物就成為它們的食物啦。一般情況下,按照氣象規律,這個時候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今年北京一個冬季基本沒有下雪,立春之後,反而下了兩場雪。人類的活動有點太多了,弄得老天爺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天氣了。
驚蟄後,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困」。應該注意早睡早起,充足睡眠,適當運動,保持精神愉悅。
驚蟄後的氣溫乍暖還寒、忽高忽低、變化大,為了抵禦漸退的寒氣,從衣著打扮上,應該注意保暖,實行「春捂」。南方的陰雨天氣開始增多,北方仍然是乾燥多風。因此,應多喝點粥、湯,注意水分的補充。
一些地方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著吃或煮著吃,只是蒸、煮會破壞其中的維生素。冰糖蒸梨、川貝蒸梨製作簡單方便,對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山東的一些地區,驚蟄這天要在院子裡生火攤煎餅;陝西的一些地方把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這都是寓意殺死害蟲。
初春的南方,一些蔬菜上市了,如春筍、菠菜、薺菜等,不僅看上去誘人、而且吃起來味道鮮美。特別是春筍,色白如玉、肉質鮮嫩,被譽為「菜王」。春筍含的水分多、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春筍的種類多,做法也多,可葷可素,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餚。可以單獨吃,做成油燜春筍;也可以和肉類一起做,如春筍炒肉、春筍白拌雞;也可以和海鮮搭配在一起,春筍燒鰣魚、春筍燒海參;還可以做成燒麥、面、湯等。
馬冠生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