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驚蟄醫生提醒:養生應順肝之性,運動不過量,散步緩行即可

2021-03-05 北京日報

驚蟄,標誌著春天的開始,春雷陣陣,蟄蟲驚醒,萬物復甦,大地回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李傑說,此時身體的陽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肝之性,補益脾氣,令五臟平和,元真通暢則百病不生。

運動不過量,散步緩行即可

驚蟄之後,氣溫開始真正回升,「廣步於庭,被發緩形」告訴人們,此時要披散開頭髮,穿著寬鬆的衣服,使身體不受拘束。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激發體內陽氣上升,李傑提醒,但要注意這個「緩」字,不要運動過量,不僅會過度耗散陽氣,還會消耗更多的陰血。

氣溫變化大,及時增減衣物

驚蟄時節儘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比較大,尤其是夜晚和中午的溫度相差大,此時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及時增減衣物,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春天時節不光晝夜溫差大,日間溫差也大,現代人相對於古人,人體適應能力普遍比較差,更要多注意穿脫衣物,不要嫌麻煩。

可少酸多甜,驚蟄多吃梨

清淡的食物有助於自身的新陳代謝,因此,推薦多食一些春筍、芹菜、菠菜等綠色的蔬菜,對腸胃蠕動有很好效果。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要少吃酸,多吃甜食以養脾。

此時氣溫還是偏低,因此還應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梨的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說法,建議大家多吃。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製,健脾益胃,養陰清熱。」李傑說。

晚睡早起,不妄動肝火

要通過主動的調節,使精神情志隨著春天萬物的生發而舒暢活潑,充滿生機。順應春陽萌生、條達舒暢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隨時保持心平氣和,不妄動肝火,保護肝臟的同時可以增強體質。

李傑建議,起居上可以「夜臥早起」。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但晚睡也不是要很晚睡覺,不要超過子時(夜晚11點),而且儘量要每天定點上床睡覺,養成好的睡眠習慣;「早起」就是在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起床,很多人發現春天了,早上醒的早了,這是順應春季陰陽變化的正常現象,就讓生物鐘來叫我們起床吧,早起床後還要多散步,早起好心情。

相關焦點

  • 【節氣立春】2016立春養生小常識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
  • 適量運動保健,過量運動危險!
    三不:不攀比、不逞強、不過量。首先,運動要持之以恆。每周至少保證3次規律性運動。如果平時不運動,只是周末劇烈鍛鍊一次,不會有好的效果。因為任何運動的效果不會超過三天。其次,是循序漸進。第三是適量、有度。
  • 秋季養生的「收養」之道!
    「溫燥」見於初秋暑性未消的時候,而「涼燥」起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眼下「涼燥」正當頭。燥邪易傷肺,也易耗傷津液,人體會出現一派乾涸之象。故大家應遵循「秋季養陰」的法則,選擇滋陰潤燥、滋補潤肺、清熱降火的膳食,如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蘿蔔、橄欖、梨、甘蔗等。推薦食療:銀耳百合粳米粥
  • 警惕:「土三七」等中草藥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
    原來她聽說三七有保健作用,就在自家院裡種了些「三七」,卻不知道其實她種的是土三七,服用一個月後,其肝臟嚴重受損。三七和土三七雖一字之差,看似相同,藥理作用類似,毒性卻相差很大。據相關文獻記錄,三七又稱田七,無毒。
  • 時節養生:驚蟄時節 喝粥、吃梨、來點筍
    驚蟄後,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困」。  驚蟄後的氣溫乍暖還寒、忽高忽低、變化大,為了抵禦漸退的寒氣,從衣著打扮上,應該注意保暖,實行「春捂」。應多喝點粥、湯,注意水分的補充。
  • 王宜:手腳著地「散步」
    她既懂中醫食療,又為資深營養師,是央視等各省市主流媒體炙手可熱的名家,她多年來悉心探索,精於總結,生活在為患者也為自己鑽研的養生之道裡,這些珍貴的經驗被上門求助她的患者所採用,且傳為佳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營養科主任王宜,我的朋友,接受我的請求,將其養生之道向讀者現身說法。
  • 養生之道 寒氣入體四肢發冷,冬季如何驅寒?
    養生之道本欄目作為海銀財富名醫養生全國巡演活動後的延續,將分享名醫的養生Tips,讓您了解更多養生方法和資訊。
  • 中醫說養生丨大寒到,如何寒中求「生」
    大寒被認為是「寒氣逆極」之時,此時寒潮頻頻南下,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靈樞•本神》上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意思是,順應自然規律來養生保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大寒節氣中我們要如何養生呢?「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
  • 養生運動必不可少!微信福利中心免費領取老年人養生保健知識
    中國營養學會新近制定了中國居民健康飲食原則,就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吃清淡少鹽的膳食;飲酒應限量;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類熱源營養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佔70%、脂肪佔20%、蛋白質佔10%。
  • 「春來茶館」聊秋季養生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醫認為秋季應順四時更迭而養陰氣,促使陽氣收斂沉降,以為來年生命的循環再旺,萬物來復,陽氣的生發而儲備能量
  • 漲點知識|「養生湯」成「奪命水」,將愛養生的他送進ICU!
    醫生介紹,藥物性肝損傷是指在藥物使用過程中,由於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細胞毒性損害或肝臟對藥物及代謝產物的免疫過敏反應所致的疾病。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目前的藥物性肝損傷年發病率高達23.8/100000人,其中中草藥是常見的致病因素,佔26.81%。
  • 提醒大夥:多運動就能長壽?其實,年過50歲後,有3件事或比運動更有用
    還有很多其它權威研究,證實了不同運動對壽命的正面影響。《柳葉刀》還發布過一項有助於長壽的運動名單,其中揮拍類運動,也就是羽毛球、網球等,摘到桂冠。運動對壽命的有益影響,是無需懷疑的,但也要提醒大家的是,運動也要適度。過量運動或者經常進行一些過激的運動,反而對身體不好。
  • 24節氣養生:驚蟄
    芥菜其性溫、味辛,入肺、胃、腎經,有宣肺豁痰、溫中利氣之功效,主治寒飲內盛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膈滿悶及牙齦腫爛、寒性腹痛、便秘等病症。《本草綱目》中記載: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發人痔瘡。因此不可多食。 中醫認為,鵪鶉性甘、平、無毒,具有益中補氣、強筋骨、消結熱、利水消腫等作用。
  • 運動過量:會危害身體健康嗎?
    運動是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的重要手段。然而,運動量並非越大越好,運動過量可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損害,影響健康。 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可以加強人體的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很多人都有參與運動的意識,但未認識到運動過量危害健康,損害免疫系統,減弱身體抵抗力,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彈性疲乏等後遺症,可能會抑制白血球,可能會導致神經官能症,引起反應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彈性減小。
  • 10.28 (肝木克脾土)徐老師-答疑解惑
    哪些地方不對呢?研究顯示,公園散步肺功能改善、動脈血管軟化顯著,沿街散步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第二個,走路的時間不對:天沒亮就開走,早上空氣不好。第三個,走路的時機不對:飯後立即就走,正確的做法是餐後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再去運動。一是不間斷地摩擦軟骨,容易引起炎症出現水腫;二是骨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無論身體條件多麼好,骨關節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變的問題。正確的走法是什麼?
  • 驚蟄 | 驚蟄節氣教會我們的二三事
    24節氣裡,格外生動的當屬驚蟄了,因為它有聲音,有動作,有過程,有場景。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春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萬物,也驚醒了沉睡的春天,驚蟄至,仲春時節才算開始。驚蟄時節,春催萬物,呈現出新的活力,很多人已經久蜇思啟。
  • 【圖】信宜一網友傍晚鎮隆綠道散步驚遇青竹蛇,怕怕!
    6月27日,信宜一網友稱傍晚時分,在鎮隆鎮中學對出河堤綠道運動散步時竟驚遇一條青竹蛇,幸好沒有被襲擊,事後稱怕怕。據悉,信宜這位網友當天傍晚時分,在鎮隆中學對出河堤的綠道中運動散步時,突然發現硬化道路中有一條全身青色的蛇,蛇頭抬起吐著舌信,該網友連忙用手電筒照射青竹蛇的頭部,青竹蛇才一動不動,也沒有襲擊人,隨後這條青竹蛇鑽入周邊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