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永不過時的真理。積極運動的人身材健美,身體功能狀態良好,性格開朗,充滿自信。專家指出:運動可以代替很多種藥物,但沒有一種藥物可以代替運動。運動是最好的安定劑。
總的來講,只要是適量運動,無論是有氧代謝運動中的步行、遊泳、慢跑,還是無氧代謝運動中的舉重、伏地挺身、百米跑,只要適合自己的身體條件,都能起到健體強身的保健效果。但要真正發揮運動的最大效益,同時減少危害的話,還要注意「三有」和「三不」。
三有:有恆、有序、有度。
三不:不攀比、不逞強、不過量。
首先,運動要持之以恆。每周至少保證3次規律性運動。如果平時不運動,只是周末劇烈鍛鍊一次,不會有好的效果。因為任何運動的效果不會超過三天。其次,是循序漸進。第三是適量、有度。過量運動的危害,要大於運動帶來的益處。
適量運動的標準因人而異,大體上可分為五級:①運動後不累;②有些累;③比較累,但第二天能恢復;④相當累,第二天不能恢復;⑤很累,運動時有胸悶、胸痛、憋氣、明顯心悸等感覺。
其中第1至3級屬於適量運動,第4級已屬過量,第5級就有極高風險,可能導致心腦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一定要避免。
老年人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三不」:不攀比、不逞強、不過量。我們不建議老年人參加帶有比賽、對抗性質的運動,我們運動是為了更健康,更長壽,不是為了爭誰得第一名。過量運動,往往出現在帶有比賽性質的運動中。我們見過多起病例,都是因為退休老人參加原單位運動會,在激烈比賽中,心臟病發作而送醫。
我看過一位病人,60歲男性,喜歡打網球。有一次打球時,出現胸痛、憋氣,趕緊停下來,到醫院檢查,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醫生說,你以後不能再運動了,更不能打網球,會有猝死的風險。他心中不解,很痛苦,也很糾結,又去諮詢另一位醫生。那位醫生說,生命在於運動,你應該天天運動。他不知道應該聽誰的,就來找我。
我告訴他,你先去做一個動態心電圖檢查,但做圖的那天,要照常運動。等他再來時,我一看心電圖,就完全明白了。原來,他運動前心率是72次每分鐘,開始熱身時心率達到80次每分鐘,當進入網球比賽狀態時,心率明顯加快。比賽激烈時,心率已經升到130到140次每分鐘。這個時候,他感到胸部疼痛明顯,憋氣,呼吸困難,就自己停止下來了。
這次運動很典型地表明:當他適量運動時,心率稍微加快,這種運動對心臟有利,對健康有利。而當他劇烈運動,進入比賽狀態時,心率過快,心率加年齡大大超過了170,這就有害健康了,對有冠心病的人來說,甚至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幸好他自己停止了,不然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我告訴他,像他這種情況,以後千萬不要再打激烈的網球比賽了。但運動還是要有,可以改為舒緩一些的運動,比如快步走路、太極拳、遊泳等等。
美國運動醫學會2010年報告指出:有三大有氧代謝運動對健康最好:走路、慢跑和遊泳。這三項運動,既有效又安全,強度適中,特別適合老年朋友們參與。
適量運動是健康的法寶,但請牢記:運動是把雙刃劍,要量力而為。適量運動有益健康,過量運動危害健康。
圖片說明:所選圖片均為「可以做商業用途,不要求署名」圖片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