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養生:夏季運動應當適當補充什麼?運動前補充蛋白質還是運動後?

2021-03-05 健身視頻

夏季天氣溫度高,穿著清涼,適宜做一些運動,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運動後應該補充些什麼東西,下面就來說說夏季運動中要注意補充的食物,趕緊來看看吧。

夏季運動人體出汗量較多,身體耗能較大,如運動在30分鐘以內,做中強度運動,建議補充水分為主,運動後可適當吃些水果;如運動在30分鐘左右,大強度運動,需補水加補糖,同時還需補充電解質,如鈉、鉀;如運動30分鐘以上持續性運動,像長跑、騎遠距離自行車等,需要補充水、糖、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可喝些運動飲料、能量棒等快速補充水分、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身體持續供能,降低疲勞。在運動前2小時進食,補充大約300-500卡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你在運動前2小時沒有時間進食,也可以在運動前5-10分鐘快速補充50-100卡的加餐。在運動前2小時可以嘗試以下食物:一碗燕麥片,全谷麥片,全麥吐司,甚至甜土豆紅薯或山藥。如果你不得不直接在運動前進食,可以選擇一小份水果,一個蘋果或一個香蕉。如果這些食物對你來說實在太無趣,你可以攝入很少量的蛋白質或脂肪,例如一茶勺花生醬或者一小把杏仁。如果你的運動計劃時間不到1小時,運動中你不需要進食,只需在運動中經常小口的補充水即可;但是如果你打算進行一場長距離跑或自行車運動,或者安排了一連串的健身課程,就可以試著每半個小時補充50-100卡的能量,最好是容易攜帶的可以快速進食的碳水化合物,例如一小袋葡萄乾,一個能量棒,能量膠,甚至運動飲料。進食的目的不是為了補充你剛剛消耗的卡路裡,而是為的身體提供足夠的燃料,從而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如果你持續運動超過60分鐘,但沒有為身體提供任何營養,你實際消耗的卡路裡和脂肪會低於你進食後消耗的能量,而且你運動後的代謝率,卡路裡燃燒率都會降低。一般進食標準為碳水化合物高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總熱量為你目標體重的2倍。例如,如果你的目標體重是150磅,你需要進食300卡的碳水化合物,約150卡的蛋白質。通常一個簡單的運動後食譜可以是這樣的:雞肉和糙米飯,酸奶和杏仁,或者蛋白粉奶昔和一個香蕉。無論是否在運動前或後攝取,蛋白質的總攝取量,才是與肌肉強度和大小最相關的條件。因此,以增加肌肉強度和大小而言,每日攝取多少蛋白質,才更重要,如一個有定期進行力量訓練的人,蛋白質攝取量每公斤體重1.6公克,而普通人沒有偶爾鍛鍊的話,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的1.2克。而且為了發揮最大效果,應該將蛋白質攝取分散至3-4次攝取,每隔3-4小時攝取一次為宜。

附幾張蛋白質含量大全供大家參考(不是太清晰)

水果蛋白質含量大全(點擊圖片看大圖)

蔬菜蛋白質含量大全


肉類蛋白質含量大全

愛護自己的身體,每天分享一篇關於運動養生類的小知識給大家。

我在堅持更新,你有木有堅持健身運動呢?別忘了每天點「在看」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運動養生知識。

相關焦點

  • 春節運動計劃|躺著也能動
    1、 運動前要做好熱身冬天溫度低,人體新陳代謝處於一年的低谷期,所以在運動前一定要進行一定時間的準備活動,如牽拉韌帶,放鬆肌肉,充分活動關節等,這樣才能將機體調整到合適運動的狀態,而且強度越大,動作越複雜的運動,準備活動就應該越充分,熱身時間應長一些,至少要做5分鐘-10分鐘,等到微微出汗再開始活動。
  • 運動養生:健身吃什麼菜?健身吃什麼長肌肉最快?
    健身是為了讓自身的肌肉線條更加的突出,但是僅僅只是健身是沒有辦法很好達到的,需要通過飲食配合,那麼健身吃什麼菜呢?
  • 運動營養學一:概述
    【運動營養學】研究運動員在不同訓練、和比賽情況下的:營養需要、營養因素與機體功能、運動能力、體力適應,以及防治運動性疾病的關係,從而提高運動能力。是運動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與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物力學、病理學、臨床醫學、營養學、食品化學、中醫養生、烹飪學,有著密不可分割的聯繫。
  • 運動養生:走路運動可舒緩下背痛
    秉承「健康快樂,全面養生」的服務理念,分享專業、實用、全面的養生方法,為中國老人打造幸福快樂的健康生活。                 進行簡單的有氧走路運動有助於舒緩下背痛不適,其效果可與肌力訓練、復健治療相媲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進行簡單的有氧走路運動有助於舒緩下背痛不適,其效果可與肌力訓練、復健治療相媲美。
  • 提醒大夥:多運動就能長壽?其實,年過50歲後,有3件事或比運動更有用
    也就是說,運動完心率在135上下,是最適合你的運動強度。50歲後,還適合運動嗎?運動好處很多,但有些人認為50歲後就不適合運動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50歲後,雖然身體機能退化,血管疾病高發,但也並非不能運動,按照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來,問題不大。但是呢,年過50歲後,一味的準求運動長壽也是不對的。年過50歲後,真要論起來,有3件事比運動或許更有用。
  • 冬季運動好處多,但你不知道這個運動小妙招!
    中醫有「動則生陽」的說法,因此建議大家冬季多做一些鍛鍊,再配合適宜的養生保健,不但可以很好地緩解疲勞,還會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中國民間有俗話稱:「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適當參與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不言而喻。據健康專家介紹,冬季運動可以加快機體的新陳代謝。機體受寒冷刺激,會使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體增多,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隨之增強。
  • 健身新人必讀:為什麼運動後體重反而增加
    其次,剛參加鍛鍊不久的會員,無論是胖人不是瘦人,開始運動後體重都有增加趨勢,這是因為運動後,吸收增強,肌肉增加,肌肉是比脂肪重的,而脂肪暫時還沒有被消耗掉,同時,運動後食量需要量較前大,睡眠會變好。幾個因素促進的結果是鍛鍊後體重增加了。再堅持鍛鍊,肌肉從低水平增加到一定限度後,增長的速度就明顯變慢,這時運動開始消耗脂肪,真正的減肥、減重從這個時候開始。
  • 心臟康復:靜養or運動?你還差一張「運動處方」!
    開始可能僅運動10-15分鐘,隨著心功能和體能的恢復,病情穩定後每次30-45分鐘,運動時間增加到至少每次30分鐘後,再增加運動強度。有些藥物會影響心率和血壓,如B阻斷劑、鈣通道阻滯劑、地高辛、硝酸酯類、治療肺病藥物、可達龍等。
  • 做好這 5 點預防,消除運動後可能出現的頭痛
    運動完之後,你會有感到頭昏腦脹,甚至嚴重到頭痛的情形嗎?雖然今冬天氣算不上非常的冷,相對還算比較適合運動,但晝夜溫差比起其它三個季節還是要大不少。
  • 健身難題之一:到底相信空腹訓練燃脂,還是吃飽飯再運動?
    而如果要進食的話,至少在運動前1小時完成用餐,不論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這當然是為了避免影響消化。雖然空腹運動單純對於脂肪燃燒的效果會有所提升但是這是不考量健康水平的情況而考慮到健康因素禁食後運動就不可取了
  • 運動是良醫:骨科專家為您開出骨質疏鬆運動處方
    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描述了「上醫治未病」的重要理念,預防疾病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適當運動。在過去,運動被用作許多慢性疾病的基礎治療,比如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但往往不受重視,人們還是習以為常的認為只有靠藥物才能治療疾病。
  • 運動小常識:肌肉痙攣的發病原理及處理方法
    如果在寒冷的運動環境中運動時,未做準備活動或做得不充分,或未注意保溫暖,就更容易發生肌肉痙攣。【電解質丟失過多】運動中大量排汗,特別是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或高溫季節運動時,使人體內電解質從汗液中大量丟失。此外,運動員急性減輕體重,造成體內的電解質過低。
  • 冬季養生三要點 起居飲食運動有學問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季自立冬日起至立春前一日止,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生活起居、飲食調養、運動鍛鍊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一、生活起居
  • 適量運動保健,過量運動危險!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永不過時的真理。積極運動的人身材健美,身體功能狀態良好,性格開朗,充滿自信。專家指出:運動可以代替很多種藥物,但沒有一種藥物可以代替運動。運動是最好的安定劑。總的來講,只要是適量運動,無論是有氧代謝運動中的步行、遊泳、慢跑,還是無氧代謝運動中的舉重、伏地挺身、百米跑,只要適合自己的身體條件,都能起到健體強身的保健效果。但要真正發揮運動的最大效益,同時減少危害的話,還要注意「三有」和「三不」。三有:有恆、有序、有度。
  • 運動養生:冬天晨跑的好處及最佳時間,女生跑步最容易瘦哪裡?
    跑步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糖和脂肪的代謝能力,而且冬天的溫度較低,人體為了保持自身的體溫也會消耗掉一部分的熱量,所以在冬天適當地跑跑步比夏天減肥的效果還要更好一些。冬天空氣潔淨程度在上午8時以前和下午5時以後最差,因此冬天戶外跑步的最佳時間應是上午9時至11時左右。
  • 運動科普:什麼是開鏈和閉鏈運動?
    運動鏈是指運動動作的各相應技術環節,通過神經、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等,按一定順序連接而成環環相扣的可動鏈條系統。具體包括後屈伸功能鏈、前屈伸功能鏈、左右外側功能鏈、螺旋交叉功能鏈、前後上肢功能鏈等五種鏈條模式,運動時肢體的能量在運動鏈上按一定順序逐級傳遞、疊加與放大,並以最大的力量或速度從肢體末端或器械釋放。
  • 老年人骨關節炎: 多運動還是少運動?
    減少負重運動,增加非負重運動  老年人患骨關節炎後,擔心運動會加重病情,而不敢運動,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患上關節炎仍有必要運動,因為運動會使關節相關的肌肉力量增強,這樣會加強關節的應力,對關節具有保護作用。  但是患關節炎後選擇哪種運動是有講究的。
  • 探秘:力量訓練者是否需要大量補充蛋白質?
    營養專家已經證明,運動者運動時體內的蛋白質並不是能量的主要來源。運動員跑完全程馬拉松只需消耗20克胺基酸,我們從這個事實可以知道,對力量訓練者來說,在進行規律訓練的情況下無須補充大量蛋白質 。在普遍大量補充蛋白質的健美、舉重、大力士比賽或健身領域,莫不如是。
  • 冬季氣虛體質者身體的保暖與運動
    總的來說,氣虛體質的人因為體能偏低,所以機體的基礎代謝也偏低,過於勞累以後容易耗氣,因此在運動的時候很容易疲勞、出汗,甚至氣喘。 如果運動量及強度過高過大,過機體適應能力,非但不能提高其功能,反而會引起運動性疾病或損傷的生。因此,氣虛體質的人不應做跑步機一類的活動,可以堅持中等偏低運動強度為主的運動方式。可在機體完全適應原有運動量的基礎上,適當延長運動時間來增加運動量,但增加的量一定要適可而止。
  • 闢謠:運動前/後,該不該吃東西?
    做運動時消耗的是糖,但運動後,身體會覺得體內的「糖原」減少了,然後就會分解部分的脂肪變成糖原,維持糖原的在體內的含量和濃度。所以脂肪就變少啦!網上都說,運動後吃飯會吸收得更好,避免進食!前半句沒錯,後半句扯淡!運動後吃飯會吸收得更好。下半句話應該是:把吃下去的東西吸收儲存成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