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李旭 吳平
10月12日中午,得榮縣城,沿主街一字排開的菜市上,當地村民擺攤售賣自家產的農副產品。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發現,很多攤位都在賣同一種辣椒:綠色、黃色外皮,個頭很小,但辣味十足,當地人管它叫樹椒。
有「太陽穀」美譽的得榮縣,陽光明媚,植物豐茂。石榴、核桃、藏橘、柿子……在村民家庭院、地裡茂盛生長,為他們帶來不錯的收入。而樹椒,幾乎是當地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常備菜。不僅如此,它還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01年12月,經華西醫科大學和省食品工業研究所檢驗,得榮樹椒不僅富含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胺基酸等對人體有益物質,更含有普通辣椒沒有的硒,而且含鈣量是普通辣椒的20倍。在首屆中國成都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得榮樹椒獲得金獎。
渾身是寶的樹椒,正成為當地村民致富增收重要來源。
在距得榮縣城約20分鐘車程的奔都鄉俄木學村,樹椒是當地正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65歲的洛布,今年種了1畝左右的樹椒,收入5000多元。但幾年前,洛布從沒想過,自種自食的樹椒有一天能為自己帶來如此可觀的收入。
這種變化是如何實現的?
駐村工作隊隊員吳興平帶我們來到一位農戶家尋找答案。
在一張餐桌上,我們發現一款罐頭裝的樹椒產品。「結合得榮樹椒的種植基礎,我們幫助當地發展初加工產業,由村上合作社以大約一公斤12元的價格收購樹椒,運往成都一家食品公司加工成罐頭,再銷往省內外。」吳興平說。
起初,樹椒罐頭的銷售主要靠幫扶單位訂購,但駐村工作隊想得更長遠,「當下重要任務,是讓樹椒罐頭銷售真正走向市場化,只有這樣,產業才能健康發展下去。」
如何走向市場化?答案藏在樹椒罐頭的包裝上。
「掃一下二維碼,關注『得榮樹椒』微信公眾號,就能通過手機在網上購買。」吳興平介紹,開拓線上銷售渠道,是擴大樹椒銷售範圍的重要途徑。起初工作隊聯繫到一家電商平臺開展線上銷售,後來發現消費者通過微信小程序購物的習慣很普遍,又找到一家公司開發了微信購物渠道,通過社交平臺不斷擴大消費群體。
「線上銷售的思路走對了!」吳興平說,去年得榮樹椒罐頭銷售額近60萬元,比往年提高10多萬元。「不過也有短板,種類太單一。」
目前,得榮縣正投入經費與專業食品公司合作,以樹椒為基礎原料,開發更多適合不同人群口味的產品。
得榮縣奔都鄉俄木學村種植樹椒已成規模。該村結合村情,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