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簡單的10分鐘紐約時報冷藏發酵披薩麵團

2021-02-26 黃皮卡農場

美食

大家最近還好麼?

國內都開始慢慢復工了,

雖然我們俄亥俄州是美國最早關閉學校和餐館的,

但是大多數的美國人才剛剛開始家裡蹲的日子。

今天學校鼓勵大家穿學校的顏色和瘋狂的髮型,

向學校和在家裡的髮型師們致敬。

據說今年小朋友們一直到暑假都不會回去上學了。

不知道今年全世界會不會集體留級啊?

今天的俄亥俄天氣還不錯,

我們趁著太陽出來在屋外上了體育課,

說是體育課,

也不過是跟Kylo跑了一圈,

還玩了一下巨大的室外Jenga。

疫情爆發以來,

雖然世界整體停擺,

全球經濟衰退,

可是溫室效應減少了,

威尼斯運河變清了,

孟買的海邊人們也看到一群海豚了,

各地的汙染情況紛紛降低。



這也許是地球母親在自我癒合,

也許是她在告訴一直在索取的我們,

慢一些,再慢一些,

多花些時間觀察這個世界,

多花些時間陪伴家人。

好吧,陪伴歸陪伴,

道理我們都懂,

可是每天有小朋友在家裡的日子,

還是雞犬不寧啊。

整天想的就是給小朋友們找事情做,

能夠讓他們安靜一個小時都感覺是賺到。



其實讓他們自己做午餐,

這個主意還不錯吧,

解決了吃和玩,

可謂是一箭雙鵰,

兩全其美,

面面俱到。

突然覺得自己成語還不錯。哈哈

這兩天試了一個很簡單的披薩麵團的方子。

把麵團揉好之後直接扔冰箱就好,

冷藏發酵後的麵團不但簡單方便而且風味更佳。

還可以冷凍起來,隨取隨用。

很適合我們現在的非常時期。

這是紐約時報上的一個方子,

跟King Arthur (美國一個麵粉牌子)2020年度方子

有異曲同工之處。

麵團原料

2 小勺/5克 乾酵母

4杯半/625g 中筋麵粉

2 小勺/5克 鹽

2 大勺/30毫升 橄欖油

1又3/4 杯 / 420毫升 溫水

製作方法

將溫水放在一個大碗或者廚師機中,然後將乾酵母撒在上面,靜置5分鐘左右。


然後將其他的所有原料,麵粉,鹽,橄欖油全部加進入,揉成麵團。用廚師機中檔大概5分鐘左右。每個麵粉的吸水量不太一樣,如果感覺有點幹就加點水,反之加少量麵粉。

然後將揉好的麵團拿出來,用手揉光滑。

你的麵團就完成啦!簡不簡單,驚不驚喜?

這個麵團可以做4個10寸的披薩,所以此時可以把麵團分割成4份,每份大概225克左右。我是分成了2個麵團,每次可以做兩個小披薩和一個大披薩。

搓圓後,放入保鮮袋或者麵團盆中就可以扔進冰箱讓它冷藏發酵了。

發酵一晚就可以用了。

這個麵團可以在冰箱中保存3天左右。

也可以揉好後直接冷凍起來,需要使用的前一天從冷凍櫃拿出來放在冷藏裡。

第二天在烤披薩之前提前1個小時左右把麵團從冰箱冷藏櫃拿出來,讓它回到室溫。這段時間,你可以把烤箱預熱到最高溫。

是的,烤披薩的一個訣竅就是烤箱溫度越高越好。

我的烤箱最高溫是500華氏/260攝氏度。

然後再準備好想要放在披薩上的各種餡料。

因為要在家裡蹲,所以家裡囤的都是Costco超大包的馬蘇裡拉奶酪和做義大利麵的蕃茄醬。

這裡就自己發揮啦,我們放了洋蔥,蘑菇,我們家吃素,所以還放了點Beyond肉沫。反正愛放啥就放啥。有香料還可以放香料,比如說羅勒葉。

讓小朋友們捲起袖子來,

使勁擀麵團吧,

也可以用手拉,

反正這個餅呀,

越薄越好,

因為烤制過程中它會繼續膨脹,

最後的成果還是會厚厚且讓人滿足的。

Cheese一定要多,

多到堆起來最好。

雖然我乳糖不耐不能吃乳製品,

但是這是我觀察菲菲放起司而得出的結論。

據說這次疫情之下,義大利人寧死也不買有菠蘿的披薩,因為他們完全不認同披薩上放菠蘿的行為。但是我們不是義大利人,所以,你想放蘋果我都無所謂。

除了敞開的披薩,還可以像麵包一樣包起來。

小朋友們可以創意無限。

放入預熱到最高溫的烤箱,

烤10分鐘左右。

當然,我不知道你的烤箱最高溫是有多高。。。

我的烤箱10-12分鐘後,

起司都會烤到有點點焦黃,

這就成功啦。

馬蘇裡拉奶酪會拉絲,

看起來和吃起來都很有成就感。

可以拉這麼長!

也可以拉這麼長。

或者直接吃。

都是超滿足的。

今天的農場小課堂就在大家的各種吃相中結束了。

有任何問題,

請留言,

我會一一回答的。

再次謝謝閱讀此文。希望你能關注黃皮卡農場,跟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烘焙技能:麵包生產發酵法《冷藏麵團發酵法》
    冷藏麵團發酵法第一種,低溫冷藏發酵。
  • 烘焙筆記:烤個披薩——披薩和變種披薩
    我理解,只要有一個發酵面片,無論厚薄,上面加番茄醬,洋蔥,奶酪,或者什麼,在烤爐裡烤制而成的就是披薩。最常用的奶酪是馬蘇裡拉(Mozzarella)奶酪,披薩烤熟之後,也像我們吃烙餅一樣切成一牙一牙的分食,披薩上面融化的奶酪會拉出長長的絲,久久不斷,似乎也是吃披薩時的趣味之一。
  • 薄餅披薩(多圖)
    店面雖然小,但匹薩都是手工製作每天早上師傅都會準備好低溫發酵的麵團等到開工的時候把麵團先用擀麵杖推平接著便拿在手裡甩做法有點類似於印度飛餅正宗的匹薩餅底都是這樣甩出來的直到把麵餅甩得薄薄的時候才開始往上加料只有這樣烤出來的餅底才會鬆軟有嚼勁而至於形狀那完全取決於廚師的心情義大利的匹薩都很簡單
  • 於二闖:披薩教程披薩配方開店披薩教程披薩商用配方意面焗飯 披薩技術
    於二闖:披薩教程披薩配方開店披薩教程披薩商用配方意面焗飯 披薩技術披薩教程披薩配方開店披薩教程披薩商用配方意面焗飯
  • 【曬披薩】曬大叔,來一份照燒雞肉披薩
    ps:偶們可愛的、無所不能的曬大廚發現了神奇的綠茶~把它用來烘製披薩的麵餅~健康、清新、可口~有木有曬咖啡Coffee Share的麵團主要成分為綠茶和小球藻以及10餘種天然穀物。混合後低溫發酵24小時以上,滿足了顧客對健康與美味的需求,是現代人所準求的較為健康的披薩麵團。
  • TAの料理|啊,一口嘗到夏威夷的海鮮披薩byMs.W芋泥醬
    2.將麵團蓋上保鮮膜,放到溫暖的地方進行發酵,大約30-40分鐘,發酵到原本麵團的2倍大;3.等待發酵的時候把菠蘿切小丁、口蘑切片、西蘭花切小朵,切好的口蘑和西蘭花可以先過一遍熱水,把水瀝乾(熟了比較方便烤制);4.麵團取出擀成圓形,用叉子叉點小孔,均勻的刷一層VEpiaopiao
  • 教程:家庭自製披薩PIZZA
    🌏現在就來給大家傳授一款特別簡單易學的美食教程~披薩~在外面怎麼也得百八十塊,在家不到50就可以做食材特別豐富的啦~並且超級大!食材準備就緒,還有個別沒上鏡~步驟:一、餅底製作1、提前活面,麵粉+牛奶/水+發酵粉+少許鹽,活成麵團,發酵2小時以上,等麵團膨脹起來即可
  • 新手課堂:如何製作用於包子、饅頭的麵團
    從原料上,我們可是單純的麵粉的,也可以是各式雜糧麵粉和加了果蔬汁的果蔬麵粉,而包子的餡料更是多種多樣,可以是豬肉、牛肉、雞肉,也可以是素菜或者菜加肉的,可以是鹹的,也可以是甜的,甚至甜鹹的等等,是咱們營養早餐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如何做好饅頭包子的發酵麵團。
  • 年貨第一的臘腸,不如先用來做披薩 | | Lola的烤箱食譜(3)
    我友圈裡的江蘇人民,已經買了各種容量的缸開始醃製年貨了……這次教大家一款「臘腸披薩」,意式經典做法裡是用薩拉米腸、芝士和番茄醬混合,吃的是薩拉米腸的鹹香滋味,而這次我們用中國廣式臘腸。同樣是臘腸,中國的廣式臘腸自帶酒香和甜香風味,運用在披薩上西式與中式在披薩中碰撞產生奇妙新味道。
  • 吃貨推薦:美味火腿披薩的做法
    2、分次加水揉成麵團,再加入黃油,揉至光滑麵團4、將麵團排氣,鬆弛15分鐘,烤盤刷一層油,將麵團擀成比披薩盤大一點的圓片,放在披薩盤中,用叉子叉出小孔8、烤箱180度預熱6分鐘,中層上下火15分鐘小貼士披薩醬製作:鍋裡放少許油,倒入洋蔥碎翻炒至微黃,加入番茄塊(切小一點)小火炒軟,加入番茄醬翻炒至濃稠,加入少許鹽,糖調味,關火備用 今天的美味火腿披薩你學會了嗎?
  • 義大利披薩挑戰:吃完給你500歐元
    Pinhead's Pizza是一家位於愛爾蘭都柏林且大受歡迎的披薩店,目前正為義大利美食的愛好者們提供一個同時填飽肚子與錢包的機會。
  • 資源:《紐約時報中文網》英漢對照文章1000篇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有時簡稱為「時報」(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 春節期間人氣美食:必勝客的銅錢披薩
    而是忙著為廣大吃貨們打探一款人氣美食→必勝客的銅錢披薩,金燦燦的披薩,外圓內方,還有個應景的名字呢——招財進寶海陸盛宴披薩。莫扎裡拉芝士加上槓槓的四隻香脆黃金大蝦,再配以煙燻珍鮭,哎呀!說多了都是口水呀!趕緊上圖~過年了, 向孔方兄致個敬!
  • 紐約時報年度回顧:觸目驚心的2020
    大流行,種族動蕩席捲全球……我們精選來紐約時報刊登的觸目驚心的年度圖片,與您一同回顧一下動蕩不安的2020!Calla Kessler/The New York Times1月1日,紐約時代廣場狂歡的人們,那時候還沒人知道一場可怕的大流行即將到來,即將引發一場大衰退和一場爭奪恢復正常生活的疫苗競賽。
  • 紐約時報:陳其鋼作品膚淺……
    潮流×人氣×談資=在茱莉亞音樂學校舉辦的焦點音樂節吸引到中國作曲界的集體關注,連《紐約時報繼配發整版報導外,時報第一時間跟進了一篇由James R. Oestreich撰寫的樂評。潮人談特派專員與此君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音樂節有過一面之交。但這篇樂評並不是潮人談寫的,作者也與潮人談沒有關係,紐約時報也不是潮人談所有的。如下部分會引用時報樂評的英文原文,如果有意見請直接向紐約時報反應,屎盆請不要往潮人談頭上扣,我們不接。
  • 大波外刊資源:《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紐約客》《新科學人》
    自2020年5月起,本公眾號開始免費分享最新英文外刊資源,目前已收錄《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讀者文摘》《紐約客》《彭博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