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的使用說明

2021-02-23 知食觀

為配合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專項整治工作,我部於2008年底組成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專家委員會,從2008年底至今,根據既往發現的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並在充分徵求各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由專家委員會進行認真研究,我部先後發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下稱《名單》)。近日,為了方便名單的使用,我部將五批名單匯總後予以集中發布。

《名單》的制定與公布,是為了幫助食品生產企業、各相關監管部門和全社會更加有針對性地及時發現和整治違法添加行為。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的精神,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要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二是要規範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指導企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三是有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監管措施。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各環節的系統排查,凡發現企業存放、私藏與食品生產經營無關的化學品或可疑物質,要及時調查送檢。

食品安全監管要重視全過程的監督檢查,注意發現和制止違法行為。目前已列入《名單》中的個別非法添加物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測方法。此外,《名單》以外的其它非食用物質或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一旦發現,也應及時報告衛生部。我部將進一步研製方便、快速、準確的檢測手段,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相關焦點

  • 金稻園福中店涉嫌虛假宣傳、經營添加非食用物質的食品等違法行為已被立案調查.
    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接法制頻道投訴深圳市福田區金稻園福中店涉嫌違法經營,局領導高度重視,立即指派食品稽查處攜法制頻道記者對金稻園福中店進行現場執法檢查。執法人員對該餐廳使用的調味料進行核實,發現該餐廳用於煲粥的「不明黃色粉末」實為雞粉調味料,品牌名為「八寶一丁」。執法人員現場未發現當事人在垃圾桶切菜及將未清洗的花甲做菜等行為。
  • 武平縣市場監管局查處一肉丸店經營添加硼砂肉丸案
    2019年12月30日,武平縣市場監管局對武平縣平川鎮東南大廈133號武平縣陳智肉丸店(陳智)銷售的豬肉丸、魚丸、雞肉丸、牛肉丸(均為自製)在監督抽檢中檢出硼砂的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經查,當事人於2019年10月下旬購買了「食品添加劑高彈素」200g, 並在2019年11月12日加工製作豬肉丸、魚丸、雞肉丸、牛肉丸時加入該「食品添加劑高彈素」。上述肉丸至案發時共銷售8.8公斤,獲違法所得678元。
  • 安康一店主添加罌粟殼做蒸面調料被抓!
    7月底,由漢濱區檢察院提起的安康市首例食品安全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法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被告人徐某某有期徒刑十個月
  • 這家店竟在食品裡加這味「料」
    ,並在製作過程中擅自違法添加硼砂,後餐飲店將上述肉粽和鹼粿通過網絡或現場銷售的方式出售給消費者。7月17日,廈門市海滄法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被告人周某花:硼砂是生產藥的原材料,也是具有危險毒性的化工原料,通常為含有無色晶體的白色粉末,易溶於水。若人體攝入過量,易引起多臟器蓄積性中毒,成人攝入1~3克硼砂就會中毒,攝入15克即能致人死亡,嬰兒致死量為2~3克!
  • 廣西公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梧州被抽檢的光酥餅、板慄餅等不合格
    據了解,本次抽檢包括調味品、肉製品、方便食品、水果製品、食糖、糕點、蜂產品、食用農產品等8類食品共219批次,其中合格189批次,不合格30批次。本次監督抽檢發現有1批次方便食品、4批次糕點、3批次肉製品和3批次水果製品存在菌落總數超標的情況,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 食品乾燥劑 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
    但某些食品乾燥劑遇水可能有爆炸的風險,這對未成年人特別是幼兒來說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央視曾報導過一名5歲男孩將零食包裡的乾燥劑拆開投入水中,結果瞬間爆炸,造成該男孩一隻眼失明的慘劇。現在市場上的食品乾燥劑主要成分為矽膠和生石灰兩種,矽膠的安全性比較高,化學腐蝕性也低一些;而生石灰的成本低,危險性卻相對較高,造成男孩失明的正是這種生石灰乾燥劑。  如何才能避免食品乾燥劑帶來的潛在危險呢?
  • 食品添加劑硫酸鋁銨(又名銨明礬)怎麼就成了有毒物質?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也是醉了,硫酸鋁銨是2760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在油炸麵製品中都可以使用。把硫酸鋁銨添加到包子饅頭裡面,充其量算作濫用食品添加劑,可是到了警察蜀黍那裡就成了添加有毒物質,我去,這罪過也太大了,這店主也得冤死了。要不要@嗷嗷乖乖 去施展下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的法術去跟警察蜀黍辯論下,把這店主挪出來。
  • 洗冤錄:食品添加劑
    」這些詞關聯在一起,很多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迷信天然食品的心理,一邊用片面的消息黑化食品添加劑,一邊打出「零添加,無食品添加劑」的口號,以此來謀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中國政府從來就沒有許可吊白塊、蘇丹紅、三聚氰胺為食品添加劑,它們在食品中都屬於非法添加物。含有非法添加物的食物對人體有害,嚴重則危及生命,而食品中添加劑是國家允許適量添加於食品中的。
  • 食品中為什麼不能添加吊白塊?
    政府部門的規章和國家的法律早已有規定,為什麼食品中摻吊白塊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呢?歸結起來原因主要有:一是違法者無視法律法規規定和消費者人身安全,片面追求吊白塊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漂白、增色、改善食品口感及防腐等作用。二是確有少數個體食品加工者誤認為吊白塊是傳統的食品添加劑,在加工食品過程中盲目添加。
  • 食品中塑化劑的應對現狀
    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防控油脂類、酒類食品受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塑化劑)汙染風險的公告,公告的重點是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將風險問題遏制在出廠前,這也表明我國在食品中塑化劑防控方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將塑化劑汙染問題前置,把事前預防作為重點,進一步降低塑化劑帶來的社會風險。
  • 【案例】福建法院:消費者以食品中添加中藥材「黨參」為由訴請10倍賠償被駁回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上訴人趙某以食品中添加黨參為由向法院訴請十倍懲罰性賠償金,未獲支持。2018年,趙某在某食品公司淘寶店鋪購買添加黨參的甲魚湯罐頭70罐。趙某發現食用該甲魚湯會引起嚴重口乾舌燥、起疹子的現象,停止食用情況則出現好轉。
  • 《食品安全宣傳周-答題紅包第三彈》敵敵畏養海參,麥芽糊精泡海參?都是食品添加劑惹的禍?
    但是 非法添加≠添加劑!     諸如敵敵畏、抗生素都不是食品添加劑,都屬於非法添加。    今天就和大家科普下食品添加劑內容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 規範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 推廣健康安全土豆澱粉粉條
    為規範生產經營環節澱粉製品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大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從近期開始對全市土豆澱粉製品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抽檢。本次專項抽檢圍繞我市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必需的土豆粉條類產品展開,檢驗項目為鋁的殘留量,對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土豆澱粉製品加工企業將實現全覆蓋抽檢,對生產經營土豆澱粉製品的餐飲企業進行隨機抽檢。
  • 食品中為何使用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允許使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發揮著護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通常情況下該物質以焦亞硫酸鉀、焦亞硫酸鈉、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低亞硫酸鈉等亞硫酸鹽的形式添加於食品中,或採用硫磺燻蒸的方式用於食品處理,發揮護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
  • (七)這些不是食品添加劑!加了就違法!
    甲醛為國家明文規定的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在食品中不得檢出。由於甲醛可以保持水發食品表面色澤光亮,可以增加韌性和脆感,改善口感,還可以防腐,如果用它來浸泡海產品,可以固定海鮮形態,保持魚類色澤。因此,甲醛已經被不法商販廣泛用於泡發各種水產品中。
  • 創新食品安全「潛規則」監管模式(一)
    麵條是否添加硼砂、水發產品是否用工業雙氧水浸泡等食品安全「潛規則」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一大因素,如何用科學方法主動發現這些食品安全「潛規則」,有效提高打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的效率,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食品技術機構加強食品行業潛規則研究,是監管部門提前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的重要技術手段。什麼是食品安全「潛規則」?
  • 解讀《關於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氨基乙酸(羥基乙腈法)等的公告(2017年 第3號)》
    氨基乙酸作為增味劑和食品用香料已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本次申請的氨基乙酸(羥基乙腈法)為新的生產工藝生產,其使用量和使用範圍與已批准的氨基乙酸相同,用於預製肉製品(食品類別 08.02)、熟肉製品(食品類別 08.03)、調味品(食品類別12.0)、果蔬汁(漿)類飲料(食品類別14.02.03)、植物蛋白飲料(食品類別1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