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膏方補益作用被廣泛認同,人們冬令進補,會買補膏,讓醫生開補膏。於是,說起膏方,多半認為是補膏。其實,膏方只是一種載體,或進補,或祛病,在乎醫生的用藥和服用者對成品膏的選擇。
開膏方時,醫師根據服用者的體質、病性,結合時令、地理等因素,進補的,或重補陽,或重補氣,或重補陰,或重補血,或氣血雙補,陰陽兼顧;祛病的,針對寒、熱、痰溼、瘀血之病邪屬性,有溫散、清熱、祛溼化痰、活血祛瘀之側重,或祛痰溼,或疏氣滯,或行血瘀,或消食滯,能應對治療各種病證的需要。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載述的老佛爺服用理脾調中化溼膏,用膏時間不在冬令,而著眼點在於調理脾胃:
光緒年四月初十日,張仲元、姚實生謹擬老佛爺理脾調中化溼膏。黨參六錢,生炒於術各三錢,陳皮三錢,姜連(研)二錢,炒神曲四錢,炒谷芽(研)四錢,殼砂(研)三錢,麥冬六錢,雲茯苓六錢,炙香附(研)四錢,藿梗三錢,炙草四錢。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濃汁,少兌煉蜜為膏。每服一匙,白開水衝服。
胡建華治療糖尿病案也講述了膏方治病的案例:
年近花甲,恣食甘肥,嗜酒成癮,以致灼傷津液而生消渴。病已四載,「三多」之症不著。形瘦色萎,神疲乏力,視力模糊,頭暈,腰酸,陽痿,畏寒,口乾,臀部常患瘡癤。舌質淡胖、尖紅,苔薄膩,脈細略數。良由燥熱之症,遷延日久,陰損及陽,以致陰陽俱虛,血瘀阻絡。以膏方培益肝腎,平補陰陽,活血化瘀。用藥生曬人參、炙黃芪、生地、熟地、山萸肉、淮山藥、天花粉、制黃精等。
以上是老中醫施為《中醫健康養生》雜誌提供的膏方科普稿件,載於該刊今年第12期。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中國中醫藥報社主辦,月刊,全國發行。
註:由施仁潮、李明焱主編的《膏方寶典——開好膏方 用好膏方》一書,講述膏方中補益、膠類、果品、糖、酒的選用,煎煮、濃縮、收膏、細料的投放秘訣,用量、用法、服用時間的精準把握,同時介紹數十位名醫應對亞健康、安養心神、提高性功能、美容保健,以及調治內兒婦科疾病、骨關節疾病、腫瘤等的經驗。在該書出版之際,本微信平臺將對重要病例與微友分享。
聲明:本微信內容為創作性作品,歡迎閱讀。如需轉發請使用「原文連結」!謝謝。
施仁潮主任中醫師坐診時間安排
周一上午:杭州方回春堂國醫館城西館(古墩路69號)
周二上午:杭州湯養元中醫門診部(中山中路323號)
周二下午:杭州桐君堂中醫門診部(體育場路474號)
周三上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古翠路234號)
周五下午:浙江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門診部(慶春東路雙菱路102號)
周六上午:北京同仁堂國醫館(平海路12號)
周六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三門診部(大井巷86號)
周日上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一門診部(安榮巷11號)
周日下午:杭州胡慶餘堂名醫館第二門診部(中山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