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盤點

2021-02-26 食品飲料智能製造

是一種富含蛋白質、澱粉、脂類、礦物質等多種組分的複雜體系,除了不規範地添加外來物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外,食品的組分在食品的原料生產、加工、包裝、貯運、銷售和消費等環節經歷了化學的、物理的或生物(指涉及微生物或酶)的變化,這些變化有可能產生有毒和/或有害的物質,引起食品安全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這些有毒物質。

說到亞硝酸鹽,大家肯定先想到的是肉製品中因加工的需要,經常會加入一些。

其實,另外一種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來源, 也需引起我們的注意。這就是施用硝酸鹽、尿素等化肥時, 可能造成農作物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的增高,進而導致食品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過量。如果過量, 則這些亞硝酸鹽會造成急性中毒, 或經轉化成亞硝胺的一種強致癌物質。

3−氯−1, 2−丙二醇是目前公認的食品汙染物—氯丙醇類化合物中最常見的代表物質, 它主要存在於利用鹽酸水解植物蛋白加工而成的醬油、蠔油等調味汁中, 其毒性及潛在的致癌性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食品中多環芳烴的汙染來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1)環境汙染:在工業生產和其他人類活動中,由於有機物不完全燃燒,產生大量PAH並排放到環境中,再通過空氣、接觸等途徑汙染食品

PAH的生成量同燃燒設備和燃燒溫度等因素有關,如大型鍋爐生成量低,家庭用的煤爐生成量高

2)加工過程中形成:食品成分在加熱加工時,受高溫的影響發生裂解與熱聚等反應,形成多環芳烴化合物,如油炸食品,油脂在高溫下發生裂解與熱聚可產生苯並(a)芘

3)加工過程受汙染:食品機械所用的潤滑油含有PAH,食品加工過程中若受到潤滑油的汙染,可造成食品的PAH汙染;石油產品如瀝青含有PAH,若在瀝青鋪成的柏油馬路上晾曬糧食,可造成糧食的PAH汙染

4)水產品的汙染:水體受PAH汙染後,水產品可以通過生物放大作用富集PAH

5)植物及微生物合成:某些植物及微生物可合成微量

的PAH

烹調的魚和肉類食品是雜環胺的主要來源,主要來自於蛋白質的熱解。幾乎所有經過高溫烹調的肉類食品都有致突變性。


雜環胺的汙染水平受烹調方法、溫度及時間影響。長時間高溫燒烤最容易形成雜環胺。需要注意的是,肉中的水分是雜環胺形成的抑制因素,油炸、燒烤要比烘烤、煨燉產生的雜環胺多

食品中的丙烯醯胺主要是還原糖和胺基酸在高溫加工過程中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生成的。丙烯醯胺的形成與加工烹調方式、溫度、時間、水分等有關。食物中丙烯醯胺的主要來源包括焙烤食品、油炸食品、煎烤食品、膨化食品等,也包括日常炒菜、紅燒、煎炸、烤制等烹調方法。

自然界中, 這些元素多數形成化合物。其中, 同元素對不同的生物的致毒量是不同的。

當人們對以上幾種元素中任意一種攝取過量時都會產生毒性。其中,Hg、Cd、Pb 等重金屬元素能與蛋白質、酶結合成不溶性鹽而使蛋白質變性,對人體的損傷極大, 嚴重的甚至可致死亡

 

本文由食品580整理髮布,轉載請標明來源。

——結束——

特別提醒:本公眾號所刊發稿件、圖片均用於內部交流使用,並在顯要位置註明文章出處和來源,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願意在本平臺刊載,請版權人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四會黑作坊加工銷售有毒"豬頭皮" 被查!
    去年,有些不法分子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工業松香對「豬頭皮」進行加工。那麼在食品行業中使用工業松香究竟有什麼危害?我國法律對於非法使用化學物質進行食品加工又有哪些處罰?2015年5月28日,市食安辦獲悉,在南江工業園附近的出租屋內有人使用工業松香對「豬頭皮」進行脫毛。執法人員通過日夜蹲守發現,該黑作坊加工的有毒「豬頭皮」不僅在四會城區銷售,更是銷往三水、佛山等地。
  • (六)食品的化學危害性安全常識,你一定要知道!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會產生些危害物質,如煙燻、燒烤時產生的多環芳烴和醃製時的亞硝酸胺都有很強的致癌性;食品烹飪時,因高溫而產生的雜環胺也是毒性極強的致癌物質;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機械管道、鍋、白鐵管、塑料管、橡膠管、鋁製容器以及各種包裝材料等,也有可能將有毒物質帶入食品中;當採用陶瓷器皿盛放酸性食品時,其表面的釉料中所含的鉛、鎘等能溶解出來;用螢光增白劑處理的包裝紙中殘留有毒的胺類化合物
  • 食品添加劑硫酸鋁銨(又名銨明礬)怎麼就成了有毒物質?
    現實男孩福田下梅林查處一「毒包子」早餐店 添加有毒物質硫酸鋁銨(新聞原文請點閱讀原文)
  • 食品中為什麼不能添加吊白塊?
    政府部門的規章和國家的法律早已有規定,為什麼食品中摻吊白塊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呢?歸結起來原因主要有:一是違法者無視法律法規規定和消費者人身安全,片面追求吊白塊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漂白、增色、改善食品口感及防腐等作用。二是確有少數個體食品加工者誤認為吊白塊是傳統的食品添加劑,在加工食品過程中盲目添加。
  • 2016食品安全熱點⑤:氮氣可作為食品加工助劑使用
    對於南京飲用水「氮氣門」事件的流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孫寶國指出,氮氣對人體健康不產生影響,可在各類食品加工過程中作為加工助劑使用,也無需進行標籤標識。­  2016年4月14日,南京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稱某品牌包裝飲用水中添加了氮氣且未標識,並懷疑為工業級氮氣。
  • 食品中為何使用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允許使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發揮著護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通常情況下該物質以焦亞硫酸鉀、焦亞硫酸鈉、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低亞硫酸鈉等亞硫酸鹽的形式添加於食品中,或採用硫磺燻蒸的方式用於食品處理,發揮護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
  • 【食品安全】在肉丸中添加有毒硼砂,他被判刑……
    近日,新塘街道杏坂社區一小吃店因在所售肉丸和肉羹製品中違規添加硼砂,被晉江市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十萬元。這是新塘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於去年11月份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工作以來查處的一個典型案例。
  • 【普法】銷售含硼砂蝦丸獲刑兩年 惠安一男子被判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016年7月初開始,被告人謝某在惠安縣某店面生產蝦丸時,將80斤有毒有害的硼砂塗抹於蝦丸後銷售給商販周某、陳某、許某、陳某、林某等人。同年2016年7月22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周某、陳某、許某等人的商鋪中查獲從謝某處購進的蝦丸20.31斤,後抓獲謝某。
  • 食品衛生源頭管理——原材料及加工過程
    食品生產過程的衛生管理十分重要,用具和容器在使用前應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已清洗過的設備和器具應避免再受汙染;食品容器不允許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外包裝材料不允許直接接觸地面,應置於貨架上,並且不允許直接進入生產區域;與食品接觸的器具,在使用時要做到生熟分開,貯放食品的塑料框要做到專框專用;使用清洗劑和消毒劑應採取適當的措施,防止食品受到汙染。
  • 食品中塑化劑的應對現狀
    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防控油脂類、酒類食品受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塑化劑)汙染風險的公告,公告的重點是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將風險問題遏制在出廠前,這也表明我國在食品中塑化劑防控方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將塑化劑汙染問題前置,把事前預防作為重點,進一步降低塑化劑帶來的社會風險。
  •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有毒化學物質的標記、儲存和使用
    衛生標準操作程序——有毒化學物質的標記、儲存和使用通過對化學物的使用管理規範,以便有利於防止有毒化學物對食品造成汙染
  • 欽州再現加工鴨肉黑作坊,這種鴨肉吃了可致癌!!
    盤中的鴨肉,美味可口。如這盤鴨肉是從這裡加工出來的,你還有胃口嗎?這是浦北縣小江鎮一個加工鴨肉的黑作坊,10月13日凌晨6時,浦北縣檢察院提前介入一起涉嫌加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陳某從這裡加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這種食品網絡稱之為「瀝青鴨」、「松香鴨」。
  • 【法官說法】食品被摻入罌粟硼砂等「猛料」該當何罪?
    食品「摻料」害人又害己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食品衛生管理法規,故意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為。
  • 加熱塑料餐具會析出有毒物質?
    點擊查看為什麼2、一次性筷子含有大量致癌物質?較真鑑定:傳言二氧化硫經常在一次性木製或竹製筷子中被發現,但目前沒有研究詳細說明二氧化硫在這些器具上常見的含量或頻率。二氧化硫(SO2)其實是可用於漂白和保存食物的,聯邦管理機構也並未證實二氧化硫是一種致癌物質。點擊查看為什麼3、加熱塑料餐具會析出有毒物質?
  • 食品有意思:又有火鍋底料檢出罌粟殼啦!
    近日四川省食藥監局公布23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有2批次火鍋底料違規加了罌粟鹼、那可丁等禁用物質。抽檢顯示,攀枝花市東區魚鍋莊餐館使用的火鍋底料(加工日期2017-6-15),被檢出罌粟鹼、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5種禁用物質。此外,西昌市楊記大草原牛雜火鍋店的火鍋底料(2017/9/4)也被檢出含有那可丁。
  • 說說——食品加工小作坊!
    《說說食品加工小作坊》題記:很多同仁詢問小作坊監管方面的規定、要求以及小作坊與生產企業的界定。今天,我將各地規定進行梳理,總結如下: 一、何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沒有小作坊的確切定義。
  • 3人在巨野隨意排放「有毒物質」,被法院判刑並處罰金!
    經鑑定,送檢廢液樣品浸出毒性苯和甲苯的檢測值均超《危險廢物標準 浸出毒性鑑別》(GB5085.3-2007)中的相應濃度限值, 為具有浸出毒性特徵的危險廢物,亦為「有毒物質」。危險廢水屬於有毒物質。被告人違反規定擅自排放危險廢水,並未採取任何的防護措施,與危險廢物貯存設施要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長期放任有毒有害物質洩露、流失、揮發,不僅對大氣、土壤、水體等外環境造成難以量化的損害,而且產生巨大的環境安全隱患,屬於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符合汙染環境罪的構成要件。本案責任主體均明知不符合國家規定而隨意排放危險廢水,主觀上具有放任環境汙染的犯罪故意。
  • 有毒化工廢桶變炒鍋,鐵鍋遭央視多次曝光,是否有人還在購買?
    其實是因為在我們烹飪菜餚的過程中一些風味物質在高溫下發生的化學反應也會促進鐵元素氧化,從而會讓很多人覺得鐵鍋炒出來的菜味道格外好吃,那麼在我們購買鐵鍋的時候就要注意了,千萬不要因為貪圖價格便宜而選用劣質的鐵鍋,中央新聞曾經就曝光過很多次,因為沒有營業執照的黑心商家製作生產毒鐵鍋來流入市場。
  • 浙大章宇教授課題組COMPR REV FOOD SCI F發文報導食品熱加工中雜環胺的危害及防治最新進展
    2019年10月30日,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章宇教授指導的學生陳曉倩以第一作者在食品學科top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 關於《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的使用說明
    為配合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專項整治工作,我部於2008年底組成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專家委員會,從2008年底至今,根據既往發現的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並在充分徵求各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由專家委員會進行認真研究,我部先後發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下稱《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