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人性惡」再次顯現,我們如何躲過笑容背後的獠牙?

2021-02-26 金石教育青島站

8月24日,浙江溫州樂清一名20歲女生,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據受害者朋友說,當天下午2點10分左右,她收到了受害者的一條微信:這個師傅開的山路,一輛車都沒有,很害怕。緊接著15分左右,她又收到了受害人「救命」「搶救」的微信。之後,親友就無法再聯繫到受害者。

周六下午,我接到我姐的電話,說讓我別坐順風車回家,滴滴又出事了。我心裡一咯噔,難道是又有人遇害了?我連忙打開微博,發現「滴滴順風車」再一次因為命案上了熱搜。

距離上一次鄭州空姐遇害僅三個月,「滴滴順風車」再次出事,滴滴似乎並沒有因為上一次事件而受到很大的影響。

空姐遇害事件之後,滴滴將順風車下架整改過一段時間,在機制、安全保障並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又上架了,就連那令人反感的評價功能也偷偷地再一次上線。

滴滴作為乘車服務平臺,似乎將乘客和司機的位置調轉了,應該以保護乘客隱私和安全為主的平臺,怎么正朝著為司機打造「社交平臺」的方向發展?

之前已經發生過令人心痛的事件,按理說,滴滴在這方面應該更重視才對。然而,我們看到是,滴滴在這方面的不負責、推諉。溫州警方說,從他們與滴滴客服溝通,到拿到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整整花了92分鐘。事關人命,滴滴客服卻一直在拖延時間、推脫,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

來源:網絡

《人民日報》官微說:「整改期再出慘劇,稱得上是怙惡不悛。這起悲劇完全可以避免。當事人死於無良司機的謀殺,也死於推諉,死於扯皮,死於相關機構的麻木。

就如《人民日報》所說,這起事件本可以避免,但是卻因為事前不做有效防範,事中不能積極幹預,事後標榜高價補償,平白葬送了花季少女的生命,毀掉了一個圓滿的家庭。

這個世界存在著善良,也存在著躲藏在陰影之下的惡意。前段時間上海的「殺妻藏屍案」,你最親密的人成了殺害你的兇手;不斷被曝出的「高校性侵案」,你尊敬的師長成了侵犯你的人。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隱藏在笑容背後的獠牙,我們該如何躲過?


來源:網絡

之前在北京實習時,有一天晚上,我剛回到家洗漱完,就在房間裡聽到了求救聲,一個女生撕心裂肺地喊「救命」「報警」,當時我就嚇壞了,顫抖地撥通了「110」,但是之後沒有再聽見呼救聲,事情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的枕頭下都放著一把水果刀。

一個人在外,尤其是女性,要格外注意人身安全,保持警惕。我晚上下班的時候,如果感覺有人或者感到害怕的話,要不就假裝和男朋友打電話,讓他下來接我,要不就在撥打界面打上110,一有危險,隨時撥打

晚上打車的話,一定要有人陪同,不坐黑車,就算是坐正規計程車,也要將車牌號碼拍下來發給親友,時刻報告自己的位置;不要只顧玩手機,要多關注路況是否正確;也不要一上車就閉眼休息,更不要亂吃、亂喝司機給的東西

一個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保護好自己。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比李曉明隨機殺人更恐怖的是......我們與惡的距離!
    他只想找出精神病犯罪背後的原因,是父母的疏於關愛,還是對社會的無情報復。當然,無論真相是哪一種,殺人行為都是惡。但對於精神病犯人,他們同時也是「受害者」。他們已經不能用正常思維考慮事情,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他們只想得到關愛與認可,哪怕是用死來實現。也許正是出於對客觀情況和人性的考量,法律才規定對於精神病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
  • 河川對話錄|從法律條文的多寡,看到人性的惡,人性的泯滅,還有......
    法律條文引出的人性善惡思考前言:這個話題是怎麼引發的呢?一方面是最近我購書時順手入了本民法典。更重要是周末爸爸陪了她一整天,而媽媽沒陪,她自言自語的說,爸爸在會愛她之前,學習過,而媽媽呢,學習得還不夠,所以還不夠愛她,還要學習。然後突然就來了句,人性是惡的說法。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19年,一部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電視劇在臺灣公共電視臺首播,該劇一經播出便收穫好評不斷,並在第54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斬獲多項大獎,女主賈靜雯也因為這部劇成功拿下最佳女主。而本書內容呈現的正是這部高口碑之作的完整劇本及主創訪談。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兩年後開始,法院門口,品味新聞臺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李曉明殺人案件審判的針對性報導。
  • 《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結:賈靜雯失控背後,有一個秘密......
    >《我們與惡的距離》精彩片段人人高舉心中的聖旗,滿面紅光地走向罪惡作者 / 半菀來源 / 視覺志ID / iiidaily 最近,一部臺灣電視劇悄悄佔據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沒人知道,他的真正目的是要找出殺人犯背後的真相和動機,而不僅僅只是執行死刑。可是,沒有人能理解他,用他老婆的話說就是:「我無法原諒殺人犯,更無法原諒幫助殺人犯辯護的混蛋律師。如果你要堅持接這種案子,我們就離婚。」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英國真人秀節目《達倫·布朗:就範》曾有類似研究:四個普通人如何被心理魔術師引導,從藏「屍」——冒充「死者」——轉移「屍體」——最終在「死者」甦醒,事情敗露後,推「死者」下樓的一系列轉變。最近,大熱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深入探討了人性。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裡說:「我們同在一輛行駛的車上。是的,我們只是乘客罷了……我們什麼也不能做,甚至不能保護自己。」我們常常認為惡人、變態的標準一定是面目猙獰、蓬頭垢面的,又或者是一身黑色緊身衣、眼神冷冽而可懼的,可是這些只是電影電視劇裡出現的場景。真正的惡也許就在我們身邊。
  • 科技的進步,不應該成為人性的退步
    第41篇文章最近,有幾件小事情刷屏,看似毫無關係,背後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行動支付的普及,是科技的進步,但是科技的進步,不應該成為人性的退步。其實,這還不是個案。這兩天共享單車ofo因為不能退押金、人去樓空、架構調整等事件頻頻刷屏,而網友們歸結共享單車ofo面臨困境最一大的原因是:壞車太多。
  • 深度: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這不由得讓我們思考: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不是變近了。事情發生之後,網上議論紛紛,隨著警方曝光的信息越多,人們越是氣憤,甚至要求速判速死。大家宣洩情緒無可厚非,但是找到事情背後的動機才更重要。一個成年男子,無差別的去行兇的背後,一定不是簡簡單單的「惡」能定義的。
  • 我們與惡很近,但離善也不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將那些平時我們想說卻無法明言、關於道德和人性的微妙抗衡,用故事的形式,非常精彩地描繪了出來。亞洲內核和HBO的凌厲風格,結合得嚴絲合縫。劇中有很多關於人性醜惡的事件,李曉明的隨意殺人、新聞媒體的事實虛假化,社會大眾在網絡上的「無差別殺人」,人性的醜陋與人心的兇險,無處不在。
  • 羅翔說刑法: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多遠?
    世界也許並不美好,現實或許總是艱辛,更願意選擇去看到人性的善與美。相比《我們與惡的距離》,更喜歡她的英文版名字《the world between us》。卓別林說過,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希望就是因為看不見,我們才更有機會去相信。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上帝到底要我們學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在資訊時代中迷失的我們
    最近,一部臺灣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風靡網絡,獲得了豆瓣9.4的高分,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等主演的電視劇,於2019年3月24日在臺灣公視首播。故事要從兩年前的一起無差別殺人案說起。槍手李曉明持槍殺人,造成9死21傷,這是是臺灣近5年來死傷最多的隨機殺人案。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李曉明殺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李曉明殺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這是李曉明辯護律師王赦一直想探究的問題,也是貫穿《我們與惡的距離》全劇的線索。隨著王赦與劇中犯罪人的接觸,對話發生,故事脈絡的梳理,最終將答案落腳到了原生家庭。雖然我們不能直接斷言李曉明犯下如此罪行的原因完全就是家庭教育造成的,而全劇也並沒有直接表現李曉明的原生家庭之殤,但從父母的言語,以及最後王赦的話中,我們仍可以窺知一二。
  • 《惡人傳》:極惡下的諷刺與人性
    變態殺手的惡自不用多少,馬東錫飾演的黑幫老大撐起了這部電影幾乎所有的張力,作為一方梟雄,他並不是一個嗜血的惡魔,相反從他願意把傘給學生這一細節上,我們在他的身上仍舊可見於人性的善,他的心狠手辣只體現在黑幫殘酷的叢林法則上,任何人都不能壞了規矩,任何人也都不能讓自己失了面子,這是維護自己地位的根本,所以他才迫切要找到傷害自己的殺手。
  • 伊藤潤二選集:時尚模特,詭異的獠牙
    導演解釋雖然長得嚇人,可換個角度想要是用了如此有辨識度的演員,我們的劇肯定大火啊!短髮妹和長臉模特同一天來面試,漂亮的短髮妹毫無疑問被定為了女主,這是,長臉模特也來了。氣氛一下子變得詭異,他真人比照片更可怕,不僅相貌嚇人,身材更比一般人高大,導演背地都默默吐槽,估計整個鏡頭都裝不下他,一看就是要吧主角生吞活剝的角色,可換個角度來看正式,這樣獵奇的長相最能吸引人。
  • 別忘了我們在同一輛車上
    這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有網友發視頻:這才是正確的操作!湖南一輛客車上,一乘客因錯過站點讓司機停車遭拒,惱怒之中搶奪方向盤,當即被同車另一乘客一腳飛踢。 小範圍戾氣「滿格」時,如正氣不獲張揚,受害的不僅是失去理智的當事人,還可能是每一個在場的無辜群眾。
  • 南昌紅谷灘事件: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The distance between us and evil我們與惡的距離案件過去第五天,這一則讓人感到揪心和絕望的新聞仍不斷引來許多討論。小編想到最近的一部院線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 》。《一個母親的復仇 》告訴我們,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無辜的人。我們都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出門在外,女孩子要懂得保護好自己。」但在白天、衣著樸素、有同伴的情況下,傷害還是發生了。這種無法預知的傷害事件,讓人恐懼得瑟瑟發抖。
  • 熱播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也是一種「惡」
    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給他們一點善意?就像李媽媽在視頻裡說的那句:「天底下沒有哪個爸爸媽媽願意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其實人性的「惡」不過就是在人性和理性上的一個佔比。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剛開始的時候,一名叫王赦的法扶律師就被人潑糞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4,情不自禁地想吹爆這部良心劇!
    這不,最近剛出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的就是這樣的問題,它還講述了其他的一些社會亂象。該劇24日首播當日,轟動全網。不僅榮登Google臺灣熱搜排行第一名,更是成功引爆了大眾的討論和關注。這部劇通過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完全把人性中的善與惡,痛苦與矛盾撕開。足夠真實,足夠殘忍。可以說,這是一部鮮血淋漓,直面人性的電視劇。
  • 重口味犯罪電影《荒野大逃殺》:可怕的是人心,瘋狂的是人性
    有觀眾表示此片太過燒腦,確實,《荒野大逃殺》中的犯罪格外變態,細思極恐…… 和北野武的《大逃殺》相比,這部片子中殺的人不算多,但內容有點黃濺汙。片中有綁架、殺人、做愛、埋屍等場面。甚至,導演胡藝川還有片中安排一場悍匪童林森拿著手機打飛機的橋段,手機裡播放的是悍匪童林森殺人的場面,受害者大聲地求饒、尖叫,童林森在尖叫中達到高潮,足夠變態的。不過,如果你真以為是這一部低級、下級黃濺汙的影片,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其實,這是一部和道德、心理有關的犯罪片。
  •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很近
    斷斷續續看《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已有兩個月之久,短短十集的劇情,讓我一度壓抑到看不下去,丟棄再撿起,撿起再丟棄,像極了劇情的人物,糾結又不甘,懷疑又不安。    可是生活沒有暫停鍵,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想法而暫停自己的腳步,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改變他人的生活,不會因為誰對誰錯而停止一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