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4,情不自禁地想吹爆這部良心劇!

2021-02-10 影視閒聊站

信息高度發展的時代,為了點擊量,為了搶走你的注意力,有些新聞標題往往文不對題,或在文章裡過度誇大事實。

這不,最近剛出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的就是這樣的問題,它還講述了其他的一些社會亂象。

該劇24日首播當日,轟動全網。

不僅榮登Google臺灣熱搜排行第一名,更是成功引爆了大眾的討論和關注。


在豆瓣,一舉拿下了9.4的高分。

這部劇通過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完全把人性中的善與惡,痛苦與矛盾撕開。

足夠真實,足夠殘忍。

可以說,這是一部鮮血淋漓,直面人性的電視劇。

 

劇情方面既有人物原型,有些情節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有人說,這部劇刷新了自己對臺劇的認知。

也有人說,今年的金鐘獎,非這部劇莫屬。

還有人直接給了滿分,因為題材,因為劇本,因為用心。

其實,只看這部劇的卡司,就已經可以預定「年度華語劇王」了。

編劇呂蒔媛。

去年剛憑藉《誰先愛上他》的提名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而主演,除了賈靜雯。

還有「金鐘視帝」吳慷仁,臺劇熟臉溫升豪、周採詩、曾沛慈……

隨便單拎出來一個,就夠撐起一部戲。

本劇圍繞2年前的一樁隨機殺人事件展開,通過新聞媒體、旁觀者、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加害者的辯護律師等群體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人性與社會的多方面。

第一集的節奏很緊湊,劇情主線、各位人物的形象以及社會現狀。

 

為殺人犯辯護的律師被人當中潑糞。

加害者家屬為了躲避群眾的迫害隱姓埋名。

新聞媒體為了搶頭條,還沒得到確切真相就把新聞呈現給了群眾。

本劇還融入了本國的國情,一些倫理道德觀念等等。

 

很久沒看到這麼直擊人性與社會的現實題材華語劇集了,真的蠻好看的。

這部劇一共十集,目前只播出了兩集。

只前兩集,信息量之大,節奏之快,讓人看了欲罷不能。

當然,它的驚喜之處在於,既保留了臺劇和諧的色調,又有英美劇的深度和質感。

全程高能,節奏緊湊,人物形象鮮明。

震撼,又寫實。

你敢看這部劇嗎?就像劇中宋喬安所言——

敢不敢踏進現實的世界?

也許,試試就知道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豆瓣升至9.5分,HBO、公視合作推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矛盾至極
    從3月開播,豆瓣不到一萬人評價,評分9.3;到4月完結,超過4萬人評價,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評分已經升至9.5分。要勇敢地迎接黎明並不容易,首先要克服的心裡難關是加害者親屬的身份。這等於給自己扣上一個不光彩的標籤,難。其次是要走出被網絡暴力,受害者家屬甚至是一些「熱血青年」的恐嚇威脅的心理陰影。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最近,大熱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深入探討了人性。電視劇目前豆瓣評分9.4分,雖還未正式引進,但因其內容之深刻,已經在網上形成了巨大的討論熱度。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惡,被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強迫我們睜開眼,看清身處的黑與白,善與惡之間搖擺的灰色地帶。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在資訊時代中迷失的我們
    最近,一部臺灣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風靡網絡,獲得了豆瓣9.4的高分,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等主演的電視劇,於2019年3月24日在臺灣公視首播。故事要從兩年前的一起無差別殺人案說起。槍手李曉明持槍殺人,造成9死21傷,這是是臺灣近5年來死傷最多的隨機殺人案。
  • 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新作」封神!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六集,作為一部現象劇,在豆瓣達到9.3分的高度,實屬罕見。開篇,在電影院持槍隨機殺人造成9死21傷,李曉明被判處死刑,其辯護律師王赦《我們與惡的距離》便取材改編於「小燈泡事件」。那麼觀眾會有疑問,李曉明幹出這樣喪心病狂的事情是為什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很近
    斷斷續續看《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已有兩個月之久,短短十集的劇情,讓我一度壓抑到看不下去,丟棄再撿起,撿起再丟棄,像極了劇情的人物,糾結又不甘,懷疑又不安。    可是生活沒有暫停鍵,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想法而暫停自己的腳步,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改變他人的生活,不會因為誰對誰錯而停止一切的變化。
  • 我們與惡的距離
    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想什麼呢?是後悔嗎?是遺憾嗎?後悔不應該早起選擇公交的方式去考場,遺憾自己攤上了公交車失靈的意外案件。而如果他們知道這不是意外時,又會想什麼呢?網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我們沒有一個人有資格批判司機,因為最有資格的人們已經離開了人世。這是一場徹骨的悲劇,卻也應當引發人們徹骨的思考。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19年,一部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電視劇在臺灣公共電視臺首播,該劇一經播出便收穫好評不斷,並在第54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斬獲多項大獎,女主賈靜雯也因為這部劇成功拿下最佳女主。而本書內容呈現的正是這部高口碑之作的完整劇本及主創訪談。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兩年後開始,法院門口,品味新聞臺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李曉明殺人案件審判的針對性報導。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我今年看過完的第一部電視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短短十集,涉及了法律,教育,醫療,媒體等社會的方方面面。
  • 溫升豪演《我們與惡的距離》哽咽:我不是上帝
    溫升豪《我們與惡的距離》面臨兒子被無差別殺害,身為被害者家屬,看到加害者的爸媽跪在自己面前,他入戲哽咽表示:「我看到他們跟我跪,說對不起的時候
  • 深度: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這不由得讓我們思考: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不是變近了。事情發生之後,網上議論紛紛,隨著警方曝光的信息越多,人們越是氣憤,甚至要求速判速死。大家宣洩情緒無可厚非,但是找到事情背後的動機才更重要。一個成年男子,無差別的去行兇的背後,一定不是簡簡單單的「惡」能定義的。
  • 南昌紅谷灘事件: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The distance between us and evil我們與惡的距離案件過去第五天,這一則讓人感到揪心和絕望的新聞仍不斷引來許多討論。小編想到最近的一部院線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 》。永遠不為施害者開脫,我們要做的,是直視這些社會事件。除了接受教育,每個人還要懂得及時疏導自己的心理問題。清醒地去認知這些事情的源頭,保護好自己,最大地預防傷害遠離自己。
  • 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是不是又近了一步
    相信大家都看過Legal High這部日本律政劇,這部劇所傳遞出的價值觀是那種初看覺得離經叛道,經歷過世事後再看會覺得越發深刻。這部劇有很多經典的片段,古美門律師更是金句頻出。不知道你們印象最深的是哪句,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這句:你口中所謂的正義,只是居高臨下的同情而已,不過是憐憫每次出現在眼前的可憐之人。
  • 我們與「惡」的距離
    一時間,帶著H B標籤的人們就像瘟神一般,其實他們更像倒黴版的我們,當你的周圍瀰漫著死亡威脅帶來的恐懼,那種莫名持續的不寒而慄,會激發人強烈的求生本能,那種感覺每一口呼吸都是冰冷的,從呼吸道到胃再到全身肌肉,毫無原由的酸痛,那是腎上腺素的副作用,我們都是普通人,設身處地的話大家都一樣。有很多的中小企業主、現金流窘迫的人們在共克時艱。
  • 我們不能是朋友​:比《新鐵石心腸》更有看點,這部臺劇爆了!
    近年來臺劇已經慢慢擺脫無腦戀愛偶像劇,滋生了很多從各方面入手的電視劇包括前段時間推薦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荼蘼》《噬罪者》...
  • 優秀作品 | 評論類:《我們與惡的距離》
    編者按:本文系第六屆新聞採寫大賽文字類評論二等獎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賽佳彤(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11月5日,湖南長沙一名九歲男孩被小區內一名疑似精神病男子活活打死,現場視頻顯示行兇男子騎坐在男孩身上使用器物猛擊其頭部
  • π Pub | 《我們與惡的距離》:敢不敢踏進現實世界?
    北:這就是王赦想去探究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現在這個人有偏差行為。像《非自然死亡》之前有拍的,兩個的少年因為忍受不了校園霸凌,所以去犯罪想把罪行嫁接到霸凌者的身上。 白:我覺得王赦這個邏輯還是有點問題。
  • 羅翔說刑法: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多遠?
    相比《我們與惡的距離》,更喜歡她的英文版名字《the world between us》。卓別林說過,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希望就是因為看不見,我們才更有機會去相信。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上帝到底要我們學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結:賈靜雯失控背後,有一個秘密......
    >《我們與惡的距離》精彩片段人人高舉心中的聖旗,滿面紅光地走向罪惡作者 / 半菀來源 / 視覺志ID / iiidaily 最近,一部臺灣電視劇悄悄佔據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我們與惡的距離》。因為李曉明殺了人,他的家人就此變成了活靶子。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李曉明殺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李曉明無差別殺人造成9死21傷,這是罪;死刑定驗,是罰。無差別殺人,亦是果;而因,未明。「李曉明殺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這是李曉明辯護律師王赦一直想探究的問題,也是貫穿《我們與惡的距離》全劇的線索。「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裡,我把小孩教壞了?我家就在麵攤後面,小孩喜歡躲在自己房間,媽媽要管嗎?不是說要給孩子獨立自我成長的空間嗎?(如果)說(是因為)他爸爸喝酒,他喝酒也都是在處理街坊鄰居的事情,去爭取大家應有的福利。是我們太自私,太忙,都沒時間跟小孩講話聊天,才會教出這種變態,才會教出這種變態殺人魔!」
  • 劇|豆瓣評分9.5,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三是準備結婚的凱子思悅,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男女關係的不平等和家庭地位的懸殊導致關係地最終破裂。思悅是現代獨立女性的代表,她所追求的愛情是像舒婷的致橡樹中說的那樣,不願做攀援著的凌霄花,希望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與男友分手的那場戲中,思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和你在一起不是因為你有錢,而是因為你願意和我一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