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8 月 21 日,由肯·列文(Ken Levine)帶領的 2K Boston (Irrational Games 前身)製作,2K Games 發行的遊戲《生化奇兵》正式在北美發售,登陸 Xbox 360、PC 和 PS3 平臺。
《生化奇兵》講述了主角傑克所乘坐的飛機在大西洋「意外」失事之後,自己鬼使神差地來到了一個海底烏託邦世界——銷魂城(Rapture)。在發現了能使人類獲得超凡能力的 ADAM 後,傑克也慢慢地跟隨神秘人士的指引慢慢發現了 Big Daddy、Little Sister 乃至整個銷魂城的秘密,直到最後他來到城主安德魯·雷恩(Andrew Ryan)面前,聽到了那句熟悉而又陌生的的「Would you kindly…」。
《生化奇兵》在當年大獲成功,包攬了 IGN 和 Game Critics Awards 等一眾遊戲媒體的年度最高獎項。在獲得媒體青睞的同時,玩家也對該作十分認可。截至 2010 年,《生化奇兵》一共賣出了 400 萬份(全平臺)。這樣的銷量讓 Bioshock 一舉成為 2K 的當家 IP 之一。
《生化奇兵》的優秀體現在多個不同維度上,這也就是什麼它獲得了學院派與市場的一致好評。首先,其 gameplay 是毋庸置疑的優秀,即使是放在 2018 年的今天依然毫不過時。設計總監 Ken Levine 在來到 Irrational Games 前曾在 Looking Glass Studio 工作。而他們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網絡奇兵 2(System Shock 2)》。繼承了 Looking Glass Studio 衣缽的 Ken Levine 將 Immersive Sim(simulation)的精髓發揚光大,在《生化奇兵》中為玩家創造了出色的沉浸式體驗。
在整個遊戲的美術也同樣值得稱道。玩家的主要活動區域:銷魂城(Rapture)是一個華麗的、充斥著 Art Deco 設計風格的海底反烏託邦。Art Deco 演變自十九世紀末的 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是當時的歐美(主要是歐洲)中產階級追求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的主要特點是感性的自然界的優美線條,但同時也不排斥機器時代的技術美感,機械式的、幾何的、純綷裝飾的線條也被用來表現時代美感。整個銷魂城的設計大氣簡潔,雖然已經破敗,但仍能從中一窺頂盛時期的輝煌。同樣怪物與角色設計也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Big Daddy、Little Sister、科恩等角色都是即刻經典。
而最受到評論家青睞的,仍是那架基於道德議題及深度哲學的故事,以及講究開放式「閱讀」的敘事設計。評論家們對此給出的評價是:「《生化奇兵》展現了電玩作為哲學實驗場域的可能性。」《生化奇兵》與安·蘭德(Ayn Rand)和她的《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有著無法割捨的緊密聯繫。Ken Levine 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我創作《生化奇兵》的理由,是想找出客觀主義在現實世界實行的可能。我跟我的團隊做了公平的研究,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不抹黑、公平公正的創作下批判客觀主義。」 而客觀主義恰恰就是貫穿安·蘭德作品始終的核心概念。關於這方面的分析與深入解讀將《生化奇兵》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總而言之,《生化奇兵》是電子遊戲史上的絕對經典之作。作為系列的開篇,它的成就與意義甚至讓原班人馬製作的續作《生化奇兵:無限》都難以望其項背。它和那最為經典的 「A man chooses, a slave obey.」一起,將註定被載入史冊。
歷史上今天發行的其它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