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煮「七樣羹」 傳統年俗歷久彌新

2021-02-19 揭東區政府網

市民在選購蔬菜準備烹煮「七樣羹」。塗英鵬 攝


  「七樣羹,七樣羹,大人吃了變後生(年輕),奴仔吃了變紅芽(面色紅潤)……」又到正月初七吃「七樣羹」(又叫「七樣菜」)的時候,當天早上,記者來到市區榕華市場,看到菜攤上擺滿了各種新鮮蔬菜,菜販們忙著幫顧客挑選、搭配「七樣菜」,很多市民的菜籃子都裝滿了蔬菜。


  蔬菜攤主陳大哥早早就在攤檔備齊各種各樣新鮮的蔬菜,他表示,每逢正月初七,各家各戶都要吃「七樣菜」,這一天蔬菜的銷量會比平常大,特別是像白蘿蔔、韭菜、春菜等有好寓意的蔬菜比較受歡迎,相比節前,春節期間蔬菜的價格略有上漲。在陳大哥的菜攤前,記者遇到了正在買「七樣菜」的羅阿姨。「我們潮汕地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的習俗由來已久,我從記事起家裡每到正月初七都會煮『七樣菜』,直到現在仍堅持這一習俗,今年也不例外,買了新鮮的蔬菜準備晚上給兒孫們做『七樣羹』,圖個吉利,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裡生活和和美美,事事順心如意。」羅阿姨向記者展示了她買的七種蔬菜,「我還是按照傳統的習俗,買了大菜(芥菜)、厚合(莙達菜)、芹菜、蒜、春菜、韭菜和芥蘭,大菜取發大財之意,厚合取大小合家平安之意,芹菜和蒜取手腳勤快有錢囥(囥有存、藏起來的意思)之意,春菜取永遠長春之意,韭菜取長長久久之意,芥藍取諧音『各人』之意,這七種菜煮在一起就有財運興旺、久合各人的好寓意。」


  相比羅阿姨的傳統「七樣菜」,不少市民更推崇自由組合,市民劉女士表示,她是根據一家人喜好的口味自由搭配「七樣菜」,只要意頭好就行。「除了春菜、大菜、韭菜、蘿蔔、香菜,我還買了荷蘭豆、菠菜、菜心。」劉女士說:「我另外買了幾十元豬骨頭,準備熬骨頭湯來煮『七樣菜』,這樣煮出來的湯十分鮮甜,一家人都愛喝。」


  無論是傳統的「七樣菜」還是自由組合的「七樣菜」,儘管用的蔬菜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日子越過越好。

來源:揭陽日報

相關焦點

  • 潮汕習俗:正月初七"七樣羹",怎麼煮才好吃?
    ☎_爆料&合作請加小編微信:binfen-DD「七樣羹」是潮汕地區一體化區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七樣羹」即由7個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一鍋吃,作為潮汕地區民間食俗,由來己久。相傳,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貶江南。
  • 年初七,汕尾人為什麼要吃七樣菜?
    大年初七是人日,而在民間習俗初七是"人日"需要吃傳統七樣菜,而七樣菜由一般取蘿蔔、厚合菜、蔥、大蒜、韭菜、芹菜、春菜。
  • 【習俗】年初七,海豐人為什麼要吃七樣菜?
    大年初七是人日,而在民間習俗初七是"人日"需要吃傳統七樣菜,而七樣菜由一般取蘿蔔、厚合菜、蔥、大蒜、韭菜、芹菜、春菜。因為蘿蔔取「清白」;韭菜俗稱久菜,與春菜一樣取「長年回春」;蔥取「聰明」;芹菜取勤勞;大蒜、厚合取「諸事合算」。在吃前長輩總要說: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聰明勤勞,諸事合算,百事無忌。....
  • 潮汕傳統:食「七樣菜」保平安,今天你吃了嗎?
    大年初七,在潮汕地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七樣羹』(又稱七樣菜)。這一傳統習俗緣起於潮汕先民對春、對大自然的讚美和感恩,至今仍盛行不衰。正月初七吃「七樣菜」不僅是一種習俗,也成為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吃青菜來調理腸胃,這些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多種營養成分的互補,能夠有效調理腸胃功能,提高人的精氣神,所以說,七樣菜的保健作用不是吹的呀!
  • 初七吃七樣菜,十三開丁炒菜茶,你家準備好菜了嗎???
    初七吃七樣菜,十三開丁炒菜茶,怎麼辦???你準備好菜了嗎???農曆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類生日。據《佔書》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 年俗 | 今天正月初九,據說好辦事!
    然而並沒有哦~畢竟正月裡這年俗天天有今天要「拜天公壽誕」關於大年初九的年俗且聽小編娓娓道來~▼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 大年初七,開工大吉!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農曆正月初七,祝願全世界中華兒女心想事成開業大吉!下面請看大年初七即為人日節,源自於神話女媧初創世時期,捏造出豬羊牛馬雞狗等動物,在第七天時捏造出第一個人類,所以這一天是屬於人類的節日。在幾經演變也有了吃七樣羹的習俗。
  • 正月初七 | 慶人日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5.出遊、登高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 新春話年俗|年初三老鼠娶親
    中國人都知道,春節是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沒有之一。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春節其實是有很多習俗的,從除夕到初六,每天的禮儀都不一樣。想知道嗎?今天小編帶你繼續新春話年俗。年初三老鼠娶親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
  • 【網絡中國節】正月初七,人勝日
    正月初七這天又叫「人日」或「人勝節」,相傳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古人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誰就要吃麵條。
  • 正月初九: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兒
    七不出傳說,初七這天不宜出門。很多的老人也經常告誡兒孫,初七這天不要出門,更有甚者把十七、二十七也算進去,好好的一個春節,弄得哪裡也去不了,著實鬧心。而這實際上是訛傳,七不出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沒有安排好,就不能出門。
  • 正月初七:七不出,八不歸,原來是這個意思,我們誤解了好多年!
    有句老話兒叫「七不出,八不歸」。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對此,有人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
  • 早安,早上好文案:正月初九問候祝福語圖片精選 正月初七祝福語簡短語句
    1、讓我的祝福穿過大街小巷的電線桿,掠過滾滾長江的急流險灘,踏過萬裡長城的塊塊青磚,爬上那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向你的方向嗷嗷的呼喊:大年初七人日快樂無比!4、大年初七,祝福不斷;世事變遷,思念不變;深深祝福,藏在心間;拜年簡訊,傳到身邊;願你平安,幸福綿綿;願你健康,快樂依然。大年初七快樂!
  • 春節即將到來,從初一到初七,你知道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春節是家庭團圓的日子,在外忙碌的朋友們都會在這個時候回到家裡與家人團聚,那麼你知道從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 為什麼汾陽人都說正月不理頭?終於找到答案了!
    「媽,我想去給朋友拜個年」——「不行!初七不能出門!」 「媽,我想去理個髮」——「不行!正月剃頭死舅舅! 」 正月剃頭死舅舅?!正月裡不能相親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節俗」的傳承應有所選擇,現代人應該與時俱進地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過春節由「重儀式」向「重文化」轉變,不要因為一場「誤會」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據了解,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正月不理髮的規矩已逐漸淡化,但在我國更廣的範圍內,這一舊時「年俗」還存在,需要人們更新觀念。
  • 【我們的中國年】正月初十「石頭節」:老鼠娶媳婦啦
    農曆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
  • 【一份福氣送給你】正月初二,這些事必不可缺!
    嫩食記今天帶大家漲漲姿勢~   比如說,在廣東,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女兒回娘家,必須要置辦一些節日禮品,雞鴨魚肉,或是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
  • 話年俗 | 二十五 磨豆腐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五,農曆新年離我們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準備各色年食豆腐就是傳統年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一天,除了做豆腐,還有哪些有趣的傳統習俗呢~來看今日「中央黨校教授話年俗」系列第四期:《二十五 做豆腐》王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領導幹部學國學組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