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年初七,海豐人為什麼要吃七樣菜?

2021-03-01 海豐東門頭

..

大年初七是人日,而在民間習俗初七是"人日"需要吃傳統七樣菜,而七樣菜由一般取蘿蔔、厚合菜、蔥、大蒜、韭菜、芹菜、春菜。因為蘿蔔取「清白」;韭菜俗稱久菜,與春菜一樣取「長年回春」;蔥取「聰明」;芹菜取勤勞;大蒜、厚合取「諸事合算」。在吃前長輩總要說: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聰明勤勞,諸事合算,百事無忌。

..


..

「七樣菜」,顧名思義,就是指七種蔬菜,其中五種一般是固定不變的:芹菜、蒜、蔥、芫荽(香菜)、韭菜。芹菜的「芹」諧音「勤」;蒜諧音「算」;蔥諧音「聰」;芫荽的「芫」諧音「緣」;韭菜的「韭」諧音「久」,這五種菜配合在一起,味道怎樣還是其次,主要為了過年圖個吉利。而另外兩種就按照各地的風俗和口味,靈活搭配。有些地方用魚、肉來代替,魚表示「年年有餘」,吃肉代表生活富裕,甚至也有用水果來代替的。據說,吃了 「七樣菜」,那一年就可以撿金拾銀髮大財了。

..

相傳,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貶江南。正月初七這天,他來到榕江邊一個偏僻荒野,頓覺頭暈眼花,飢餓難忍,只好就地採摘了幾樣野菜,煮成雜菜湯聊以充飢,剛吃完,頓覺眼睛明亮,渾身有了力氣,後來該官員復職高升,憶起當年在江南嘗過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種,於是讓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務必隨便取七樣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樣羹」而食。時人爭相仿效,食「七樣羹」,以其寄託對新的一年的祈望,陳陳相因,「七樣羹」食俗沿襲至今。「七樣羹」食俗饒有情趣。首先,在蔬菜品種的選取上,要能寓意吉祥如意,事業興旺發達的。

.

..

其實,人日吃七樣菜,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此時,春氣生,天寒漸暖,菜蔬逐
漸多起來。食混合菜,能使腸胃適應季節轉變。

..

 

正月初七吃「七樣菜」,這一古老的中原習俗能在潮汕大地保留下來、歷久彌新,
正在於它的好意頭。它使人們吃出了好心情,同時又寄託了人們期盼財運興旺、
順風順水、吉祥如意的心願。

相關焦點

  • 年初七,汕尾人為什麼要吃七樣菜?
    大年初七是人日,而在民間習俗初七是"人日"需要吃傳統七樣菜,而七樣菜由一般取蘿蔔、厚合菜、蔥、大蒜、韭菜、芹菜、春菜。
  • 初七吃七樣菜,十三開丁炒菜茶,你家準備好菜了嗎???
    海豐菜價漲的黑死人~~青菜都吃不起了啊!過年物價普漲,現在市場菜價動不動就10元以上,很多菜價比平時翻了三四倍以上都有。反而肉價影響不大,很多市民感嘆都快吃不起菜了,只能吃肉了!初七吃七樣菜,十三開丁炒菜茶,怎麼辦???你準備好菜了嗎???
  • 正月初七煮「七樣羹」 傳統年俗歷久彌新
    塗英鵬 攝  「七樣羹,七樣羹,大人吃了變後生(年輕),奴仔吃了變紅芽(面色紅潤)……」又到正月初七吃「七樣羹」(又叫「七樣菜」)的時候,當天早上,記者來到市區榕華市場,看到菜攤上擺滿了各種新鮮蔬菜,菜販們忙著幫顧客挑選、搭配「七樣菜」,很多市民的菜籃子都裝滿了蔬菜。
  • 潮汕傳統:食「七樣菜」保平安,今天你吃了嗎?
    大年初七,在潮汕地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七樣羹』(又稱七樣菜)。這一傳統習俗緣起於潮汕先民對春、對大自然的讚美和感恩,至今仍盛行不衰。正月初七吃「七樣菜」不僅是一種習俗,也成為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吃青菜來調理腸胃,這些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多種營養成分的互補,能夠有效調理腸胃功能,提高人的精氣神,所以說,七樣菜的保健作用不是吹的呀!
  • 潮汕習俗:正月初七"七樣羹",怎麼煮才好吃?
    ☎_爆料&合作請加小編微信:binfen-DD「七樣羹」是潮汕地區一體化區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七樣羹」即由7個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一鍋吃,作為潮汕地區民間食俗,由來己久。相傳,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貶江南。
  • 大年初二的習俗與禁忌詳解,江門人千萬不要做錯了!
    但是,你知道「回門」都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嗎?大年初二習俗1、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 大年初七,開工大吉!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農曆正月初七,祝願全世界中華兒女心想事成開業大吉!下面請看大年初七即為人日節,源自於神話女媧初創世時期,捏造出豬羊牛馬雞狗等動物,在第七天時捏造出第一個人類,所以這一天是屬於人類的節日。在幾經演變也有了吃七樣羹的習俗。
  • 春節習俗:大年初二習俗有什麼
    春節的習俗每個地方都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大年初二的習俗每個地方更是千差萬別。今天小編來給您分析,大年初二的春節習俗都有哪些呢?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過年吃「厚茇」,這種菜你見過嗎?
    在詔安縣,人們正月初七有吃一道菜名為「七樣菜」的習俗,其中有牛皮菜。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嗎?
    回娘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回娘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國陝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關,俗謠云:「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
  • 【網絡中國節】正月初七,人勝日
    正月初七這天又叫「人日」或「人勝節」,相傳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古人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漢族人民在這一天吃七寶羹、麵條,戴人勝,送火神。「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誰就要吃麵條。
  • 初七「人日」,願我們每個人「生日快樂」
    今日,人日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獨屬於人自己的生日從古至今的這天人們用各種習俗來「慶生」而作為主角的「人」亦會得到比平日更充分的尊重和關懷人日,人人生日願我們每個人「生日快樂」攝影|張小靜  說起人日,實際上早從漢朝開始,古人便在這天裡,以盛大且莊重的儀式來審視自己,也通過各種習俗為自己」慶生「,無論是皇帝、官員、老百姓,都要戴人勝、吃七寶羹,作詩、添燈、登高,人們懷著」以人為本「的關懷,以及對自然和天道的敬畏之心,把這一天過得非常有儀式感。
  • 正月初七 | 慶人日
    4.吃麵條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5.出遊、登高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
  • 文化|惠安七月初七「拜七娘媽」習俗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根據《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
  • 立春養生:吃好三樣,喝好三樣,做好三樣
    立春養生:吃好三樣,喝好三樣,做好三樣立春之後,在飲食上要做出調整,少食辛辣,少吃容易上火的羊肉等,多吃綠色蔬菜。古代名醫孫思邈曾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立春之後要少食酸味食品,可適當增加甜味食品攝入。「春日食春芽」,立春之後植物生發的嫩芽極具營養,春天可以食用的嫩芽有很多,比如:豆苗、豆芽、香椿等。
  • 盤點亞洲各地拜年習俗:兩顆橘子就可以拜年!
    新加坡:換橘子新加坡有一項能讓人省下很多麻煩的拜年習俗
  • 我的中國年 | 南京人的過年樂
    「除夕是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夜晚,自古歲除之日除舊布新、接祥納福、燃爆竹、吃團圓飯、守歲等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除夕之夜,燈火通明,合家圍坐,辭舊歲,迎新年,徹夜不眠,稱為「守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歲月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臺灣寵物過年也吃年菜吃的比人還「澎湃」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今天你吃了嗎?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吃湯圓?  在南方,人們則主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康定人過年的這些習俗禁忌,你都記得嗎?
    康定微生活 ,推向想了解康定、甘孜和藏區的人 。加小編微信kangding0836獲取便民信息,歡迎投稿得紅包。大年三十一過,年就感覺去了一半。不得不承認,雖然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可年味兒卻淡了。想想小時候,對過年充滿期待。不僅因為能收紅包,更因為那些讓年味濃鬱的過年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