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楊旭昆,汪祿祥,劉豔芳,等.7種雲南野生食用菌的胺基酸組成比較分析及營養評價[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10):92-97.
[2] 顧可飛,邵毅,李曉貝,等. 松茸與姬松茸營養成分差異性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1):73-78.
[3] 蘭天康, 顧浩峰,王燕. 食用菌中主要營養素與硒元素含量的相關性分析[J]. 陝西農業科學,2017(1):42-46.
[4] 宮雪,張博,辛廣,等. 食用菌中黃酮類物質的研究進展 [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7):281-287.
[5] 黃蓓蓓. 食用菌食品加工技術探析[J]. 現代食品,2019(11):60-62+65.
[6] 崔東波. 鮁魚食用菌複合保健風味醬的研製[J].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6):7-9.
[7] 路亞靜.食用菌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應用與開發[J].食品安全導刊,2018(30):77.
[8] 靳羽慧,鄧楚君,趙慧,等. 3種常見食用菌營養成分和嘌呤物質含量分析[J]. 中國食用菌,2018,37(4):62-65+81.
[9] 於士軍,何玲豔,張瑩,等. 六種食用菌營養和功能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J].阜陽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 學版,2018,35(1):37-42.
[10] 顧可飛,周昌豔,李曉貝. 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J]. 食品工業,2017,38(10):228-231.
[11] 趙強. 白蘆菇種屬鑑定、營養評價與栽培技術研究[D]. 福建農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