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已經到了深秋時節
各類美食扎堆出現
要說這個季節什麼水果受歡迎
那非柿子莫屬了
柿子因其甘甜的口感
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深受很多人的喜愛
然而
關於柿子一些層出不窮的禁忌
卻總是讓人吃不盡興
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中毒?
空腹吃柿子會胃出血?
柿子和鵝肉一起吃會致死?
…………
都說越活越膽小,聽著一個比一個嚴重的禁忌,吃個柿子的膽子都要沒有了,但又抵擋不住想吃柿子的心情。
所以,今天小咖就和大家扒一扒關於吃柿子的謠言。
關於柿子的禁忌,源自它富含的「鞣酸」。
鞣酸,也叫丹寧,是柿子的澀味來源。其實除了柿子外,很多食物,比如山楂、石榴等水果都含有豐富的鞣酸。
在一定條件下,鞣酸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分子較大又不溶於水的沉澱物——「鞣酸蛋白」。當胃裡的胃酸較多的情況下,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膠、纖維素等,把柿皮、柿核粘合在一起,在胃內迅速形成胃石,也叫「胃柿石」,可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現上腹部劇烈疼痛。
這些不適的前提,是「大量食用」以及「柿子中含鞣酸高」。
當柿子沒有成熟時,鞣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靠近柿子皮的地方,鞣酸分布較多。
判斷柿子鞣酸含量是不是高,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舌頭。簡單來說,嘗起來越澀,鞣酸含量越高。
關於柿子,網上流傳著很多「不能吃」的謠言,我們來看看這些謠言到底可不可信。
如果是沒脫澀的柿子,確實有風險,但現在我們買到的柿子,大多是甜柿子或經過人工脫澀的柿子,鞣酸含量較低,通常不會引起不舒服。
不過胃酸分泌較多以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要注意,空腹時吃柿子可能還是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適。
不論是酸奶、螃蟹,還是鵝肉、雞蛋……這些高蛋白食物都可以和柿子一起吃。
只要食用的是經過脫澀處理的柿子,且不要吃過量一般就沒有問題。
柿子的血糖指數(GI)為 37,並不算高,但它含糖量較高,約20%,而且口感軟糯香甜,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對於不嚴重的糖尿病人來說,柿子可以吃,但一定要注意量,解個饞就行;或者吃了柿子,就適量少吃一些主食。
不要因為一些謠言,冤枉了美味的柿子,它可是秋天的水果擔當呢,因柿子中果糖在低溫下口感更好,所以冷藏一下特別好吃。
但任何美味都不能貪嘴,給大家總結一些吃柿子的小貼士:
1.一天食用不超過 1~2 個中等大小的柿子;
2.食用時去皮、去核;
3.不要吃沒有經過脫澀或未成熟的柿子;
4.胃腸功能較弱的人,儘量少吃;
5.警惕柿餅。柿餅是整顆柿子的乾果,柿皮完整保留,因體積小,不撐肚子,很容易不小心多吃;
6.如果吃了柿子之後感到強烈不適,要及時就醫。
綜上所述
關於柿子的一些謠言
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大家一定要科學看到
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文章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