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中國人的春節就是穿新衣,戴新帽,女孩戴花,男孩放炮。我恰恰是不愛放炮的男孩,所以我就溜進廚房,和父母一起準備春節的美食。每個家庭自己新年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叫做「家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中國家庭,每家的家宴各不相同,我家在天津,每到過年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炸丸子。
炸丸子比較麻煩,所以平日裡不做,等到過年前臘月二十八九,買好了幾斤肥瘦相間的豬肉,便操作起來。首先是豬肉的比例,肥肉和瘦肉的比例可以是三肥七瘦,也可以四肥六瘦,甚至五五開。因為剁成肉餡後,肥瘦肉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炸出的丸子絕沒有肥膩的感覺,反而更香。以前是人工剁肉,後來家裡有了家用攪拌機,就改成了絞肉,省時省力。
為了讓丸子的口感更加軟糯而不柴,我家的方法是加入饅頭渣,五斤肉餡中,放入兩個饅頭的量,兩個饅頭,一手一個,使勁的搓,最終都搓成了饅頭渣放入肉餡裡拌勻。也可以加寫馬蹄丁或者蓮藕丁,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增加肉餡裡澱粉的含量。然後再往肉餡中加入適量的水和鹽。加水的多少,以最後臨下鍋炸的時候,肉餡用手搓成的肉丸能否成型為標準即可。
蘇幫菜本幫菜裡的獅子頭是搓好的肉丸子放入水裡溜出來了。北方則是放進油鍋炸出來的。丸子的大小因人而異,有的喜歡搓成大丸子,如網球大小;有的喜歡搓成小丸子,如核桃大小;也有的在把煮好的鵪鶉蛋裹在肉餡裡炸成虎皮丸子。
炸制的時候,文火慢炸,變成焦黃色就可以出鍋了,瀝乾了油,儲存起來。宴席的時候,用炸好的丸子塗抹些醬豆腐再倒一些料酒和蔥姜,上鍋蒸十分鐘,蒸過的丸子湯汁都倒逼了出來,把這湯汁倒進油鍋燒熱,加一點水澱粉勾芡,最後淋到丸子上就可以上桌了。這就是北方的四喜丸子,討一個好彩頭。北方人家結婚或者孩子滿月等喜慶的宴會上,也會看到這道菜,圖的就是這份喜慶和吉祥。
如今,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2019年的春節全天津無論市區和四郊五縣,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而且,物質生活和過去幾十年比起來也提升了好多層次。我們日常的三餐,點一份外賣都可以吃到雞鴨魚肉,人們肚子裡已經不缺油水了。過年才能吃上肉的時代早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但是家宴還是會存在的,他就像是一個家的圖騰,讓我們無論走多遠,飛多高,內心深處依然有一個寄託和牽掛,是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基石,是我們生活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