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我院兩項人工智慧技術臨床驗證結果發表在國際心臟介入知名臨床期刊

2021-02-23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圖1. 基於深度學習的OCT

斑塊自動分割結果與專家標註結果

研究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西班牙共5家中心入組了391例穩定冠心病患者的509幅OCT影像,從中獲得10517個和1156個截面數據分別用於AI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的訓練與驗證。另外,由來自於3家國際頂尖心血管影像核心實驗室的OCT專家(美國紐約CRF的Akiko Maehara博士、Ziad A. Ali博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iMcorelab中心的賈海波博士以及丹麥奧爾胡斯大學醫院的Niels R. Holm博士)對額外來自三個核心實驗室的300張臨床圖像進行獨立驗證,以專家們的診斷共識作為金標準對AI模型開展獨立外部驗證:在300幀OCT影像中,共有來自45個病變的604處斑塊區域被標記,598個斑塊(99%)達到了診斷共識。進一步,該研究以三個核心實驗室對OCT影像的診斷共識作為金標準,評估神經網絡模型的性能。結果顯示,網絡在不同斑塊類別上均表現出較高的診斷準確率(軟體與金標準的重疊率超過80%),其中纖維斑塊的準確率最高,為97.6%,脂質為90.5%,鈣化斑塊為88.5%

此外,該研究將模型集成到商業分析軟體OctPlus中(博動醫學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通過後處理算法實現對斑塊的定量評估與三維顯示。軟體的分割速度高達0.07 秒/幀,而在核心實驗室的人工標註則至少需要幾分鐘來完成一張圖像的評估。

研究合作單位包括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美國紐約心血管研究基金會(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 CRF),丹麥奧爾胡斯大學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等國內外十家單位。研究獲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科技部重點項目的支持,論文(DOI: 10.4244/EIJ-D-20-01355)連結:

https://eurointervention.pcronline.com/article/automatic-characterisation-of-human-atherosclerotic-plaque-composition-from-intravascular-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us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

相關焦點

  • NEJM重磅:宣布臨床死亡的患者,14%心臟可以「復活」!
    人類的死亡包括瀕死、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3個階段。我們常說的死亡,是臨床死亡,表現為各種反射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此時組織器官仍在進行微弱的代謝活動,但已經沒有復甦和存活的可能性。因此,這也是器官捐贈的最佳時機。
  • 美國心臟協會發表聲明:部分心臟病人可在家裡進行康復,效果堪比康復中心
    、美國心臟病學院和美國心血管和肺康復協會聯合發表的一份科學聲明,對某些患者來說,在心臟病發作或其他心臟手術後,可以在家中進行心臟康復。【點擊下載全文】該聲明同時在《循環》、《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和《心臟病雜誌》同時發表。心臟康復已被證明可降低心臟病再次發作風險,提高生活質量,預防再住院等益處。傳統的心臟康復包括運動訓練、營養和心理諮詢,以幫助患者從心臟病發作、搭橋手術、血管成形術、心力衰竭和其他疾病中恢復。
  • 河南省立眼科醫院成立「河南省角膜病診治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人民醫院院長顧建欽發表致辭張智民局長說,該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標誌著河南省眼科醫療技術在推進產、學、研合作,引進、聚集高層次人才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新型科技合作交流方面搭建了新平臺,將為河南省眼科醫藥事業的自主創新和全面發展注入新動力
  • 【歡迎參加OCC華語國際論壇】徐亞偉:立足國際視野,聚焦世界華人「心」力量
    WACC還創辦了Cardiology Plus 專業英文雜誌,發表全世界華人的臨床研究,定期舉行國際視頻交流會來進行學術交流與匯報,同時建立了官網,以增進全球華人心血管醫師的互動交流。 最後他衷心地表示,歡迎與會者前來華人國際論壇!
  • 【醫學】 人工心臟試驗:嘉瑪公司聲稱"我們不隱瞞任何東西"
    數日前媒體披露第五位接受嘉瑪公司(Carmat)人工心臟(又稱仿生心臟)的病人在接受人工心臟一個半月後於
  • 徐亞偉:上海十院體外心臟震波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經驗
    體外震波用於臨床已有30 多年歷史,2003 年瑞士STORZMEDICAL 公司開發研製出全球第一臺無創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體外心臟震波治療儀(CSWT)。 之後該系統在日本、瑞士、義大利、中國等9 個國家開始臨床應用研究,並取得很好的療效和研究成果。
  • 劉育港主席:第十屆香港心臟超聲波會議
    香港心臟超聲波會議(Echo Hong Kong) 是亞太區首個以心臟超聲波為專題並附即場臨床示範而舉辦的醫學學術會議。兩年一度的盛事,目的是讓參與者透過學術交流和研討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提升臨床心臟超聲波應用的水平,從而更準確有效地診治心臟血管疾病。
  • 銀丹解毒顆粒治療新冠肺炎臨床效果顯著
    繼中成藥連花清瘟被指對治療新冠肺炎臨床效果顯著後,北京地壇醫院研發的銀丹解毒顆粒(以下簡稱銀丹)成為第二例對治療新冠肺炎臨床效果顯著的中成藥。圖片來源:北京地壇醫院北京青年報網報導,根據地壇醫院介紹,由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中西醫結合中心、感染中心、肝病中心等多學科團隊共同完成的銀丹解毒顆粒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結果發表於瑞士知名藥理學雜誌《藥理學前沿
  • 專家解答:結核內科胸腔鏡技術及臨床應用
    哈市防癆協會理事,黑龍江省及哈爾濱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黑龍江省醫學會呼吸分會介入學組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結核分會內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防癆協會臨床分會委員及內鏡介入學組委員,中國醫促會結核分會臨床學組委員。從醫25年,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託;刻苦專研,精益求精。在她心裡患者永遠是第一位的!
  • 護理論文發表:應該知道的這些護理期刊
    該處收錄的核心護理類期刊(2014版)有:《中華護理雜誌》,《中國護理管理》,《護理學雜誌》,《護理研究》,《護理管理雜誌》,《護理學報》,《護士進修雜誌》,《解放軍護理雜誌》,《上海護理》,《現代臨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誌》,《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共12種。
  • 喜訊:我科加入北大醫院泌尿外科臨床研究協作網
    為了配合「健康中國」戰略,推動泌尿外科學領域臨床研究,促進多中心合作,並促進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 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好 !
    所以近幾年,不要考慮評職稱,也不考慮論文獎金,大多論文就都發表在中文期刊上。但有兩件事,使我意識到:學術論文還是發在英文期刊上好。這不是崇洋迷外。一件事是:4年前,我與研究生合作的一篇中文文章,滿有信心地投到了國內某地學A期刊。因為數據、資料都是第一手,觀點也新穎。
  • 薈萃分析:臨床早期NSCLC不建議行淋巴結採樣
    隨著影像學和診斷技術的發展,臨床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檢出數與日俱增。
  • 《醫療器械臨床使用管理辦法》解讀
    2010年,原衛生部制定發布《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規範(試行)》(衛醫管發〔2010〕4號)。該管理規範實施以來,在加強醫療器械臨床使用的規範管理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並且在完善醫療機構醫療器械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明確醫療器械臨床使用不同環節管理要求等方面積累了很多有效經驗。
  • 陳紹良教授心內原創技術贏得世界關注
    美國丹佛當地時間10月30日中午,2017年經導管心血管治療學術會議(TCT 2017)容納6000人主會場座無虛席,最受臨床醫生關注的最新揭曉臨床試驗結果依次公布
  • 38歲範瑋琪懷孕喜訊:人工受孕懷雙胞胎
    wzsz120老朋友: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點擊標題下的武漢總醫院生殖中心【關注我們】38歲範瑋琪懷孕喜訊  ●陳慧琳  已育有一子的女星陳慧琳明確表示通過人工受孕再度懷孕,並且宣布腹中胎兒為雙胞胎,不幸的是在其懷孕5個月的時候雙胞胎夭折。之後陳慧琳再以人工受孕方式懷上小兒子。  ●黎姿  39歲黎姿嫁大她14歲的富商馬廷強後,藉助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生下兩個雙胞胎女兒。隨後又生下小女兒,也是靠人工方式。
  • 臨床路徑管理:看病就像點菜 消費明明白白
    然而,在全省首批6家「臨床路徑」試點縣級醫院之一的太和縣醫院,這項一度遭遇「擱淺」的制度,開展得有聲有色。早在2008年,我國部分城市就開始試點臨床路徑。 2010年,全省曾確定62家臨床路徑試點醫院。
  • 臨床路徑有望成為「三醫聯動」重要技術抓手
    但是在過去, 臨床上可能包括不合理的診療行為、 不合理的收費標準, 在此基礎上測算得到的支付標準, 難以客觀反映各種臨床投入要素的價值。 因此, 制定醫保 「服務包」 支付標準必須要尊重醫學規律, 即在臨床路徑管理下的診療行為以及相關費用。《意見》提出要制定完善符合基本醫療需求的臨床路徑等行業技術標準, 這體現了醫改對醫療質量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