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經濟而言,這是個好兆頭」

2021-02-23 參考消息

外媒稱,全球規模最大的購物節——「雙十一」購物節11日啟動。這是數億人一年一度瘋狂消費的節日,也是迄今已從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恢復的中國經濟最好的晴雨表。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1月11日報導,「雙十一」購物節的銷售勢頭從一開始就非常強勁。

報導稱,「雙十一」於2009年首次亮相,10年來已發展為一場搶購打折商品的全國性馬拉松,其強度和規模令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等銷售活動相形見絀。從蘋果到耐克,有創紀錄數量的品牌押注中國4億多中產消費者將在各種各樣的產品上消費——從度假商品到外賣券再到電子產品。

報導認為,對中國經濟來說,今年「雙十一」銷售開局強勁也許是個好兆頭,這進一步證明,在經濟復甦中落後的消費支出正在增加。

貝恩諮詢公司中國零售業部門負責人喬納森·程(音)說:「對零售商、品牌和消費者來說,『雙十一』歷來都是反映次年情況的非常準確的指標。」他說:「因為今年的疫情,它將更為重要。你看中國是第一個從疫情中恢復的國家,它也將成為其他國家的指標。」

另據美國市場觀察網站11月10日報導,「雙十一」購物節是一年中最繁忙的網購日之一,而且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時尚界和零售業人士已看到未來的潛力。

報導稱,數字諮詢公司陽獅沙賓特公司零售研究高級主管安迪·哈利韋爾說:「『雙十一』將是一個很好的指標,表明中國整體市場的健康程度。目前中國市場似乎在高歌猛進。」

哈利韋爾說:「『雙十一』將有望成為亞馬遜『會員日』甚至是『黑色星期五』等西方購物節的競爭對手。」

全球X基金專門研究亞洲市場的分析師切爾西·勒德斯特倫說:「隨著中國人購買力不斷上升和上網人數的增加,發達國家市場無法與之匹敵,對謀求在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領域獲利的投資者而言,像『雙十一』這樣的活動所取得的成功只會凸顯出誘人的增長機遇。」

此外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11日報導,歡迎來到中國的「黑色星期五」——「雙十一」購物節。這個消費節日已經成為衡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錢包健康狀況的最大晴雨表。

報導稱,中國需要民眾來推動消費,需要民眾購買電商企業推出的海量商品,從而為疲軟的全球市場注入強心劑,並表明它確實已經從疫情的經濟影響中恢復過來。

報導指出,「雙十一」創立者阿里巴巴集團預計,今年「雙十一」的交易額將超過去年。

致無可替代的你:

在看是了解 點讚是態度 分享是美德 

點亮星標不走散

獨一無二的參考君

↓↓↓

相關焦點

  • 過年吃粽子 圖個好兆頭
    這幾天,家住滬江路的王阿姨正忙著準備粽葉。每年春節前夕是王阿姨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準備各種各樣的年貨,讓她忙並快樂著。  「每年過年,我們一家都要吃粽子。這個習俗,從我小的時候就有了。」王阿姨說,小時候,每到年初一清晨,一家人在門上貼「迎春接福」的紅紙條,禮拜接福後,母親總會燒一鍋羹,拿出熱氣騰騰的粽子,一家六口人圍著桌子開開心心享受美食,感受過年的氣氛。
  • 高升排骨,好兆頭,更有好味道
    各位同學,咱們好些天沒見了哈。
  • 為什麼日本的國土面積那麼小,經濟卻能那麼好?背後原因是這樣的
    為什麼日本的國土面積那麼小,經濟卻能那麼好?背後原因是這樣的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很多國家都借著機遇躋身成為了經濟強國。
  • 雙十一,極速版的中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預示中國經濟市場的強勁復甦
    今年「雙十一」銷售開局非常的早,在十一月一日已經可以預售付尾款,其強勁的開頭將會是個好兆頭,這進一步證明,在經濟復甦中落後的消費支出正在增加,而雙十一也將表明中國整體市場的健康程度,說明目前中國市場在高歌猛進。
  • 韓國的經濟水平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今天來說說韓國,一個我們身邊的國家,對中國人來說,韓國給人第一印象就是經濟發達,國小卻富有。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國家。
  • 印度陷入經濟衰退
    報導指出,儘管與上個季度創紀錄萎縮23.9%相比,最新數字有所好轉,但仍表明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在新冠感染者激增的同時試圖重振需求並創造就業方面面臨著一場硬仗。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收縮,意味著該國自1947年來首次陷入「技術性衰退」。
  • 中國經濟和東南亞經濟,聯繫竟然這麼緊密?!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經濟真的都會感冒。其中最明顯要屬東南亞,這些東南亞國家在過去幾十年彼此加強聯繫之後,如今已與中國工廠、企業、遊客密切相關。目前中國GDP年度成長將可能降低0.5%,而這將導致東協、中國、日本、南韓的整體表現降低0.4%。其中兩大原因就是東南亞的旅遊業蕭條,以及中國消費水準降低。
  • 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閉幕 取得五大成果
    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14日至17日在深圳舉辦。 鄭小紅 攝中新網深圳10月17日電(記者 鄭小紅)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簡稱:海博會)17日在深圳收官。
  • 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參與了以「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就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能否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獨特見解。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的經濟、新的業態、新的動能。
  • 周公解夢:夢到家人生病了有什麼兆頭
    其實我們有時在夢中也會夢見生病,那在周公解夢中,夢到家人生病了有什麼兆頭呢?且看下文解析!  夢到家人生病了的夢境解析  夢到家人生病了,吉兆,預示著家人身體會很健康,同時也提醒夢者自己要多注意身體,不要過於勞累。
  • 庫德洛先生,中國經濟憑您能罵倒?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周四稱,中國的經濟正在走向衰敗,中國政府不應輕視美方的強硬態度。他是在白宮召開的內閣會議上說這番話的,既是對中國發出威脅,應該還有給自己人打氣的考慮。這和中國新公布的統計數據有巨大出入。中國今年1—7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裝備製造業增長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6%,供給結構在持續優化。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製造業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回升,民間投資增長8.8%,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
  • IATA:中國引擎減速 跨大西洋航線重要性增強
    圖:IATA:中國引擎減速 跨大西洋航線重要性增強  民航資源網2016年1月24日消息:據Skift報導,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關於航空公司截止2015年11月客運情況的最新高端客運監控報告(Premium Traffic Monitor),航空公司跨大西洋航線上的客運表現繼續保持強勁,但IATA警告稱,頭等艙與商務艙旅客需求出現「顯著減速」,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中國經濟減速導致的遠東航線上的客運表現不佳
  • 中國經濟復甦讓這些鄰國也鬆了一口氣——
    報導稱,在疫情初期實施世界上最嚴格的封鎖措施後,中國現在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將實現經濟增長的唯一主要經濟體,增速預計為1.9%。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9%,而二季度增長3.2%。年初在中國疫情最嚴重並實行封鎖措施時,經濟收縮了6.8%。
  • 成為世界大國,中國需要這三重「外圍」
    【成為世界大國,中國需要這三重「外圍」】近日,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刊文稱,中國不斷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在百年屈辱之後的「偉大復興」,要讓中國在2049年成為世界大國。中國擁有近20年實行的尚未得到定義的外圍行動。
  • 彭博最新報告發布,提出衡量各經濟體競爭力新指標
    來源:經濟日報10月30日,彭博在「創新經濟論壇」召開前正式發布《新經濟驅動因素和顛覆性因素報告》,提出一套衡量全球經濟體競爭力的全新指標——彭博全球經濟指數。該報告覆蓋全球114個經濟體,佔世界GDP總量的98%,研究各經濟體應對席捲全球經濟的新顛覆性因素的能力。
  • 「為什麼印度經濟已經如此落後於中國?」
    這兩個國家已經令大約10億人脫離貧困,其中中國貢獻了這個數字的四分之三。然而,雖然30年前這兩個經濟體在很多方面是相當的,但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在幾乎每一個社會和經濟方面上,中國的表現都超過印度。對為什麼中國發展的速度比印度快,有很多種解釋。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在1978年開始其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比印度早了十多年。中國的改革的性質也不同。
  • 莫迪怕是沒料到,等來的不是印度經濟好轉,而是中國的大好消息
    在今年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下,各國的經濟發展不容樂觀。日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透露出來的數據,印度的經濟可謂是一瀉千裡,慘不忍睹。對於印度總統莫迪來說,這怕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因為目前印度仍然跟中國在邊境地區進行對峙,並且無意撤兵,國內的疫情又如此危急,加上爆發農民暴動等等,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 【老外看中國】義大利學者:中國經濟增長史無前例(中英雙語)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領導人採取的各項政策和中國人民共同奮鬥的成果。當前的國際體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來的,中國正是從這個體系中崛起為一個繁榮的世界大國。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的講話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用了一個比喻: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迴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 中國經濟為何打不垮?
    「凡是歷史上經濟曾經被打垮的,都是自身有問題」。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所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經濟是打不垮的」。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逐漸恢復增長,在一些領域對美國形成挑戰。針對該局面,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利用戰後日本對美經貿依存度不斷上升的軟肋展開施壓,並在一段時期內給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 如果中國攤牌了,全球經濟或將迎來暴風驟雨!
    最麻煩的是,以前為了控制成本,把髒活累活全部扔給中國,美其名曰「全球化」。中國經濟在入世後,就是通過把製造業最終成品的這環做出來,一個極為苦逼的活,來混飯吃的。然而,疫情下,攻守形勢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其它國家不願意做的髒活,或者做不了的累活,反而是決定各國國計民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