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寫作:中美關係博弈下,拜登政府將如何對待中國?

2021-03-01 超律志


本周,由Manny為大家分析經濟學人的寫作,主要學習常見詞彙在法律英語中的用法以及一些好用短語,大家可以舊詞新學,吃透一些詞彙短語的用法。內容在精不在多,真正掌握要多做積累、多下功夫。話不多說,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內容。

 

美國總統換屆,備受矚目的無外乎調整的相關政策,包括經濟、新冠、對中國採取的措施等等。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聚焦拜登政府對於中國政府將採取何種新政策,與川普政府的舉措有何區別。從經濟學人的報導中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對於某些方面的政策,包括留學生、環境保護、新能源、關稅等等都會更加緩和,但是整體上看,拜登政府對於中國將採取更加對立的態度。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的對比,並學習相關表達和做出引申。

 

學習音頻:

文字片段:

Of the many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at have grown more fraught under Mr Trump, trade is among the most bitterly contested. Mr Biden will inherit a smouldering trade war with China that was launched by Mr Trump in a vain attempt to reduce a soaring bilateral trade deficit.

 

Unlike Mr Trump, America’s leader-in-waiting is no fan of using tariffs to achieve such goals. But he is unlikely to move swiftly to dismantle Mr Trump’s tariffs on Chinese goods—even though they are, in effect, a tax that is mostly paid by American consumers.

 

Some of Mr Biden’s advisers hope that retaining them, at least for now, will give America leverage in negotiations with China over trade and other matters. In the Obama era, Mr Biden supported efforts to forge a trade deal among 12 countries, including America, around the Pacific—hoping it would eventually draw in China and bind it to Western trading norms.

 

Mr Trump withdrew from that project. There is little chance that Mr Biden will resume interest in it. Winning approval from the Senate for multilateral trade pacts would be daunting, if not impossible.

 

【原文】

Of the many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at have grown more fraught under Mr Trump, trade is among the most bitterly contested. Mr Biden will inherit a smouldering trade war with China that was launched by Mr Trump in a vain attempt to reduce a soaring bilateral trade deficit.

【參考譯文】

在川普的領導下,中美之間的許多爭端愈演愈烈,貿易是其中最激烈的爭端之一。拜登將接手川普發起的一場醞釀已久的對華貿易戰。川普發起這場貿易戰的目的是減少不斷飆升的雙邊貿易逆差,但沒有成功。


Fraught

 

文中fraught意為令人焦慮不安的,意譯成愈演愈烈,但是fraught還有一個常見的短語,be fraught with sth.,一般是不好的事物,如problem/difficulties/danger等等,意為充滿了(問題/困難/危險等)我們來看個《傲骨賢妻》的例句:

  

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fraught with ironies.

婚姻制度就是如此諷刺。

 

在表達充滿了(不好的事物)可以用上be fraught with代替be full of/be filled with,後兩個短語還可以表示充滿了(好的事物)。

 

Smouldering

 

文中smouldering譯成了醞釀已久,smoulder本身意為悶燒、無火焰地慢慢燃燒,其實就像偷偷憋著火,等待最後爆發一樣。除了這個意思,smoulder還可以引申為人的情緒的鬱積,我們來看個小說《還鄉》中的例句:

 

Her appearance accorded well with this smouldering rebelliousness, and the shady splendour of her beauty was the real surface of the sad and stifled warmth within her.

她的容貌與這被抑制的反抗情感十分協調,她的美麗有一種幽暗的光彩,是她內心裡悲傷鬱積的熱情的真正外表。

 

Smoulder後還可以加上with,我們看個例句:

 

She had spent the evening smouldering with resentment.

她一晚上心裡都憤憤不平。

 

這個句子也可以用上上面講到的be fraught with,則句子為She had spent the evening fraught with resentment.

 

【原文】

Unlike Mr Trump, America’s leader-in-waiting is no fan of using tariffs to achieve such goals. But he is unlikely to move swiftly to dismantle Mr Trump’s tariffs on Chinese goods—even though they are, in effect, a tax that is mostly paid by American consumers.

 【參考譯文】

與川普不同,下一任美國領導人不贊同利用關稅來實現這些目標。但他不太可能迅速廢除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政策——儘管實際上這些關稅主要是由美國消費者支付的。

 

leader-in-waiting


leader-in-waiting意即將要上任的總統,一般來說sth-in-waiting指未來的();候選的(),但在上面這個句子的語境中,我們可以理解成下一任,這個表達我們在其他外刊中也能看到,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Germany's Angela Merkel is keen on this idea, and it may win the backing of Britain's leader-in-waiting, Gordon Brown.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熱衷於此,並且可能得到英國未來首相戈登·布朗的支持。

 

由此我們也可以自己做個引申,是不是可以用別的詞換掉leader?我們來看個句子:

 

That someone was John Boehner, then the leader of the Republican minority, and now the speaker in waiting.

當時移交小槌的人是少數派共和黨領袖約翰·博納,正在等待接任的下一屆議長。

 

這裡的leader換成了speaker議長,所以類似的一些職位(尤指高級職位)也可以用上這組複合詞來替代下一任(職位)。

 

no fan of

 

fan我們都知道是粉絲的意思,a fan of我們說是某人的粉絲,也就是支持某人,所以no fan of就是不支持/不贊同/不喜歡某事物,正如文中的意思。我們再來看下NPR中的例子:

 

Trump is obviously no fan of the Russia investigation.

顯然,川普並不贊同「通俄門」調查。

 

我們再來看看《怪誕小鎮》中的例句:

 

I appreciate your discretion, that Stan is no fan of mine.

感謝你的謹慎行事 斯坦那傢伙可不待見我。

 

這裡的no fan of即為不喜歡/不待見之意。

 

Dismantle

 

這裡的dismantle意為廢除(關稅)政策,dismantle還可以表示廢除某種制度或者組織等,來看一下經濟學人中的例句: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employed it later to dismantle command economies.

後來,東歐國家也實施了私有化,那是因為他們想擺脫計劃經濟。

 

除了廢除,dismantle的最根本意思為拆卸,如:

 

Chris dismantled the bike in five minutes.

克裡斯五分鐘內就把自行車給拆了。

 

【原文】

Some of Mr Biden’s advisers hope that retaining them, at least for now, will give America leverage in negotiations with China over trade and other matters. In the Obama era, Mr Biden supported efforts to forge a trade deal among 12 countries, including America, around the Pacific—hoping it would eventually draw in China and bind it to Western trading norms.

【參考譯文】

拜登的一些顧問希望,至少在目前,保留這些席位將使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和其他事務談判中具有影響力。在歐巴馬時代,拜登支持包括美國在內的12個國家在太平洋地區達成貿易協議,希望這最終能吸引中國並將其約束在西方貿易規範之下。

 

Retaining

 

Retain有「保留,存儲,記住」之意,可與keep替換,我們來看幾個例句:

 

The state wants to retain control of food imports.

這個州想保留對食品進口的控制權。

 

A lot of information can be retained in your computer.

你的計算機裡可以儲存很多信息。

 

I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retain facts.

我覺得具體事實很難記住。

 

除了「保留」的相關意思,retain還可以是「聘請(律師、專家)」之意。我們來看個例句:

 

He has retained a lawyer to challenge the court's decision.

他聘請了一名律師質疑法庭的判決。

 

leverage


leverage的用法很多,文中是做名詞用,意為影響力,作名詞時還有「槓桿作用、槓桿力量」的意思。做動詞時,我們在疫情期間的領導人講話或是官媒中都經常看到leverage a synergy,意為齊心協力(/發揮協同作用),這裡的leverage的意思其實是「利用(資源)」,我們再看個VOA的例句:

 

A solution simply leverages on that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解決方案只是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

 

TED中的例子:

 

How do you leverage that information?

你怎樣利用這些信息?

 

除了以上幾個意思,leverage在法律英語中還有負債係數之意,也稱leverage ratio,我們再來看幾個leverage的短語:leverage contract遠期商品合同、leverage effects槓桿效果(用貸款生產獲益)、leverage fund雙重投資資金等等。

 

Forge

 

Forge一般是締結/形成某種關係,如forge an alliance等。在法律英語中有「偽造/假冒(尤指文書、籤名)」之意,如:a forged passport,我們再來看個例句:

 

Someone stole my credit card and forged my signature.

有人偷了我的信用卡,並假冒我的籤名。

 

此處forge可等同於counterfeit。

 

此外,forge與介詞搭配還有幾個好用短語,如forge through/into,意為穩步前進;forge ahead=to make progress,especially quickly取得進展。

 

bind

 

bind在文中的意思意為約束,這裡還可以變成China is bound by Western trading norms。除了約束,我們說裝訂的時候,用到的也是bind。bind做名詞的時候意為窘境,困境,我們來看個經濟學人的例句:

 

And yet the SPD is in a terrible bind.

但社民黨處於可怕的窘境中。

 

在法律英語中,bind over意為使具結候審/交押候審/取保候審,我們來看個例句:

 

The demonstrators were bound over to keep the peace.

遊行示威者被責令具結保證不再鬧事。

 

在法律英語中bind還有一些短語:bind oneself to (do)sth立約做某事、the contracts binds the parties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等等。

 

【原文】

Mr Trump withdrew from that project. There is little chance that Mr Biden will resume interest in it. Winning approval from the Senate for multilateral trade pacts would be daunting, if not impossible.

【參考譯文】

川普退出了這個項目。拜登恢復對此興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想獲得參議院對多邊貿易協定的批准,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一件不太明朗的事情。


Pacts

 

Pact指的就是條約,協定,協議。常用的短語為make / sign a pact,我們來看一下《絕望的主婦》中的例句:

  

I'm sorry.I wanted to tell you, but we made a pact.

對不起 我想告訴你的 但我們有約定。

 

所以,pact除了協定、條約,還可以做「約定」使用。

 

這篇節選體現了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對中國政策的差別,同學們可以再通讀一下無解析版本,回憶剛才所講到的表達和用法。

 

Of the many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at have grown more fraught under Mr Trump, trade is among the most bitterly contested. Mr Biden will inherit a smouldering trade war with China that was launched by Mr Trump in a vain attempt to reduce a soaring bilateral trade deficit.

 

Unlike Mr Trump, America’s leader-in-waiting is no fan of using tariffs to achieve such goals. But he is unlikely to move swiftly to dismantle Mr Trump’s tariffs on Chinese goods—even though they are, in effect, a tax that is mostly paid by American consumers.

 

Some of Mr Biden’s advisers hope that retaining them, at least for now, will give America leverage in negotiations with China over trade and other matters. In the Obama era, Mr Biden supported efforts to forge a trade deal among 12 countries, including America, around the Pacific—hoping it would eventually draw in China and bind it to Western trading norms.

 

Mr Trump withdrew from that project. There is little chance that Mr Biden will resume interest in it. Winning approval from the Senate for multilateral trade pacts would be daunting, if not impossible.

 

往期更新:

經濟學人寫作:美國大選和最高法院

經濟學人寫作:螞蟻集團IPO上市

經濟學人寫作:美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

經濟學人寫作:黎巴嫩爆炸案

經濟學人寫作:蘋果公司與Epic的「訴訟戰」

經濟學人寫作:美國司法部正式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

經濟學人:美國藥物巨頭強生公司遭起訴

經濟學人寫作:律師拜登勝選下的美國未來

就點一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寫作:律師拜登勝選下的美國未來
    經濟學人表示,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獲選,美國的未來都是未知,詳細分析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選舉結果原因及教訓,以及參議院選舉結果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性等等。下面我們來看看兩位候選人及其政黨博弈的交織情況,並學習其中一些表達和作出分析。
  • 經濟學人寫作:拜登就職後,「美國優先」還能走多遠?
    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在華盛頓宣誓就職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從1987年開始就競選總統,二十多年過去如願成功競選,但明顯這一任總統接手的是一個處於多事之秋的美國,經濟學人這篇文章談到了疫情給美國包括經濟在內各方面的影響,國會攻佔事件的後續影響,川普管理下美國民生以及對外活動的糟糕情況,最後設想了拜登就職後處理政務的棘手場景。
  • 拜登將如何對待中國?外媒這樣說——
    2月10日發表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一篇題為《拜登對華政策的第三條道路》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拜登將如何對待中國?拜登效仿川普做法的可能性已經被排除。回到歐巴馬時代的可能性也已被排除。總體跡象似乎很清楚:舊瓶裝新酒。但即使承認了這一點,中美關係框架的彈性依然是如此之大,以至於雙方可以讓共同利益成倍放大。
  • 未來三個月:中美博弈的衝突點和窗口期
    21年前的今天(1999年5月8號),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3名中國記者當場犧牲。在這兩件讓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裡,世界的格局是怎樣的?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哪些教訓?今天的5月8日,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百年一遇的疫情。在疫情前,中美之間就存在著結構性的地緣戰略矛盾;疫情的發生,將讓中美之間的矛盾走向何方?
  • 拜登上臺,會修復中美關係?
    在昨天朋友談到要警惕拜登的時候,政事堂認為,中美之間出現關係的本質,是老二發展速度過快,從安全到利益,引發了「全球一哥」美國的全方面不滿。就像當年趙匡胤說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而這些人目前都在跟拜登進行一場拼死的決戰,若是川普勝利,那麼他們不僅可以保住川普政府的職務。甚至若在競選的最後關頭立下單騎救主大功,被掃地出門後也會論功行賞重返白宮。
  • 外媒:針對中美關係,中國已採取行動——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文章稱,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尋求重啟北京與華盛頓的關係
  •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怎麼走?白巖松專訪駐美大使崔天凱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能恢復正常嗎?
  • 拜登官宣,五角大樓有了「中國工作組」
    路透社:拜登稱五角大樓將重新審視對華戰略據報導,拜登當地時間周三與副總統哈裡斯一同訪問了美國國防部。路透社稱,拜登當天表示,五角大樓將重新審視其對華戰略。值得警惕的是,路透社在報導中稱,在拜登前任川普的領導下,五角大樓曾將「制衡中國」列為首要任務,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也已經表示,這一點將繼續下去。
  • 中美日的博弈焦點「馬毛島」,菅義偉或被玩下臺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他新年後參加的首個記者會中公開表示,他有意與即將就任的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加強關係,「希望在其就任後儘早會面,讓日美同盟的紐帶更加牢固
  • 最終只能是遭受中美博弈大棋局的雙重擠壓,成為可憐的「棄子」!
    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自「華為事件」發生以來,加拿大政府一再消極應對,企圖拖延時間,等待美國對孟晚舟女士進行引渡。但在中美全球博弈的大棋局下,美國也不敢輕舉妄動。在中美當前的貿易談判中,美國基本處於劣勢,若美國再繼續一意孤行,使出卑鄙手段,只能是遭受中國更強大的貿易反擊。甚至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的大局。在此背景下,加拿大若再不悔改,只能是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承受雙重壓力,最終被中美兩國同時拋棄,成為可憐的「棄子」。
  • 拜登給未來中美關係定調了?不急,先看看他的這些話外之話
    他還說,「我不會以川普的方式行事,我們將專注於國際規則」。看到有人在發這條消息的評論時,起了標題叫「拜登發聲,中美關係定調了」。看了這個標題,我的心裡不由得「呵呵」一聲。你發個聲就能定調中美關係嗎?你最多只能定美國的一半,中國這一半你是定不了的。更何況即使是美國那一半,你恐怕也不能全當家。
  • 經濟學人寫作:美俄核協議續約,遏制核擴散前景仍然堪憂?
    由86國籤署的《禁止核武器條約》於1月22日正式生效,但中美英法俄等核大國均無意加入,中方發言人表示將合理推動核裁軍進程。控制核擴散是共同追求的目標,這篇文章分析了各國的核外交利益對立等問題,表示要遏制核擴散,核大國必須做出努力。下面我們來看看經濟學人的分析,並學習其中一些表達和作出引申。
  • 瑞•達利歐:狹小世界的大國博弈,中國擁有時間優勢 | 雙語哈評
    不同的處世方式影響著兩國領導人對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關係的看法。這將是一場長期的觀念形態博弈。瑞·達利歐    圖/法新不要再把中美兩國之間的衝突稱為「貿易戰」了,這是個具有誤導性的詞。這是旗鼓相當的兩個大國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進行的一場觀念形態博弈。
  • 多家美媒:拜登宣布美國國防部成立新「中國工作組」,還是為了這個
    綜合路透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媒體報導,拜登在訪問五角大樓時表示,美國國防部成立了一個新的中國工作組,由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牽頭成立,以應對所謂「中國挑戰」。據報導,拜登當地時間周三與副總統哈裡斯一同訪問了美國國防部。路透社稱,拜登當天表示,五角大樓將重新審視其對華戰略。
  • 關於中美關係,除夕通話釋放了哪些信號?
    專家點評: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勝利:中美兩國元首的通話表明雙方高度關注當前複雜且重要的雙邊關係。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利益,也需要兩國相互尊重,相向而行。拜登總統對中國春節的問候釋放了美國新政府有意改善中美關係的信號,也希望雙方能夠攜手合作,在雙邊、地區和全球等諸多問題上展開合作,實現中美關係的改善與發展。只要兩國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中美關係就一定能走出谷底,迎來新的發展。
  • 知名「中國通」去世!20天前曾告誡美國:要公平對待中國
    美國當地時間12月20日,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發布消息稱,著名中美問題學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Ezra F. Vogel)去世,享年90歲。1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導,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於當地時間20日去世,享年90歲。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表示,傅高義教授是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於他的家人表示誠摯慰問。
  • 拜登上臺,中美這項較量不會停
    英國控制風險集團分析師娜塔莎·穆爾 布賴恩·米奇12月15日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刊文稱,中美科技競賽將會持續
  • 沈丁立:拜登也想做到阻止中國崛起,但……
    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沈丁立在發言中表示,中美關係的變局要從戰略、戰術兩個層面來講,戰略變局恐怕不會有,中美關係可能更加惡劣。
  • 拜登亮明對華態度,高呼「與中國正面交鋒」,中方早已有言在先
    外界對此可是期盼已久了,畢竟在經過川普4年的執政後,美國在世界上的聲譽已經跌到了谷底,特別是與中國的關係變得十分緊張。由川普政府挑起的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戰」,令全球的經濟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各國都期望中美的關係能夠緩和,這對雙方都好,但是這樣的期望在拜登發言後徹底落空了。
  • 中美迎來轉機?90歲教授給美指出明路,同一時刻,中方專家也發聲
    前言:現如今正值美國換屆關鍵之際,在拜登政府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是否會有所變化目前也是猜測眾多。